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出版伦理与版权
出版伦理
版权管理
所有权和管理权
征稿简则
存档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Services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编辑出版:大连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
双月刊 1980年创刊
主编:宋林生
副主编:张国琛 李智军 刘鹰 郝拉娣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
52号
邮编:116023
电话:0411-84762672
E-mail:xuebao@dlou.edu.cn,
xuebao1@dlou.edu.cn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原名《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2024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12-18
全选
|
Select
海洋暖化背景下海洋渔业资源及其生物响应的研究进展
董志国
2024, 39(5): 729-73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全球变暖现象逐渐加剧,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洋温度升高等系列环境问题。海洋变暖对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成为了研究热点,涵盖了不同海域、不同物种以及多种研究视角。本文综述了海洋变暖对海洋物种多样性、渔业资源量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以及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海洋变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通过这一综合性分析,期望在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Select
黄芩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刘浩楠, 冷向军, 游宇海, 刘佳玮, 陈云峰, 李小勤
2024, 39(5): 739-74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中草药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对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
)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性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 g/kg黄芩,配制成4组等氮等脂饲料,选取360尾平均体质量为(4.68±0.02)g的斑点叉尾鮰,分为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网箱中养殖60 d;试验结束后,测定不同黄芩含量添加组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并观察肝脏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黄芩添加量分别为5、10 g/kg时,斑点叉尾鮰的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在数值上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黄芩添加量为10 g/kg时,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
P
<0.05);饲料中黄芩添加量为5、10 g/kg时,可显著提升斑点叉尾鮰血清LZM、ACP和TP水平,以及肝脏T-AOC、CAT和SOD水平(
P
<0.05),显著降低血清ALT、AST、TCHO水平和肝脏MDA水平(
P
<0.05);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芩均降低了肝脏的空泡化率。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黄芩可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对饲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适宜的黄芩添加量为10 g/kg。
Select
四溴联苯醚慢性胁迫对黄盖鲽幼鱼鳃的毒性效应
崔丹丹, 孙鹏飞, 郭亚枫, 曹胜男, 韩建, 顾知之, 王伟
2024, 39(5): 746-75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四溴联苯醚(BDE-47)对黄盖鲽(
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
)幼鱼(体质量为1.31 g±0.03 g)鳃组织的毒性效应,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通过组织切片观察了BDE-47胁迫下(0.25、0.5、2 mg/L)黄盖鲽鳃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并利用mRNA测序和miRNA测序联合分析黄盖鲽幼鱼鳃组织对BDE-47胁迫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在BDE-47胁迫下,黄盖鲽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肿胀、脱落及增生修复现象,黏液细胞明显增多,且随着BDE-47浓度升高呈递增趋势;转录组数据显示,ErbB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变化可能引起鳃小片上皮细胞的增生和修复;miRNA测序分析显示,BDE-47暴露导致的鳃小片上皮细胞脱落可能与MAPK及Ras信号通路有关;在mRNA和miRNA联合分析中,主要关注了硫辛酸代谢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推测鳃组织miRNAs通过调节硫辛酸代谢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基因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影响水体中BDE-47对黄盖鲽幼鱼鳃的毒性效应。研究表明,不同浓度BDE-47慢性胁迫会对黄盖鲽鳃组织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转录组联合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炎症、凋亡和免疫调节等相关信号通路中。
Select
基于全基因组解析团头鲂源副炭疽芽孢杆菌BC006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性
刘振红, 李文慧, 李璐滢, 高梦, 羊志军, 李言, 彭开松
2024, 39(5): 754-76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从基因组层面理解团头鲂(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源副炭疽芽孢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进行了细菌全基因组测序、细菌的活体攻毒试验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副炭疽芽孢杆菌BC006株基因组共5 457 931 bp,包括1个染色体(GenBank ID CP119629)和7个质粒(GenBank ID CP119630~CP119636),含5 539个编码基因,其中,基因组与牛源副炭疽芽孢杆菌1 710株基因组的共线性度最高;BC006株腹腔攻毒团头鲂和小鼠的LD
50
分别为4.68×10
5
CFU/g和4.22×10
5
CFU/g;BC006株携带43个毒力基因,其中包括编码溶血素Ⅰ (hemolysin Ⅰ)的
alo
、编码溶血素Ⅲ(hemolysin Ⅲ)的
hly
Ⅲ、编码非溶血性肠毒素(non-hemolytic enterotoxin,Nhe)的
nheA/B/C
、编码鞘磷脂酶(sphingomyelinase,SMase)的
sph
,这些毒力基因是BC006引起β-溶血和肠炎的关键基因;BC006携带16个耐药基因,其中,
tet
(45)和
tetB
(
P
)参与了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
mphL
参与了对红霉素的耐药,
Bc
Ⅰ和
Bc
Ⅱ参与了对头孢噻肟和青霉素G的耐药,
qacJ
参与了对甲硝唑、甲氧苄啶、利福平、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研究表明,副炭疽芽孢杆菌BC006株是团头鲂上新发现的携带多种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的致病菌,可采用国标渔药中对该菌敏感的氟苯尼考和硫酸新霉素进行治疗。
Select
磺胺二甲嘧啶在许氏平鲉体内的富集与代谢
孙艺鸣, 刘思宇, 勇艳华, 刘杨, 赵洪霞, 陈思育, 曲宝成
2024, 39(5): 766-77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抗生素在海水鱼中的迁移转化情况,以评价抗生素的生态风险,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及高分辨质谱检测分析方法,开展了磺胺二甲嘧啶(SMZ)在许氏平鲉(
Sebastes
schlegelii
)(体质量为16.80 g±5.46 g)鱼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及代谢路径研究。结果表明:SMZ在环境水体暴露至第3天时鱼体内的富集浓度达到了整个暴露期的最高水平;在整个药物暴露过程中,鱼体内SMZ的最大富集浓度与药物浓度的高、低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差异;在最佳富集期内,SMZ在鱼体内富集趋势由高至低依次为鳃>肌肉>肝脏;代谢分析显示,SMZ在许氏平鲉体内的代谢产物有N
4
-乙酰化磺胺二甲嘧啶和2-氨基-4,6-二甲基嘧啶两种,主要的代谢路径为SMZ乙酰化加成,以及与2-氨基-4,6-二甲基嘧啶相连的N-S键断裂。研究表明,海水中的磺胺类抗生素能够迁移至鱼体内主要组织器官,乙酰化加成和N—S键断裂是SMZ在许氏平鲉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
Select
低盐胁迫下三疣梭子蟹Aldh基因的表达及DNA甲基化分析
郭俊阳, 吕建建, 孙东方, 周现法, 刘萍, 高保全
2024, 39(5): 773-780.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耐低盐性状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三疣梭子蟹(体质量为35.5 g±2.8 g)醛脱氢酶(
Aldh
)的基因结构、相似性、系统进化、组织表达,以及低盐胁迫下的基因表达、丙二醛(MDA)含量和DNA甲基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
Aldh
基因的保守结构域与中华绒螯蟹的保守结构域相似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
Aldh
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鳃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低盐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
<0.05),MDA含量显著增加(
P
<0.05);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CR)分析显示,低盐胁迫72 h后该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著增加,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性(
P
<0.05)。研究表明,低盐环境下DNA甲基化可能通过抑制
Aldh
基因表达,导致体内MDA浓度升高从而造成组织损伤。本研究结果为三疣梭子蟹耐低盐性状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解析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Select
虾夷扇贝响应高静水压胁迫的转录组分析
范琛革, 王许波, 毛俊霞, 田莹, 郝振林, 宋坚, 尹东红, 常亚青
2024, 39(5): 781-78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虾夷扇贝(
Mizuhopecten
yessoensis
)在静水压力胁迫条件下的生物学响应机理,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受高静水压胁迫的虾夷扇贝(壳长为75.64 mm±2.15 mm)闭壳肌、鳃和外套膜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筛选到闭壳肌中上调基因130个,下调基因150个;鳃中上调基因314个,下调基因390个;外套膜中上调基因314个,下调基因390个;GO富集分析发现,被注释的差异基因主要与参与细胞凋亡的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和抑制剂活性、细胞器膜、固有免疫应答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多富集在抗原处理和呈递、细胞凋亡、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和MAPK信号通路中。研究表明,虾夷扇贝在静水压力胁迫后,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信号传导和免疫等通路中,这些发现为后续生物响应高压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数据和参考。
Select
贝螺综合养殖模式对养殖对象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贺加贝, 赵晓伟, 杨陆飞, 汲生磊, 赵运星, 赵强
2024, 39(5): 788-79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中国北方浅海贝类养殖效率,在室外池塘利用鲍鱼养殖笼开展了香螺(
Neptunea
cumingii
)与5种贝类综合养殖模式探索,通过分析增重率、存活率和捕食率等参数,评估双壳贝类+香螺综合养殖模式下香螺对双壳贝类摄食的影响因素,以及养殖对象生长及存活状况;另外,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分析了自然状态下香螺胃含物的组成。结果表明:香螺(体质量为19.71 g±4.36 g)对不同规格双壳贝类捕食率均较低(0.00%~2.50%±5.78%),对同种贝类大、小规格捕食率无显著性差异;多种贝类混合,高、低密度香螺组均仅捕食海湾扇贝(
Argopecten
irradians
),且捕食率较低,分别为2.50%±6.83%和0.63%±2.50%,且与同组其他贝类捕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低温条件下,香螺对双壳贝类捕食率偏高(4.64%±10.36%),且与高温条件下捕食率有显著性差异;与不同贝类开展综合养殖,香螺均未见死亡,月增重率范围为16.83%±2.76%~22.85%±5.34%,不同综合养殖模式下香螺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高、低密度香螺与双壳贝类综合养殖,增重率分别为19.28%±0.62%和18.37%±1.79%,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摄食状态香螺月增重率为21.12%±14.12%,但与未摄食状态香螺组增重率(18.73%±3.63%)无显著性差异;同种双壳贝类在综合养殖模式和单独养殖模式下,湿质量及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自然条件下,香螺食物组成复杂,囊括哺乳纲、有胚植物纲、辅鳍鱼纲和酵母纲等14纲多种来源;研究发现,双壳贝类+香螺的综合养殖模式中,双壳贝类活力是香螺摄食与否最重要的选择条件,双壳贝类规格及种类对香螺摄食选择优先度较低,这一特性使得贝螺综合养殖具备生态防病能力;综合养殖模式下,不摄食双壳贝类情况下,香螺生长能量来源可能主要为海洋沉积物及附着生物。研究表明,综合养殖模式对香螺和双壳贝类生长及存活均无明显影响,且香螺生长速度较快,具备成为主养对象的潜力。
Select
环境丰容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和个性的影响
魏涛, 李金垚, 贾彪, 韩岩珂, 田涛, 于晓明
2024, 39(5): 797-80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环境丰容对许氏平鲉(
Sebastes
schlegelii
)幼鱼(体质量为7.25 g±1.89 g)生长和个性的影响,观测了有礁石环境(环境丰容组,EE)和无礁石环境(对照组,C)条件下试验鱼的生长性能(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和个性行为指标(勇敢性、探索性、活跃性和好斗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下养殖8周后,EE组和C组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EE组试验鱼的攻击次数(44.44±9.30)显著低于C组试验鱼(166.11±55.92,
P
<0.05),但EE组和C组试验鱼的游出遮蔽区次数、开阔区停留时间比、首次探索陌生物体时间比、距陌生物体距离及游泳时间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鱼的开阔区停留时间比与游出遮蔽区次数呈正相关(
P
<0.05),首次接近陌生物体时间比与开阔区停留时间比和游出遮蔽区次数均呈负相关(
P
<0.05),而与距陌生物体平均距离呈正相关(
P
<0.05),特定生长率与各行为测定指标间均无相关性。研究表明:礁石丰容环境对许氏平鲉幼鱼的生长性能、勇敢性、探索性和活跃性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好斗性;试验鱼的勇敢性与探索性呈正相关,而与活跃性和好斗性均不相关;试验鱼的生长性能与个性行为各指标间均无相关性。
Select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食性差异
廖河庭, 郑尧, 刘祝萍, 陈家长
2024, 39(5): 804-810.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藕虾共作模式和精养模式中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i
)食物组成和食性差异,在养殖期间通过测定克氏原螯虾、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并利用SIAR混合模型计算了不同饵料对克氏原螯虾食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藕虾共作模式中饲料和天然饵料的
δ
13
C值和
δ
15
N值范围分别为-30.81‰~-20.54‰,0.46‰~4.04‰,精养模式饲料和天然饵料的
δ
13
C值和
δ
15
N值范围分别为-31.91‰~-20.73‰,2.33‰~8.05‰;藕虾共作模式克氏原螯虾食物来源主要为水花生(34.31%)和莲(20.32%),精养模式食物来源主要为饲料(30.08%)和伊乐藻(18.69%)。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在藕虾共作模式中偏向于摄食水生植物,在精养模式中主要摄食饲料,藕虾共作模式的食物来源分布较精养模式更均匀,且植物性饵料贡献率较精养模式高。
Select
向阳湖中华绒螯蟹越冬前后品质及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刘晓辰, 侯鑫, 张振, 郭虹孝, 龙敏, 卓然江, 王成辉
2024, 39(5): 811-81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中国北部高寒地区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长时间自然越冬后的品质差异及低温环境下的肠道菌群状况,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阳湖为试验点,分析了越冬前后蟹的相关组织指标、肌肉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和脂肪酸含量,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越冬前后蟹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湖泊自然越冬后雌蟹肥满度和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
P
<0.05),而雄蟹肥满度和性腺指数显著上升(
P
<0.05);越冬后,蟹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
P
<0.05),矿物质元素Na、K、Mn、Fe和Cu元素含量发生了不同趋势的显著变化(
P
<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
P
<0.05);越冬后蟹肠道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均有降低且菌群组成变化明显,越冬前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71.14%)、拟杆菌门(15.19%)和变形菌门(9.69%),越冬后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52.79%)、厚壁菌门(37.10%)和拟杆菌门(4.35%),变形菌门下嗜冷杆菌属的丰度从越冬前的0.10%显著上升到43.75%(
P
<0.05),成为越冬后第一大属。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期自然越冬后其品质未发生较明显下降,部分营养指标优于越冬前,肠道菌群结构也发生了适应性调整,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探索新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和销售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Select
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浒苔光合作用的短期交互影响
王婧一, 吴婷婷, 蔡春尔, 刘玉玲, 周玲洁, 何培民
2024, 39(5): 819-82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温度和光照对浒苔(
Enteromotpha
prolifera
)光合作用短期交互的影响,进行了3个温度(4、20、30 ℃)和3个光照强度[20、140、400 μmol/(m
2
·s)]的交互作用试验,并对处理24 h的浒苔藻体的光合荧光参数和差异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周期内,短期高温和强光处理对藻类具有协同胁迫作用,高温和强光下藻类的光化学效率(
Fv/Fm
)显著降低;捕光复合体基因在高温和高光环境中下调,在低温和低光环境中上调;藻体通过在高温/高光和低温/低光条件中上调D1蛋白、CP43蛋白和锰稳定蛋白基因,减弱不利环境对光系统Ⅱ的负调控作用;在高温和强光下,编码C
3
途径相关酶的基因表达下调,C
4
途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有效地分离了O
2
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结合,基本消除了光呼吸;C
4
途径是浒苔进化以减少光呼吸损伤的结果。研究表明,浒苔能够耐受低温和高温(4、30 ℃),以及低光和强光[140、400 μmol/(m
2
·s)]的变化,并能通过多种机制抵御环境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黄海绿潮暴发的分子机制可提供有益参考。
Select
附着型硅藻生物膜构建及光照强度对其氨氮吸收效果的影响
刘楚瑶, 王鑫, 陈丽红, 张洪霞, 于贞, 李蕊, 邢荣莲
2024, 39(5): 829-83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藻膜中藻生物量不理想,光照以强光为主等问题,对附着型硅藻——卵形藻(
Cocconei
sp.)生物膜基质进行筛选,构建出卵形藻帆布网生物膜,研究了光照强度对该藻膜氨氮的吸收效果和藻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粗糙的麻布网和帆布网基质更有利于卵形藻的附着生长(
P
<0.05),其中,帆布网基质上卵形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80±0.52)×10
6
ind./mL;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卵形藻对氨氮吸收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在96 h时,当光照强度达到54 μmol/(m
2
·s),氨氮浓度为20 mmol/L时,生物膜上卵形藻的吸收率可达98.5%;氨氮浓度为60 mmol/L时,吸收率可达86.7%,此时卵形藻采收细胞密度可达(2.90±0.12)×10
6
ind./mL,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520±0.013)mg/mL,可作为水生生物优质饵料。研究表明,帆布网基质更有利于卵形藻的附着,当光照强度为[18~54 μmol/(m
2
·s)]时,卵形藻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氨氮吸收能力。
Select
O3/UV在锦鲤养殖水质调控中的应用效果
陈瑜, 李章良, 张国柱, 谷晶, 杨国军, 王华
2024, 39(5): 838-84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臭氧/紫外(O
3
/UV)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针对锦鲤(
Cyprinus
carpio
)养殖水质净化的需求,构建了一个容积200 L的O
3
/UV耦合水处理系统,并研究了该系统对水中总氨态氮(TAN)、亚硝酸盐氮
化学需氧量(COD)及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O
3
/UV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水中
和大肠杆菌,其去除率与待处理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密切相关;O
3
/UV水处理系统对水中TAN和
的去除率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但对其去除效率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O
3
/UV水处理系统处理0.5 h后水中大肠杆菌杀灭率已达90%以上;当锦鲤实际养殖尾水中
和COD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21、0.59、4.61 mg/L时,经过12 h 的O
3
/UV处理后,水中
和COD的浓度分别降至1.57、0、1.37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29.0%、100%、70.3%;此外,经O
3
/UV处理后的出水流过活性炭罐后,水中臭氧的浓度已降至0.04 mg/L,该浓度已不会对锦鲤造成负面影响。研究表明,O
3
/UV水处理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去除锦鲤养殖水中的污染物,其在观赏水族养殖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Select
复合载体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李昊霖, 吴昊, 王凌宇, 舒达, 江敏
2024, 39(5): 846-85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发净化水产养殖池塘水质的固定化微生物制剂,以海藻酸钠、不同的吸附基质(沸石、硅藻土和活性炭)及CaCl
2
等材料对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lis
)进行固定化,对比添加不同吸附基质的固定化菌球对模拟养殖水的净化效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定化菌球的制作条件,就最优固定化菌球在实际养殖池塘围隔中的净化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养殖水体条件下,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基质的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对水质处理效果最好,15 d试验结束时,养殖水体的
和COD分别较初始值降低了93.65%、44.11%、67.35%和59.99%;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将2%海藻酸钠及4%活性炭的菌液与4%氯化钙(均为质量浓度)交联24 h;室外围隔试验中,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优于游离菌且持续作用时间更长,21 d试验结束时,菌球组围隔内的
和COD值均显著低于游离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9.14%、69.23%、12.23%、68.30%。研究表明,添加吸附基质的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的净水效果明显优于未添加吸附剂基质的单一固定化菌球及游离菌;复合载体固定化芽孢杆菌对实际养殖围隔内水质净化效果好,且持续作用时间亦较长。
Select
OWC-开孔浮式防波堤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郑艳娜, 李佳繁, 邵希冉, 牟瑛娜, 陈昌平, 郝健
2024, 39(5): 856-86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OWC(振荡水柱)-开孔浮式防波堤的稳定性,基于ANSYS AQWA软件对浮堤运动幅值响应算子(RAO)进行了模拟,并讨论了防波堤组合双体结构的间距、波浪入射角度、OWC开口宽度、吃水深度及锚链拖地长度等因素对防波堤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堤双体结构间距的改变对系统的系泊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波浪入射角度的增大使浮堤纵摇运动幅度减小,稳定性增加;OWC浮箱开口宽度增大会增加浮堤运动幅度;增大浮堤的吃水深度或减小锚链拖地长度可增大浮堤的垂荡、横摇方向的运动幅度,减小纵摇方向运动,使浮堤固有周期增大。研究表明,实际工程中可通过改变OWC开口宽度、浮箱吃水深度、锚链拖地长度及来波方向等增强OWC-开孔浮式防波堤的系泊稳定性。
Select
基于FTA-BN的中国商渔船碰撞事故因素分析
王煜, 王庸凯, 任玉清, 朱恩波, 邓蔚林
2024, 39(5): 864-87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中国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原因和预防策略,本文深入分析了近十年中国海事局官网公开发布的189起典型商渔船碰撞事故调查报告,提取出25个风险因素,并运用帕累托图法识别了事故双方的主要过失。基于这些风险因素,构建了事故树模型,并成功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推理比较模型的前验和后验概率,揭示出商渔船碰撞事故的7个主要风险因素和主要致因链。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如瞭望不当、安全意识缺乏等占据重要地位,是防范商渔船碰撞事故的重要环节;瞭望不当→航行失误→船舶操纵失误是导致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链。本研究结果可作为预防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决策参考,对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Select
深度学习在鱼类识别、计数、追踪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文杰, 方辉, 杨胜龙, 张胜茂, 石永闯, 吴祖立, 俞圣池, 熊鑫泉, 杨浩东, 戴阳
2024, 39(5): 874-88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工识别鱼类的方法需要直接接触鱼体,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需要人工提取特征并设计图像向量化方法,而深度学习方法能够从输入数据中获得高级特征,进而挖掘数据的分布规律。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识别鱼类能够解放人力、规避主观识别的倾向性、减少鱼类应激反应,对发展智慧渔业和精准养殖有积极推动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深度学习在鱼类识别任务上的应用研究,针对研究中遇到的识别问题,提出未来应推广统一的成果检测标准以明确研究方向,不断提高应用研究水平以扩展实用性更强和智能化更高的应用任务,解决设备和模型间的接口兼容问题以增强科研人员在设备和模型选择上的灵活性,以期为使用深度学习方法研究鱼类识别任务提参考依据。
Select
无人船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
巴尧骥, 唐峰华, 张胜茂, 王斐, 戴阳, 吴祖立
2024, 39(5): 88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4-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无人船是能够在多种水域完成自主执行任务的平台。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避碰,以及无人导航等技术的发展,无人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渔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自动驾驶技术在水域环境中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介绍了无人船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目标分析和编队控制技术,并分析了无人船在渔业领域中的主要应用。尽管无人船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也面临释放回收困难、环境适应性差、远距离探测受限和成本较高等挑战。随着技术进步,无人船有望成为渔业资源调查及渔业相关作业的重要工具,并在渔业资源管理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文件资料
2000-2019年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总目录
版面费收取回执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稿件修改基本要求
版面费收费与稿酬发放标准
校内转账及校对稿说明
版面费转账单-科研经费
版面费转账单-学科经费
版面费转账单-优秀人才经费
友情链接
更多...
大连海洋大学科技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
dlou_xue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