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2-21
  

  • 全选
    |
  • 郝振林, 于洋洋, 宋坚, 常亚青, 肖登兵, 贲月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脉红螺Rapanavenosa早期个体发生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脉红螺的发育属间接发生型,其胚胎发育包括卵裂、囊胚、原肠胚、膜内担轮幼虫和膜内面盘幼虫;幼虫发育包括面盘幼虫、后期面盘幼虫和匍匐幼虫,匍匐幼虫经变态后发育为稚螺;在水温为21~22 ℃的条件下,受精卵需18~20 d发育至膜内面盘幼虫,经20~26 d后,面盘幼虫逐渐破膜而出;脉红螺面盘幼虫具有1对眼点和1对平衡囊,面盘呈双叶状,后期面盘幼虫的面盘中部开始凹陷,并逐步加深成4叶,呈蝶状,足发达,幼虫既能浮游又能爬行,随着进一步的生长发育,逐渐转入匍匐生活,成为稚螺。
  • 李冬春, 闫喜武, 霍忠明, 姚托, 孙欣, 张国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1%为选择压力,以壳长为选择指标,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奶牛蛤品系进行了两个世代的连续混合选择,并跟踪测量了各试验组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壳长,计算了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和遗传获得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奶牛蛤两个世代的各个生长阶段,选择组的平均壳长均大于对照组;F2和F3世代的选择反应在幼虫培育期、稚贝培育期和幼贝养成期的平均值分别为1.98、0.72、0.64和1.10、0.68、0.74,总平均值分别为1.19和0.90;F2和F3世代的现实遗传力在幼虫期、稚贝期和幼贝期的平均值分别为0.43、0.16、0.14和0.41、0.26、0.28,总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34;F2和F3世代的遗传获得在幼虫期、稚贝期和幼贝期的平均值分别为4.79%、17.81%、13.27%和5.60%、4.28%、16.30%,总平均值分别为10.78%和7.94%;F2和F3世代的总遗传获得在幼虫期、稚贝期和幼贝期的平均值分别为10.73%、15.56%、29.34%,总平均值为16.59%。研究表明,在高选择压力下进行两个世代蛤仔连续混合选择的方法获得的选育效果较为理想,且该群体仍具有一定的改良潜力。
  • 宋文, 祝东梅, 王艺舟, 王卫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1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梁子湖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的种群现状,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采集310尾样本,以鳞片作为鉴定材料,对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年轮环纹呈疏密切割型,偶见幼轮,3龄以上个体可见生殖痕;种群体长分布范围为74.1~362.8 mm,优势体长为180~320 mm,占群体总数的81.29%;群体由1~6龄共6个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4龄,占总渔获物的55.48%;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关系方程为L=34.656R+ 25.21;体长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关系,关系方程为W=1×10-5L3.1228,幂指数接近3,属匀速生长型;拟合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452.36(1-e-0.2407(t+0.2813)),Wt=2034.61(1-e-0.2407(t+0.2813))3.1228,生长拐点时间ti=4.46龄,此时体长Li=307.78 mm,体质量Wi=607.70 g。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团头鲂资源量日趋减少,种群出现了明显的小型化趋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以利于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 刘海映, 张红, 陈雷, 邢坤, 于晓明, 田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1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Z9~Z11期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Mn-SOD基因在不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试验共设置8组,盐度分别为12.8、16.3、19.8、23.3、26.8(对照组)、30.3、33.8、37.3,各组均在盐度胁迫后的1.5、3、6、9、12、24、36、48、72 h取样。结果表明:在盐度胁迫时间为6、9、12、48、72 h时,各盐度组口虾蛄Mn-SOD基因的表达量总体上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与对照组盐度差值小的23.3、30.3两个盐度组,Mn-SOD基因表达量总体上均高于极高盐度(37.3)和极底盐度(12.8)组,在胁迫时间为24、36 h时,除12.8、16.3两个低盐度组外,其余盐度组Mn-SOD基因的表达量总体上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极高和极低盐度组外,其余盐度组Mn-SOD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先降低再升高再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盐度为12.8、16.3、19.8、23.3、30.3、33.8、37.3的各试验组,Mn-SOD基因最大表达量的时间点分别为6、12、24、24、24、24、24 h。研究表明,各试验盐度组口虾蛄在72 h内对盐度胁迫的适应总趋势为不适应—最不适应—逐步适应—不适应。
  • 祭仲石, 管卫兵, 苏孙国, 张明月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2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PCR-DGGE指纹图谱显示:鲢样品的平均条带数为16,个体间差异较小;鳙样品的平均条带数为14,个体间差异较大。基于PCR-DGGE指纹谱带的UPGMA聚类分析和相似性分析显示:鲢样品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569,属于中等相似水平;鳙样品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623,也属于中等相似水平。测序结果表明:鲢肠道微生物主要有拟杆菌门、 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鳙肠道微生物主要有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厚壁菌门。
  • 吴晗, 白俊杰, 姜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2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比较了不同pH(3.5~5.5, 8.5~10.5)时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albonubes和野生型唐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仔鱼在24、48、72、96 h的存活率,并测定了pH为4.5~9.5时两种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野生型唐鱼孵化率略高于转基因唐鱼,二者孵化的适宜pH为5.0~8.5;转基因唐鱼仔鱼的96 h存活率略高于野生型唐鱼,而野生型唐鱼初孵仔鱼的SAI则高于转基因唐鱼。综合分析认为:两种仔鱼适宜生存的pH为5.0~9.0,各p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类型的唐鱼对pH的耐受力没有明显差异。
  • 韩晓琳, 王好锋, 高保全, 刘萍, 陈萍, 李健, 李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3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亲蟹繁育的Ⅱ期幼蟹进行低盐度胁迫,发现其120 h的半致死盐度为11.7,并比较了“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和低盐适应群体三疣梭子蟹在低盐度(11.7)水中和正常海水(盐度为35.0)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黄选1号”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比在正常海水中低,低盐适应群体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与在正常海水中差异不明显;在盐度为11.7的水中,两个群体幼蟹的变态率与生长指标均低于在正常海水中。试验结束时,“黄选1号”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0.00%、10.00%、(17.47±1.11)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52.22%、53.33%、(20.43±1.21)mm;低盐适应群体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32.22%、13.33%、(17.69±0.93)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7.98%、16.67%、(18.79±1.61)mm。研究表明,低盐适应群体抵抗低盐胁迫的能力较强,在正常海水中“黄选1号”幼蟹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和体质量均高于低盐适应群体。
  • 魏广莲, 徐钢春, 顾若波,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3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为23 ℃条件下,将体质量为(2.78±0.09)g的刀鲚Coilianasus幼鱼饲养在室内水泥池循环水系统中,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缓沉软颗粒料)和饲料2(缓沉硬颗粒料)。饲养60 d后,分析两组刀鲚幼鱼的形体指标、消化酶和脂质代谢酶活性的差异;并采用H.E染色法从肝、胃、肠组织等方面比较了两组刀鲚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刀鲚幼鱼的增重率分别为76.64%和104.17%,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幼鱼的肥满度、特定生长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幼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以及胃淀粉酶、胃蛋白酶、肝脏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表明:饲料2组幼鱼的肝脏细胞质中存在明亮的脂肪滴,饲料1组幼鱼胃壁上的皱褶多且较高;饲料2组幼鱼的前肠直径、黏膜褶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比饲料1组高,表明两组幼鱼胃和肠的消化能力和对饲料的消化速度存在差异;结合食物消化动态过程,饲料2组幼鱼的消化吸收能力比饲料1组幼鱼强。研究表明,饲料2更适合刀鲚幼鱼生长,适合于刀鲚幼鱼驯养阶段使用。
  • 杨维维, 刘文斌, 沈美芳, 唐建清, 朱杰, 钱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40-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海带粉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7.25±0.24 )g的克氏原螯虾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20只虾。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另外4组为试验组,投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2.0%、4.0%海带粉的饲料。饲养8周后,测定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及血液和肝胰脏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海带粉对克氏原螯虾死亡率和增重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当添加量为2.0%时增重率最高,成活率则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着饲料中海带粉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组虾血清中的溶菌酶活性、总蛋白浓度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当添加量为2.0%时均达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海带粉添加量为1.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海带粉添加量的增加,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在添加量为2.0%时达到最大值,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活性在添加量为1.0%时均达到最大值,丙二醛含量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0%~2.0%的海带粉可以显著提高虾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建议克氏原螯虾饲料中添加1.0%~2.0%的海带粉。
  • 任源远, 温海深, 李吉方, 倪蒙, 步艳, 张墨, 宋志飞, 丁厚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45-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为14~17 ℃条件下,将大规格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幼鱼(225.69 g±32.28 g)随机放入9个四边形水泥池(池底面积为18.23 m2)中流水饲养,分别设置5.5、8.0、11.0 kg/m33个放养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试验共进行70 d, 观察并研究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摄食率等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密度为8.0 kg/m3的组生长效率最高;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而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试验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而氨氮和化学耗氧量浓度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8.0 kg/m3的放养密度更适合大规格施氏鲟幼鱼的养殖,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其肌肉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 刘伟, 丁君, 李润玲,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5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于2012年1—2月从结冰期到盛冰期,监测了渤海湾沿岸的盘锦大洼(1#池塘)、瓦房店北海(2#池塘)、瓦房店沙山(3#池塘)和黄海北部的丹东东港(4#池塘)4处养殖池塘的冰层厚度及冰下不同深度水体的水温、盐度、pH和溶解氧(DO)饱和度。结果表明:结冰期和盛冰期,1#池塘的冰层均较厚,分别为33.6、53.0 cm,3#池塘的冰层均较薄,分别为12.8、17.6 cm;结冰期,1#、2#、4#池塘的水温变化较小,分别为-1.6~-1.8、-1.6~-1.7、-0.8~-1.2 ℃,3#池塘底层的水温变化较大,为-0.8~-1.4 ℃,而盛冰期,各养殖池塘均出现温跃层,但温跃层出现的位置和幅度不同;4#池塘水体的盐度在结冰期和盛冰期均较低,为26.4~30.0,而1#池塘水体的盐度在盛冰期较高,为33.5~34.9,从结冰期到盛冰期,1#池塘水体的盐度变化幅度较大,为29.7~34.9,平均变幅达4.5;各养殖池塘水体的pH变化相差较大,结冰期和盛冰期,1#池塘水体的pH均较高(8.6、8.5),4#池塘水体的pH均较低(7.2、7.5);结冰期和盛冰期,各养殖池塘水体的溶氧水平都出现了近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不存在养殖动物缺氧的现象。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可能对池塘中刺参的生理和存活产生一定影响,盐度变化可能对池塘中的菲律宾蛤仔产生影响,冬季如有大面积海冰发生时,可降低水体交换的频率,养殖池塘的深度以350~400 cm为宜。
  • 杜幸洁, 张峰, 张慧晓, 文永佳, 萨仁托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5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96孔板上氯霉素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试验优化了该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方法。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四氢呋喃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紫外灯引发聚合在MaxiSorp 96孔板上合成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膜。结果表明,当模板分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4∶1,模板分子物质的量为0.25 mmol,溶剂的量为5 mL时,合成的氯霉素分子印迹膜对氯霉素的吸附效果最佳,可在5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当氯霉素的初始浓度为120 mg/L时,吸附量可达1.51g/孔。吸附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初始浓度为50 mg/L时,该膜对氯霉素的吸附量为0.83 μg/孔,而对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吸附量分别仅为0.49、0.40 μg/孔。研究表明,将该氯霉素分子印迹膜作为人工抗体代替氯霉素的生物抗体,采用直接竞争原理,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氯霉素,具有可行性。
  • 曲孟, 李秀辰, 白晓磊, 杨福利, 孙彩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6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氢氧化钙为絮凝剂,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絮凝工艺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絮凝时间为60~80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6~0.8 g/L和藻液pH为8~10时,最有利于小球藻的采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小球藻的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影响次序为氢氧化钙添加量>絮凝时间>藻液pH;絮凝时间与藻液pH以及氢氧化钙添加量与藻液pH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利用回归方程预测小球藻的最佳絮凝条件,当絮凝时间为77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7 g/L、小球藻液pH为9.3时,小球藻的采收率可达93.9%。
  • 张丽, 卢航, 刘迪, 刘鹏宇, 朱瑶, 胡建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6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鲣鱼脑为原料,对鱼脑磷脂超声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磷脂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鱼脑磷脂提取的条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乙醇(体积比2∶1)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超声温度为35 ℃,固液比为1∶9(g∶mL),超声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鱼脑磷脂的提取率达到氯仿-甲醇法的87.1%;通过薄层色谱分析,确定鲣鱼脑磷脂中含有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和神经鞘磷脂3种磷脂;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鲣鱼脑磷脂的脂肪酸组成,高不饱和脂肪酸中DHA和EPA的含量分别为21.1%和2.4%。研究表明,用超声法提取鱼脑磷脂具有可行性,鱼脑磷脂中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食品加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杨眉, 魏鸿磊, 华顺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70-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满足计算机视觉辅助下应用机器人进行扇贝自动分拣的实时性和鲁棒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扇贝识别和分级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并用canny算子检测目标边界,然后用8-连通邻域追踪算法提取目标边界像素坐标,最后计算目标边界到中心点的平均距离及其绝对平均误差,并作为特征信息训练BP神经网络,实现对扇贝图像识别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实现扇贝的自动识别和分级工作。
  • 田涛, 陈勇, 陈辰, 刘永虎, 陈雷, 王刚, 张晓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75-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设獐子岛海洋牧场,拟在獐子岛海域范围为39°0′9″~39°0′58″N,122°55′1″~122°55′51″E处投放人工鱼礁,投礁前于2010年6月在拟投放人工鱼礁区域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水深33~37 m,透明度为4.14 m,底质为硬泥底,海域的流速平缓,平均流速为31 cm/s,叶绿素a含量平均为1.68 μg/L,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分别为4.50、8.10 mmol/L,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为10.22、0.2097 mg/L,水质因子均符合国家Ⅰ类海水水质标准;浮游动物有8种,优势种为强壮箭虫、小拟哲水蚤和大同长腹剑水蚤,浮游植物有11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和柔弱菱形藻,游泳生物有大泷六线鱼、云鳚和黄鮟鱇等。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符合国家Ⅰ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环境优良,是许多生物优良的生息场,适宜投放人工鱼礁。
  • 付东伟, 陈勇, 陈衍顺, 栾曙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82-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二维流场测速技术和水槽模拟试验研究了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对单体开口比分别为0、0.04、0.16、0.25的人工鱼礁在来流流速分别为67、112、180 mm/s时产生的流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体人工鱼礁流场效应中,开口比和来流流速均对流场效应产生影响,开口比越小,来流流速越大,流场中的上升流流速和背涡流面积就越大。研究表明,影响流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开口比,来流流速的影响程度次之。
  • 金岳, 方舟, 叶旭昌, 李凤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86-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11年6—8月中国资源探捕渔船在摩洛哥专属经济区海域(21°00′~26°00′N、15°30′~20°00′W)采集的沙丁鱼Sardinapilchardus样本,对其生物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的雌雄性比为0.93∶1,叉长小于170 mm和大于230 mm的样本中雌雄性比均较大,分别为2.67∶1和3.3∶1,其余叉长范围的雌雄性比为(0.66~1.12)∶1;雌性个体的叉长范围为150~270 mm,优势叉长为190~230 mm,占雌性总数的81.51%,雄性个体的叉长范围为150~250 mm,优势叉长为190~230 mm,占雄性总数的84.47%;雌性个体的体质量范围为60~210 g,优势体质量为90~150 g,占雌性总数的85.46%,雄性个体的体质量范围为60~210 g,优势体质量为90~150 g,占雄性总数的93.44%;沙丁鱼体质量与叉长的关系方程为W雌性=7×10-6L3.1076(R2=0.8483,P<0.001),W雄性=9×10-6L3.0653(R2=0.8140,P<0.001);雌性个体中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繁殖后个体分别占76.47%、19.64%、3.89%,雄性个体中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繁殖后个体分别占69.04%、30.08%、0.88%;经拟合,半数雌性个体达初次性成熟时的叉长为228.14 mm,半数雄性个体达初次性成熟时的叉长为219.78 mm;对所取样本进行摄食情况分析,发现胃级为0级和1级的样本最多且所占比例相近,但未出现胃数为4级的样本。
  • 刘修泽, 付杰, 孙明, 王彬, 于旭光, 董婧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93-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7年5月和10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大连湾大型底栖甲壳类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共有甲壳类10种,其中虾类5种,蟹类5种;春季甲壳类资源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分别为41.62 kg/km2、2117 ind./km2,秋季分别为404.18 kg/km2、67 333 ind./km2;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春秋两季优势种无共有种。研究表明:大连湾甲壳类资源生物量、生物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格局表现为湾口和湾内空间异质性较高,主要是由于部分优势种在湾口海域聚集造成的;大连湾甲壳类群落结构表现出种类组成较稳定、物种多样性低、空间分布异质性高的态势,主要是由于港口航运对甲壳类群落的扰动及水环境的污染所致。应加强对水质污染的控制,注重对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 刘大路, 于欣, 贾敬蓓, 孙凤胜, 栾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29(1): 98-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1388.2014.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无压载水船舶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当前世界流行的贯通流系统船体、NOBS理念船体(V型船体)和单一结构船体3种主要无压载水船的设计理念,结合渔业船舶的特点就无压载水船型在渔船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从节约能源和减轻环境污染的角度,对未来远洋渔船的船型设计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