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周轩, 洪波, 张玉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48-85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29
    摘要 (2769) PDF全文 (1104) HTML (3)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生态位特征,于2020年5—10月在杭州湾东北部进行了渔业资源定置张网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等级聚类方法对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生态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季节的优势种共有12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和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在3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在12个优势种中,时间生态位宽度值为0.10~1.01,其中凤鲚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1.01),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值为0.15~1.67,其中凤鲚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小;时空生态位宽度值为0.02~1.60,其中凤鲚的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银鲳的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小;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其中具重叠意义的鱼种对为68.18%,具有显著性重叠意义的鱼种对为34.85%。研究表明,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鱼类优势种对空间利用程度存在相似性,而在时间利用上存在差异性。
  • 王纯, 李冠怡, 孙迎雪, 袁子茜, 李睿瑄, 王梦妍, 程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93-90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37
    摘要 (2693) PDF全文 (1067)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水产品是全球最为活跃的贸易产品之一,水产品的质量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膳食中鱼类的摄入是PFAS(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经由水产品对人类的主要暴露途径。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PFAS对水产品质量及人类健康构成不可忽视的直接威胁。本文综述了典型PFAS在养殖水体及水产养殖生物中的赋存状态、生物富集效应及生理毒性特征,探讨了其对养殖生物所产生的可能性作用机理,基于健康养殖与绿色安全水产品供应需求,梳理了功能性益生菌缓解PFAS对养殖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理,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水产养殖过程中PFAS污染物产生风险的客观评价、功能性菌株缓解PFAS污染物对养殖生物的毒性机理的研究及水产养殖过程绿色有效的PFAS污染物防控技术的研发等,以期为水产养殖过程中PFAS污染物的科学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 聂诗, 吴燕燕, 赵永强, 王悦齐, 李来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85-89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21
    摘要 (2638) PDF全文 (1092) HTML (2)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发酵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as)的风味和口感,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作为外加复合菌株发酵剂,以感官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对海鲈混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探究了接菌发酵对海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鲈的最优发酵条件为戊糖片球菌与植物乳杆菌体积比为2∶1、接种菌量为1.0%、发酵时间为30 h和发酵盐添加量为3%;在此工艺条件下,与自然发酵海鲈相比,接菌发酵海鲈的a*值由-1.89增加至-0.94,b*值由1.71下降至1.48,发酵海鲈色泽得到改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分别由40.17 g、0.44 mJ、33.27 g增加至223.33 g、3.29 mJ、219.30 g,发酵海鲈质地得到明显改善;接菌发酵海鲈的总酸和氨基态氮含量分别提升了23.13%和40.07%。研究表明,混菌发酵有利于提升海鲈的品质和口感。
  • 杨凯莹, 潘创, 郝淑贤, 陈胜军, 刘书成, 杨贤庆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74-88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14
    摘要 (2634) PDF全文 (1061)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微冻贮藏对虾的品质变化机制,以体质量为(13±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了微冻贮藏(-3 ℃)过程中第0、10、20、30天时对虾的代谢变化,以及肌肉的持水力、质构、pH、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疏水性和浊度等品质指标的变化,并结合代谢物结果筛选出反映品质指标的关键代谢物。结果表明:不同微冻贮藏时间下,对虾肌肉的总体代谢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基于OPLS-DA模型对0 d vs 10 d、0 d vs 20 d、0 d vs 30 d 3组数据进行筛选,微冻贮藏期间对虾肌肉中共检测出79种共有的差异代谢物,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生了显著变化,且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有氨基酸生物合成、组氨酸与嘌呤衍生生物碱生物合成、赖氨酸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以及鸟氨酸、赖氨酸和烟酸衍生生物碱生物合成;贮藏期间,对虾肌肉的持水力、硬度、弹性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下降,pH、疏水性和浊度上升;代谢通路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L-赖氨酸、L-天冬氨酸、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可作为指示微冻凡纳滨对虾品质变化的关键代谢物。本研究从分子层面揭示了微冻对虾肌肉的代谢变化,为快速、准确地反映对虾肌肉的实时品质提供了科学参考。
  • 史宪莹, 李猛, 黄铮铮, 冯德军, 任效忠, 刘航飞, 孙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39-84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40
    摘要 (2613) PDF全文 (1105)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养殖鱼对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建立方形圆弧角单管养殖池及养殖鱼模型,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ultiple reference frame,MRF)模拟鱼类在固定轨迹下的运动,并分析养殖池内养殖鱼的放养密度、个体体积和空间分布变化对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鱼个体体积和空间分布条件一定时,放养密度越大,养殖池内水体平均流速下降越大;在养殖池内养殖鱼放养密度一定时,鱼数量越多(个体体积小)时,鱼类的逆流游动产生的阻流作用越大,养殖池内平均流速下降就越明显;在养殖鱼放养密度、个体体积大小一定的条件下,养殖鱼在养殖池水体中层分布时,养殖池内水体的整体平均流速下降幅度和湍流强度增加幅度最大,养殖鱼在养殖池下层时,对平均流速和湍流强度的影响最小。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池中养殖鱼的放养密度、个体体积和空间分布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养殖池的进水速度,以维持养殖池内适于养殖鱼生存和生长的流场条件。
  • 张翠雅, 陈锋, 国显勇, 刘嘉轩, 张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90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40
    摘要 (2593) PDF全文 (1121)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海水养殖业产生的大量养殖尾水会威胁局部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人工湿地是一种典型的废水处理工艺,具有耗能低、投资小和耐冲击负荷强等优点,在净化海水养殖尾水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植物、基质、微生物、运行参数和盐度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尾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目前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尾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筛选合适基质和耐盐植物,优化水力运行参数,考察复杂环境下人工湿地对净化海水养殖尾水能力的影响,发掘可强化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技术或耦合技术,寻找可替代的优质碳源等,以期为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尾水的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 陶丹丹, 刘磊, 付媛媛, 王思翔, 黄辛联, 翟伟, 徐元凯, 宋微微, 王春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795-80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03
    摘要 (2575) PDF全文 (1175)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螯足断肢及再生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摄食和攻击行为的影响,以体质量为(18.34±2.56)g(C期)的三疣梭子蟹为试验对象,采用高温胁迫断肢法,设置对照组(无断螯组)、断一螯组和断两螯组,测定了螯足断肢及再生后蟹的体质量、全甲长、全甲宽、体高及摄食量,计算断肢和再生前后的增重率、形态指标增长率及摄食率等指标,并采用EthoVision XT行为跟踪系统观察了螯足断肢及再生前后蟹的摄食选择性、摄食能力和攻击性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断螯组三疣梭子蟹的体质量增长率略有下降(P>0.05),而断两螯组蟹的全甲宽、全甲长及体高的增长率则显著下降(P<0.05);断螯组三疣梭子蟹对花蛤肉及杂鱼的摄食率略有降低,再生各组间摄食率相似,但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断两螯组和再生两螯组蟹均不能打开寻氏肌蛤,且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断螯及再生后蟹的摄食选择性较对照组显著改变(P<0.05);随着螯足断肢数目的增多,断螯组蟹的争斗延迟时间呈下降趋势,而争斗持续时间、移动速度、移动距离及争斗强度则呈上升趋势,其中,断螯组蟹的争斗持续时间及争斗强度较对照组蟹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螯足断肢降低了三疣梭子蟹幼蟹的体质量和形体指标增长率,减少了幼蟹对花蛤肉和杂鱼的摄食率,螯足断肢及再生改变了幼蟹的摄食能力及摄食选择性,且断螯后幼蟹的攻击能力也减弱。
  • 韩建, 王茂林, 曹胜男, 顾知之, 孙旭, 王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787-79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18
    摘要 (2572) PDF全文 (1188) HTML (4)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养殖过程中光照环境(光色、光照度和光周期)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采用初始体质量为(3.17±0.07)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共设置5种颜色的LED光源(冷白、红色、蓝色、绿色和暖白),并在冷白光源下设计5种光照度[600、300、100、25 lx和黑暗对照(0 lx)]和5种光周期(24L∶0D、16L∶8D、12L∶12D、8L∶16D和黑暗对照),养殖试验周期为65 d,试验结束后,对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进行测定,同时对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神经肽Y(NPY)的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光源处理组大菱鲆幼鱼出现了较多的死亡,但光色、光照度和光周期对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红色光源处理组幼鱼的生长和摄食性能显著低于冷白和绿色光源处理组(P<0.05);光照度300、100 lx处理组幼鱼的生长和摄食性能较高且显著高于600 lx处理组(P<0.05),持续光照组(24L∶0D)幼鱼的生长和摄食性能显著低于12L∶12D、8L∶16D处理组和黑暗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红色光源,大菱鲆幼鱼适宜在较弱的光照(25~300 lx)环境中生长,强光照会抑制其生长和摄食,短光周期(0~12 h光照)相对于长光周期更利于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和摄食。
  • 刘天红, 纪蕾, 于晓清, 王琪, 王颖, 姜晓东, 李红艳, 孙元芹, 李晓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57-86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13
    摘要 (2570) PDF全文 (1006)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利用沙蚕生物资源提高其附加值,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种表征方法,进行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es aibuhitensis)(体质量为300~400尾/kg)鲜味多肽最佳复合酶解工艺和产物的风味表征研究,经陶瓷膜和超滤膜过滤、冻干后制备具有明显鲜香味的鲜味肽。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和动物蛋白酶可作为制备沙蚕鲜味肽的最佳用酶;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风味蛋白酶和动物蛋白酶复合酶质量比为2∶1、料液比为1∶1(g∶mL)、pH为6.5、加酶量为600 U/g、酶解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得到沙蚕鲜味多肽水解度为32.64%,感官评分为8.73;电子舌检测显示,该多肽具有明显的鲜味;游离氨基酸分析显示,该多肽中鲜味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2.76%,且含有13种功能性氨基酸;气味指纹图谱分析显示,该多肽气味优于传统调味酱油粉。研究表明,经优化酶解工艺制备的沙蚕酶解多肽产物具有明显的鲜味和芳香气味,可用于开发功能性海鲜呈味基料。
  • 石硕, 孙康婷, 李继伟, 潘创, 杨贤庆, 赵永强, 陈胜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66-87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34
    摘要 (2537) PDF全文 (1036)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琼枝麒麟菜(Eucheuma gelatinae)多糖的结构及其粗多糖和纯化组分的降血糖活性,以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的琼枝麒麟菜粗多糖为原料,采用DEAE-52离子柱纯化、PMP衍生,用HPLC法测定各组分单糖组成。结果表明:琼枝麒麟菜粗多糖(EGP)和纯化组分(EGP-1、EGP-2、EGP-3)均为吡喃型硫酸多糖,主要由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木糖(Xly)和阿拉伯糖(Ara)5种单糖组成;与 EGP 相比,纯化多糖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EGP-2和EGP-3的糖醛酸和硫酸根含量显著提高(P<0.05);EGP和EGP-1有三螺旋结构,EGP-2和EGP-3无三螺旋结构;多糖的体外降血糖活性显示,4种多糖均能有效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EGP-3的降血糖效果最优。研究表明,与EGP相比,3种纯化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均有所降低,且表现出更强的降血糖活性。
  • 周鑫, 张丽源, 何晨翔, 胡成业, 王晶, 李艺, 李雪丽, 水柏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19-82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10
    摘要 (2517) PDF全文 (1075)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生境适宜性及最适分析模型,基于2020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及12月(冬季)对浙江省温州市沿浦湾秋茄林大型底栖动物和若干环境因子的调查,采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与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模型对弧边招潮蟹生境适宜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HSI模型分析显示,各采样站位弧边招潮蟹的栖息地适宜性总体上呈现近岸段>中段>离岸段及东南部>西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3个季节的栖息地适宜性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上呈现夏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分布特征;采用MaxEnt模型分析显示,各采样站位弧边招潮蟹的栖息地适宜性总体上呈现近岸段>中段>离岸段及东南部>西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呈现秋季>夏季>冬季的季节分布特征。研究表明,HSI模型较MaxEnt模型更适宜用于弧边招潮蟹适生区的调查分析,温度、底质、地质和潮汐等是影响弧边招潮蟹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盐度等是影响弧边招潮蟹分布的关键理化因子,这些因子对弧边招潮蟹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影响其适宜生境的选择。
  • 水柏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737-74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70
    摘要 (2501) PDF全文 (1269) HTML (3)   可视化   收藏
    增殖放流既可增加海洋渔业资源量,又可通过修补海洋生物食物网,改善海洋环境,修复海洋生态。本文针对中国增殖放流现状中存在的海洋生态与渔业资源调查研究不足,策略针对性不够强,以及放流地点与时间安排、监督与管理协调、增殖效果评估等重要环节有待优化等问题,提出了改进与优化建议,即科学选择放流品种、数量、密度及其配比,事先充分论证放流时空安排,落实放流监督与管理,建立各海区、行政区管理部门之间增殖放流的协调联动机制,重视增殖放流综合效益的监测和评估,构建回顾性评价和后续改进的技术体系,以期助力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张树源, 王新星, 刘琦, 李一峰, 沈和定, 牛东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04-81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61
    摘要 (2495) PDF全文 (1061)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底质的选择及潜沙后的摄食差异,以不同规格缢蛏(壳长分别为2.5、3.0、3.5 c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底质类型(全泥、1/3沙、2/3沙和全沙)和底质厚度(6、12、18、24、30 cm)对其潜沙行为、摄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 ℃、盐度为20条件下,规格和底质类型对缢蛏潜沙率、潜沙时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24 h内仅在全泥底质下潜沙率达到100%,当底质含沙率大于30%时,缢蛏的潜沙行为明显受阻,不同规格个体间的半数竖壳时间(TE5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规格和底质厚度对缢蛏潜沙率、潜沙时间和摄食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个体规格与潜沙深度、摄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壳长3.5 cm的缢蛏个体潜沙深度约为底质厚度的2/3,且在18 cm底质厚度下的摄食率为6 cm底质厚度下的2.12倍,在6 cm底质厚度下,壳长2.5 cm缢蛏摄食率最大。研究表明,适宜缢蛏潜沙的底质为泥质底,小规格缢蛏潜沙能力较强,且底质越厚越有利于其下潜后的摄食。
  • 徐昊旸, 杨雪莹, 倪未, 刘芳, 陈海港, 朱新平, 刘晓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12-81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41
    摘要 (2492) PDF全文 (1048)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乌龟(Mauremys reevesii)优良品种的选育效果,利用多态性微卫星(simple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分析了乌龟5个选育世代(基础群体F0代、F1~F4代)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筛选的12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为10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8.58,期望杂合度(He)为0.173~0.919,平均值为0.581,观测杂合度(Ho)为0.054~0.862,平均值为0.47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65~0.914,平均值为 0.541;12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1个位点属于中度或高度多态位点,表明所选择的微卫星位点可作为乌龟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的良好评价工具;乌龟5个选育世代的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491、0.494、0.497、0.458和0.453;遗传分化系数Fst及AMOVA分析显示,乌龟5个选育世代群体之间的Fst值为0.004~0.012,小于0.05。研究表明,乌龟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有所下降,遗传分化程度较小,乌龟选育群体还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 杨诗玉, 冯佶, 朱江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828-83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57
    摘要 (2485) PDF全文 (1049)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印度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种群动态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采用结合了种群生物学参数和渔业选择性的JABBA-Select模型,分别从渔获量的不同时间序列、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标准化过程是否考虑渔船效应两个方面,考察对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量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型选取1979—2020年短时间序列渔获量数据时,CPUE的拟合效果更好;而当模型选取长时间序列渔获量数据时,CPUE对数残差较大,拟合效果较差;同时考虑渔船效应的CPUE数据对模型拟合效果表现更佳;2020年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未发生资源型过度捕捞(BSB/BSB,MSY>1),也未发生捕捞型过度捕捞(F/FMSY<1);模型重要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显示,种群评估结果对陡度(steepness,h)较稳健,但对自然死亡率(natural mortality,M)较敏感。研究表明,不同时间序列的渔获量对资源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考虑渔船效应的标准化CPUE可以更好地反映种群资源变动趋势,减少种群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 许星鸿, 丁子媛, 张馨予, 刘顺, 亓鲁, 王思婕, 朱大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744-75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06
    摘要 (2468) PDF全文 (1061)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isphenol A,BPA)对海洋底栖动物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毒性影响的分子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分别对BPA暴露后和对照组单环刺螠(体质量为17.3 g±1.5 g)的体腔细胞转录组进行测序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3.74 Gb高质量数据,组装得到108 262个转录本和30 882条单基因序列(Unigene),平均长度为1 380 bp,N50长度为2 549 bp;共有14 581个Unigene得到注释,其中7 242个Unigene注释到KEGG数据库,归类于284个代谢通路;BPA胁迫下筛选出1 073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649个基因表达上调和424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分类注释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催化、结合、抗氧化、转运体、信号转导和电子载体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163个基因被注释到151条KEGG通路中,富集程度最显著的3个通路为真核生物核糖体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和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研究表明,BPA胁迫会对单环刺螠体腔细胞的合成、免疫及解毒代谢产生显著影响,获得的单环刺螠体腔细胞转录组数据可为揭示单环刺螠的抗逆机制,以及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提供参考依据。
  • 吴雷明, 韩光明, 覃宝利, 张家宏, 王守红, 寇祥明, 袁秦, 毕建花, 唐鹤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779-78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44
    摘要 (2447) PDF全文 (1098)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水草环境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采用生态试验学方法,以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平均体质量为(3.54±0.73)g的幼虾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仿生水草,BM)、轮叶黑藻组(HM)和水花生组(AM)进行为期62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试验结束后,HM组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BM组(P<0.05),HM和AM组的成活率和总质量均高于BM组(P>0.05),HM组分别较BM组提高12.12%、11.42%,AM组分别较BM组提高16.68%、25.78%;HM和AM组肝胰腺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BM组(P<0.05),两组肠道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则显著低于BM组(P<0.05);各组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HM和AM组肌肉∑(n-3)PUFA/∑(n-6)PUFA显著高于BM组(P<0.05),HM组肌肉EPA、DHA、∑SFA和∑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BM组(P<0.05)。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水草环境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品质存在显著影响,种植轮叶黑藻更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
  • 王新华, 路畅, 徐文彦, 齐子鑫, 徐梦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763-77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01
    摘要 (2438) PDF全文 (1070)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ulin-induced gene,INSIG1)在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erus)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候选基因法对黄河鲤生长候选基因INSIG1进行了序列特征分析、组织表达及SNP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鲤INSIG1基因全长为4 853 bp,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其中cDNA全长为1 530 bp,蛋白编码区(CDS)全长为756 bp,可编码251个氨基酸;INSIG1在不同物种间序列保守性较高,黄河鲤INSIG1与金线鲃、斑马鱼和鲫等鲤科鱼类聚为一支;预测黄河鲤INSIG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7 674.25,理论等电点为8.09,属于稳定的疏水性蛋白,该蛋白无信号肽,包含6个跨膜结构,蛋白三级结构包含6个α-螺旋和部分无规则卷曲;qRT-PCR分析显示,INSIG1基因在黄河鲤肝、脾、肾、肠、心脏、鳃、脑、肌肉和皮肤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肠和肝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鳃组织中表达量最低;黄河鲤INSIG1基因共鉴定到10个SNP位点,其中g.1854T>C和g.1982A>T 2个SNP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黄河鲤肥满度性状显著相关(P<0.05),其他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未表现出显著关联性。研究表明,INSIG1基因参与了黄河鲤的生长发育过程,其突变位点g.1854T>C和g.1982A>T显著影响了黄河鲤的肥满度,该结果为黄河鲤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可用的分子标记,对于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黄河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邓益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553-56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56
    摘要 (2437) PDF全文 (1364) HTML (278)   可视化   收藏
    弧菌病是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细菌病之一,对鱼、虾、蟹和贝类等均会造成危害,研究病害防治技术对推动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弧菌病防治手段主要有以抗生素为代表的药物防治、以疫苗为代表的免疫防治及以益生菌为代表的生物防治。其中,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或其衍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其可在养殖全过程进行疾病的广谱预防和控制,且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影响小,是具有巨大潜力的防治技术。目前,水产养殖中弧菌病的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有益生菌及其相关产品、药用植物和噬菌体。本文在总结水产动物弧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从防治技术的种类、机制和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并提出在深入探究生物防治作用机制、作用模式的同时,确保环境友好并高质高效推动其商业化发展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梁阳阳, 张国庆, 陈诚, 赵秀侠, 高娜, 李静, 方婷, 杨坤, 尹峰, 郭伟, 卢文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772-77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16
    摘要 (2404) PDF全文 (1023)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须鳗虾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和系统发育状况,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从南渡江口、珠江口、太湖、巢湖和南四湖中采集的12尾须鳗虾虎鱼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并下载近缘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须鳗虾虎鱼线粒体全基因组长为16 641~16 978 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D-loop控制区,各样本的编码基因序列长度较一致,线粒体全基因组长度差异主要是由控制区长度(975~1 314 bp)差异造成的;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和2个rRNA 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须鳗虾虎鱼分为3个高支持率进化枝,与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鲡形鳗虾虎鱼(Taenioides anguillaris)形成并系,太湖、巢湖和南四湖的须鳗虾虎鱼个体聚为1个进化枝,南渡江口和珠江口的须鳗虾虎鱼个体均分属2个进化枝。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隆起和亚洲季风形成带来的中国水系格局变化,可能是须鳗虾虎鱼形成目前系统发育结构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明确须鳗虾虎鱼的分类地位和资源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 高蕊, 闫红伟, 刘鹰, 刘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72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93
    摘要 (2329) PDF全文 (1075) HTML (9)   可视化   收藏
    鱼类的性别决定与分化一直是发育生物学、繁殖生理学及鱼类遗传育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高等脊椎动物不同,鱼类的性别决定与分化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种群密度和pH等的影响。探究鱼类的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分子机制对鱼类性别控制育种至关重要,也有利于提高鱼类养殖效益。皮质醇(cortisol)作为鱼类最主要的糖皮质激素,在鱼类性别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鱼类性别分化与性转变过程中,外源皮质醇影响鱼类的性别分化、环境因素影响内源皮质醇水平的变动规律,以及皮质醇调控性别分化与性转变的分子机制,并提出未来应在皮质醇诱导鱼类雄性化的作用机制、皮质醇与表观遗传因子的互作关系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以期为深入探究皮质醇的功能特性及调控机理提供科学参考。
  • 侯庆华, 叶映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5): 753-76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11
    摘要 (2250) PDF全文 (1032) HTML (0)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海洋聚球藻(Synechococcus)生态类群在近岸上升流区精密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及共存关系,采用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对南海西北部琼东上升流区夏季水体中的10个聚球藻主要分型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聚球藻主要分型在琼东上升流水体中广泛分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Ⅱ、Ⅲ、Ⅹ和CRD1(Costa Rica Dome)型聚球藻为优势类群,其中Ⅱ型聚球藻平均丰度最高;Ⅱ、Ⅲ、Ⅳ和Ⅹ型聚球藻在琼东上升流表层水体中呈现高丰度分布且存在共存关系,其中Ⅱ、Ⅲ和Ⅳ型聚球藻的丰度呈现出等值线向近岸次表层水体明显抬升,且与温度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说明上升流动力过程影响了Ⅱ、Ⅲ和Ⅳ型聚球藻在琼东海域的分布及共存;Ⅰ、Ⅷ和Ⅹ型聚球藻的丰度在近岸河口表层水体中达到峰值,三者主要受到河流径流的影响,而上升流动力过程对其影响不大;CRD1、CRD2、ⅩⅤ和ⅩⅥ型聚球藻在琼东海域次表层水体的分布存在共现性,但从整体上看,其与温度、DO及盐度相关性不大。研究表明,聚球藻不同生态类群在琼东上升流区占据不同生态位,温度、盐度、DO、上升流动力过程及河流径流是影响聚球藻不同生态类群生态位分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海洋聚球藻各生态类群的功能提供了科学参考。
  • 刘子暄, 王莹莹, 赵昶, 常畅然, 窦华山, 陈星瑶, 陶玉龙, 马成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89-69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04
    摘要 (2196) PDF全文 (1001) HTML (7)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北方寒区富营养化偏碱性河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9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9月)在海拉尔河水域上、中、下游及两条主要支流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拉尔河流域共鉴定出6门80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生物量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海拉尔河水域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D、MP、X2为重要功能群,重要功能群时空组成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从上游至下游,浮游植物功能群C比例显著增加,季节变化则呈现C+X2+D(春季)→X2+MP+D+C(夏季)→D+C+MP(秋季)的特征;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显示,影响海拉尔河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pH、总磷(TP)、总氮(TN)和水温(WT),均与重要功能群C、D、MP、X2呈正相关关系;功能群X2与pH、TP、TN和W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功能群D与WT相关性更大,功能群MP与TP相关性更大,功能群C与TN相关性更大。研究表明,不同纬度、营养水平和酸碱度河流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差异较小,海拉尔河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生物量组成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差异相对显著,下游污染增加后浮游植物功能群C比例显著升高。
  • 张嘉旭, 李泽政, 沈永富, 李云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63-670.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45
    摘要 (2177) PDF全文 (992)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热带东太平洋海域大洋性鲨鱼的资源利用模式,以大眼长尾鲨(Alopias superciliosus)、浅海长尾鲨(Alopias pelagicus)、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和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为研究对象,通过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其胃含物中的饵料生物种类,并利用 MixSIAR 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了主要饵料类群(头足类、小型硬骨鱼和大型硬骨鱼)对4种鲨鱼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头足类为4种鲨鱼的优势饵料群,小型硬骨鱼对锤头双髻鲨和镰状真鲨的贡献率均较低,而大型硬骨鱼对大眼长尾鲨和浅海长尾鲨的贡献率均较低;大眼长尾鲨性别间和性成熟前后摄食无显著性差异(P>0.05),锤头双髻鲨性别间存在不同优势的饵料群,其余鲨鱼雌鲨和雄鲨均偏好捕食头足类,但贡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镰状真鲨性成熟前大型硬骨鱼贡献率最高,性成熟后头足类贡献率最高。研究表明,热带东太平洋海域分布的4种鲨鱼营养水平相似,但仍存在种间和种内的摄食分化和生态位分离,资源分配模式存在差异。
  • 张康, 李秋芬, 崔正国, 胡清静, 王庆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45-65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95
    摘要 (2135) PDF全文 (967)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内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问题,选用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连续15 d向养殖池及其老化的生物滤池泼洒,以正常生物滤池作为对照,通过监测生物滤池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理化指标及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变化情况,判断老化生物滤池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微生态制剂6 d后,老化生物滤池净化能力开始修复,15 d时对亚硝酸盐、氨氮去除率分别从修复前的28.34%、27.28%提高至47.24%、46.07%,且比对照组去除率略有提高,化学需氧量CODMn(5.75 mg/L)较修复前(7.28 mg/L)显著降低21.70%(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整个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CODMn水平下降明显(P<0.05),水体中异养菌数量增多,弧菌数量下降,弧菌占总菌比例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利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可实现对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使生物滤池的水质净化能力快速得到恢复。
  • 黄雨辰, 耿喆, 冯佶, 石一茜, 朱江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52-66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98
    摘要 (2104) PDF全文 (944)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估中西太平洋鲣(Katsuwonus pelamis)资源状况,探究洄游模式对鲣资源评估的影响,将中西太平洋鲣渔业划分为8个管理区域和31个船队,重点结合鲣分季节的种群洄游特点,采用年龄结构Stock Synthesis 3(SS3)模型,设置4种不同情景对其资源进行评估,并对鲣不同年龄阶段的洄游模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鲣资源处于健康状况,未发生资源型过度捕捞(Bcur/B40%=1.9>1)和捕捞型过度捕捞(Fcur/F40%=0.712<1);SS3模型敏感性分析显示,陡度参数(h)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h值越大,评估结果越乐观;不同年龄段的鲣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洄游模式,考虑季节性洄游对资源评估的影响显著,若评估模型忽略洄游过程,将低估捕捞对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资源评估中考虑分季节、年龄的洄游情况更能反映鲣种群动态。
  • 程学文, 史存卓, 刘鹰, 傅松哲, 张磊, 田野, 熊玉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593-60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15
    摘要 (2097) PDF全文 (954)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低固定投喂率条件下,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初始体质量为469 g±75 g)生长的影响及代谢机制,试验设置F1组(1次/d,8:00,低投喂频率组)、F2组(2次/d,8:00、17:00,对照组)和F4组(4次/d,8:00、11:00、14:00、17:00,高投喂频率组)3个投喂频率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0尾鱼,将个体标记后放入3套相同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投喂率设定为0.90%(低于饱食投喂率),在养殖试验进行的第0、17、30、45、60天时,检测其生长情况,并采用TM广靶代谢组学方法对第60天时F1组和F4组所取肝脏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F4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F2组和F1组(P<0.05);F1组和F4组共检测出15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随投喂频率提高,肝脏代谢物中二十碳四烯酸、L-乳酸、牛磺胆酸、UDP葡萄糖和L-甲状腺素等121个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上调,莽草酸、乳清酸、L-天冬氨酸、胍基乙酸和5-氨基戊酸等36个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下调,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和糖酵解/糖异生等代谢途径;肝脏中L-甲状腺素和胍基乙酸的丰度分别与SGR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研究表明,在低于饱食投喂率条件下,投喂频率提高到4次/d可促进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高投喂频率组生长快的机制可能主要与肝脏L-甲状腺素分泌增加和胍基乙酸合成减少有关。
  • 曹正良, 王秀秀, 李钊丞, 沈梦庭, 胡庆松, 吴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37-64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62
    摘要 (2078) PDF全文 (933) HTML (7)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体长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颗粒饲料与虾壳的发声信号规律与差异,以5种体长(2~3、4~5、6~7、8~9、9~10 cm)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基于被动声学方法,采集并分析2种摄食声音信号。结果表明:摄食颗粒饲料时,不同体长对虾的发声峰值频率不同,小虾(体长2~3 cm)最高约为25 kHz,大虾(体长9~10 cm)最低约为7 kHz,频率范围变化规律与峰值频率一致,随对虾体长的增加而降低,而单个脉冲信号时长随对虾体长的增加而增加(大虾约18 ms,小虾约7 ms);摄食虾壳时,不同体长对虾的发声峰值频率和频率范围与对虾体长无明显变化规律,对虾摄食虾壳的单个脉冲信号时长随对虾体长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大虾约13 ms,小虾约6 ms)。研究表明,不同体长南美白对虾摄食发声信号特征不同,摄食颗粒饲料时的发声信号随对虾体长变化存在一定规律,但摄食虾壳的发声信号则无明显变化规律。
  • 涂万, 于红, 张鹏, 韦思学, 张鑫, 杨宗轶, 吴俊峰, 林远山, 胡泽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717-72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52
    摘要 (2059) PDF全文 (972)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真实养殖环境中因鱼群模糊、遮挡造成的鱼类目标检测困难等问题,采用基于通道非降维与空间协调注意力ECAM(efficient coordination attention module)的改进YOLOv8养殖鱼群检测方法YOLOv8-Head-ECAM以提高检测精度。首先在FPN(feature pyramid network)中增加大尺寸检测头,更好地捕捉水下鱼类个体的细节信息,以加强对鱼群特征的提取能力,然后使用ECAM注意力机制减少模糊背景的干扰,聚焦鱼类个体的关键特征,以加强对模糊鱼群的识别能力,并设计了消融试验和模型对比试验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于YOLOv8,YOLOv8-Head-ECAM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了2.3%、1.7%和1.6%;与目前检测准确率较高的养殖鱼群检测模型KAYOLO、DCM-ATM-YOLOv5、SK-YOLOv5和ESB-YOLO相比,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了0.7%、1.0%、2.4%和2.0%。研究表明,本文中提出的YOLOv8-Head-ECAM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应水下鱼群模糊、遮挡的情况,提高了鱼群检测的有效性。
  • 刘佳豪, 李艳, 申东方, 马硕楠, 乔瑞婷, 毛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80-68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37
    摘要 (2058) PDF全文 (954) HTML (7)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保安湖沉积物的污染情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析了保安湖2020年7月—2021年4月共4个季度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保安湖沉积物中TN、TP、OM含量分别为(3.56±0.79)、(0.57±0.20)、(59.66±16.27)g/kg;主体湖、桥墩湖、扁担塘和肖四海4个湖区TN、TP和OM含量均在冬季最高、夏季较低,季节更替引起的水温、浮游藻类、水生植物、微生物活性、溶氧及外源有机物输入等因素的变化,是导致这种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TN和OM含量均在保安湖北部的扁担塘最高、南部主体湖最低,TP含量在北部的肖四海最高、扁担塘最低,来自周边精养鱼池的养殖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可能是导致北部湖区沉积物营养含量更高的主要因素;沉积物中TN、TP和OM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均表明保安湖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有机污染指数显示其污染等级为有机污染。研究表明,保安湖沉积物污染状况较重,未来一段时间内若外源污染持续存在还可能存在继续恶化的风险,亟须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等措施以控制其富营养化。
  • 倪未, 陈海港, 刘晓莉, 于凌云, 李伟, 洪孝友, 刘毅辉, 朱新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584-59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13
    摘要 (2042) PDF全文 (928)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巴沙鱼低眼巨鲶(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亲鱼体质量为4.0~8.0 kg)胚胎发育和仔稚鱼发育特点,采用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观察其胚胎发育和仔稚鱼发育时序特征,并在生化培养箱(SPM-50)进行了不同盐度、温度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眼巨鲶卵为黏性卵、透明,卵径为(1.60±0.23)mm;在水温为(30±0.5)℃ 时,其胚胎历经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出期7个阶段(共23个发育时期),22 h开始孵出仔鱼,28 h后全部孵出,初孵仔鱼全长为(4.38±0.23)mm;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孵化试验显示,最佳孵化水温为27~30 ℃,在此温度下的孵化率最高(49.35%~44.33%),最适盐度为0,在此盐度下的孵化率最高(54.33%),随着盐度的升高,孵化率逐渐降低;在水温为(30±0.5)℃ 条件下,初孵仔鱼的生长发育历经前期仔鱼(0~2 d)、后期仔鱼(3~16 d)、稚鱼期(17~29 d)和幼鱼期(30 d);初孵仔鱼出膜后第3天卵黄囊完全消失。研究表明,低眼巨鲶孵化期短,最佳孵化温度为 27~30 ℃,最适盐度为0,是典型的热水性淡水鱼类;仔鱼前期生长较慢,20 d后开始增速,属于快速生长的鱼类。
  • 陈旭, 秦梦恩, 贾莉园, 周运浩, 郭凯元, 姜博, 张明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71-67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12
    摘要 (2035) PDF全文 (915)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潮沟形态的空间变化特征,以辽河口潮滩为例,基于潮位校正原理精确划分潮区,采用半自动方法提取精细化线状潮沟图像,基于潮沟分级算法对潮滩潮沟进行分级,定量分析潮沟的形态特征参数,并对潮滩上潮沟网络连通度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潮沟的级别与平均长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随着潮沟级别增加,研究区域潮沟平均长度呈指数上升,潮沟数量呈指数下降(R2>0.99);随着潮滩高程逐渐降低,潮沟总密度显著减小,随着潮沟级别增加,潮沟密度与频数均大幅下降;潮滩距离外海愈近,潮沟曲率愈低,高潮滩潮沟分汊率最高(Rb=3.54),潮沟最不稳定;辽河口潮沟网络连通度与潮沟总分汊率、环岛潮沟数量呈正相关,潮沟网络发育程度则主要由潮沟曲率和支潮沟的密度决定,其中,高潮滩潮沟网络水文连通度最好,潮上带潮沟网络发育程度及排水效率最高。研究表明,潮汐水动力对辽河口潮沟形态特征演变及水文连通强度影响较大,进一步加强辽河口潮沟网络的排水效率可有效缓解辽河口潮滩湿地退化进程,实现盐沼植被的生态修复。
  • 刘昌凤, 冯腾跃, 王子谦, 张宇, 陈昌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98-70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14
    摘要 (2024) PDF全文 (932)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系泊参数对半潜式养殖平台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三维时域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波浪作用下系泊平台水动力分析模型,计算了不同缆索材质、导缆孔位置、缆间角和系泊布置形式下平台运动响应和系泊缆张力,并进行了实际海况下养殖平台在南海的应用性评估。结果表明:与钢链相比,采用钢缆和聚酯缆作为顶链,系泊缆顶链的单位长度质量分别减少53.4%和92.8%,养殖平台纵荡运动幅值分别降低7.9%和12.8%,垂荡运动幅值分别增大44%和64%,系泊缆最大张力分别降低7.8%和14.4%;随着导缆孔位置的上移,半潜式养殖平台的水平及垂荡位移减小,系泊缆张力增大;组内缆间角从5°增加到45°时,养殖平台的纵荡运动幅值减小33.8%,系泊缆最大张力增加5.4%;缆索数量由8根增加到12根时,养殖平台垂荡运动幅值减小46.3%,系泊缆最大张力增加4.9%。研究表明,针对南海目标养殖海域,采用4组×3根/组的聚酯纤维+钢缆组合缆且缆间角为22.5°时,半潜式养殖平台的运动响应和系泊力均满足平台风暴自存和正常作业要求。
  • 丰超杰, 刘霞飞, 张颖, 吕伟华, 韩世成, 张永泉, 许式见, 马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03-61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37
    摘要 (2012) PDF全文 (943)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急性高温胁迫下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的响应调控机制,采用组织病理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分析了高温组(17 ℃)和对照组(11 ℃)随胁迫时间(1、6、12、24、48 h)的延长,黑龙江茴鱼幼鱼(体质量为1.73 g±0.23 g)肝脏组织结构变化及转录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7 ℃高温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黑龙江茴鱼幼鱼肝脏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于胁迫12 h后肝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核萎缩变形及空泡化现象,且在胁迫48 h时肝脏细胞损伤最为严重,甚至出现细胞溶解现象;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4.44 Gbp有效数据,平均GC含量为49.45%,Q30碱基分布为93.48%~96.06%;筛选到差异基因(DEGs)数共9 144个,且DEGs数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胁迫24 h时差异基因数量最多,有7 148个,其中3 653个上调,3 495个下调;进一步将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显示,被注释的差异基因主要与代谢、催化和结合等功能有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在糖酵解/糖异生、乙醛酸与二羧酸代谢、果糖与甘露糖代谢、内质网中的蛋白加工、核糖体及PPAR信号等通路上显著富集;随机选择6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研究表明,在急性高温胁迫下,黑龙江茴鱼幼鱼肝脏组织在12 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损伤,通过转录组表达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应激和能量代谢等相关通路上。
  • 王玲玲, 侯天牧, 李华明, 项维, 袁汉文, 雷连成, 张付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573-58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90
    摘要 (1985) PDF全文 (926) HTML (259)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引起湖北省荆州市某养殖场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出血病的病原和致病性,采用传统病原分离方法,从患病青鱼(体质量为1.0~1.5 kg)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QAB5,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和胞外酶活性进行分析,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人工感染试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鉴定,分离菌株QAB5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且有较强的致病性,为ST251型,含有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毒力基因型为aer+hly+ahp+ast+alt+act+;用菌株QAB5人工感染健康青鱼,患病青鱼出现反应迟钝、腹部出血、肛门红肿、肠道出血等与自然发病青鱼相似的症状;测定菌株QAB5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4.4×106 CFU/mL,为高致病性的强毒株;菌株QAB5对卡那霉素、氯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利福平等4种抗生素耐药;中药全蝎、乌梅和丁香对菌株QAB5有明显的体外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分离菌株QAB5为一株ST251型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是引起本次青鱼出血病的病原菌,推荐使用环丙沙星、四环素等高敏感抗菌药物,并结合生物被膜清除剂进行小剂量精准施治。
  • 孙雪峰, 陈爱华, 张志东, 陈素华, 张雨, 曹奕, 朱艳青, 杨家新, 蒋建斌, 吴杨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564-57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35
    摘要 (1976) PDF全文 (912) HTML (254)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大竹蛏(Solen grandis)水管自切后再生期间的转录组变化情况,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分别对大竹蛏(壳长为8~10 cm)水管自切前(对照组)和自切后7 h、7 d、20 d(选择组)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原始数据经拼接注释后共获得103 909条Unigenes,其中,30 027条Unigenes得到注释,注释率为28.90%;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显示,自切后7 h时钙离子结合条目富集程度最高且富集基因数最多,自切后7 d和20 d时几丁质结合条目富集程度最高;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仅自切后7 d时具有显著富集通路,包括氨基糖与核苷酸糖代谢、氮素代谢、黏着斑、溶酶体和MAPK信号通路;差异基因时间趋势分析显示,富集基因数前3的模式依次为Profile5、Profile17和Profile12,各模式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Profile5中有529条基因显著富集到离子结合条目,占比为53.77%,Profile17和Profile12中显著富集基因数最多的条目分别为受体活性和几丁质代谢;随机挑选 6个差异基因进行RT-qPCR 验证,结果证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初步推测,在水管再生早期(自切后7 h),以钙离子为代表的信号分子在传递受损信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多种受体活性增强响应水管再生过程,随着再生的进行,物质代谢和生物合成过程大量增加以满足组织再生的需求。
  • 史宪莹, 李猛, 任效忠, 冯德军, 刘航飞, 周寅鑫, 刘海波, 赵晨旭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707-71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11
    摘要 (1953) PDF全文 (851)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长宽比参数(即L/WL为养殖池长边,W为养殖池宽边)对双进水管结构矩形圆弧角养殖池排污特性的影响,构建了固-液两相流数值计算模型(DPM离散项模型与RNG k-ε 连续相模型),定义了适用于较大长宽比养殖池排污模拟的粒子重叠撒布方式,在L/W为1.0~1.9工况下,对两种进水管布置方式(进水管布置在长边中心和宽边中心)的养殖池排污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L/W=1.0~1.5时,两种进水管布置方式的养殖池内粒子排除率均可达95%以上,随着长宽比的增加,养殖池内的排污效果变差;L/W=1.6~1.8时,进水管布置在长边中心时,未能排除的粒子在养殖池内汇聚更为集中。研究表明,在实际矩形圆弧角养殖池建设过程中,为使养殖池具有良好的排污性能和提高场地利用率,可选择L/W=1.0~1.5的池形进行建造。
  • 文嗣鑫, 李乐康, 李亚培, 李辰钰, 龚小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15-62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02
    摘要 (1910) PDF全文 (929) HTML (7)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鱼类肠道菌群在不同水域环境中的变化,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和青草沙水库大、小2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100~130 g、10~30 g)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分别记为PYH-L、PYH-S、QCS-L和QCS-S)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QCS-L和QCS-S肠道菌群平均OTU分别为524和472个,PYH-L、PYH-S肠道菌群平均OTU分别为466和567个;QCS-L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比PYH-L的高,而QCS-S肠道菌群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则比PYH-S的低;在不同水域短颌鲚肠道中,每个门类的细菌丰度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上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为差异性最大的菌群。研究表明,短颌鲚在不同水域中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明显差异,极有可能是两地短颌鲚生活史、食性转变和水环境差异造成的。
  • 王丛旭, 潘晓艺, 周可欣, 穆雪娇, 姚嘉赟, 蔺凌云, 赵建华, 沈锦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23-62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323
    摘要 (1906) PDF全文 (921)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代次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LMBV)的病毒特性变化及毒力差异,采用攻毒试验、qPCR、TCID50及二代测序的方法,对LMBV分离株(LMBV-ZJDSS)F5、F35和F65进行致病性、组织中病毒载量变化、病毒滴度和不同代次病毒基因组测序,在LMBV全基组中筛选出4个毒力基因,并对不同地区毒株的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攻毒浓度为108.5 TCID50/mL时,F5、F35和F65代毒株15 d内引起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死亡率分别为60%、25%和5%;F65代毒株最早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大口黑鲈肝脏、脾脏和肠的病毒载量较高,不同代次毒株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96 h内F65代毒株在各器官组织的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48 h内F5代毒株在各器官组织的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对F5和F65代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E3、TNFR和ICP18基因编码区未发生突变,遗传稳定性较高,ICP46基因编码区有一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研究表明,通过病毒的连续传代,病毒致细胞病变的速度加快,病毒对大口黑鲈的致病性减弱,病毒的毒力有所下降,毒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编码ICP46蛋白的氨基酸发生突变,且不同地区LMBV毒株毒力基因差异主要集中在TNFR上。
  • 周红, 谷晶, 朱弦一, 郭悦, 杨国军, 霍忠明, 王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4): 630-63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99
    摘要 (1871) PDF全文 (933) HTML (7)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协同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胁迫作用,选取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壳长为27.5 mm±1.2 mm)和莆田群体(壳长为31.2 mm±1.8 mm)为试验对象,以盐度30的天然海水为对照,设定盐度分别为25、20、15,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5、0.30、0.60 mg/L,通过分析菲律宾蛤仔耗氧率、排氨率和鳃丝结构的变化,探讨了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单因子胁迫及二者协同胁迫对菲律宾蛤仔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盐度胁迫下,“斑马蛤2号”和莆田群体的耗氧率均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排氨率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亚硝酸盐氮胁迫下,“斑马蛤2号”和莆田群体的耗氧率均随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斑马蛤2号”的排氨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莆田群体的排氨率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协同作用下,“斑马蛤2号”和莆田群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较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单因子胁迫时明显增加,且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受损,鳃丝出现呼吸上皮细胞脱落;对菲律宾蛤仔代谢过程的氧氮比(O∶N)分析显示,其代谢主要由蛋白质氧化供能,但在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协同胁迫下主要由蛋白质供能,辅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研究表明,低盐度和亚硝酸盐氮协同胁迫,影响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导致其呼吸代谢机能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