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李凤辉, 张广明, 边力, 陈四清, 张子阳, 张宇傲, 严俊丽
为揭示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在低盐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试验设置3个盐度处理组(盐度15、20、25)和1个空白对照组(盐度30),对体质量为(20±5) g的绿鳍马面鲀幼鱼进行为期96 h的低盐胁迫试验,分别于胁迫试验后的24、48、72、96 h对幼鱼进行相关组织采样,分析急性低盐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存活、鳃组织结构、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盐度下,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不受盐度影响,盐度小于20时对幼鱼存活有显著性影响(P<0.05),幼鱼在胁迫时间为24、48、72、96 h时所对应的低盐半致死盐度(LC50)分别为5.649、7.058、10.041和10.260;与对照组(盐度30)相比,25盐度组幼鱼鳃组织出现轻微鳃小片弯曲、末端膨大和细胞空泡化等现象,20、15盐度组鳃组织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鳃小片弯曲粗大、不规则排列、基部增生与融合、线粒体丰富细胞增多、细胞空泡化和上皮细胞破裂等现象;20、15盐度组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活生化指标大多在72 h时达到最高,在96 h时降低,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抗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外,25盐度组的其他抗氧化酶活性在96 h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盐度为25~30时适宜绿鳍马面鲀幼鱼生活,盐度小于25时,幼鱼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幼鱼鳃组织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变化,在低盐胁迫下幼鱼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