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赵君辉, 汪洋, 王亚坤, 吴鹏举, 黄娜, 陈丽平, 刘其根, 胡忠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1020-103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84
    摘要 (1763) PDF全文 (672) HTML (3)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东莞城市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功能类群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4—12月按季度在东莞生态园中央岛群水域和月湖湖区设置7个采样站点,采用传统分类法、功能群分类法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等对该园区水环境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东莞生态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37种(属),其中,绿藻门物种数最多,全年优势种均来自蓝藻门;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6.83±1.97)×107 ind./L和(23.00±3.00)mg/L,丰度和生物量在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季节和湖区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聚类分析(CA)显示,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在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东莞生态园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4个功能群,其中D、F、H1、J、Lo、MP、P、S1、SN、W1、X1和Y为优势功能群,且存在季节演替;RDA分析显示,水温(WT)、磷酸盐氨氮(NH+4-N)、pH和总磷(TP)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和优势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结合单因子水质评价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功能群Q指数、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对东莞生态园进行水质评价综合分析显示,水体有机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质为氮。研究表明,东莞生态园浮游植物群落以蓝藻为优势种,水环境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或中污染状态,需严格控制外来污染并加强水体自身净水能力。
  • 刘月, 陈新军, 汪金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1063-107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41
    摘要 (1733) PDF全文 (565)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水温对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影响,利用2015—2019年间5—11月西北太平洋柔鱼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同时期海洋环境数据,对不同渔汛阶段分别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ctive models,GAM)及提升回归树(boosting regression tree,BRT)模型,分析不同水层(0~300 m)温度及垂直温度梯度对CPUE的影响,并采用多次十折交叉验证评估了两种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渔汛初期(5—7月),GAM模型筛选的关键因子依据偏差解释率大小依次为纬度(Lat)和150 m水层温度(T150)、50~100 m水温梯度(G50~100)、经度(Lon)和100~150 m水温梯度(G100~150),BRT模型筛选出的关键因子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表层温度(T0)、0~50 m水温梯度(G0~50)、50 m水层温度(T50)、Lat和G50~100;渔汛旺期(8—11月),GAM模型筛选出的关键因子依据偏差解释率大小依次为Lat、Lon、T0G0~50G50~100,BRT模型筛选出的关键因子按贡献大小率依次为G0-50、Lon、T0、Lat和T50;两种模型比较显示,BRT模型在拟合优度方面优于GAM模型。研究表明,不同渔汛阶段西北太平洋柔鱼CPUE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所不同,渔汛初期中上层水温对CPUE影响较大,而渔汛旺期浅水层水温对CPUE贡献较大。
  • 王春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913-92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282
    摘要 (1721) PDF全文 (824) HTML (4)   可视化   收藏
    青蟹(Scylla spp.)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目前已发现的青蟹种类有4种,即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锯缘青蟹(S.serrata)、紫螯青蟹(S.tranquebarica)和榄绿青蟹(S.olivacea)。其中,拟穴青蟹是中国海水养殖产量最大的蟹类,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近年来,中国青蟹的养殖面积、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人们对青蟹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导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对中国青蟹育种、 苗种培育、 养殖模式、 人工配合饲料和病害等养殖现状,以及青蟹资源种类、 捕捞和加工等现状进行了综述,针对中国青蟹养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中国青蟹养殖产业应该从养殖空间拓展、良种选育、苗种培育技术提升、中间培育技术突破、养殖模式优化与新模式开发、人工配合饲料开发、新形态产品开发及青蟹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期为推动中国青蟹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王冰琦, 何宏阳, 王婕, 祖尧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956-96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89
    摘要 (1669) PDF全文 (661)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hoxb3a基因在斑马鱼(Danio rerio)心脏早期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利用基因沉默技术(Morpholino)对斑马鱼胚胎进行hoxb3a基因敲降,并结合显微镜观察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技术分析hoxb3a基因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hoxb3a基因敲降组(hoxb3a morphant)出现心包腔肿大、心脏环化角度异常和心房心室形态改变等现象;原位杂交试验确定了hoxb3a基因在不同时空的表达区域,其表达位置的变化与神经嵴细胞参与心脏发育的形成有关;在受精后3 d,与对照组相比,hoxb3a基因敲降组胚胎一些心脏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发生变化,其中心脏祖细胞相关基因nkx2.5、gata4及房室形成关键基因nppa的表达量均具有显著升高的趋势,同时与神经嵴发育相关的fgf8a基因表达量也明显升高。研究表明,hoxb3a基因在斑马鱼胚胎的早期心脏发育中,通过调控nkx2.5、gata4、nppafgf8a等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参与斑马鱼早期心脏发育的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早期心脏发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梅海彬, 黄政, 袁红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1032-104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85
    摘要 (1666) PDF全文 (607) HTML (2)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商业渔船电子监控系统中鱼类检测和识别依赖于人工完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的轻量级鱼类实时检测模型YOLOv7-MRN,将YOLOv7的骨干网络替换为MobileNetv3骨干网络,以降低运算量,并添加了感受野模块RFB来增强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通过引入基于归一化的注意力机制模块NAM,重新设计颈部特征融合网络,以抑制无关紧要的权重。结果表明:在HNY768远洋渔船电子监控视频渔业数据集上,YOLOv7-MRN模型的mAP@0.5为86.5%,运算量仅为原模型YOLOv7的9.8%,模型在GPU和CPU上的推理速度分别提高了121.69%和219.09%;相较于其他模型,YOLOv7-MRN模型的实际检测效果更好,尤其是在强日光场景下。研究表明,本文中提出的YOLOv7-MRN模型对鱼类的检测效果好,消耗的计算资源更少,可将该模型部署在电子渔船监控系统中。
  • 佟延南, 高风英, 刘志刚, 王淼, 曹建萌, 衣萌萌, 可小丽, 卢迈新, 朱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935-94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73
    摘要 (1655) PDF全文 (696)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探寻肌源性调节因子5基因(MYF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与尼罗罗非鱼(Oer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和测序法筛查SNP,并通过测序方法确认,从筛查到的35个SNP位点中挑选多态性较好的30个位点在尼罗罗非鱼高要亲代群体中进行分型分析,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将获得的生长相关位点在高要子代群体、番禺群体及海南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要亲代群体中S18(G-1739C)位点与体质量、体宽显著相关(P<0.05),S3(A-113G)和S4(C-170T)位点与全长显著相关(P<0.05),S5(C-323T)和S24(C-2345T)位点与头长显著相关(P<0.05);高要子代群体中,S3、S4位点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S24位点与体长、体高显著相关(P<0.05);在番禺群体中获得的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分别为S7(A-626T)、S21(C-2090G)和S32(G-2759T),与全长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为S7;海南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双倍型与各群体生长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在高要亲代群体中获得与全长、头长、体高显著相关的双倍型各1个,在高要子代群体中获得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双倍型1个,在番禺群体及海南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双倍型。研究表明,从高要群体MYF5基因上获得的S3、S4和S18 3个SNP 位点可能影响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状或与之紧密连锁,这些位点可以作为候选基因标记,用于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 史雪灵, 罗军涛, 罗贝贝, 韩兵社, 张俊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964-97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61
    摘要 (1642) PDF全文 (643)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敲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基因 (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对斑马鱼(Danio rerio)低温耐受能力的影响,采用组织学、生理和生化等方法,研究了低温(8 ℃)短期胁迫下hdac8基因敲除(hdac8-/-)斑马鱼和野生型(WT)斑马鱼的组织损伤、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其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hdac8-/-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明显缩短,hdac8-/-斑马鱼的LT50为14.5 h,WT斑马鱼的LT50为21.5 h;HE染色显示,低温胁迫下,hdac8-/-斑马鱼鳃丝、肝脏和骨骼肌相较于WT斑马鱼损伤更加严重;28 ℃下,WT和hdac8-/-斑马鱼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hdac8-/-斑马鱼的ATP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低温胁迫下,hdac8-/-斑马鱼的ROS和MDA水平显著高于WT斑马鱼(P<0.05),而ATP水平则显著低于WT斑马鱼(P<0.05);RT-qPCR显示,28 ℃下,hdac8-/-斑马鱼caspase3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其他抗氧化与凋亡相关基因无显著性变化(P>0.05);低温胁迫下,WT和hdac8-/-斑马鱼sodcatcaspase3、caspase9和bax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且hdac8-/-斑马鱼的这5种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WT斑马鱼(P<0.05)。研究表明,敲除hdac8基因显著降低了斑马鱼的低温耐受能力,并促进了低温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
  • 乔琨, 郑春花, 陈贝, 苏永昌, 郝华, 许旻, 蔡水淋, 刘智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947-95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11
    摘要 (1634) PDF全文 (593)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肽聚糖识别蛋白HdhPGRP-SC2-like的免疫功能特性,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HdhPGRP-SC2-like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了HdhPGRP-SC2-like基因的组织分布特征,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rHdhPGRP-SC2-like,并对其酰胺酶活性及免疫特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HdhPGRP-SC2-like基因的cDNA全长为938 bp,开放阅读框为780 bp,编码260个氨基酸,包含保守的PGRP结构域和Ami_2结构域;HdhPGRP-SC2-like属于短型PGRP,与软体动物近缘物种PGRP具有高度相似性;qPCR分析显示,HdhPGRP-SC2-like mRNA在皱纹盘鲍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鳃中表达量最高,外套膜、消化腺中表达量次之,腹足和血细胞中表达量较低;进一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dhPGRP-SC2-like,经诱导表达、分离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HdhPGRP-SC2-like,该蛋白具有肽聚糖结合活性,且在Zn2+存在的情况下显示出酰胺酶活性。研究表明,HdhPGRP-SC2-like能够结合细菌肽聚糖成分,在机体抵御入侵细菌等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 刘志刚, 高风英, 佟延南, 衣萌萌, 王淼, 朱海, 卢迈新, 可小丽, 曹建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925-93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75
    摘要 (1634) PDF全文 (651)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用于指导其选育工作,选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高要F0群体、高要F1群体、番禺群体和海南群体的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基因型间比较。结果表明:在高要F0群体中29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24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 (Na)为8.34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42,各位点PIC值均大于0.5,具高度遗传多样性;29个微卫星标记中有6个标记(GM114、GM213、GM423、GM642、UNH130 和UNH985)在高要F0群体中与至少一种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GM213、GM642、UNH130和UNH985 4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应的生长性状在高要F1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在不同世代中遗传稳定;初筛生长相关微卫星标记在外群中的验证结果显示,GM213、GM642、UNH130 和UNH985 4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对应的生长性状在番禺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M642、UNH130和UNH985 3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对应的生长性状在海南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GM642、UNH130和UNH985 3个微卫星位点在尼罗罗非鱼不同世代和不同群体中均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GM642的DD和HH基因型,UNH130的AD、BC和FF基因型,以及UNH985的GH和CF基因型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可作为尼罗罗非鱼潜在的生长相关分子标记。
  • 蔡卫国, 孟德龙, 郭晟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1044-105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29
    摘要 (1624) PDF全文 (624) HTML (2)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传统生产中海珍品分拣方式效率低、破损率高的实际问题,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对象,在对其形态特性、物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指柔性抓取装置,柔性手指呈“A”字型结构,柔性三指张开度Ф为14.66~197.44 mm,并建立柔性手指模型,将虾夷扇贝实体简化为类球体,对柔性单指受力和柔性三指抓取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分拣装置柔性单指受力时向接触面受力一侧弯曲,柔性三指弯曲变形组成完整的包络曲面,包络自适应性能良好;对单一规格虾夷扇贝进行抓取成功率和夹持力试验显示,当气压低于0.2 MPa时,抓取成功率不足90%,当气压达到0.6 MPa时,平均抓取成功率在98%以上,壳体及边缘均无破损,且随着气压的增加,抓取成功率和夹持力均呈正相关变化;在气压为0.6 MPa时,对3种不同质量的虾夷扇贝进行抓取性能试验显示,实测横向、纵向抓取的最大夹持力分别为8.76、7.24 N,虾夷扇贝壳体及边缘无破损,且随着虾夷扇贝质量的增加,夹持力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所设计的分拣装置能够满足大部分贝类珍品分拣的需求,可应用于规模化生产扇贝、牡蛎、鲍和螺等多种贝类珍品的无损分拣。
  • 赵煜, 朱旭, 朱建平, 赵家宾, 方国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108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59
    摘要 (1617) PDF全文 (666) HTML (2)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带壳类水产品产量的逐年增加,传统销售和手工加工模式(鲜售、醉渍和手工去壳等)已经不能缓解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对带壳类水产品进行自动化深加工既可以提升带壳类水产品的加工效率,确保食品安全,又能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从而促进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壳肉分离技术是带壳类水产品深加工的前提,对促进带壳类水产品深加工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带壳类水产品的壳肉分离技术主要分为预处理和去壳两类技术,本文综述了加热/冷却预处理、酶预处理、超高压预处理及联合法预处理等几种预处理技术,以及切割法、挤压法、离心法和高压水喷射法等几种去壳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带壳类水产品壳肉分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应向加工装置大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加强船载加工设备和蟹类深加工设备的研发等,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带壳类水产品的自动化加工设备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曾以梅, 刘奇, 柯常亮, 段星星, 杨宏亮, 黄珂, 古小莉, 张安凯, 陈洁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83-9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50
    摘要 (1605) PDF全文 (478)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估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类阻燃剂污染引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以广东汕尾红海湾海域近岸养殖和捕捞水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对水产品中10种OPE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海湾海域养殖水产品中∑10OPEs含量为(55.8±24.2)ng/g(干质量),显著高于捕捞水产品中的含量(20.5 ng/g±20.6 ng/g,干质量)(P<0.05);捕捞水产品中,底栖水产品中∑10OPEs含量(28.4 ng/g±22.6 ng/g,干质量)显著高于中上层水产品中的含量(7.4 ng/g±4.3 ng/g,干质量)(P<0.05);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tris (2-butoxyethyl) phosphate,TBOEP]、磷酸三正丁酯(tri-n-butyl phosphate,TNBP)、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ris (2-chloroisopropyl) phosphate,TCIPP]、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 (2-chloroethyl) phosphate,TCEP]和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HP)是红海湾海域水产品检出频率最高的OPEs化合物;养殖水产品和捕捞底栖水产品中主要OPEs 污染物组成基本一致,含量最高的OPEs污染物依次为TCEP、TBOEP、TCIPP,而捕捞的中上层水产品中含量最高的OPEs污染物依次为TBOEP、TCIPP、TPHP,暴露评估显示,红海湾海域水产品中OPEs对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低于潜在风险阈值,健康风险可接受。研究表明,OPEs污染在养殖和捕捞水产品中普遍存在,所引起的健康风险水平尚在安全范围内,但随着OPEs消费量的持续增加,由其引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会越来越高,建议对水产品中OPEs污染情况进行持续跟踪调查。
  • 柯瑞林, 徐慧敏, 陈曦, 孟顺龙, 胡庚东, 李丹丹,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任黎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1013-101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76
    摘要 (1592) PDF全文 (677)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臭氧消毒工艺,优化养殖尾水高效消毒技术,利用臭氧发生器及控制发生时间制备出不同浓度的臭氧水,采用悬液定量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臭氧水在不同胁迫时间下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杀灭效果,并与常见消毒剂过硫酸氢钾进行了灭菌效果比较,同时测试了臭氧处理含菌养殖尾水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当嗜水气单胞菌浓度为6.4×105、7.5×106、1.5×107、3.2×108 CFU/mL时,用1.2 mg/L的臭氧水作用2 min时,灭菌率分别为92.66%、84.00%、80.67%、79.58%,作用6 min时灭菌率分别为100%、99.72%、99.96%、99.98%,而用400 mg/L的过硫酸氢钾作用6 min时灭菌率才达到100%;用1.2 mg/L臭氧水对含菌浓度为2.3×103、2.7×105 CFU/mL的养殖尾水作用 6 min,灭菌率皆达到100%。研究表明,臭氧消毒灭菌效率远高于过硫酸氢钾,臭氧水在最佳质量浓度为1.2 mg/L、作用时间为6 min时,能够高效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其灭菌率与含菌量、臭氧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 阮威霖, 毕相东, 董少杰, 尤宏争, 张达娟, 秦庚华, 张春欣, 戴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980-98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78
    摘要 (1561) PDF全文 (585)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连翘脂素(phillygenin,PHI)对亚慢性毒性浓度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诱发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对体质量为(100.13 ±5.23 )g的泥鳅腹腔注射剂量为17 μg/kg(体质量,下同)MCs 1 d后,分别连续注射3 d不同剂量的PHI(累计剂量0.3、0.6、1.2、2.4 mg/kg),第6天时取泥鳅肝脏样品,比较肝脏组织病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氧化损伤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表明:MCs可诱导泥鳅肝脏组织发生病理损伤;与对照组相比,MCs组泥鳅ALT活性、MDA含量及IL-1β和TNF-α两种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3种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MCs组相比,注射PHI能减轻MCs诱发的泥鳅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肝脏中ALT活性、MDA含量及IL-1β和TNF-α两种炎性因子水平(P<0.05),显著提高肝脏中SOD、GSH-PX和GR活性(除0.3 mg/kg PHI剂量组外)(P<0.05)。研究表明,PHI能够减轻MCs引起的泥鳅肝脏组织病理与生理功能损伤、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对MCs所致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汪福保, 董浚键, 孙成飞, 王淼, 程光兆, 卢迈新, 叶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1003-101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90
    摘要 (1557) PDF全文 (613) HTML (3)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温度对不同规格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摄食配合饲料后胃排空速率(gastric evacuation rate,GER)的影响,设定3种不同养殖温度(18、25、30 ℃),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分别对两种规格翘嘴鳜(89.50 g±10.21 g和246.65 g±11.34 g)胃排空特征进行分析,共测定饱食后9个不同时间点翘嘴鳜胃含物的水分含量、相对湿质量和相对干质量,并采用3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筛选最佳胃排空模型,以确定养殖翘嘴鳜的最适投喂频率。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温度下,两种规格翘嘴鳜胃含物的水分含量均呈先快速后慢速上升至稳定的趋势,而胃含物的相对干质量则均为持续下降,且下降趋势呈先快速后慢速;同一规格鱼胃含物的相对干质量、相对湿质量与温度呈负相关(18 ℃组>25 ℃组>30 ℃组);不同养殖温度下,除小规格鱼30 ℃组胃含物排空时间为30 h外,其余各组鱼胃含物接近排空或完全排空时间均为48 h;鱼规格对胃含物的相对干质量和相对湿质量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温度对胃含物水分及相对干质量和相对湿质量也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利用胃含物相对干质量进行胃排空模式拟合效果较好,其中指数模型更适合描述翘嘴鳜的胃排空规律;拟合模型计算显示,在18、25、30 ℃温度下,小规格鱼80%干质量的胃排空时间分别为17.43、12.70、9.71 h,大规格鱼则分别为20.40、15.74、13.19 h。研究表明,温度与鱼规格影响翘嘴鳜饱食配合饲料后的胃排空时间,胃排空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随鱼规格增大而延长;在实际生产中冬季水温降低,投喂配合饲料的次数应减少至1次/d甚至更低,夏季可适当提高至2~3次/d;相同温度下适当增加小规格鱼投喂次数、减少大规格鱼投喂次数,可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
  • 张丽莉, 王国栋, 黄世玉, 龚筱婷, 王艺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1072-108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53
    摘要 (1545) PDF全文 (746)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天然色素,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免疫和体色具有重要作用。水产动物类胡萝卜素的吸收、代谢和沉积能力是遗传改良的重要靶点,对其性状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水产动物主要类胡萝卜素种类、吸收和代谢分子机制,着重介绍了B类清道夫受体(SR-B1)、决定簇36(CD36)、β-胡萝卜素加氧酶1(BCO1)、β-胡萝卜素加氧酶2(BCO2)及细胞色素酶450(P450)家族的CYP2J19和CYP3A80在类胡萝卜素转运和转化中的作用,分析了类胡萝卜素酮化的可能机制和主要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的特性。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基因-表型关联分析揭示遗传基础、多组学联合分析筛选鉴定新酮化酶基因、单细胞转录组解析类胡萝卜素沉积过程及筛选与构建体色遗传材料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水产动物类胡萝卜素吸收、代谢和沉积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邢雨忻, 骆小年, 李姣, 段友健, 季辰跃, 常建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972-97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94
    摘要 (1545) PDF全文 (599)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早期生活史发育特点并确定其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在水温20.5~26.0 ℃条件下,研究了马口鱼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及饥饿对马口鱼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口鱼孵化后10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为10~11日龄,12日龄卵黄囊完全消失,27日龄第一鳞片出现,43日龄鳞被覆盖完全;依据卵黄囊消失和鳞片形成的特点可将马口鱼仔稚鱼划分为早期仔鱼(0~11日龄)、晚期仔鱼(12~26日龄)和稚鱼期(27~43日龄);饥饿再投喂及不可逆点试验显示,在水温为(21.5±1.0)℃条件下,马口鱼的PNR为12~13日龄,14日龄饥饿仔鱼全部死亡。研究表明,马口鱼属于卵黄囊晚消失鱼类,该发育特征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野外生态环境,马口鱼仔鱼的混合营养期较短(仅为2 d),需适时下塘,从而提高仔鱼成活率。
  • 蔺宝珠, 赵露, 王浩伊, 韩卓然, 孙敬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987-99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92
    摘要 (1526) PDF全文 (594) HTML (3)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导致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疾病发生的病原,从患病半滑舌鳎肝脏中分离纯化出一株细菌,命名为CLPV-114,结合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人工感染试验后测定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菌株CLPV-114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系统发育树上与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F064460、AY144583的维罗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eronii)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为一支;综合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维罗纳假单胞菌;药敏试验显示,CLPV-114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头孢哌酮等18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妥因、阿奇霉素和四环素等11种抗菌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克肟、磺胺异恶唑和甲氧嘧啶等4种抗菌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显示,CLPV-114对半滑舌鳎具有致病性,人工感染后的患病鱼与自然患病鱼症状相似,CLPV-114菌株对半滑舌鳎的LD50为1.3×107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CLPV-114可引起明显的组织学损伤,表现为肝细胞组织坏死,鳃血管中心充血,脾脏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出血,肠绒毛脱落。研究表明,本次从患病半滑舌鳎肝脏中分离的菌株CLPV-114为维罗纳假单胞菌,对半滑舌鳎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不同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半滑舌鳎维罗纳假单胞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 李梦阳, 徐硕, 段若衡, 史旭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1052-406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80
    摘要 (1518) PDF全文 (606)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大型商船与渔船碰撞(以下简称“商渔船碰撞”)事故中,不同碰撞条件对被撞渔船船体结构损伤特性的影响,以42 m典型渔船为例,选取商船不同碰撞角度、碰撞速度和碰撞质量等碰撞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利用LS-DYNA软件对碰撞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渔船船体损伤的应力应变云图及能量曲线,并分析了渔船损伤特性随碰撞工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设定工况下,商船速度为8 m/s,碰撞位置在舱段中间时,被撞渔船破损程度最大,船体出现破口,骨架也发生断裂;当碰撞角度为60°时,渔船同时受到垂向力和沿船长方向力的影响,船体破口最大;当商船质量为10 000 t时,被撞渔船破损最严重,但当商船质量超过10 000 t时,与渔船吨位差距很大时,商船质量增加对渔船损伤的影响程度变化不大。研究表明,有限元仿真模拟方法可用于分析商渔船碰撞过程中渔船结构损伤,在商渔船碰撞中,商船的质量、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碰撞位置均是影响渔船损伤程度的关键因素,且碰撞速度、商船质量等因素与被撞渔船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 吴冠举, 缪天音, 胡晓梦, 张稳, 杨金龙, 梁箫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6): 994-100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97
    摘要 (1513) PDF全文 (570)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胞外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壳长为0.88 mm±0.16 mm,壳高为0.55 mm±0.12 mm)稚贝附着的影响,从海假交替单胞菌中提取并纯化了OMVs,并添加到海假交替单胞菌中共同孵育形成生物被膜,在OMVs终质量浓度为0.1、1、10、20 μg/mL时检测形成的生物被膜对贻贝稚贝附着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海假交替单胞菌中成功提取到了OMVs,从菌体中提取获得的OMVs较上清液中更多;添加10 μg/mL的OMVs时,形成的生物被膜对贻贝稚贝的附着诱导活性最高,稚贝附着率达到56.42%;随着OMVs添加量的增加,细菌密度和膜厚呈增长趋势,胞外产物中α-多糖、β-多糖、脂质和蛋白质含量呈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生物被膜中的脂质含量与贻贝附着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OMVs的添加可促进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提高生物被膜胞外产物的含量,并推测主要通过增加脂质含量提高生物被膜对贻贝附着的诱导能力。
  • 黄瑞频, 张磊, 张伟霄, 刘洺源, 隋长润, 王宝龙, 刘鹰, 张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57-6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68
    摘要 (1447) PDF全文 (496)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室外水泥池养殖适宜的底质,采用海砂(SS)、细陶粒(FC)、粗陶粒(CC)和海砂+粗陶粒混合(SS+CC)4种底质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陶粒材质和粒径大小对体质量为(4.692±1.033)g的方斑东风螺存活与生长、养殖水质及底质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底质条件下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均大于90%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FC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最高,为(1.386 4±0.219 6)%/d,显著高于CC、SS、SS+CC组(P<0.05);不同底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不同,SS组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FC组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高;FC组底质微生物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相对丰度较高;FC、SS+CC组中弧菌(Vibrio)相对丰度较低,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和盐单胞菌(Halomonas)相对丰度较高,表明细陶粒对抵抗病原弧菌、防止水质恶化具有积极作用;微生物功能预测显示,FC组中微生物不同物质代谢相关通路的相对丰度增加;水质分析显示,24 h内CC和FC组的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SS、SS+CC组(P<0.05),FC组质量浓度显著低于CC组(P<0.05)。研究表明,底质材质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和底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有显著影响,选用细陶粒作为方斑东风螺室外养殖池底质材料,能促进其体质量增长,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并对养殖池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 朱江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1-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37
    摘要 (1387) PDF全文 (880) HTML (4)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通过收集数据和评估种群资源状况,提出科学管理建议,并通过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措施。传统方法在资源评估中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建议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捕捞策略(管理程序)方法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不断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套较为成熟、完整的渔业资源量化管理方法体系,并在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经济鱼类资源开发与养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而言,捕捞策略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传统渔业资源管理决策的基本过程,以及捕捞策略方法的特点、优势和面临挑战,提出了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下,运用捕捞策略有利于促进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长期可持续利用。针对考虑运用管理策略评价建立捕捞策略的渔业,提出未来应加强渔业与种群生物学基础数据收集、加强种群模拟技术研究与能力建设,以及加快适用于严重衰退渔业资源捕捞策略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等建议,以期为中国应用捕捞策略方法进行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 邵海燕, 王卿, 高春霞, 赵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124-13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71
    摘要 (1363) PDF全文 (637)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长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时空分布及关键影响驱动因子,基于2018—2020年8 月(夏季)、11 月(秋季)长江口浮游植物调查数据,运用群落多样性分析指标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探究了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浮游植物8 门99 属185 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优势种主要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衣藻(Chlamydomonas sp.)等,其中中肋骨条藻长期占绝对优势;在时间上,夏季浮游植物丰度和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季(P<0.05),但秋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更高,分布更均匀;在空间上,浮游植物平均丰度整体上呈现东滩>南支>北支的分布格局;GAM分析显示,在夏季,水温(Tem)、酸碱度(pH)和氮磷比(TN/TP)是显著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环境因子(P<0.05),其中TN/TP的贡献率最高(71.86%),在秋季,盐度(Sal)、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Mn)是显著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环境因子(P<0.05),其中DO的贡献率最大(48.48%)。研究表明,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存在季节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掌握长江口浮游植物资源动态提供参考依据。
  • 伍水龙, 黄瑜, 王蓓, 汤菊芬, 蔡佳, 简纪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162-17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95
    摘要 (1320) PDF全文 (659)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编码的蛋白分泌装置,在毒力因子释放、生物被膜形成、铁离子摄取、囊泡运输、环境压力适应性及细菌胞内存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等水生动物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有关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组分及其功能的报道还比较匮乏。本文对几种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的生物学功能与调控机理,以及T6SS关键调控因子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的系统进化关系与功能等最新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在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的生物学功能、T6SS活性调控与环境因素的关联性、T6SS与致病菌代谢之间的调控关系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水生动物致病机制研究及水产养殖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 张娟, 张英, 黄小双, 刘必林, 陈新军, 孔祥洪, 陈家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92-100.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65
    摘要 (1308) PDF全文 (487)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观赏鱼类在转弯运动状态下的推进机理及推进性能,以体长为5~8 cm的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和涡量矩定理,对机动转弯运动流体流场变化进行追踪,分析了幼鱼转弯过程中尾部的运动特征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草金鱼幼鱼转弯过程中,形态结构主要发生C型、S+C型结构两种变化,转弯过程中幼鱼尾部周围流场的正、负值涡量交替出现;鱼体形态呈C型结构转弯时,幼鱼平均速度为0.130 7 m/s,流体对幼鱼尾部产生的正作用力为2.06~133.49 mN,负作用力为-83.85~-2.15 mN;鱼体形态呈S+C型结构转弯时,幼鱼平均速度为0.104 4 m/s,流体对幼鱼尾部产生的正作用力为24.06~80.95 mN,负作用力为-59.60~-5.86 mN。研究表明,转弯时鱼体形态呈C型结构变化的机动性能优于鱼体形态呈S+C型结构变化,且不同转弯类型产生作用力峰值的时刻不同。
  • 陈小红, 许贻斌, 林永青, 仇登高, 姜双城, 郑惠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9-1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53
    摘要 (1303) PDF全文 (600)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不同填料生物膜对海水养殖尾水氮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分别以无填料(C)、牡蛎壳(M)、珊瑚石(S)、弹性填料(T)和悬浮球填料(F)构建5组生物滤池,比较填料生物膜成熟时间、成膜情况及对不同氮污染物的24 h去除能力,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挂膜期间(20、40、60 d)填料生物膜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填料生物膜成熟时间需要46~50 d,珊瑚石所需时间最短(46 d);扫描电镜显示,弹性填料和悬浮球填料附着生物量最多,以杆状细菌为主;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24 h去除率最高的填料分别是悬浮球填料(68.66%±6.27%)、珊瑚石(99.99%±0.00%)和悬浮球填料(6.73%±3.41%);高通量测序显示,随着挂膜时间延长,弹性填料生物膜上的细菌丰度显著增加,牡蛎壳和珊瑚石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不同填料生物膜的主要优势菌群,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硝化刺菌门(Nitrospinae)的相对丰度随挂膜时间延长不断升高;在属分类水平上,亚硝酸菌属(Nitrosomonas)、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和未分类_亚硝化单胞菌科(unclassified_Nitrosomonadaceae)是填料生物膜上具有硝化作用的优势菌属,这4种硝化菌属在挂膜60 d时的相对丰度总和从高到低依次为悬浮球填料(42.53%)>牡蛎壳(30.50%)、弹性填料(29.30%)>珊瑚石(11.7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青枯菌属(Ralstonia)、噬几丁质菌属(Chitinophaga)和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等反硝化菌属在珊瑚石填料生物膜上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填料。研究表明,珊瑚石、悬浮球填料能够实现脱氮菌属的高效富集,对海水养殖尾水具有良好的脱氮能力,是较为理想的生物填料。
  • 耿志远, 赵乐乐, 贾欣, 胡雅菲, 刘少贞, 刘青, 宋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101-11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75
    摘要 (1297) PDF全文 (523)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山西省大同市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其功能群特征,分别于2020年10月12日,以及2021年3月27日、6月21日和9月2日共4个季节采样,对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密度、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3属122种,生物量、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31~45.69 mg/L和6 500.21~15 183.93 ind./L,浮游植物可划分为30个功能群,其中功能群N、J和W1为代表性功能群;共鉴定出主要浮游动物4个类群13属21种,生物量、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9~25.53 mg/L和2 128.90~17 699.72 ind./L,浮游动物可划分为9个功能群,其中RF、LCF为代表性功能群;秋、冬、春、夏4个季节的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3.45、40.19、52.66和48.87;4个季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1.54和0.24~1.00,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17~0.32和0.08~0.3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2.81~16.18和2.08~2.87,Simpson优势度指数(D)分别为0.40~0.77和0.10~0.54;Pearson、Mental相关分析及冗余分析显示,温度、溶解氧、磷、氮和叶绿素a等是影响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功能群结构、生物量及密度在季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册田水库水质处于重污染状态,建议放养以滤食浮游生物为主的鱼类。
  • 许智欣, 李曰嵩, 潘灵芝, 余为, 张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144-15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06
    摘要 (1294) PDF全文 (442)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黑潮主轴弯曲产生的物理环境变动对柔鱼(Ommastrephes bartarmii)资源补充量的影响,采用物理模型(FVCOM-Global)耦合个体模型(IBM)的方法模拟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早期生活史阶段(70 d)的输运分布和资源补充量,利用3月份黑潮主轴线140 °E重心最南点位于32 °N以南来判断大、小弯曲的路径与柔鱼资源补充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7—2016年西北太平洋柔鱼的资源补充量有年际波动,该波动与3月份黑潮主轴弯曲有明显相关性(R2=0.71),即黑潮主轴呈小弯曲年份时,柔鱼仔幼鱼被向北或东北即25°N以北、145°E以东的海域输运,在该海域中分布的柔鱼仔幼鱼数量占比越高,相对补充量就越高,并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R2=0.89),其过程中产生的黑潮暖流流量在25°N以北海域体现明显,在流速为0.2~0.6 m/s、平均水温为20.2 ℃且等温线偏北的情况下,可导致该海域柔鱼仔幼鱼群的分布更加密集;在垂向分布上,不同年份垂向分布与补充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2=0.65)。研究表明,3月份黑潮主轴弯曲是影响柔鱼资源补充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为预测当年柔鱼资源补充量的丰歉提供了科学依据。
  • 王腾, 赵新楠, 林怡辰, 宋冬茹, 霍善琴, 薛勇, 谭志军, 彭吉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17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12
    摘要 (1274) PDF全文 (513)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鲍是一种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海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鲍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除辽宁省和广东省有少量养殖外,福建省和山东省成为鲍的主产地。现阶段鲍营养品质和性状提升逐渐成为鲍育种养殖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鲍营养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营养成分、呈味和功能活性物质,重点归纳了品种、产地、采样季节、养殖模式、饵料等因素及不同外源胁迫对鲍营养品质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和差异指标繁多,且鲍营养品质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未来亟需系统性开展鲍品质评价研究,以及饵料、环境因子、养殖模式等因素对鲍品质调控机制的研究,以期为鲍养殖、新品种培育、品质综合评价及特征指标挖掘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
  • 赵梓宇, 朱晓森, 王卓, 张明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134-14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33
    摘要 (1271) PDF全文 (499)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辽东湾海域内叶绿素a与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机理,基于数值模拟(Delft3D)方法构建了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氨氮硝酸盐氮和活性磷酸盐等生态指标在辽东湾海域的生态动力学模型(Delft3D-ECO),并在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叶绿素a等生态指标浓度在辽东湾海域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季节变化上,叶绿素a质量浓度表现为秋季(4.83 μg/L)>夏季(4.13 μg/L)>春季(3.39 μg/L),DO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9.41 mg/L)>夏季(7.26 mg/L)>秋季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0.76 mg/L)>秋季(0.56 mg/L)>夏季(0.50 mg/L),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0.039 mg/L)>秋季(0.030 mg/L)>夏季(0.026 mg/L),质量浓度表现为秋季(0.025 mg/L)>夏季(0.020 mg/L)>春季(0.018 mg/L);在空间分布上,辽东湾海域中的叶绿素 (春、夏) (春、夏)质量浓度分布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质量浓度呈研究区域湾顶与湾口高、中部低的特征。研究表明,辽东湾顶部的辽河、大辽河是影响辽东湾海域生态指标浓度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辽东湾海域的营养盐限制作用表现为磷相对限制。
  • 宋奇书, 于红, 乔诗晗, 罗璇, 李光宇, 邵立铭, 张思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153-16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201
    摘要 (1270) PDF全文 (516)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渔业健康养殖标准文本关系抽取领域特定性强、语义复杂导致关系抽取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BiRTE的渔业健康养殖标准复杂关系抽取方法,针对实体和语义关联建模,将RoBERTa作为编码器,采用全词掩码和动态掩码的方式增强词向量特征表示,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SelfATT)将实体特征与关系特征结合聚焦,加强实体抽取与关系预测的联系,从而提升渔业标准文本抽取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改进BiRTE的渔业健康养殖标准复杂关系抽取模型(RoBERTa-BiRTE-SelfATT)对渔业标准复杂关系抽取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95.9%、95.4%、95.7%,较BiRTE模型分别提升了4.2%、3.1%、3.8%。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渔业健康养殖标准复杂关系抽取模型RoBERTa-BiRTE-SelfATT可以有效解决渔业标准文本关系抽取中专有名词识别不准确、语义复杂导致实体关系难以抽取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渔业标准复杂关系抽取方法。
  • 汪洋, 方弟安, 匡箴, 谈龙飞, 梁翼东, 罗慧, 祁洪芳, 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20-2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02
    摘要 (1257) PDF全文 (593)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拟合耳石轮纹数、轮纹间距与日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呈日周期性,日龄以轮纹数(N)+1进行推算;根据日龄和采样日期推算,2020年从青海湖支流沙柳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5日—8月14日,主要集中于7月中旬和8月初,从泉吉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27日—8月3日,孵化高峰期在7月中旬,与早期野外资源现场调查发现鱼卵的孵化期时间基本吻合;野生与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LT)与日龄(t)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01),耳石长度与仔稚鱼全长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其中,15 ℃条件下人工培育的仔稚鱼相关系数最高,此条件下的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拟合方程为LT=0.167 2t+10.377(R2=0.689 0,P<0.001)。研究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且耳石的沉积变化与仔稚鱼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 胡悦, 冷金源, 孙洁洁, 王玲玲, 宋林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38-4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20
    摘要 (1254) PDF全文 (559) HTML (3)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LOX4基因(CgLOX4)在幼虫发育中的表达特征,采用PCR技术扩增CgLOX4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和整体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gLOX4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CgLOX4的cDNA全长为1 862 bp,开放阅读框为834 bp,可编码277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36,预测其氨基酸序列只含有一个保守的HOX结构域;CgLOX4在长牡蛎成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闭壳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胰腺、鳃、血淋巴、性腺和唇瓣组织(P<0.05);CgLOX4在所检测的早期胚胎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受精卵和4细胞期的表达量相对较高;CgLOX4阳性信号主要分布在担轮幼虫壳形成区、D型幼虫内脏团和壳顶幼虫消化腺中。研究表明,CgLOX4是长牡蛎早期发育过程中较早激活的转录因子之一,可能在调控幼虫壳形成和消化器官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曾天宇, 陈 曦, 徐慧敏, 孟顺龙, 金渝钦, 胡庚东, 李丹丹,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29-3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219
    摘要 (1247) PDF全文 (581) HTML (2)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 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小球藻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菌藻混合组(水体中同时添加小球藻和枯草芽孢杆菌)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体质量为(11.71±0.90)g的大口黑鲈,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水体中所测理化指标总体上均有所优化,各试验组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含量差异较小,而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相差较大,尤其是菌藻混合组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多数时间点均达到了最低水平(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空白组有所增加,但仅菌藻混合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鱼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和溶菌酶(LZM)活力总体上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菌藻混合组的抗氧化效果更好。研究表明,在水环境中添加小球藻或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以改善水质环境,促进大口黑鲈生长,提高其抗氧化和免疫能力,藻菌协同效果更优。
  • 贺彩霞, 李长忠, 金文杰, 保长虹, 简生龙, 李昭楠, 王丽楠, 严青春, 王振吉, 王国杰, 陈艳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48-5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64
    摘要 (1244) PDF全文 (527)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利用分子标记规模化开发与辅助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良种选育,以花斑裸鲤(2+龄)的鳃、肾脏和肝脏组织为材料,经总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后采用Illumina Novaseq 2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采用MISA和GATK3软件分析转录组的SSR、SNP和插入缺失标记(InDel)位点特征。结果表明:在486 221条Unigenes序列中共发现了128 727个SSR,出现频率为26.47%,平均每3.76 kb出现1个SSR;花斑裸鲤SSR包括6个重复类型,以单碱基和二碱基重复基元类型为主,分别占总SSR位点数的46.53%和42.45%,重复基元类型共77种,其中,A/T和AC/GT两种基元的出现频率最高,是花斑裸鲤SSR的优势重复基元;所有重复次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为5~15次,占所有SSR位点的87.52%;通过GATK3软件搜索得到399 080个SNP位点,转换类型多于颠换类型,分别占总SNP的56.29%和43.71%,转换类型中A/G发生频率略高于C/T,而颠换类型中A/T发生频率最高,C/G发生频率最低;InDel分析显示,从花斑裸鲤转录组Unigenes中共筛选出254 065个InDel位点,平均每1 903 bp出现1个InDel位点,且SNP位点和InDel位点均以含1个位点的Unigenes数最多。研究表明,花斑裸鲤转录组中SSR、SNP和InDel位点非常丰富,这些位点对花斑裸鲤种质资源鉴定、种群遗传学研究及保护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 何利聪, 王东伟, 张敏莹, 周彦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114-12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40
    摘要 (1236) PDF全文 (462)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淮河中游水体中叶绿素a(Chl-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分别于2019年6月(平水期)、9月(丰水期)和2020年2月(枯水期)在淮河中游水域设置28个采样断面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Chl-a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淮河中游Chl-a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Chl-a年平均值为(20.12±7.25)μg/L,变化范围为2.97~80.61 μg/L,不同水文期Chl-a浓度变化明显,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其空间变化特征为临淮岗闸上段>临淮岗至蚌埠闸河段>蚌埠闸下段;主成分分析显示,临淮岗闸上段Chl-a浓度与透明度(SD)、溶解氧(DO)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亚硝酸盐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临淮岗闸至蚌埠闸河段Chl-a浓度与DO、pH呈显著正相关(P<0.05),蚌埠闸下段河流Chl-a浓度与化学需氧量(CODMn)和总磷(TP)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H、TP和总氮(TN)是影响淮河中游Chl-a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pH为Chl-a浓度变化的被动因子,TN在不同水文期与Chl-a浓度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TP可能是淮河中游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营养因子;淮河中游水体以轻度富营养化为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时空变化特征与Chl-a浓度变化特征相近,其中临淮岗闸、淮河干流及颍河与涡河交汇口是水质变化的主要突变点。研究表明,淮河中游主要存在TN浓度超标的情况,水坝、支流汇入和面源污染所导致的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是引起TL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徐振权, 韩国威, 任静, 张子轩, 孙敬锋, 韩卓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74-8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37
    摘要 (1205) PDF全文 (505)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具有潜在益生效果的菌株,从体质量为(3.1±0.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耐高温(80 ℃)能力的菌株(命名为RHVJ),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基因序列比对、病原菌拮抗能力测定、安全性与耐受性分析和生长特性检测等方法对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菌株RHVJ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综合其生理生化特征可初步鉴定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RHVJ的16S rDNA序列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MH305331.1和NR074923.1完全匹配,其gyrB序列与CP038186.1和CP023729.1也达到了100%的一致性;综合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判定菌株RHVJ为地衣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RHVJ可抑制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生长,对凡纳滨对虾无致病性;在胆盐质量浓度为0~1.2 g/L、pH为3~11环境下培养,以及在37~90 ℃下进行5 min或15 min水浴处理后,菌株RHVJ仍可持续增殖,该菌在27 ℃、pH 7和盐度20条件下生长最佳。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肠道源地衣芽孢杆菌RHVJ环境适应性良好且安全,具有一定的病原菌拮抗能力,可作为候选菌株开发为益生菌制剂。
  • 林威港, 孙琦, 海航瑜, 刘亚婷, 赵鹏, 常亚青, 马得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1): 66-7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18
    摘要 (1195) PDF全文 (524)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干法运输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活力的影响,采用低温(4 ℃)干露胁迫12、24、36 h后再浸润恢复12 h的处理方法,测定了湿质量为(3.57±0.63 )g的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不同时间干露胁迫下免疫相关基因LYZTLR1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在体腔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干露试验组海胆体腔液T-SOD活力、MDA含量和T-AOC水平随干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干露12 h时各指标值均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并于复水12 h时接近对照组(P>0.05);免疫相关基因LYZTLR1总体上随干露时间的延长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表达趋势,分别在干露24、36 h时达到峰值,入水恢复12 h时两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凋亡的体腔细胞比率随干露时间延长的变化趋势与T-AOC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干露12 h时达到最高值,而Caspase-3、Caspase-9基因的表达量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分别在干露24、3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研究表明,中间球海胆具有一定的耐干露能力,通过抗氧化酶系统维持活性氧自由基的动态平衡,LYZ、TLR1等固有免疫分子和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因子在应对干露胁迫、机体维持内稳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巫统仁, 张显, 刘培, 文婷婷, 邹振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2): 327-33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230
    摘要 (752) PDF全文 (261)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水产养殖区遥感提取过程中近岸坑塘养殖目标和网箱养殖目标地物背景复杂,受房屋、植被、海水和船只等干扰提取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空间变换和置换注意力机制的近岸水产养殖区信息提取方法SA-STN-Net,选取海南省文昌市八门湾和万宁市坡头港为研究区域,先利用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构建水产养殖目标先验知识,然后在U-Net模型基础上联合空间变换网络(spatial transformer network,STN)和置换注意力机制(shuffle attention,SA),用于增强养殖目标空间特征、减少复杂地物的干扰并聚焦近岸水产养殖区域。结果表明:与原始U-Net模型相比,SA-STN-Net模型的总体提取精度和平均交并比提高了3.3%和5.7%;与当前较为先进的A2fpn、Swin-Transformer和Dc-Swin等深度学习分割算法相比,SA-STN-Net模型具有更好的分割性能,F1分数分别提高了6.7%、4.2%和7.2%。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SA-STN-Net模型能适应近岸水产养殖目标地物背景复杂的情况,可对近岸养殖目标进行有效提取,本研究结果可为近岸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 马晓娜, 翟堂芳, 吴子恒, 刘子烁, 杨玉祥, 冯志华, 刘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39(2): 337-34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59
    摘要 (662) PDF全文 (375)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总结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全球水产联盟、欧盟和世界银行)有关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的概况,梳理了当前中国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状况,并将国内外养殖尾水排放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侧重点方面,国外更侧重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注重过程管理如BMP管理(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最佳管理实践)、许可证制度,尽可能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在污染控制模式方面,国外多采取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模式,中国多采取浓度控制模式;在污染控制项目方面,除中国主要控制的5项污染物项目(悬浮物、pH、化学需氧量、氮和磷营养盐)外,溶解氧、大肠杆菌和油脂类物质等污染物项目在国外也普遍关注较多;在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方面,国内外也存在一定程度差别,其中,中国水产养殖尾水一级排放标准略高于国外大部分国家的标准,二级排放标准则低于国外标准。在分析对比基础上,从强化源头控制、做好过程监管、创新末端治理等方面,对中国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制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中国各地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治理和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