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4-21
  

  • 全选
    |
  • 李霞, 宋贞坪, 王福景, 秦艳杰, 杨大佐, 周一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97-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性未分化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暴露在双酚A和17β-雌二醇两种雌激素下,研究了雌激素对双齿围沙蚕雌雄比例、个体生长、死亡率及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雌激素各浓度下的试验组沙蚕均为雌性。与对照组相比,双酚A浓度为50、100 μg/L时,对沙蚕有极显著的促生长作用(P<0.01);浓度为10、150 μ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显著(P<0.05);浓度为200 μ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不明显;沙蚕的死亡率随双酚A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当17-β雌二醇浓度为1、5、15 mg/L时,对沙蚕有极显著的促生长作用(P<0.01);浓度为30 m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显著(P<0.05);浓度为45 m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不明显;随着浓度的提高,沙蚕的死亡率明显加大。双酚A浓度为10~150 μg/L、17β-雌二醇浓度为1~30 mg/L时,对沙蚕卵母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而双酚A浓度为200 μg/L(P<0.05)和17β-雌二醇浓度为45 mg/L(P<0.01)时对卵母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 谢淑瑾, 周一兵, 杨大佐, 张弼, 刘玉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02-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长蛸Octopus variabilis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长蛸营底栖生活,以活体的蟹、贝、虾类等为主食,夜间或傍晚摄食活动加强;繁殖季节,雌、雄个体间存在交配行为,临产时雌体较为平静,产卵后一般不进食,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受精卵较为分散地悬挂于池壁或附着基上,雌体具有护卵行为;人工养殖条件下亲蛸不能全部产出其所怀的卵,产卵量为25~54粒,单位体质量产卵量为0.8~1.3粒/g,亲蛸产卵时的最小体质量为36.2 g;受精卵行盘状卵裂,直接发生,胚胎发育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形成期、红珠期、黑珠期和胚胎的逆转,在水温为19~25℃、盐度为32~34时,胚胎经过66 d孵化出膜。
  • 赵文, 毕进红, 韩婷婷, 魏杰, 柴晓杰, 芦佳轩, 邢跃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08-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 4个群体(新疆赛里木湖、西藏色林错、纳木卡错和班戈湖)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用21个随机引物对4个群体80个样本进行了随机扩增,从中筛选出5个扩增效果比较稳定的引物,共得到多态位点为25个。利用POPGENE32分析表明,西藏拟溞各群体遗传变异由高向低依次为色林错(SLC)>赛里木湖(SLM)>纳木卡错(NMKC)>班戈湖(BGH)。根据遗传距离结果,采用UPGMA和NJ方法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赛里木湖(SLM)和色林错湖(SLC)两群体亲缘关系较近,纳木卡错(NMKC)与班戈湖(BGH)两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 王荦, 吴立新, 李家庆, 吴玉波, 陈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14-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为(15.0±1.0)℃下,研究了饥饿及再投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体质量为69.56 g±2.35 g)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初期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呈直线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排泄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快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摄食对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饥饿和饱食状态下,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峰值均出现在10:00,为摄食后4 h,以后逐渐下降;低谷均出现在18:00;再投喂期间平均氨氮排泄率昼夜差异不显著(P>0.05),活性磷排泄率白天略高于夜间(P<0.05)。
  • 王晓光, 于伟君, 李军, 石俊艳, 魏宏祥, 宣明春, 寇凌霄, 齐鹤, 刘勇, 吴瑞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19-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雷氏七鳃鳗变态前后及以规格为标准分类的大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成鳗大)、小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成鳗小)、大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大)和小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小)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成鳗大(8.59 g±0.20 g)、成鳗小(5.42 g±0.10 g)和幼鳗小(5.27 g±0.17 g)的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中成鳗大的最高耗氧率(0.167 mg/g·h±0.022 mg/g·h)、最低耗氧率(0.035 mg/g·h±0.003 mg/g·h)与成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92 mg/g·h±0.036 mg/g·h)、最低耗氧率(0.051 mg/g·h±0.016 mg/g·h)均出现在8:00和16:00;幼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19 mg/g·h±0.027 mg/g·h)和最低耗氧率(0.038 mg/g·h± 0.013 mg/g·h)分别出现在18:00和14:00。在1~20℃时,雷氏七鳃鳗的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成鳗大(10.45 g±0.13 g)的关系式为Y=0.0254X0.9115(R2=0.8516),成鳗小(4.65 g±0.07 g)的关系式为Y=0.0272X0.9406(R2=0.8840);而幼鳗小(5.92 g±0.05 g)的耗氧量、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在1~15℃时,成鳗大(10.67 g±0.18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其关系式为Y= 0.2224X-0.3945(R2=0.9710),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移,窒息点曲线呈“V”字型;在1~10℃时,成鳗小(5.46 g±0.12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降低,关系式为Y=0.4427X-0.6561(R2=0.8866),在10~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15℃时,幼鳗小(5.74±0.83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关系式为Y=0.3008X-0.4003(R2=0.8581)(P<0.05)。体质量不同的成鳗大(10.10 g±0.13 g)与成鳗小(4.79 g±0.08 g)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不同的幼鳗大(7.60 g±0.15 g)与幼鳗小(4.79 g±0.09 g)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 卢璐, 张硕, 赵裕青, 张虎, 向再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26-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于2008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对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取样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Hg和As重金属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高于夏季和春季;在空间分布上总体上呈现对照区2>鱼礁区2>鱼礁区1>对照区1这一近岸高、远岸低的变化趋势。生态风险分析显示:Hg和Pb的单个污染系数较大,其中Hg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在秋季(11月)处于中等程度(Ⅱ),其他5种重金属均处于轻微污染程度和较低生态危害;总体污染程度低,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生态危害。
  • 陈晓雪, 陈雪忠, 黄洪亮, 汤振明, 张勋, 徐宝生, 周爱忠, 冯春雷, 王磊, 李灵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33-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长江口桁杆拖虾网采用套网法进行了选择性试验,分析研究了桁杆拖虾网3种网目尺寸的网囊对脊腹褐虾Cargon affin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总体虾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尺寸为20、25、35 mm时,脊腹褐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1.36、46.42、57.68 mm;葛氏长臂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3.35、47.20、62.01 mm;总体虾类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7.45、50.56、64.87 mm。虾类网囊网目内径(Me)与50%选择体长(L0.5)之间的关系:脊腹褐虾,L0.5=1.0964Me+19.179,R2=0.9984;葛氏长臂虾,L0.5=1.2779Me+16.777,R2=0.9814;总体虾类,L0.5=1.999Me+22.297,R2=0.9729。
  • 卢建峰, 白俊杰, 李胜杰, 樊佳佳, 徐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38-1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FLP技术结合“拟测交”策略,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选育家系作为亲本进行单对杂交产生的F1代家系为作图群体,初步构建了大口黑鲈雌、雄性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用64对AFLP引物组合对父母本和106个子代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共得到398个分离标记。母本分离标记有189个,其中172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父本分离标记有209个,其中181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标记。雌性框架图包括75个遗传标记,分布在21个连锁群中,有6个三联体,6个连锁对,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8.22 cM,图谱总长度为983.8 cM;雄性框架图包括82个遗传标记,分布在22个连锁群中,有7个三联体,5个连锁对,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9.22 cM,图谱总长度为1153.2 cM。雌、雄性基因组估算长度分别为1 399.85和1 582.72,图谱的总覆盖率分别达到70.28%和72.86%。
  • 王贤玉, 宋洁, 王伟利, 姜兰, 罗理, 柯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44-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为(25±2)℃下,按10 mg/kg的剂量给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单次口服氧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氧氟沙星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浆及组织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分布迅速,但消除较为缓慢,血浆、肌肉、肝胰脏、肾脏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41、3.19、0.18、0.59 h;最大血药浓度分别为7.98 μg/mL、17.24、36.10、46.65 μg/g,组织中肝胰脏的药物浓度最高,在测定时间内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均高于血浆;药物消除速度依次为肾脏>肌肉>肝胰脏,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2.90、19.45、28.27 h。以10 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8 d。在治疗罗非鱼疾病时,氧氟沙星的给药剂量为10 mg/kg,每天两次,连续使用2~3 d。
  • 苏利, 姜志强, 宋波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49-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室内采用淤泥、沙砾和防渗膜3种底质处理的水槽中进行红鲫Carassius auratus养殖,探讨3种底质对水质和鱼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淤泥的底质对稳定水质作用明显,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其总氨氮指标始终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淤泥底质水中红鲫的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种底质.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淤泥组的总氨氮含量极显著低于防渗膜、沙砾组(P<0.01);防渗膜组的NO2- -N含量极显著低于沙砾、淤泥组(P<0.01);淤泥组中的叶绿素a显著高于防渗膜、沙砾组(P<0.05);防渗膜组的生长情况明显慢于沙砾、淤泥组(P<0.01).
  • 俞存根, 陈全震, 陈小庆, 宁平, 郑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53-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依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中所获得的虾蛄类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虾蛄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的虾蛄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共有虾蛄类种类11种,隶属3科、7属,其中优势种有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脊条褶虾蛄Lophosquilla costata和无刺口虾蛄Oratosquilla inornata,它们在春、夏、秋、冬季的渔获量之和分别占该季节总渔获量的97.54%、98.75%、99.85%、99.35%。不同季节的渔获率变化明显,其变化规律是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生物量平面分布结果表明,春、秋季虾蛄类渔获率以长江口渔场和江外渔场相对较高,夏、冬季以舟山渔场为最高。总体来说,虾蛄类数量分布分散,没有十分明显的密集分布。
  • 张丽梅, 王雪标, 李久奇, 王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57-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国内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量的相关关系,准确地跟踪并预测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量的短期未来趋势,利用时序分析方法对1954—2006年国内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量数据建立了多维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V)模型。该方法不仅避免了分别使用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对两序列建模未考虑序列间关系的弊端,还通过数据的先期平稳化处理而使得算法的运用更具有针对性。图像与误差计算结果均表明,用本研究中给出的ARMAV(2,1,2)算法对两序列进行跟踪及预测具有效性。
  • 张胜茂, 张衡, 樊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62-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快速录入和分析渔获信息,了解最新的渔业资源动态,以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渔业为例设计了一种渔获量数据录入和分析的模块。该模块利用OLE控件读取Excel数据,通过数据库管理与分析数据,选用MapObjects功能组件进行二次开发,把数据转换为矢量点数据,制成专题图,最后打包成DLL(动态链接库)发布。录入与分析模块的使用,提高了数据录入速度,降低了出错概率,提供了多种方法分析渔获量数据,该模块已成为大洋渔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于红, 刘溪婧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68-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现有本体学习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于渔业领域本体学习的局限性,结合渔业领域概念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库的渔业领域本体学习算法,给出了算法的详细描述,并用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召回率较高,但准确率稍低一些。
  • 曲冰, 汪静, 潘超, 周笑辉, 潘澜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73-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具有极佳减阻能力的鲨鱼皮为模板,采用模板技术对鲨鱼皮表面微观拓扑结构进行大面积的仿生复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鲨鱼皮以及其复制品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制的鲨鱼皮具有和模板结构一致的表面微观拓扑结构。该复制方法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复制等优点。
  • 张峰, 张莉, 倪慧, 张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76-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Chemiluminesent Immunoassay,CLIA)技术检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CD35。单克隆CD35一抗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二抗,选择对碘苯酚作为发光增强剂,鲁米诺和过氧化氢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对照组用无菌海水代替一抗和二抗,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发光值(1 321 596.00)和对照组(16 773.20)的发光值差异极显著(P<0.01);仿刺参体腔细胞膜上能够检测到CD35的存在,表明仿刺参体腔细胞膜上具有补体受体。
  • 洪孝友, 朱新平, 陈昆慈, 潘德博, 李凯彬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80-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观察、解剖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详细描述了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其核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美洲鲥体呈纺锤形,鱼体背部为灰黑色,略带蓝绿色光泽;口端位略偏上口位,脂眼睑发达,鳞片较大,侧线不发达,鳃耙细长而致密,第1外鳃弓鳃耙数为24~31+47~55;鳍式分别为D.3―13~16,P.1―16~17,V.1―8,A.1~2―17~19,C.23;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肠长和肛前体长的3.48倍、4.19倍、6.88倍、2.12倍和1.44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3.60倍、5.13倍和3.99倍,体高是体宽的2.27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71倍;胃发达呈“Y”型,幽门盲囊长且细,有92~115条;鳔2室,与体腔等长;体长(L)与体质量(W)的幂指数关系为W=0.0096L3.1429(n =47,R2=0.9753),肥满度系数为1.53;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4sm+44t,NF=52。
  • 王忠, 邓灯, 刘慧, 程顺峰, 张晓君, 王文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84-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两种方法提取两种海洋致病性弧菌——鱼肠道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和秦皇岛弧菌Vibrio qinhuangdaora sp.nov.的外膜蛋白,并应用SDSPAGE分析了其外膜蛋白的构成。电泳图谱显示,相对分子质量为44 000、36 000、34 000、26 000、23 000的蛋白条带为两种弧菌外膜蛋白中的共有条带。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比较了两种弧菌外膜蛋白抗原性的异同,结果表明,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 000、43 000、34 000、32 000、28 000、26 000的结构蛋白可同时与两种弧菌抗血清发生反应;秦皇岛弧菌外膜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 000、26 000的结构蛋白可同时与两种弧菌抗血清发生反应。两种弧菌中均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46 000、26 000的外膜蛋白,且具有共同的抗原性。
  • 吕东锋, 王武, 马旭洲, 陈再忠, 白国福, 陈卫新, 于永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2): 188-1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稻田中用网箱养殖的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稻田中4种杂草和水稻的选择性及摄食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稻田杂草的摄食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对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的摄食量最大,对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和眼子菜Potamogeton franchetii的摄食量相对较少,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的摄食量最差。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对杂草的摄食率有所不同, 20~30 g的中华绒螯蟹对野慈姑的摄食率最高,与其它3种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0 g以上的中华绒螯蟹对鸭舌草和眼子菜的摄食率均最低,与其它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1~10 g的中华绒螯蟹对稗草和水稻的摄食率最高,与其它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