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22
  

  • 全选
    |
  • 刘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23-33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0-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光是影响生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自然水域中的光环境十分复杂,水生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适应,已形成了独特的感光系统和光调控生理机制;现阶段水产照明技术的发展显著滞后于水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需求。本文综述了LED照明技术在水产养殖、水产消毒杀菌、微藻培养、远洋渔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并结合中国水产业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减量增收、提质增效为着力点的产业和科技需求,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展望。
  • 刘鑫, 王伟, 姜玉声, 冯思雨, 何雨航, 曹林泉, 陈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33-33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利用制备维生素C所产生的发酵废液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可行性,并制定合理的投喂方案,在温度为(29.0±1.4)℃、盐度为23.0±1.1的海水中接种轮虫,密度为20 ind./mL,分别用微拟球藻(A)、发酵废液(B)、裂殖壶藻(C)、微拟球藻+发酵废液(D)、微拟球藻+裂殖壶藻(E)、微拟球藻+发酵废液+裂殖壶藻(F)、微拟球藻+发酵废液固型物(G)7种饵料投喂7组轮虫,每组设3个平行,连续培养7 d。结果表明:混合投喂微拟球藻+发酵废液固型物的G组轮虫密度最高,为211 ind./mL,其抱卵率、日均增长量、日均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69.4±7.1)%、(27.3±4.6)ind./(mL·d)和(33.5±2.6)%/d;只投喂发酵废液的B组轮虫密度最低,为11 ind./mL;各组轮虫密度依次为G>E>D>F>A>C>B;饵料中含有发酵废液的B、D、G组水中总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均较高,其中,仅投喂发酵废液的B组氨氮浓度最高,为13.81 mg/L;各组水体中pH均有下降,其中B、D组下降趋势明显,试验结束时分别降至7.13、7.17,而C组全程无显著性变化。研究表明,以制备VC的发酵废液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具有可行性,建议施用前将其进行固液分离,配合微藻等其他饵料混合投喂。
  • 王俊鑫, 王亚芳, 韩梓琪, 何云海, 任丹丹, 武龙, 丛海花, 汪秋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39-34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0-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日本真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褐藻聚糖硫酸酯(LF)的降血脂效果及其机制,以高脂血症Wistar大鼠模型为对象,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LF低剂量(100 mg/kg·d)、LF高剂量(300 mg/kg·d)组,每日投饲一次、灌胃一次,试验共进行12周,在第4、8、12周时测定各组血清脂质指标、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胆固醇代谢、脂质合成与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其肝脏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日本真海带褐藻聚糖硫酸酯的总糖含量为75.27%、硫酸基含量为19.58%,LF主要由岩藻糖(41.61%)和半乳糖(24.90%)单糖组成,同时还含有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木糖、果糖;降血脂试验中,通过与模型组相比,LF对高脂饲料引起的Wistar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上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灌胃12周后效果最佳;灌胃LF 12周后,Wistar大鼠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提升(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灌胃高剂量LF 8周和12周时对大鼠肝脏MDA水平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P<0.05),灌胃LF后可显著提升Wistar大鼠肝脏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灌胃LF组大鼠肝脏HMG-CoA表达量下调和LCAT表达量上升,表明LF降血脂作用主要通过控制胆固醇和脂肪酸合成实现的,SREBP-1c表达量下调和SCD1表达量上升,表明LF能减缓脂质合成;肝组织显微结构观察显示,喂食LF的大鼠肝脏脂肪化显著降低。研究表明,真海带褐藻聚糖硫酸脂通过抑制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促进脂肪的分解从而达到降血脂作用,其降血脂效果与降血脂药物相当,可作为开发新型降血脂保健食品或药品的原料。
  • 何润端, 曹伏君, 朱国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47-35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系统了解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生活史,通过人工培育方法观察了其胚胎和幼虫发育全过程,并通过解剖观察了卵的发生及正常个体变态为生殖态异沙蚕体的过程。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的受精卵采取螺旋型卵裂,形成实心囊胚,经原肠胚后发育为担轮幼虫、疣足幼虫、稚沙蚕和成体沙蚕;卵的发育在体腔内经历卵原细胞期、小生长初级卵母细胞期、大生长初级卵母细胞期和成熟初级卵母细胞期后排出体外,并在受精后进一步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当正常个体变态为异沙蚕体时,会发生体长明显缩短、腹部变白、眼睛变大和疣足变薄等变化,异沙蚕体繁殖后死亡;研究过程中还观察到幼虫循环系统的发生和红斑等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为全面掌握双齿围沙蚕的生活史及开展人工养殖业提供基础数据。
  • 张莹, 齐鑫, 王孝杰, 李键爽, 吕里康, 姚一甲, 温海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55-35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2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探索卵胎生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繁殖生物学特性,探究超低温冷冻技术对精子形态结构的影响,对许氏平鲉(体质量500~750 g)鲜精和超低温冷冻后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精子在变态过程中细胞核纵向增长,细胞质浓缩,成熟精子头部呈叶片状,无顶体;线粒体多向尾部基部集中,为精子运动供能,鞭毛由线粒体及轴丝组成且具侧鳍结构;精子经冷冻保存后,虽有少部分形态正常,但多数出现尾部断裂、部分线粒体丢失及线粒体内膜嵴和细胞膜受损等现象。研究表明,卵胎生许氏平鲉精子的头部形状和线粒体数与其他卵生鱼类有较为显著的差别,超低温冷冻后,精子形态结构受到较大损伤,推测多数精子受精活力减弱或失去受精能力。
  • 尹文露, 崔东遥, 李莹莹, 孙景贤, 李雯琪, 常亚青, 湛垚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60-36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基因(SiPK)的序列特征、组织表达规律及其对海水酸化胁迫的响应方式,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方法获得了SiPK的cDNA全长序列,同时探究了该基因在不同海水酸化[自然海水(对照组)、ΔpH=-0.3(SA1)、ΔpH=-0.4(SA2)、ΔpH=-0.5(SA3),ΔpH表示与自然海水pH的差值]胁迫条件下的响应方式。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PK序列全长为3616 bp,其中,包含一个编码537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1614 bp)和两个非编码区片段(5′非编码区长度为91 bp,3′非编码区长度为1911 bp);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中间球海胆PK氨基酸序列与紫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 PK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发现,成体中间球海胆PK基因在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依次为性腺>管足>体腔液>肠;总PK酶活性检测显示,中间球海胆4种组织中的总PK酶活性依次为管足>性腺>体腔液>肠;海水酸化胁迫试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海水酸化程度的加重,中间球海胆肠组织中P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先极显著降低后极显著升高的趋势(P<0.01),但肠组织中总PK酶活性则呈极显著升高的趋势(P<0.01),性腺组织中P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海水pH的降低而极显著降低(P<0.01),但该组织中总PK酶活性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管足和体腔液组织中P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总PK酶活性均随海水pH的降低总体呈降低的趋势(P<0.05)。研究表明,中间球海胆可通过调节PK基因的表达及总PK酶活性响应海水酸化胁迫。
  • 孙嘉, 黄艺, 韩萍, 李婉娟, 杨大佐, 乔宁, 刘珍伶, 赵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68-37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外源污染物的毒性响应,分析了不同苯并(a)芘[B(a)P]浓度(0.5、5、10、15 μg/L)胁迫下双齿围沙蚕(体质量为1.5~2.5 g)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的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变化特征,利用RACE方法获得了沙蚕AC基因cDNA全长,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苯并(a)芘诱导下沙蚕AC基因的变化。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AC基因cDNA全长为4900 bp,包括5′非翻译区127 bp,3′非翻译区1536 bp,开放阅读框3237 bp,编码1078个氨基酸;该序列包含两个保守环化酶催化结构域,与其他动物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34%~47%;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诱导会引起沙蚕AC基因表达量上升,0.5、10 μg/L苯并(a)芘浓度组AC表达量在诱导第7天时达到最大,而5、50 μg/L苯并(a)芘浓度组在诱导第14天时达到最大;利用ELISA试剂盒分析苯并(a)芘诱导下双齿围沙蚕AC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第4天时0.5、5、50 μg/L浓度组AC酶活性上升到最高,之后随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降低,而10 μg/L浓度组AC酶活性略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在第7天时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苯并(a)芘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沙蚕AC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变化。
  • 王丽梅, 王舒扬, 许伟定, 李华琳, 何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76-38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优化断枝铜藻Sargassum horneri幼苗生长的室内培养条件,试验分别截取5、2 cm铜藻为材料,在培养箱中培养20 d,通过改变温度(10、15、20、25 ℃)、光照强度(4500、8900、11 000 lx)和营养盐配比(NH4NO3∶Na2HPO4=5∶1、8∶1、10∶1、16∶1,质量比)等条件,以及在不同培养时间点测量幼苗的生长情况,寻找有利于其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10、20 d时,温度对5 cm组铜藻幼苗长度、质量特定生长率及2 cm组长度特定生长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试验期间温度20 ℃时,5、2 cm组幼苗平均特定生长率最大且2 cm组生长率显著大于其他温度组(P<0.05);光强仅对2 cm组幼苗培养10 d时的质量特定生长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试验期间低光强组(4500 lx)幼苗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小于高光强组(11 000 lx)(P<0.05);本试验条件下,营养盐配比对幼苗生长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断枝铜藻幼苗生长适宜水温为15~25 ℃,最适水温20 ℃,适宜光强为8900~11 000 lx,且低培养密度(2 cm)有利于铜藻幼苗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漂浮铜藻幼苗生长提供基础技术数据。
  • 于佐安, 谢玺, 朱守维, 杜尚昆, 李晓东, 李大成, 周遵春, 王庆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82-38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估海水养殖贝藻类的碳汇能力或潜力,根据辽宁省近年来贝藻类养殖产量(2015、2016、2017年分别为271.28万t、284.46万t、281.50万t),参考贝藻类干组织中碳含量和干组织占总质量比例,从物质量评估和价值量评估两方面对2015—2017年辽宁省贝藻类养殖的碳汇能力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15、2016、2017年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通过收获可以从海水中分别移除碳约27.95万t、27.51万t和27.86万t,平均每年移除碳约27.77万t,相当于101.82万t二氧化碳(CO2),减排这些CO2所需费用约1.60亿元。研究表明,辽宁省基于贝藻类养殖的碳汇渔业具有巨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王崇懿、, 胡宝华, 刘建勇、, 曹伏君, 陈园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87-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温度、体质量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测定了温度为13、18、23、28、33 ℃条件下3种壳长规格(40.58±1.69)、(47.90±0.74)、(50.74±0.85)mm九孔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33 ℃、盐度为27条件下,九孔鲍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Y=aW-b),当Y表示耗氧率时,a值为0.272 7~0.857 9,b值为0.555~0.921,当Y表示排氨率率时,a值为0.415 1~1.184 3,b值为0.462~0.847;温度、体质量及其二者间的互作效应对九孔鲍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3~28 ℃时,各规格九孔鲍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28 ℃时耗氧率均达到最高值,而排氨率在13~33 ℃内持续升高;在不同试验温度下,九孔鲍耗氧率的Q10值为0.202~2.839,平均为1.365,排氨率的Q10值为1.278~3.093,平均为1.813;不同规格九孔鲍的O/N值为0.294~0.795,平均为0.593。本试验结果可为九孔鲍能量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并为九孔鲍养殖生产和种苗繁育提供数据参考。
  • 刘汉堤, 李晓东, 曹萌, 代亮, 李艺, 蒋秋月, 耿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92-39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饵料种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脂肪酸组成及打斗行为的影响,以150只体质量为(55.00±3.09)g的中华绒螯蟹雌性成蟹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粗饲料、动物性饵料(冰鲜鱼、蛤)和配合饲料,养殖45 d后,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其肌肉、肝胰腺和性腺脂肪酸组成,并采用连续摄像观察法对不同饵料组内和组间中华绒螯蟹的打斗行为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肌肉、性腺和肝胰腺组织中分别检测到11、15、17种脂肪酸,其中肌肉中主要脂肪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肝胰腺和性腺中主要脂肪酸均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8∶1n8、C18∶2n6c、C16∶0为中华绒螯蟹体内含量最高的脂肪酸;肝胰腺和性腺中动物性饵料组C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粗饲料和配合饲料组(P<0.05),性腺中配合饲料组C20∶5n3(EPA)含量最高(P<0.05);配合饲料组肌肉中的∑n-3PUFA/∑n-6PUFA值显著高于粗饲料组和动物性饵料组(P<0.05), 具有更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在同种饲料组内打斗中,配合饲料组中华绒螯蟹打斗次数和打斗时长均为最高(P<0.05);不同饵料组间打斗中,粗饲料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更具攻击性,其与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组的打斗中,其打斗次数、争斗发起次数和打斗时长均为最高(P<0.05)。研究表明,配合饲料组投喂下的中华绒螯蟹比粗饲料和动物性饵料组具有更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且攻击性也相对较低。
  • 席杨, 田涛, 杨军, 吴忠鑫, 刘敏, 高东奎, 陈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399-40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岩礁性鱼类在不同人工鱼礁流场环境中的空间分布,以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体质量2.78 g±0.51 g)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分别模拟并分析了立方体框架式鱼礁、圆柱型鱼礁、三角型框架式鱼礁和立方体实心礁在6种来流速度(0、0.1、0.2、0.3、0.4、0.5 m/s)下的三维绕流流场,同时通过鱼类行为学实测分析,以礁体所影响的流速大小区域作为依据,观察分析了不同结构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对鱼类的诱集作用。结果表明:最大上升流高度、迎流区长度及侧流区宽度大小与来流速度大小不相关,迎流区域(Ⅱ区)、上升流区域(Ⅳ区)和侧流区域(Ⅴ区)不随来流速度的变化而改变;不同礁体对鱼类的诱集率随来流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框架礁对鱼的诱集率由63.06%减少到52.50%,圆柱礁诱集率由43.06%增加到59.44%,三角礁诱集率由39.17%增加到83.61%,实心礁诱集率由49.72%增加到70.28%,在高流速环境下鱼礁对幼鱼的集鱼效果显著提高,且不同礁体5个区域幼鱼平均分布率总体为背涡流区域(Ⅲ区)>侧流区域(Ⅴ区)>鱼礁内部区域(Ⅰ区)>迎流区域(Ⅱ区)>上升流区域(Ⅳ区)。研究表明,4种礁型中以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三角型框架式鱼礁对试验鱼的诱集效果最好。
  • 庞雨佳, 赵文, 魏杰, 苑俊杰, 尹东鹏, 王安璞, 谢在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407-41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比较桓仁水库和碧流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18年4、6、8月分别对两座水库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其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相似性指数(P′)等,并对结果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桓仁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202种,平均密度为0.97×107 ind./L,平均生物量为12.92 mg/L,多样性指数为3.27,均匀度指数为0.769;碧流河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115种,平均密度为0.72×10 7 ind./L,平均生物量为16.05 mg/L,多样性指数为3.287,均匀度指数为0.714;两水库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为30.99%;桓仁水库浮游动物共检出107种,平均密度为52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2.16 mg/L;碧流河水库浮游动物共检出60种,平均密度140.9 ind./L,平均生物量为0.80 mg/L;两水库浮游动物相似性指数为35.77%;桓仁水库总氮(TN)、总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06、0.09 mg/L,碧流河水库总氮、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89、0.08 mg/L;依据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看,桓仁水库属于富营养型,碧流河属于中富营养型;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桓仁水库浮游生物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影响碧流河水库浮游生物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研究表明,桓仁水库和碧流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水环境良好,桓仁水库浮游生物种类数及密度高于碧流河水库,物种更为丰富。
  • 郭楠楠, 李丹丹, 陈曦, 齐延凯, 宋超, 范立民, 裘丽萍, 孟顺龙, 陈家长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417-42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西大洋水库示范区内春秋两季浮游植物种类、丰度和生物量变化,分别于2018年10月秋季及2019年5月春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秋季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3属93种(含未鉴定种),生物量为30.34 mg/L,浮游植物密度为4745.39×104 cells/L;春季共鉴定出8门52属82种(含未鉴定种),生物量为1.19 mg/L,浮游植物密度为367.52×104 cells/L;春秋两季优势种更替较为明显,相似度仅为11.7%;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春、秋两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87、4.19,为典型的蓝-绿藻为主的群落结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春秋季节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与和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西大洋水库示范区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修复工程对示范区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积极作用。
  • 董雅欠, 赵文, 季世琛, 魏杰, 李博, 时晓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424-43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北京潮白河水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6年6月和9月对潮白河水系11个水体(3条河流、7个水库和1个湖泊)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6月潮白河水系共发现浮游动物98种,9月共发现131种,种类组成均以原生动物和轮虫类为主;6月潮白河水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4415.3 ind./L,平均生物量为1.88 mg/L,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76;9月平均密度为2977.4 ind./L,平均生物量为2.09 mg/L,H′平均值为3.15;基于H′指数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潮白河水系2016年6月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9月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CCA分析显示,是影响潮白河水系6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和水温是影响9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北京潮白河水系水质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原生动物和轮虫为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类群, Chl-a与水温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潮白河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等提供数据资料。
  • 王帅纲, 张敏, 邹晓荣, 白思琦, 张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432-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伊朗阿曼湾海域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生物学特性,根据2017年7—8月及2018年5—7月阿曼湾海域底拖网渔船采集的带鱼数据,对其繁殖特性、摄食等级、生长特性、肛长与体质量关系、初次性成熟肛长及年龄与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8月,阿曼湾海域带鱼雌雄性比为1.30∶1.00;性腺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占总体的80.66%;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占总体的67.50%,其次为0级,占总体的16.64%;肛长范围为119~580 mm,占总体的46.11%,优势肛长组为160~209 mm,优势肛长组平均肛长为(181±13)mm;肛长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呈幂函数关系;根据初次性成熟肛长公式推出带鱼初次性成熟肛长为242.3 mm;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显示,阿曼湾海域带鱼的极限肛长为610.4 mm,极限体质量为1996.3 g。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支持带鱼种群的区划,为带鱼资源评估奠定了基础。
  • 谢恩阁, 周艳波, 冯菲, 吴洽儿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439-45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利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更好地评估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的丰度情况,掌握鸢乌贼的资源分布与时空因子及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R语言中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结合时空因子及海洋环境因子对2013—2017年南海鸢乌贼的CPUE进行标准化研究,并评价各因子对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GLM模型分析显示,有7个变量对CPUE有重要影响,依次为月份、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叶绿素a浓度、经度、年份和纬度;包含这7个因子的GAM模型的AIC值最小且模型最优,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36.68%,其中,高CPUE分别出现在3—5月份海表温度为26.0~30.5 ℃、海表面高度为0.60~0.75 m、叶绿素a浓度为0.06~0.13 mg/m3的海域内。研究表明,基于GLM模型和GAM模型对南海外海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CPUE标准化研究,能够较好地反映鸢乌贼资源的丰度变化情况。
  • 杨帆, 万金庆, 厉建国, 邢娜, 梁志鑫, 冷争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44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盐渍冰温脱水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贮藏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虾仁分为空白对照组、6%盐浸组(样品∶6%盐液=1∶6,4 ℃下浸泡6 h,Ⅰ组)、冰温脱水组[用自制冰温干燥装置脱水到含水率(50±1)%,Ⅱ组]和混合组(6%盐浸+冰温脱水,Ⅲ组),样品经真空包装后置于(-1.0±0.5)℃冰温贮藏,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虾仁的pH值、胰蛋白酶活力、多酚氧化酶(PPO)活力、色差值、质构特性、硫代巴比妥酸(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菌落总数(TVC)并结合电子显微镜评价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Ⅰ组和Ⅱ组样品贮藏期相近,分别为11、12 d,表明6%盐浸和冰温脱水单因素对延长贮藏期作用效果相近;盐渍与冰温脱水叠加处理的Ⅲ组虾仁贮藏期达到18 d,相比空白组(6 d)延长了3倍。研究表明,盐渍+冰温脱水能够显著延长虾仁贮藏期,为虾仁的商业流通提供了参考依据。
  • 刘文博, 张寒冰, 李秀辰, 张国琛, 张倩, 屈蜀光, 高敬宇, 樊博, 母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455-46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播苗装备设计及相关技术应用中所需参数,选取133枚规格相近的菲律宾蛤仔大苗的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和质量性状(活体质量w)进行测量,分析了1500枚不同规格(小苗5~10 mm、中苗10~15 mm、大苗15~20 mm)蛤苗的休止角,与不同接触面材料(有机玻璃、PVC、不锈钢板)的静滑动摩擦系数,并采用3因素3水平(蛤苗规格、加载速度、加载方向)正交试验研究了蛤苗的准静态压缩强度。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壳长对质量性状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作用系数为0.536,壳高对质量性状的间接影响作用最大,作用系数为0.561;休止角随着蛤苗规格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为39.66°;蛤苗规格越大,静滑动摩擦系数越小,其中,大苗与不锈钢板的静滑动摩擦系数最小(0.26);影响蛤苗破裂力的因素依次为蛤苗规格>加载方向>加载速度,小苗的加载方向为Y方向(蛤仔张口向上铰合线向下)且加载速度为0.5 mm/min时,承受破裂能力最弱,根据建立的破裂力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此时蛤苗的破裂力为6.97 N。本研究结果可为菲律宾蛤仔播苗及相关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提供数据基础。
  • 董婉婷, 于红, 周弈志, 张方言, 梁亮, 卢晓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 46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9-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渔船自动识别系统(AIS)轨迹数据质量不高、渔船轨迹分析需要保留更多特征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滑动窗口的渔船AIS轨迹数据压缩算法。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利用相邻轨迹点间的经纬度变化趋势确定行驶特征点,在保留时序信息的同时压缩高密度的停滞点,并用采样法保留直行中间点,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轨迹特征点,实现了渔船轨迹的有效压缩;本研究中提出的基于改进滑动窗口的渔船AIS轨迹数据压缩算法与Douglas-Peucker算法相比,压缩率从99%降至94%以下,很好地保留了渔船轨迹特征点,同时也避免了Sliding Window轨迹压缩算法存在的轨迹形态失真问题,。研究表明,基于改进滑动窗口的渔船AIS轨迹数据压缩算法更适用于压缩渔船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