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2-21
  

  • 全选
    |
  • 周贺, 庄子昕, 查荒源, 梁雨婷, 徐其征, 张蕊, 林忠乔, 李雅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1-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形成机制,探寻其产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GISH的多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并对天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2n=48)正、反杂交后代进行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中,探针DNA在温度为105℃、持续时间为2 min时,片段化后探针DNA片段长度为500~1000 bp;封阻DNA在温度为110℃、持续时间为10 min时,片段长度为100~500 bp;标记后的探针DNA与片段化后的封阻DNA混合比 (P/B)在1∶25和1∶50时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杂交信号;以大鳞副泥鳅全基因组DNA为探针DNA、天然四倍体泥鳅全基因组DNA为封阻DNA,与二者正、反交后代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亲本大鳞副泥鳅24条染色体在着丝点处均有杂交信号,无杂交信号染色体50条,来源于亲本泥鳅。该研究结果不仅为杂交三倍体泥鳅后代的鉴定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据,也为中国天然四倍体泥鳅是含有四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并能产生2n的配子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数据,对泥鳅三倍体育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毛东东, 张凯, 欧红霞, 谢骏, 吴垠, 王广军, 余德光, 夏耘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7-1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短期内投喂优质牧草对大规格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以皇竹草、配合饲料在半径为5 m的圆形室内水泥池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 (2.0±0.1)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分别记为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每天于8:30和16:30投喂两次,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时对其生长、体型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牧草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 (P<0.05),而空壳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 (P<0.05);两组草鱼肌肉中普通营养成分、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除月桂酸外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牧草组和配合饲料组草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53%和19.33%;牧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85,配合饲料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67,其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草鱼肌肉中均含有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n-3 PUFA/∑n-6 PUFA值分别为25.80%和22.56%。研究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在不降低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前提下,摄食牧草的草鱼具有出肉率高、体型好等优点,更符合商品鱼市场要求。
  • 路晶晶, 赵春龙, 郭冉, 崔兆进, 夏辉, 王美雪, 解伟, 杨品贤, 贾高旺, 刘春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14-1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寻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中品质优、资源广、价格廉的海泥替代物,用扇贝土和混合一定比例螺旋藻 (1∶9)的黄土分别替代海泥,并搭配海带投喂平均体质量为0.35 g的刺参幼参,试验设海泥组、扇贝土组、黄土组,每组设3个重复,在室内水族玻璃缸中进行试验,每个缸中放80头幼参,饲养时间为56 d,养殖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刺参的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扇贝土组和黄土组刺参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等均高于海泥组,而饲料系数略低于海泥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黄土组脏壁比、比肠重显著低于扇贝土组和海泥组 (P<0.05);扇贝土组刺参肠道中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黄土组 (P<0.05),但两组与海泥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扇贝土组刺参体腔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力显著高于黄土组 (P<0.05),且两组显著高于海泥组 (P<0.05);扇贝土组和黄土组刺参体腔液过氧化物酶 (POD)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 (T-AOC)高于海泥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研究表明,扇贝土和混合螺旋藻的黄土均可作为新资源完全替代海泥饲料,且以扇贝土最优。
  • 李春艳, 吴会民, 李婵, 刘肖莲, 白晓慧, 张先光, 付志茹, 姜巨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19-2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不同体型血鹦鹉家系 (Vieja synspila Hubbs♀×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unther♂)的种质差异,对不同血鹦鹉家系开展体型性状判别分析及遗传差异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对血鹦鹉家系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检测血鹦鹉家系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广义线性模型 (GLM)筛选与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利用Duncan's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利用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函数较为成功,判别准确率为95%;6个微卫星标记均能在2个血鹦鹉家系中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扩增片段大小为174~416 bp;各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 (Ne)为1.032~3.908,期望杂合度 (He)为0.031~0.756,观测杂合度 (Ho)为0.031~0.969,多态信息含量 (PIC)为0.030~0.696,YT家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JT家系;分子标记Vsac05与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显著相关 (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该标记的AC、AD、BC基因型只在YT家系中出现,等位基因C(375 bp)是YT家系特有的基因。研究表明,分子标记Vsac05可用于血鹦鹉分子育种,以提高血鹦鹉鱼的优级率。
  • 张红莲, 夏立群, 秦启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25-3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 (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核心基因ORF39L在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制备了SGIV ORF39L表达蛋白的抗体;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SGIV ORF39L的抗原表位基因,并以所选抗原表位基因片段39Ag1和39Ag2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39Ag1和pET32a-39Ag2;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pET32a-VP39Ag1和pET32a-VP39Ag2;用所得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小鼠,获得了高效特异抗体39Ab1和39Ab2;利用制备的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VP39参与了SGIV的装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RF39L基因在SGI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资料。
  • 赵欢, 张伯序, 薛圣伦, 王一枭, 杨大佐, 周一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33-3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中国沿海岩虫Marphysa sanguinea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线粒体COⅠ序列分子标记方法,对大连、兴城、乳山和北海4个海域共5个群体57个岩虫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7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8个多态性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59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19个,共出现了9种单倍型;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30和0.097 73,整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5个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高为乳山群体,最低为大连群体,岩虫5个群体聚为两大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岩虫的人工扩繁及资源保护奠定了理论基础。
  • 胡秀彩, 吕爱军, 孙敬锋, 石洪玥, YEONG Yiksung, 裴超, 张超, 李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39-4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斑马鱼Danio rerio肠道细菌多样性,采用细菌分离纯化、16S rDNA基因分子鉴定技术,对斑马鱼肠道细菌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从斑马鱼肠道分离纯化出12株细菌,分别命名为Zf1、Zf2、Zf3、Zf4、Zf5、Zf6、Zf7、Zf8、Zf9、Zf10、Zf11和Zf12,其中对7株分离菌构建pMD18-T/16S rDNA的阳性克隆测序显示,Zf1、Zf11菌株与Aeromonas veronii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为99%,Zf4、Zf8菌株与Sphingomonas sp.的一致性为99%,Zf5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的一致性为99%,Zf7菌株与Aeromonas sp.M10的一致性为99%,Zf10菌株与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GI3-M-5-G01的一致性为92%;16S rDNA分子鉴定表明,Zf1、Zf7和Zf11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Zf4、Zf8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Zf5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Zf10为一种新菌株;采用PCR-SSCP技术对12株细菌16S rDNA基因V3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斑马鱼肠道细菌16S rDNA基因V3区存在多态性,其中Zf1与Zf11菌株带型一致,Zf4与Zf8菌株带型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鱼类肠道菌群结构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 陈炜, 曹善茂, 肖逸啸, 王昊, 邹建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45-5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 (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 (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肌及非闭壳肌软体部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筏养岩扇贝个体的软体部比例 (26.07%)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7.69%)(P<0.05),但两者闭壳肌比例差异不大;筏养岩扇贝个体的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 (0.37%、3.70%)显著高于野生个体 (0.20%、3.51%)(P<0.05),在两种生长条件下,岩扇贝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筏养岩扇贝个体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含量 (26.68%、17.01%)显著高于野生个体 (18.09%、7.83%) (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 (EPA)含量 (18.52%、17.11%)显著低于野生个体 (23.75%、23.93%)(P<0.05),但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饱和脂肪酸 (SFA)、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和EPA+DHA含量在相同组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野生岩扇贝的必需氨基酸指数 (EAAI)平均值 (80.13)明显高于筏养岩扇贝 (63.70),且野生个体非闭壳肌软体部的氨基酸总量 (TAA)、必需氨基酸含量 (EAA)、呈味氨基酸含量 (DAA)均高于筏养个体,但野生与筏养个体闭壳肌中的TAA、EAA、DAA含量相差不大,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DAA/TAA)、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 (EAA/TAA)也非常接近;筏养个体闭壳肌中Se和K的含量分别为野生个体的3倍和2倍,而Fe含量仅为野生个体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除了少量指标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
  • 包鹏云, 李璐瑶, 陈炜, 孙静娴, 左然涛, 马悦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52-5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以体质量为 (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投喂含益生菌 (1×105cells/g梅奇酵母C14+1×105cells/g红酵母H26+1×107cells/g芽孢杆菌BC26)饲料 (益生菌组)和基础饲料 (对照组)后,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以及幼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益生菌组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0.05);益生菌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及糖分含量(P<0.05);投喂含益生菌饲料的幼参肠道弧菌数量显著低于投喂基础饲料的幼参 (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壁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并影响其体壁营养组成。
  • 孟顺龙, 李丹丹, 裘丽萍, 胡庚东, 范立民, 宋超, 吴伟, 郑尧, 陈家长,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57-6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 (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5种、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6%、32%、12%;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依次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枝角类、桡足类、轮虫丰度依次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排水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枝角类、桡足类比例表现为养殖区低于其他各区,而轮虫类比例则相反,表现为养殖区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鱼类对浮游动物进行了摄食,且相对于轮虫而言,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浮游动物更易于被鱼类摄食;从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质状况看,排水区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各区处于清洁状态;除排水区外,其余各试验分区均水质较好,系统运行良好。
  • 谷德贤, 王婷, 王娜, 王刚, 尤宏争, 李文雯, 刘国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65-7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渤海湾影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假蚤状幼体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的5、6、7、8、10月开展了10个航次的调查,选取的影响因子为月份、经度、纬度、表层水温、水深、表层盐度、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耗氧量、叶绿素a,并采用广义加性模型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了口虾蛄假蚤状幼体的密度分布和上述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渤海湾口虾蛄假蚤状幼体平均资源密度为0.095 ind./m2,出现时间为6—8月,存在年际变化;GAM分析表明,不论将月份、经度和表层纬度视为分类变量还是数值变量,最优的GAM模型均由表层水温、纬度、月份和水深组成,各影响因素对口虾蛄假蚤状幼体影响程度的重要性依次为表层水温>月份>纬度>水深。本研究结果可为口虾蛄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 赵冠华, 曲敏, 胡斯杰, 佟长青, 李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72-7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硫酸酯化牡蛎多糖 (SCGP)对四氯化碳 (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得到SCGP,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灌胃不同剂量 (200、400、800 mg/kg)的SCGP,并设对照组、模型组 (灌胃生理盐水)和药物组 (灌胃联苯双酯,200 mg/kg),各组连续灌胃14 d,然后给模型组、药物组和SCGP组腹腔注射CCl4致病,18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活性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和SCGP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组织切片在倒置显微镜下显示,SCGP灌胃组和药物组肝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CGP高剂量组 (800 mg/kg)能显著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脏MDA含量 (P<0.05),显著提高小鼠肝脏的SOD活性 (P<0.05)。研究表明,SCGP对经腹腔注射CCl4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
  • 孟云飞, 李晨, 张吉, 吴丹, 杨璐, 殷旭旺, 徐宗学, 张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77-8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浑太河流域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在不同水生态功能区间的差异性,于2012年春季对浑太河65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环境因子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浑太河流域3个水生态功能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比例、指示种有显著性差异 (P<0.05),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且不同水生态功能区环境因子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水生态功能Ⅰ区的驱动因子是海拔、水深、总氮,水生态功能Ⅱ区的驱动因子是高锰酸钾盐指数、盐度,水生态功能Ⅲ区的驱动因子是溶解氧、电导率、盐度;相关性分析显示,水生态功能Ⅰ区海拔、总氮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高锰酸钾盐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相关 (P<0.05),溶解氧、海拔、总氮与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 (P<0.05);水生态功能Ⅱ区环境因子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不明显 (P>0.05),海拔、电导率、盐度、总溶解固体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相关,海拔与物种丰富度相关 (P<0.05);水生态功能Ⅲ区环境因子与这些指数相关性不明显 (P>0.05)。研究表明,浑太河流域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具有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性。
  • 汪雷, 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86-9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主要栖息地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于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长江下游的狼山沙和新开沙水域放置定制网具,对两沙洲渔获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沙洲捕获物种共37种,隶属于8目16科,各物种以底层杂食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等;有水生植物站点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Wilhm改进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低于无水生植物站点,有水生植物站点的McNaughton指数高于无水生植物站点;根据聚类和非参数多维尺度分析 (NMDS)可将渔业资源群落分为3类,Ⅰ类渔业生物种类少、物种丰富度指数低,Ⅱ类中华绒螯蟹和无齿螳臂相手蟹的捕捞数量及质量占绝对优势,Ⅲ类渔业生物种类多、物种丰富度指数高。研究表明,狼山沙和新开沙渔业生物种类较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不稳定,有必要加强对两沙洲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修复。
  • 庄鑫, 张国胜, 李敬尧, 陈绍军, 王振宇, 王羿宁, 刘景, 徐铭, 姜宏哲, 邢彬彬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95-10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网囊结构的调整,掌握网囊网目在不同缩结系数0.99、0.95、0.91时对桁杆虾拖网捕获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的选择性影响,采用套网法对不同缩结系数的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缩结系数的减小,两种虾的选择性曲线向右偏移,较小体长范围内虾的选择率变小,说明可以释放一定数量的幼虾;但当所捕获的葛氏长臂虾和脊尾白虾体长达到某一值时,缩结系数的减小对两种虾的选择性已无明显影响,当缩结系数为0.95、0.91时,对应葛氏长臂虾体长分别为42.5、52.5 mm,对应脊尾白虾体长均为47.5 mm。研究表明,缩结系数降低后,两种虾的选择范围均变小,选择性尖锐度变强,本研究结果可为桁杆拖网过渡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渤海海域幼虾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过渡期后的桁杆虾拖网归属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 何珊, 王学昉, 戴黎斌, 戴小杰, 许柳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102-10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人工集鱼装置 (Fishing Aggregation Devices,FADs)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围网船队捕捞努力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收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分别对中国船队在禁渔期和非禁渔期的捕捞努力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2和2013年禁渔期和非禁渔期的平均投网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而2014和2015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0.05);禁渔期的作业时间利用率始终小于非禁渔期,但在研究期间两者差距逐渐减小;除2015年外,2012—2014年禁渔期的平均投网次数一直小于非禁渔期;禁渔期对自由鱼群的平均投网次数始终大于非禁渔期,且2015年差异最大。研究表明,中国船队可能正在通过主动调整捕捞努力量的投放策略以逐步适应FADs禁渔期措施带来的影响。
  • 孟亚辉, 刘磊, 郭显久, 刘宁, 刘扬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108-11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多个核电厂频发的由于海生物 (海洋生物)入侵,导致取水口堵塞,影响核电厂冷源安全的问题,通过调研、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以综合智能传感技术、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采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通过水下声学探测和微光成像技术,实现对水域生物及异物远程实时监测,设计了探测预警及决策支撑系统。该系统对监测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并在电脑客户端和手机上实时显示,为工作人员可提供应急决策支撑。经过相应关键设备的研制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整体提升核电站冷源安全可靠性,能够有效地预警海生物入侵,减少对电厂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 尚胜男, 李开全, 柳林, 林凯, 湛垚垚,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113-12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素 (bindin)属于配子识别蛋白的重要种类之一,是雄性海洋生物精巢或精子中特有的凝集素样的不溶性颗粒蛋白。在海洋生物体外受精过程中,当顶体反应发生时,精子释放出成熟的bindin蛋白可特异性地识别特定卵子表面的蛋白受体,进而促进精卵结合,在保障海洋生物体外受精准确性和维系海洋生物物种独立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棘皮动物属后口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高等类别,棘皮动物的受精生物学和性别选择机制一直是基础生物学研究和水产养殖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内容。本研究中就近年来棘皮动物结合素bindin基因的结构信息、生物功能以及分子进化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棘皮动物结合素bindin的功能、分子进化特点及其在棘皮动物配子识别和性别选择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 闫国琦, 倪小辉, 莫嘉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123-12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海、滩涂和池塘养殖趋近饱和以及环境污染,制约了鱼类等海洋水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抗风浪的养殖体系是蓝色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中综述了世界上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包括自动投饵、自动网衣清洗、鱼类起捕等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现有装备技术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提出了现阶段深远海装备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 汤梦瑶, 王海波, 祁艳霞, 李智博, 李莹, 赵前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33(1): 130-13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8.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蛤类品种繁多,富含活性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本研究中综述了蛤类多糖的提取方法、纯化方法、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并针对蛤类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在提高多糖纯度、创新提取工艺、实现工厂化生产、深入研究多糖结构对其活性机制的影响等方面加强研究,旨在为蛤类养殖、加工及其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