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8-15
  

  • 全选
    |
  • 李晓丽, 芦莹, 胡玉才, 孙丕海, 邢冬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13-42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高产的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品种,以优选的裙带菜DL18品系配子体为材料,采用高压静电场处理的方法,在不同电场强度(0、3.3、4.0、4.7、5.3、6.0 kV/cm)下处理一定时间(2~10 min)后进行配子体的培养、采苗、育苗、海区暂养、栽培和F1代配子体的rbcL、rbcL-rbcS间隔区及部分rbcS基因(rbcL-sp-S)序列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3~6.0 kV/cm电场强度、2~10 min处理时间范围内,随着电场强度、处理时间的增加,配子体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但均在95%以上;处理组与对照组雌、雄配子体的成熟率、成熟卵的受精率和受精卵的萌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配子体的特定生长率及幼孢子体的长度在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5.3 kV/cm 电场强度下,配子体生长最快,幼孢子体长度最大;随着孢子体的生长,处理组藻体的生长优势越来越明显,在4月份其长度和质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2.8) m、(1.6~2.0)kg,其中在5.3 kV/cm电场强度处理下藻体的平均长度和质量最大,分别为(2.8±0.5)m、(2.0±0.3)kg,对照组藻体的平均长度、质量分别为(2.2±0.3)m、(1.2±0.2)kg;rbcL-sp-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长度超过2100 bp,处理组与对照组的A+T平均含量为64.22%,均高于G+C含量;处理组碱基置换明显增多,同时也出现碱基缺失、插入情况;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处理组F1代配子体与对照组F1代配子体的遗传距离逐渐增大,从0.002 4增至0.005 7,对照组F1代配子体与F2代配子体的遗传距离为0.003 3。本研究结果可为高压静电场技术应用于裙带菜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 李磊, 杨丹, 亓守冰, 左然涛, 王姮, 丁君,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23-42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繁殖前后性腺中脂类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排精/卵前后的中间球海胆性腺中脂类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排精/卵前,雌、雄个体在性腺指数和性腺含水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个体性腺中脂类含量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5);排精/卵前后,海胆性腺中磷脂含量均较高,是海胆脂类的重要组分,排精/卵后,海胆性腺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P<0.05),胆固醇在雌性性腺中出现了显著升高(P<0.05);雌、雄海胆性腺中脂肪酸组成种类基本相同,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其中C20∶4(n-6)和C20∶5(n-3)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组分,排精/卵后,雄性个体性腺中C18∶1(n-9)含量显著升高(P<0.05),雌性个体C18∶0含量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海胆亲本营养繁殖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 徐阳, 姚洪, 乔帼, 李华, 叶仕根, 黎睿君, 李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30-43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对辽宁省葫芦岛市养殖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全年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扩增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调查中共分离到7株嗜水气单胞菌(AP40301、AP40401、AP40402、AP40403、AP40501、AP40502和AP40503),且均含有气溶素基因(aer A);ERIC-PCR结果进一步显示,7株嗜水气单胞菌存在独立基因型,分别标记为Ⅰ和Ⅱ型,其中Ⅰ型分离株中有3株来自绥中,1株来自兴城,Ⅱ型分离株3株均来自兴城;人工感染试验显示,7株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有强致病性,致病率为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养殖大菱鲆的临床诊断以及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刁菁, 李乐, 王晓璐, 樊英, 于晓清, 许拉, 盖春蕾, 王勇强, 叶海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35-44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虹鳟Oncorhynchus?mykiss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cida的致病机理,利用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患皮肤溃疡病的虹鳟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1株优势菌株RBWF-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RBWF-1对虹鳟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5.5×106?CFU/mL;通过对菌株RBWF-1 16S rD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Blast对比,发现其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salmonicida?subsp.masoucida菌株NBRC 13748及无色亚种A.salmonicida?subsp.achromogens菌株NCIMB 1110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一致性均为99.6%;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BWF-1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almonicida?subsp.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无色亚种和史氏亚种A.salmonicida?subsp.smithia聚为一支;为进一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RBWF-1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经对比,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吻合度最高,因而判断该分离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同时,对分离菌株的气溶素、溶血素、封闭带毒素、DNA酶、丝氨酸蛋白酶、磷脂酶、S层蛋白7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PCR检测,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菌株RBWF-1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淀粉酶、脂酶、DNA酶和溶血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虹鳟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分类鉴定和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考。
  • 东天, 朱华, 王巍, 董颖, 田照辉, 胡红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44-45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透明带ZP家族在小体鲟Acipenser?ruthenus性腺发育、卵子发生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小体鲟卵透明带家族ZP3 3种亚型(ArZP3-1、ArZP3-4、ArZP3-5)及ZPAX基因(ArZPAX)cDNA部分序列。结果表明:ArZP3-1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1029 bp,对应编码342个氨基酸;ArZP3-4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1191 bp,对应编码397个氨基酸;ArZP3-5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717 bp,对应编码238个氨基酸;ArZPAX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733 bp,对应编码243个氨基酸;ArZP3 蛋白3种亚型及ArZPAX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一个保守的ZP结构域;基于ZP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小体鲟ArZP3 蛋白3种亚型与高等鱼类ZP3亲缘关系较近,而ArZPAX蛋白则与哺乳类、鸟类、高等鱼类和爬行类ZPAX亲缘关系均较远;通过半定量RT-PCR进行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ArZP3-1基因在小体鲟卵巢、精巢、肝、脑、肾、心、肌肉、鳃中表达,ArZP3-4基因仅在小体鲟卵巢和精巢中表达,而ArZPAX基因在小体鲟卵巢、精巢、肝、肠、肾、脾、心、鳃、脑中均有表达,3个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量均最高,且均具有雌、雄差异性表达特点。
  • 徐滨, 魏开金, 朱祥云, 徐进, 马宝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55-45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生产和选育过程中能够使用更加适合的麻醉剂,在水温为(18.0±0.5)℃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浓度MS-222(0、20、40、60、80、100 mg/L)和丁香酚(0、8、16、24、32、40 mg/L)两种麻醉剂对体质量为(4.18±0.54)g克氏原螯虾幼虾呼吸与排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克氏原螯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MS-222浓度为20~100 mg/L时不能有效降低克氏原螯虾的耗氧率,浓度为100 mg/L时可以降低其排氨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丁香酚浓度为40 mg/L时可显著降低克氏原螯虾耗氧率和排氨率(P<0.05);麻醉后克氏原螯虾的窒息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MS-222对克氏原螯虾无明显麻醉效果,40 mg/L丁香酚可推荐为克氏原螯虾运输时的麻醉剂量,建议麻醉时间不超过4 h。
  • 杨彦平, 徐东坡, 方弟安, 刘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60-46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长江靖江段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种群遗传结构,通过AFLP分子标记技术首次对靖江71尾日本鳗鲡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结构进行研究,筛选了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对不同月份、不同规格的日本鳗鲡样本进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筛选的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获得216个多态位点,比例最高为98.15%,最低为91.20%,日本鳗鲡不同月份间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为95.0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77 2,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33 2;小规格组A组(体长<400 mm)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大规格组B组(体≥400 mm)。采用AMOVA分析组间和个体间的变异成分组成,以确定该江段日本鳗鲡的遗传结构变异来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80%以上的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研究表明,靖江段日本鳗鲡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的分化程度相对较弱,个体间存在基因交流。
  • 曹增梅, 王伟伟, 陈娟, 王娜, 曲艳艳, 梁广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67-47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研究海藻游离氨基酸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以适应对野生海藻资源的开发需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渤海沿岸常见的野生绿藻(石莼Ulva lactuca)、红藻(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和褐藻(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海藻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以日本马泽藻最高(分别为8.50、0.78 mg/g),其次是海蒿子(分别为7.45、0.69 mg/g)和石花菜(分别为6.84、0.52 mg/g),石莼最低(分别为4.45、0.34 mg/g);石莼、日本马泽藻和石花菜的游离氨基酸分别以组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为主,海蒿子则以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为主;日本马泽藻和石花菜呈味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89.37%、89.71%,显著高于海蒿子(77.13%)和石莼(31.53%)(P<0.05);4种海藻的游离态必需氨基酸组成也明显不同,日本马泽藻中缬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丰富,海蒿子中以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为主,石花菜中以蛋氨酸为主,而石莼中苏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多,赖氨酸在4种海藻中均较为丰富;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石莼中、苯丙氨酸在石花菜中均未检出。本研究结果可为海藻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新种类开发提供基础营养学数据。
  • 马学艳, 杜兴伟, 闻海波, 金武, 徐跑, 华丹, 顾若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72-47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不同寄生阶段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血浆、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游离脂肪酸、总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点,寄生组与对照组鱼肝脏和肌肉中糖原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肝脏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在寄生后期(12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寄生前期(2 d)、中期(5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血浆、肌肉游离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对照组鱼在寄生中期和后期肝脏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肌肉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寄生组鱼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寄生中期和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组鱼肝脏游离氨基酸在寄生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前期、中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钩介幼虫寄生会导致肝脏游离脂肪酸降低,血浆及肝脏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推测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可能是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的关键营养因子。
  • 梁雨婷, 隋燚, 庄子昕, 徐其征, 张蕊, 周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77-480.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配子染色体组的构成,以杂交三倍体泥鳅(3n)与二倍体泥鳅(2n)为研究对象,配制2n♀×3n♂和3n♀×2n♂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的胚胎染色体进行银染(Ag-NORs)、CMA3/DA/DAPI三重荧光染色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胚胎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中最高银染点数均为 3个,位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在2n♀×3n♂和3n♀×2n♂杂交后代胚胎染色体有丝分裂中CMA3阳性部位有3个,位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将核糖体 5.8S+28S rDNA定位在杂交后代胚胎染色体上,两种杂交组合均可检测到3簇杂交信号,位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研究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无论雌雄与二倍体泥鳅杂交所产生的后代染色体组构成均为3套染色体组,进而可推测,杂交三倍体泥鳅无论雌雄均可产生(1.5~2)n的配子,该结果为三倍体泥鳅配子染色体组成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 崔培, 王景倩, 程镇燕, 牟希东, 乔秀亭, 孙金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81-48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葡萄糖酸铬添加量对锦鲤Cyprinus carpio血清中激素水平和肝胰脏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配制7种饲料,其中Cr3+添加量分别为 0(对照)、0.1、0.2、0.4、0.8、1.6、3.2 mg/kg(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为(4.18±0.38) g的锦鲤525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5尾鱼,投饲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酸铬能显著降低锦鲤血清中皮质醇(COR)含量(P<0.05),Cr3+添加量为0.8 mg/kg时能显著提高锦鲤胰岛素(INS)水平(P<0.05),胰岛素受体(ISR)水平在Cr3+添加量≥0.4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1 mg/kg组(P<0.05),而不同Cr3+添加量未对胰高血糖素(GC)造成影响(P>0.05);饲料中Cr3+添加量≥0.2 mg/kg时,能显著提高锦鲤肝胰脏中葡萄糖激酶(GK)活性(P<0.05),显著降低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性(P<0.05);Cr3+添加量为0.1~1.6 mg/kg时,能显著提高丙酮酸激酶(PK)活性(P<0.05),显著降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活性(P<0.05);Cr3+添加量为0.4~0.8 mg/kg时,能显著提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Cr3+添加量≥0.8 mg/kg时,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升高(P<0.05);除Cr3+添加量为3.2 mg/kg组锦鲤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葡萄糖酸铬可有效提高锦鲤对饲料中糖类物质的利用能力,建议饲料中Cr3+的适宜添加量为0.8 mg/kg。
  • 张东升, 葛红生, 石泽阳, 周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87-49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培养基前后变化和接种不同生长期细菌对印度芽孢杆菌Bacillus?indicus?L15菌株生长的影响,测定了经2216E(Z)、海水发酵(S)、淡水发酵(F)培养基培养的L15菌株营养细胞和芽孢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由同种培养基培养的L15菌株营养细胞和芽孢后的细菌增长量,并非总是接种营养细胞的增长量高于接种芽孢的增长量,细菌增长量与菌株前期培养用培养基及后期转接培养基有关;接种由淡水发酵培养基培养的L15菌株营养细胞后的细菌增长量显著低于接种芽孢后的增长量(P<0.05),而接种由海水发酵培养基培养的L15菌株营养细胞后的细菌增长量却显著高于接种芽孢后的增长量(P<0.05);当菌株从能被直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组成的培养基转移到不能被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培养基后,L15菌株增长量显著降低(P<0.05),反之增长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在养殖池塘中使用益生菌时需做预试验,以便确定使用营养细胞还是芽孢,且培养益生菌的培养基的碳、氮源组成与使用目标环境和营养分子的组成越接近越好。
  • 段咪, 魏联, 朱国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92-49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阿拉斯加狭鳕Gadus?chalcogrammus耳石与鱼体生长的关系,对采自西白令海水域53尾阿拉斯加狭鳕样本的矢耳石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与测量。结果表明:阿拉斯加狭鳕矢耳石外形较大,呈近椭圆形,基叶和翼叶明显,主间沟不明显;体长为35~43 cm的个体耳石长和耳石宽分别为12.93~17.05 mm和5.70~7.78 mm;左、右矢耳石形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个体体长的增加,耳石绝对尺寸增加,但相对尺寸减小,耳石的形态结构比例基本不变;通过对耳石外部形态9个指标主成分分析,可以用耳石面积、背长和耳石长来描述阿拉斯加狭鳕耳石的主要外部形态特征,耳石主要形态指标与体长、湿体质量的关系显示,耳石长、耳石宽、背长、基叶长、翼叶长、耳石面积和耳石周长与鱼体体长呈指数关系;而背宽与鱼体体长呈幂函数关系;耳石长、背宽、背长、基叶长、耳石面积和耳石周长与鱼体湿质量呈幂函数关系,耳石宽、翼叶长与鱼体湿质量呈指数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阿拉斯加狭鳕年龄鉴定和种群鉴别提供基础数据。
  • 赵月, 薛晓强, 王帅, 赵琳, 任同军, 姜志强, 韩雨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499-50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通过调节养殖水体的盐度进行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e疾病防控与治疗,对豹点、象牙白、红扇、冰蓝等4个品系的孔雀鱼进行了盐度耐受极限试验,分别在盐度为0、20、28环境下观察孔雀鱼的活动状态并计算死亡率,同时探究不同温度(16、22、28 ℃)下,孔雀鱼的盐度耐受极限是否发生变化。结果表明:高盐(盐度为28)环境下,孔雀鱼发生半致死的时间更短,温度与盐度对豹点与红扇孔雀鱼的致死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低盐(盐度为20)环境下,升高水温能够显著提高这两种孔雀鱼的盐度耐受极限,而高盐(盐度为28)环境下,升高水温能够显著降低这两种鱼的盐度耐受极限(P<0.05),降低水温能够显著提高这两种鱼的盐度耐受极限(P<0.05)。研究表明,温度对孔雀鱼的耐盐极限有一定影响。

  • 于晓彩, 刘京华, 王力萍, 郭美岑, 杨夯, 聂志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504-50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地去除养殖废水中的盐酸土霉素,成功制备纳米ZnO光催化剂,在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纳米ZnO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后,光催化降解养殖废水中的盐酸土霉素,考察了在紫外光照射下纳米ZnO煅烧温度、煅烧时间、ZnO投加量、H2O2终浓度、反应时间和盐酸土霉素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制备的纳米ZnO光催化剂处理养殖废水中的盐酸土霉素效果良好,紫外光照射下,纳米ZnO光催化剂处理养殖废水中盐酸土霉素污染的最优试验条件为盐酸土霉素初始质量浓度0.01 g/L、纳米ZnO煅烧温度450 ℃、煅烧时间1 h、ZnO投加量0.8 g/L、H2O2质量浓度0.2 g/L、反应时间3.5 h,在此优化条件下,养殖废水中盐酸土霉素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5.45%。研究表明,用纳米ZnO去除养殖废水中的盐酸土霉素,去除效率高且无二次污染,可用于生产实践。
  • 王力萍, 于晓彩, 刘京华, 郭美岑, 聂志伟, 杨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509-51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发高效复合光催化剂降解海洋石油污染,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Li/CNTS-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在聚丙烯多面球上负载得到负载型Li/CNTS-TiO2光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Li/CNTS-TiO2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室外光照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负载量、反应时间、柴油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去除海水中柴油污染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负载型Li/CNTS-TiO2光催化剂处理海洋柴油污染的优化条件,并利用自制的模拟海洋石油污染装置在室外条件下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将2.0 g复合型Li/CNTS-TiO2光催化剂负载于两个聚丙烯球上得到负载型Li/CNTS-TiO2光催化剂,当柴油初始浓度为100 mg/L、室外光照时间为4 h时,柴油去除率最高(91.87%);在自制模拟海洋石油污染装置条件下,负载型光催化剂可以连续使用且对初始浓度为10 mg/L的柴油光催化降解效果良好,降解率达到92.89%;负载型Li/CNTS-TiO2光催化剂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原油光催化降解率为99.72%。研究表明,Li/CNTS-TiO2光催化剂为海洋柴油污染的处理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的途径。
  • 谈俊晓, 赵永强, 李来好, 杨贤庆, 吴燕燕, 魏涯, 岑剑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514-52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大对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高南极磷虾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冷冻南极磷虾为原料,采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复合酶解方法,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提取虾青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虾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研究了虾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酶底比、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影响虾青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酶底比1.6%(Alcalase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比例为3∶2)、酶解时间2.1 h、酶解温度51 ℃、水料比(mL∶g)4∶1、无水乙醇料液比(g∶mL)1∶4、振荡时间1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虾青素提取率为90.42%±0.39%,与模型理论值接近。研究表明,采用双酶复合酶解法能显著提高南极磷虾虾青素的提取效率,可为南极磷虾虾青素的制备提供技术支持。
  • 杜晓雪, 田思泉, 王家启, 汪振华, 高春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522-53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时空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冬季(2月)和夏季(8月)对该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并采用Bray-Curtis聚类分析、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冬季和夏季共出现鱼类124种,冬季出现鱼类93种,夏季出现鱼类86种,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数最多;冬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南部和南部近岸3个群落,夏季该调查海域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个群落;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暖水种为主(占56.9%),南部群落暖温种与暖水种种数高于北部群落,冬季暖温种数量高于暖水种,夏季反之;该海域冬季绝对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北部与南部群落同南部近岸群落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夏季绝对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leptur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北部与南部群落优势种差异较小,冬、夏两季鱼类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该海域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冬季高于夏季,丰富度指数存在极显著季节差异(P<0.01),除冬季丰富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上普遍呈现南部群落高于北部群落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生物量和温度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探寻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完善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与时空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数据资料。
  • 张晓举, 赵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532-53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浮游植物群落演变对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根据2016年春、秋季对莱州湾西部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莱州湾西部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莱州湾西部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64种,其中硅藻57种,甲藻6种,金藻1种;春季优势种为斯氏根管藻Rhizosolenia stolterfothii、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 等,秋季优势种为角毛藻属Chaetoceros sp.、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 等;浮游植物生态类型以广温广盐性种和近岸内湾种为主;春季浮游植物数量为79.96×104 ind./m3,秋季浮游植物数量为574.54 ×104 ind./m3;春季氮磷比、pH、活性磷酸盐、CODMn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秋季氮磷比、温度、无机氮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管理信息。
  • 潘奕如, 曹景龙, 王静远, 黎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4): 539-550.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病害的早期诊断是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早期诊断主要通过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来实现,该方法耗时久,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高效、简便且特异性强的核酸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应运而生,LAMP是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探针核酸检测技术的分子检测手段,可以检测动植物体内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病原生物,在水产动物病原生物检测中应用广泛,如虹彩病毒(Iridovirus)、疱疹病毒(Herpesvirus)、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弧菌属Vibrio、黏孢子虫属Myxosporea、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等。近年来该技术被不断改进,并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检测中,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