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7-12
  

  • 全选
    |
  • 孙洁洁, 宋林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369-37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贝类在中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养殖贝类病害的频发,严重阻碍了贝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炎症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在抵御病原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严重时会引发个体死亡。目前,已经在贝类中观察到了炎症现象,并鉴定出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本文围绕贝类炎症细胞因子种类与生物学功能、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的形态学特征,总结了近年来贝类炎症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类型炎症细胞因子的挖掘、炎症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及其与不同类型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等是该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贝类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陈秀霞, 池洪树, 许斌福, 谢岸桦, 徐梦婷, 张丽娟, 罗土炎, 龚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380-38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感染能力的影响,首先通过体外试验测定PNS对变形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然后将PNS溶液腹腔注射体质量为20~30 g的大黄鱼,3 d后用浓度为1.02×109 CFU/L的变形假单胞菌浸泡感染2 h,并测定感染前后全脾和后肾组织中的相对含菌量及TNF-α等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0、25 mg/mL的PNS体外抑菌效果显著(P<0.05);PNS注射给药的大黄鱼(PNS组)在变形假单胞菌感染后8 d时的存活率较生理盐水注射组(对照组)高18.46%(P>0.05);变形假单胞菌感染后第4、8天,PNS组大黄鱼脾、后肾组织中的相对含菌量略低于对照组(P>0.05);PNS组脾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在感染变形假单胞菌前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PNS在体外对变形假单胞菌具有抑制效果,注射PNS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黄鱼抗变形假单胞菌感染的能力,降低感染后脾和后肾组织中的菌量,调控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感染后的存活率。
  • 钱琳洁, 缪凌鸿, 林艳, 高亮, 于丹, 戈贤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388-396. https://doi.org/2095-1388(2023)03-0388-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益生菌对鱼类利用饲料淀粉能力的影响,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华海1号”幼鱼为研究对象,在低淀粉对照饲料(15%小麦淀粉,记为15WM)和高淀粉对照饲料(30%小麦淀粉,记为30WM)中分别添加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BAC)和1×106 CFU/g植物乳杆菌(LAB),配制了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挑选360尾体质健康、规格均一的团头鲂“华海1号”(初始体质量为13.5 g±0.5 g)幼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饲料,每组设置3个重复,在室外网箱(1 m×1 m×1 m)中养殖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淀粉水平和益生菌种类是显著影响团头鲂生长性能的主效应因子(P<0.05),添加益生菌可显著提高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高淀粉植物乳杆菌组(30WM+LAB)团头鲂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肠体比显著高于30WM组(P<0.05);添加益生菌可显著降低由于摄食高淀粉饲料引起的肌肉脂质沉积的现象(P<0.05);与15WM组相比,30WM组的鱼体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30WM+BAC组则低于30WM组,且与15WM组无显著差异(P>0.05);30WM+LAB组鱼体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15WM和30WM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均能够改善团头鲂幼鱼对高淀粉水平饲料的转化利用,降低肌肉脂肪的沉积,促进生长,植物乳杆菌的添加可以改善肝脏抗氧化能力,而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能够降低血清中脂质的沉积。
  • 胡建美, 马壮, 王宝屯, 黄伟民, 冯娟, 苏友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397-40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石榴皮(Punica granatum L.)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防控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感染的作用,采用石榴皮水提物拌饲(添加量为4、8 g/kg)后连续投喂花鲈(体质量为10.14 g±2.53 g)7 d,分别在投喂3、5、7 d时,检测鱼体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脾脏、鳃和头肾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并用杀鱼爱德华氏菌浸泡感染花鲈,探究石榴皮水提物在细菌侵染鱼体中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投喂添加石榴皮水提物饲料的试验组花鲈,随投喂时间延长,血清中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胱甘肽还原酶、乳酸脱氢酶、总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投喂3、5 d时,血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 0.05);脾脏中LZM基因和头肾NK-lysinLZM基因表达量降低,其余免疫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有所升高;投喂石榴皮水提物混合饲料5 d后,使用杀鱼爱德华氏菌浸泡感染花鲈,其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说明石榴皮水提物对花鲈的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其中4、8 g/kg石榴皮水提物添加组对花鲈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50%和47%。研究表明,投喂石榴皮水提物混合饲料在短期内可有效增强花鲈免疫力和抗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力,且显著提高花鲈在杀鱼爱德华氏菌浸泡感染后的存活率。
  • 刘雅, 李松谕, 赖卓欣, 钟如卓, 王庆恒, 邓岳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06-41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α-Tubulin基因在低温适应性中的作用,通过RACE克隆技术获得马氏珠母贝α-Tubulin基因,分析了α-Tubulin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趋势,并筛选和比较了马氏珠母贝耐低温选育系(R)F3和北部湾野生群体(W)的α-Tubulin编码区SNP位点。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α-Tubulin基因总长为2 107 bp,可编码454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Tubulin和Tubulin-C结构域;全组织定量显示,α-Tubulin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足部中表达量最高(P<0.05);低温胁迫时,鳃组织中α-Tubulin基因在低温组(12、17 ℃)的表达量均在72 h时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22 ℃)(P<0.05);α-Tubulin外显子区域共有34个SNP,其中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R和W群体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R群体单倍型CCTCAGCGCC的频率明显高于W群体。研究表明,α-Tubulin为参与调节马氏珠母贝低温适应过程中的候选基因,筛选出的与抗低温性状相关的SNP位点g.111071125及优异单倍型CCTCAGCGCC,可作为选择育种的候选标记。
  • 秦燕, 范波, 梅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14-42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比较贵州省黔西南州万峰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于2020年11月(丰水期)和2021年5月(枯水期)采集了万峰湖3个生态位点(大坝、梅家湾和巴结)表层(0~5 m)水体的水样,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群落组成。结果表明:3个取样点丰水期细菌的OTUs共1 647个,枯水期细菌的OTUs共1 530个,枯水期细菌丰度高于丰水期,而丰水期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枯水期;在门水平上,丰水期浮游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等18门202属细菌组成,枯水期浮游细菌群落则主要由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20门236属细菌组成;在属水平上,丰水期和枯水期共有属为55属,147属为丰水期特有,其中放线菌门的Nanopelagicaceae属、蓝菌属(Cyanobium)和羊栖菜弧菌属(Limnohabitans)丰度最高,181属为枯水期特有,其中蓝藻门的Gplla属、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和玫瑰单胞菌属(Roseomonas)丰度最高;PICRUSt功能预测显示,大部分代谢途径中菌群预测的基因拷贝数为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研究表明,万峰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丰水期和枯水期均有其特有的细菌群落结构,且枯水期菌群代谢比丰水期更活跃。
  • 闫龙, 孔业富, 洪靖岩, 赵静, 迟庆宏, 郭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23-42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确认2021年在辽宁省大连市獐子岛海域采集到的1尾全长为168.50 cm的康吉鳗属(Conger Cuvier,1817)鱼类种类,运用形态学和遗传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物种鉴定,并对其胃含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标本符合Jordan和Snyder在1901年定名的暗康吉鳗(Conger erebennus)形态特征,背鳍起点始于胸鳍末端后缘正上方及眼后无感觉孔是其最重要的形态特点;该标本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NC0623731)与NCBI中已发布的暗康吉鳗同源序列高度相似,系统发育树上该序列与已发布的暗康吉鳗16S rRNA聚为一支,且其16S rRNA和COⅠ序列与康吉鳗属其他种鱼类的遗传差异已达到种上水平;该标本的胃含物主要包括鱼类(舌鳎、鱼銜、平鲉)、头足类(乌贼、章鱼)、棘皮类(海参)和甲壳类(鼓虾、虾蛄);形态学和遗传学分析均显示,该标本是暗康吉鳗,且为中国沿海鱼类新记录种,推测其可能分布于中国黄海北部深水区域,属于底层大型凶猛性鱼类,主要对底栖鱼类、甲壳类、棘皮类和头足类等渔业资源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研究表明,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准确鉴定出一种中国鱼类新记录种——暗康吉鳗,且初步掌握了其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和食性,研究结果可为康吉鳗属鱼类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 王彦欣, 向蒙, 陈磊, 咸晨微, 胡瑞芹, 周艳, 许强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29-43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长期低氧对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糖脂代谢方面产生的影响,采用显微观察和转录组(RNA-Seq)测序技术,比较了常氧(6.5 mg/L±0.2 mg/L)与长期低氧胁迫(1.5 mg/L±0.2 mg/L)下,斑马鱼肝脏组织的显微与超显微结构及转录组变化。结果表明:光镜及电镜切片下,长期低氧使斑马鱼肝脏细胞呈现明显空泡化、脂质堆积、线粒体膨胀及内部结构紊乱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病理现象;常氧组和长期低氧组肝脏的转录组比较显示,共筛选出36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碳代谢、脂质代谢和PML(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小体等信号通路或类别;相关性分析发现,富集于PML小体的基因与碳代谢、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普遍呈正相关性,推测PML小体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机制起到降低长期低氧对肝脏损伤的作用。研究表明,长期低氧会造成斑马鱼肝脏糖脂代谢异常,并诱发肝细胞出现NAFLD的病理现象。
  • 李欣宇, 朱军, 李青楠, 邹潇潇, 鲍时翔, 安鑫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38-44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琼枝(Betaphycus gelatinus)养殖时受高光胁迫导致产量及品质下降的状况,对海区内初步筛选的潜在耐高光藻株进行高光筛选及分离纯化,经继代培养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耐高光突变株琼枝XY-01,并对其进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琼枝(WT)相比,XY-01藻体呈绿色,藻枝饱满、舒展,高光胁迫表型不明显;在水温为26 ℃、光量子通量密度为60 μmol/(m2·s)条件下,XY-01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蓝蛋白含量均高于WT,但藻红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WT(P<0.01);XY-01的最适生长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50 μmol/(m2·s),在此条件下,XY-01与WT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分别为(0.635±0.019)、(0.484±0.055)且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XY-01与WT的增重率分别为57.00%±3.50%、39.00%±4.28%(P<0.05),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61±0.09)、(1.18±0.06)%/d(P<0.05);海区养殖试验显示,XY-01在4月中旬—5月中旬特定生长率达(3.63±0.08)%/d,但WT仅为(2.63±0.37)%/d,XY-01与WT的卡拉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通过高光选育首次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耐高光琼枝XY-01,为耐高光琼枝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 熊玮, 戴永军, 刘文斌, 郭慧星, 华皓坤, 杜婉婷, 邱语菡, 蒋广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45-45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人工配合饲料在蟹养殖业中的使用,以体质量为(5.33±0.79)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投喂冰鱼(TFG)和人工配合饲料(FDG)的中华绒螯蟹肌肉风味品质差异,并采用配对比较试验对蟹肉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TFG组蟹相比,FDG组蟹的腥味较少,且味道更加鲜美、气味浓郁宜人;两组中华绒螯蟹肌肉中17种游离氨基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蟹肌肉中的5′-肌苷酸钠和5′-鸟苷酸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DG组蟹的5′-腺苷酸钠(AMP)和鲜味当量(EUC)含量较TFG组显著升高(P<0.05);FDG组蟹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TFG组蟹相比,FDG组蟹肌肉中的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酮和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FDG组蟹肌肉中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TFG组。研究表明,人工配合饲料可提升蟹肉风味,提高其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AMP和EUC含量,更符合消费者对食物健康与鲜味的需求。
  • 蒋美龄, 陈忠琴, 秦小明, 孙旭佳, 曹文红, 林海生, 高加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55-46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牡蛎肽(oyster peptide)的降糖作用及消化稳定性,以香港牡蛎(G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原料制备牡蛎肽,对其结构特征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降糖模型及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考察牡蛎肽的降糖活性及消化稳定性,并利用花色苷协同提高牡蛎肽消化稳定性和降糖活性。结果表明:牡蛎肽含有丰富的疏水性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 000之内;肽谱分析显示,牡蛎肽含有LYF、TLFLK、IRAGYD、TLHHRVH、ARNEANVNIY、CVIGR等15条肽段,具有显著的降糖肽结构特征;牡蛎肽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二肽基肽酶Ⅳ(DPP-Ⅳ)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6±0.47)、(8.62±0.66)、(2.60±0.46)mg/mL,具有良好的降糖活性;牡蛎肽的消化稳定性相对较差,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DPP-Ⅳ酶的抑制率显著下降了6.23%~32.48%(P<0.05);通过组合花色苷设计协同矩阵,选用Highest Single Agent(HSA)模型计算组合效果,结果显示,牡蛎肽和花色苷对α-葡萄糖苷酶(HSA协同得分3.503)、α-淀粉酶(HSA协同得分3.632)和DPP-Ⅳ(HSA协同得分3.156)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试验验证,花色苷可以提高牡蛎肽的消化稳定性。研究表明,牡蛎肽具有降糖活性肽的特征结构,其与花色苷协同后具有显著的消化稳定性和降糖活性增效作用。
  • 王娜娜, 王静, 李扬, 李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64-47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及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农业废弃物麻根为前驱体,采用稀硫酸催化水热制备生物炭(RHY),并用浸载法进行铁改性,制备得到铁改性麻根生物炭(RHY-Fe),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对改性生物炭进行表征,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拟合生物炭的吸磷特征,并分析吸附时间、磷质量浓度、温度、添加量和共存离子含量等对生物炭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改性生物炭吸附能力明显提高,铁改性生物炭Langmuir模型最大磷吸附量为6.9 mg/g;初始磷质量浓度为40 mg/L、RHY-Fe生物炭添加量为6.67 g/L时,可获得较理想的吸附效果;吸附反应在6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从15 ℃升高至25 ℃时,改性生物炭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并达到阶段最高;Cl-对RHY-Fe 生物炭吸附磷酸盐干扰较小,而 和 对其干扰较大,吸附量分别下降了3.1、2.7 mg/g;RHY-Fe对磷酸盐的吸附机理可能涉及离子交换、表面化学沉淀等;利用改性后的生物炭(添加量为0.2 g/L)对实际养殖尾水进行处理,磷酸盐去除率为71%,除磷效果较好。研究表明,铁改性麻根生物炭对水体中磷酸盐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重复使用性良好,不仅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而且具有高效去除污水中磷酸盐的应用潜力。
  • 崔伟, 任泷, 徐东坡, 赵冬福, 任可成,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74-48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太湖鲤山湾系太湖青虾、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进一步提升保护区鱼类资源养护与环境修复效果,于2015年在该区域内实施水生植物修复工程,分别于2015年(修复前)和2021年(修复后)对该水域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2种,其中,2015、2021年分别采集27、39种,基于栖息水层、繁殖习性和摄食特征等生态类型划分显示,该区域以栖息于中上层、喜水草上产卵的杂食性鱼类为主,优势类群为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兴凯鱊(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和刀鲚(Coilia nasus)等;修复前后优势种并未发生明显变动,但修复后主要种数量有所增加,如蛇鮈(Saurogobiodabryi)、花(Hemibarbus maculatus)和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等。研究表明,水生植被修复后,鱼类群落结构趋于稳定,且整体鱼类资源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偏好水草区域生活的鱼类资源量升高,水生植物资源量的恢复对渔业资源养护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 侯恩光, 商书芹, 关思思, 孙诗涵, 白海锋, 殷旭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82-49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山东省济南市济西湿地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环境现状,于2021年1—12月逐月对济西湿地的浮游生物开展调查,并对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与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鉴定出4类66种,轮虫种类数最多(占比56.06%),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81.8 ind./L,浮游动物可划分为7个功能群,其中轮虫滤食者(RF)为代表性功能群;浮游植物共采集到8门180种,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比40.56%),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 052.2×104 cells/L,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9个功能群,其中MP、J、L0、D和X1为代表性功能群;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504、2.828,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0.708、0.722;水质评价显示,济西湿地水质整体处于中营养化水平,受到轻度污染;RDA分析显示,水温(WT)、电导率(COND)和磷酸盐是显著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P<0.05),WT、COND、悬浮物(SS)和是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的环境因子(P<0.05)。研究表明,济南市济西湿地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及生物密度在季节上和空间上呈现差异,济西湿地水体呈现中营养化。
  • 黎加胜, 方弟安, 徐东坡, 唐阅, 丁隆强, 黄中家, 任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494-50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鳜属(Siniperca)鱼类早期资源现状,探究鳜属仔稚鱼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18—2020年4—8月在该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2018、2019、2020年鳜属仔稚鱼的首次出现时间分别为4月29日、4月30日和5月5日,早期资源发生的时间呈延迟状态;各年份仔稚鱼累计出现时间分别为44、54、68 d,出现频率分别为40.74%、55.67%、69.39%,累计采集数量依次为175、313、404尾,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份仔稚鱼高峰期出现时间分别为7月14日—8月6日、7月16日—7月27日和6月18日—7月20日,对应平均丰度依次为0.073、0.051、0.044 ind./m3;仔稚鱼丰度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整体呈现出左岸(0.056 ind./m3)>右岸(0.046 ind./m3)>江心(0.026 ind./m3)的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仔稚鱼丰度变化同流量、水位及水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仔稚鱼丰度的时间动态特征同流量、水温的季节变动模式相一致。研究表明,调查期间鳜属鱼类繁殖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5.6~29.2 ℃,水温梯度的改变刺激了其繁殖事件的发生,仔稚鱼绝对数量的逐年增多反映出长江安庆段鳜属鱼类的年际补充量得到稳步提升,资源恢复的形势向好。
  • 赵晨, 孙佳伟, 尹增强, 王慧博, 王乐, 宋聃, 都雪, 赵玉财, 孙洋, 霍堂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504-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大罗圈沟河特有鱼类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于2021年5—6月在大罗圈沟河及其支流共设置14个采样点,对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理化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罗圈沟河共调查到鱼类6目8科25种,优势种均为冷水性鱼类,物种丰富度干流优于支流,生物多样性实验区优于核心区;浮游植物共检出4门39种,硅藻门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空间异质性,物种均匀度指数核心区与实验区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区浮游植物丰度及生物量最高;浮游动物共检出4类32种,轮虫类为优势类群,实验区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最高;大型底栖动物共检出2门2纲6目18科26种,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优势种为喜清洁水体的蜉蝣目和毛翅目,核心区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及生物量最高;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分析显示,麦穗鱼、细小平裂藻、汤匙华哲水蚤和高翔蜉是造成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组间差异的歧化种;显著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的环境因子为水温、氨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显著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的环境因子为水温和pH。研究表明,大罗圈沟河水质清洁,整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水生生物多样性干流优于支流,大尺度自然生境变化及水文特征是影响大罗圈沟河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 张嘉琦, 刘必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515-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了解大洋性小型头足类在海洋食物网中的作用,根据2019年“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所采集的样本,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对西北太平洋富山武装乌贼(Enoploteuthis chunii)和相拟钩腕乌贼(Abralia similis)两种小型头足类的生态位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站点间富山武装乌贼的δ13C、δ15N和δ15Nb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拟钩腕乌贼的δ13C和δ15Nb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体发育过程中,富山武装乌贼的δ13C和δ15N值与胴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δ15Nb值与胴长显著相关(P<0.05),而相拟钩腕乌贼的δ13C、δ15N和δ15Nb值与胴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富山武装乌贼成鱼期的营养生态位宽度较大(SEAc=1.78‰2)且与稚鱼期的重叠度较低(0.19),相拟钩腕乌贼稚鱼期(SEAc=0.68‰2)与成鱼期的营养生态位宽度(SEAc=0.39‰2)变化较小,两者之间重叠度中等(0.37),稚鱼期两种乌贼种间营养生态位重叠度中等(0.33),而成鱼期种间重叠度较低(0.20)。研究表明,富山武装乌贼的δ13C、δ15N值主要受同位素基线值空间变化及摄食作用的影响,而相拟钩腕乌贼的δ13C、δ15N值则更多受同位素基线值空间变化的影响。
  • 秦康, 崔铭超, 刘晃, 张成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524-53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横摇运动对船载鱼舱流速特性的影响,采用实船试验,对养殖工船横摇运动下鱼舱流速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适渔性。结果表明:小幅横摇工况(横摇角度幅值在1°以内)下可仅考虑进水射流,忽略横摇运动对舱内水平流速的影响,但大幅横摇工况(横摇角度幅值在5°以上)下,相对于进水射流,横摇运动对舱内水平流速的影响更明显;横摇周期一定时,随着横摇角度幅值的增大,舱内水平流速增大,最大水平流速的位置向舱中部偏移,小幅横摇工况(横摇角度幅值在1°以内)下,舱中央区域的垂向流速方向整体呈向上趋势,近舱壁区域的垂向流速方向整体呈向下;横摇周期一定时,随着横摇角度幅值的增大,舱中央处向上的垂向流速区域缩小,向上的最大垂向流速降低,这一变化会促进舱中央区域内生物固体的沉降,更有利于集排污。研究表明,对于锚泊状态下的养殖工船,当横摇角度幅值在5°以内时鱼舱流速适合1龄以上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养殖。
  • 袁红春, 陶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533-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传统商业渔船电子监控数据中鱼类检测与识别任务人工成本高、工作量大等问题,采用基于改进的Yolov8商业渔船电子监控数据中鱼类的检测与识别方法,其中,主干网使用GCBlock结构对远程依赖关系建模,以增加特征提取能力;Neck端使用GSConv新型卷积方式,以减少模型计算量;使用SIOU损失函数解决CIOU损失函数的局限性,以提升模型检测精度。结果表明:提出的Yolov8n-GCBlock-GSConv模型在FishNet数据集不同标签L1和L2上的mAP@0.5为43.6%和52.7%,相比原Yolov8n模型分别提高了2.0%和4.3%,计算量为7.7 GFLOPS,比原模型降低了0.5 GFLOPS。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提出的Yolov8n-GCBlock-GSConv模型能以更低的成本,快速准确地完成商业渔船电子监控数据中鱼类的检测与识别。
  • 张翔, 王祖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38(3): 54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2-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中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明确日本鳗鲡的营养需求对促进饲料研发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日本鳗鲡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需求,蛋白源替代问题,以及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效果等研究进展,针对日本鳗鲡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地研究日本鳗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及构建营养需求数据库,尤其是仔鳗的营养需求,加强复合饲料添加剂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加深对不同添加剂之间协同互作和拮抗互作机制的认识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日本鳗鲡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优化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助力鳗鲡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