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编:宋林生
  • 副 主 编:张国琛  李智军
  •               刘   鹰  郝拉娣
  • 主办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地      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
  •                区黑石礁街52号
  • 邮     编:116023
  • 电     话:0411-84762672
  • 电     邮:xuebao@dlou.edu.cn
全年目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0 Vol.25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迟钝爱德华氏菌黏附及侵袭特性的研究
王斌, 刘双凤, 袁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1-7.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01
摘要4003)      PDF(pc) (1532KB)(3579)    收藏
将引发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nus 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s tarda (L-49231)接种于体外培养细胞--人上皮角质层形成细胞(HaCaT-cell),观察其对细胞的黏附性和侵袭性,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下以及用不同因素处理菌体后,细菌对HaCaT细胞黏附性及侵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49231菌株能黏附HaCaT细胞,2 h后即可侵入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菌黏附细胞与侵入细胞的数量增加.分别用甲醛、戊二醛、盐酸、胰蛋白酶处理L-49231菌体,细菌的黏附力及侵袭力均有所下降;用蔗糖、甘露糖处理L-49231菌体时,细菌的黏附力变化不大;用葡萄糖处理时,能够促进细菌对细胞的黏附作用.用甘露糖和葡萄糖处理菌体时,能促进细菌对细胞的侵袭;用蔗糖处理菌体时,能部分抑制细菌对细胞的侵袭作用.用抗体处理L-49231菌体后,细菌的黏附力及侵袭力均明显下降.说明L-49231菌株对HaCaT细胞具明显的侵袭性,其主要黏附因子为胞外蛋白质成分,无确切的糖受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大洋河河蚬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王庆志,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8-13.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02
摘要4021)      PDF(pc) (2999KB)(3600)    收藏
于2005年6月—2006年8月对辽宁省东港市大洋河下游采捕的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样品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洋河河蚬的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和休止期6个阶段,肥满度指数在2—10月间随水温上升递增,生殖期为6月上旬—10月中旬,其中6月中旬和10月上旬分别大量产卵一次,为两个生殖高峰期,水温为16 0~16 5  ℃;壳长为10~15 mm的1龄河蚬可达性成熟,性成熟季节全为雌雄异体,比例约为1∶[KG-*3]1,繁殖方式为非孵育型。采用阴干和紫外线照射联合刺激,可诱导亲贝排放精卵。卵为沉性,外被一层胶质卵膜。受精卵在水温为20~22 ℃,pH为 7 3~7 8的淡水中,约10 d发育至附着变态阶段,壳长约200 μ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萱藻丝状体诱导培养及采苗研究
张泽宇, 李晓丽, 刘宏宇, 曹淑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14-18.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03
摘要4097)      PDF(pc) (1430KB)(3517)    收藏
对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丝状体诱导培养及采苗进行了研究.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从萱藻盘状孢子体上获得了丝状体并游离培养成直径为1~2 cm的藻团,采用将丝状体切碎的方法获得大量盘状孢子体,盘状孢子体经生长后在10℃和15℃下形成单室孢子囊并放出游孢子,以维尼纶绳为附着基进行孢子采集,置于10 ℃下培养35 d后获得藻体长度为0.5~1.0 cm的萱藻幼苗.结果表明:盘状孢子体在藻体直径达到100μm后开始形成丝状体,20℃下丝状体形成的时间早、数量多,生长速度快,切碎后的丝状体在20℃下5 d后开始形成盘状体,20 d后其形成率达到100%;15℃下10d后形成盘状体,20d后其形成率为65%;10℃下12 d后才形成盘状体,20 d后的形成率仅为4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华鳖细菌疫苗免疫佐剂的筛选及其初步应用
郝贵杰, 潘晓艺, 姚嘉赟, 徐洋, 尹文林, 沈锦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19-23.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04
摘要4145)      PDF(pc) (916KB)(3609)    收藏
将分离自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主要细菌性疾病--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疖疮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4株病原菌,在体积分数为3.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灭活24 h.在灭活的4株菌中添加不同佐剂,充分混匀后分别制备成总含菌量为6×10~9个/mL的4价菌苗,分别免疫8只ICR小鼠.并设不加佐剂免疫组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经3次免疫后,随机选3只小鼠抽血制备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4组小鼠的免疫血清效价为1:1.6×10~4~1:2.56×10~5,各免疫组的效价依次为弗氏佐剂>白油佐剂>蜂胶佐剂>不加佐剂.另外5只小鼠用于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佐剂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而不加佐剂组免疫保护率为80%,空白对照组死亡率为100%.考虑到弗氏佐剂的成本较高且白油佐剂有副作用,故选择蜂胶作为免疫佐剂,制备了中华鳖4价菌苗.用该菌苗免疫接种50只体重为100~150 g/只的健康中华鳖,注射剂量为0.2 mL/只,并设置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接种20只健康中华鳖.分别于免疫后第20、30、40、50天随机采集3只受免疫的中华鳖和对照组的1只中华鳖血液并制备血清,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制备的针对中华鳖IgM的单抗3H3介导的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当中华鳖免疫后40 d,血清中抗体效价达到最高,为1:6.4×10~4;免疫后50 d将受免中华鳖分成4组,分别用4种菌株以5LD_(50)(9×10~6个/mL)进行攻毒试验(0.5 mL/只),结果免疫保护率均达到100%,而对照组死亡率均为10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黄口荔枝螺早期发育的初步研究
柳敏海, 彭志兰, 傅荣兵, 范卫明, 罗海忠, 张凤萍, 毛志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24-28.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05
摘要3859)      PDF(pc) (1778KB)(3574)    收藏
对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早期发育进行了研究,详细记录了其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发育时间与特征,并对各阶段进行显微摄像。结果表明:黄口荔枝螺卵囊高度平均为7.33mm,卵粒数量平均为165粒;黄口荔枝螺的早期发育属间接发生型,受精卵呈椭圆形,卵裂为盘状卵裂;在卵囊内,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膜内担轮幼虫、膜内面盘幼虫;幼虫发育包括面盘幼虫、后期面盘幼虫和匍匐幼虫。从受精卵到面盘幼虫均见营养卵的存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双齿围沙蚕配子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杨大佐, 周一兵, 寇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29-33.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06
摘要4297)      PDF(pc) (3074KB)(3470)    收藏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配子的发生过程,研究了配子发生各时期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双齿围沙蚕原生殖细胞起源于体壁上皮细胞,生殖细胞形成后进入体腔当中,在体腔液中生长、增殖;双齿围沙蚕的卵子发生过程经历了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期、次级卵母细胞期和成熟卵母细胞期;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和精子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Argo数据的中西太平洋鲣渔获量与水温、表层盐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杨胜龙, 周甦芳, 周为峰, 伍玉梅, 张忭忭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34-40.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07
摘要4374)      PDF(pc) (2122KB)(3490)    收藏
根据上海金汇远洋渔业公司2007年度在中西太平洋海域进行鲣Katsuwonus pelamis围网作业的生产数据以及Argo剖面浮标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按1°×1°的格式绘制了各月产量、表层温度、表层盐度以及50m和200m水层温度等,并对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鲣的高渔获量区域主要分布于150°~153°E、160°-161°E,0°~2°S的水域;2007年最高月产量和最高单网平均日产量(CPUE)的月份分别为8月和2月;通过K—S检验,2007年最适表层温度为29.3~30.1℃,最适表层盐度为34.0~35.2;0~200m、50~200m水层的垂直温差为11℃时,渔获量达到最大。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渔获量与0—200m、50—200m水层的垂直温差服从正态分布关系。上述结论符合生产实践中获得的情况,表明Argo数据可以应用于渔业生产和科研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闫喜武, 王琦, 赵越, 霍忠明, 张跃环, 杨凤, 张国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41-44.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08
摘要4259)      PDF(pc) (1038KB)(3577)    收藏
于2008年4—10月在庄河海洋贝类养殖场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zis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至10月份成功培育出壳长为(9.124-1.13)mm的稚贝共计64030粒。结果表明:在海区采集的中国蛤蜊亲贝的雌雄比例为1.02:1,产卵量为74.1万粒/个;在温度为23~24℃、盐度为24—26、pH为8.02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3.5h发育为D形幼虫;中国蛤蜊的卵径、D形幼虫、足面盘幼虫的大小分别为(54.4±1.64)、(70.91±3.75)、(216.5±12.48)μm,变态规格、出现单水管、双水管的稚贝大小分别为(240.42±6.56)、(248.22±14.14)、(1175±72.31) μm。浮游期间(0~10日龄),水温为22.7~23.4℃,幼虫生长速度为(11.16±0.45)μm/d,存活率为(92.80±2.34)%;变态期间(10~1513龄),水温为22.4—24.2℃,幼虫生长速度为(10.91±0.54)μm/d,变态率为(73.16±8.32)%,变态过程持续5~6d。稚贝期间(15—40日龄),水温为24.2~27.0℃,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单水管稚贝,但存活率明显下降。单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73.98±9.05)μm/d,存活率为(73.6±6.58)%;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87.95.±8.34)μm/d,由于水温过高(〉30.0℃),存活率仅为(13.78±3.65)%。幼贝期间(40—100日龄),其生长速度为(111.24±13.08)μm/d,存活率为(62.75±5.3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渔业文本分类器研究
邵乐, 于红, 刘溪婧, 綦孝姬, 梁晓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45-48.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09
摘要3957)      PDF(pc) (821KB)(3406)    收藏
通过阐述朴素贝叶斯文本分类器的算法原理及其用于建立渔业文本分类器的优点,给出了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渔业文本分类器的基本结构,并用实验验证了该结构的性能。结果表明,基于渔业词库的朴素贝叶斯渔业文本分类器具有比普通文本分类器更好的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大连水产学院渤海校区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实践
陈辅利, 陈跃, 高光智, 张鹤, 赵仁, 刘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49-5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10
摘要4251)      PDF(pc) (894KB)(3671)    收藏
对大连水产学院渤海校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时,采用生物氧化法进行预处理,再经过土地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效果好,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除悬浮物(SS)外,各项指标均达到中水标准。另外,污水在土地处理过程中是以生物学降解为主,有机物和营养盐降解规律与生物降解规律一致,化学耗氧量(COD)降解符合Eekenfelder模式:C=76.1×10^0.0033t.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题库的研制与开发
马莉莎, 姜忠爱, 董利锋, 郜颖, 蔡卫国, 周立彬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52-54.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11
摘要4160)      PDF(pc) (1197KB)(3542)    收藏
针对当前对“工程图学基础”、“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制图”等制图课程实现教考分离、试卷规范、出题合理的要求,开发研制出一套随机选题和组卷的计算机题库系统。该系统以大量的电子版试题为基础,通过VB平台开发出性能可靠的选题和组卷系统,实现了选题与出卷的规范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琴海号和"民海"号小型沿海车/客滚装船总体设计
张亚, 刘大路, 于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55-6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12
摘要4172)      PDF(pc) (957KB)(3606)    收藏
介绍了小型车/客滚装船"琴海"号和"民海"号的主要要素、特征和设计过程,通过对该姐妹船在营运中的调查和来自使用者的反馈意见,对该船的各项性能做出了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以便为以后同类型船舶的论证和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饲料中添加怀山药与怀菊花对黄河鲤幼鱼生长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乔志刚, 张英英, 李学军, 郭向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62-65.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13
摘要4231)      PDF(pc) (917KB)(3519)    收藏
在黄河鲤Cyprinus carpio基础饲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怀山药与怀菊花,在室外水泥池中饲养42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理化指标,研究怀山药、怀菊花对黄河鲤生长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怀菊花能显著提高黄河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1.68%、5,60%;怀山药对黄河鲤的生长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怀菊花组黄河鲤血液中红细胞(RBC)数量(P〈0.05)显著提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极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怀山药组黄河鲤血清中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关于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和组织病理研究
王锡珍, 陆宏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66-70.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14
摘要4194)      PDF(pc) (2427KB)(3457)    收藏
采用每24h换液式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1~2.56mg/L)的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carp的急性毒性,并对暴露在0(对照)、0.01、0.04mg/L阿维菌素溶液中养殖21d后异育银鲫的鳃、肾、肝、脾和脑组织器官的病理切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24、48、72h和96h LC50分别为0.21、0.14、0.08、0.06mg/L,安全浓度为0.019mg/L;对照组鱼元组织病理变化。0.01mg/L浓度组鱼只在鳃、肝脏和脾脏的部分细胞中出现颗粒变性或空泡变性轻度病理变化。0.04mg/L浓度组鱼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1)鳃小片尖端膨胀,基部上皮细胞脱落,部分鳃小片发生融合等;2)肾脏中肾小球充血,肾小管透明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核溶解消失;3)肝脏中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核膜破裂、核仁溶解消失,病变严重的肝细胞坏死;4)脾脏中出现网状组织增生和铁血黄素沉淀;5)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细胞核移位到边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鱼粉对仿刺参幼参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樊月居, 李晓东, 罗智, 孙忠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71-75.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15
摘要3919)      PDF(pc) (947KB)(3560)    收藏
在等氮的基础上,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鱼粉的质量分数为39.9%)、20%、40%、60%、80%和100%,用上述6种饲料分别饲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0.34g±0.01g)56d。养殖试验在水泥育苗池内的圆柱体网箱(直径为60cm,高为65cm)中进行。结果表明:当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40%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试验仿刺参体壁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它营养成分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仿刺参前肠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仿刺参的体成分和前肠的各种消化酶的比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仿刺参生长指标来看,豆粕是比鱼粉更好的蛋白源,但将豆粕适当地与鱼粉搭配,效果更好,即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4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人工养殖鲶的TRAP遗传分析
葛学亮, 孙中武, 尹洪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76-79.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16
摘要3800)      PDF(pc) (1300KB)(3562)    收藏
建立了鲶Silurus asotus的TRAP—PCR反应体系,采用24个TRAP引物组合对鲶人工选育群体进行引物适用性的研究,将获得的多态性位点用于研究鲶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有9个引物组合可产生有效位点,其中多态引物占所筛选引物总数的37.5%,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5个位点。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多态位点数为75,多态位点比例为55.56%。说明TRAP标记技术适用于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作为构建鲶遗传连锁图谱的分子标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冰温下贮藏的青鱼片菌落增长的预测数学模型
梁琼, 万金庆, 王国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80-84.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17
摘要4147)      PDF(pc) (925KB)(3446)    收藏
将青鱼片分别放在冰温(-0.8℃±0.2℃)、微冻(-2.0℃±1.0℃)和冷藏(4.0℃±1.5℃)的环境下贮藏,对其菌落增长的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将不同温度下得到的菌落增长实验值用于建立微生物增殖的初级和二级数学模型。结果表明:Modified Gompertz数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低温环境中菌落在青鱼片中的增长情况,并验证了用此数学模型预测菌落增长动态的可靠性,可为冷链控制中的青鱼片货架期预报提供理论依据;而二级数学模型Ratkowsky model在本试验条件下对冰温菌落增长的预测是不适用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消化酶活性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赵朝阳, 周鑫, 邴旭文, 王桂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85-87.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18
摘要4122)      PDF(pc) (904KB)(3485)    收藏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e亲虾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4、8、12、16d)后,分别测定其内脏消化酶活性及部分组织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饥饿能显著影响克氏原螯虾肝胰脏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这3种消化酶的活性均不断下降,且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饥饿第4天下降幅度最大;脂肪酶活性则在第8天显著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继续延长,其活性下降不明显。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免疫学指标也有一定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稍微增加,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在第8天显著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12d时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溶菌酶活性在饥饿的前8d变化不显著,饥饿第12天溶菌酶活性下降50%,此后下降无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唇鲮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安苗, 姜海波, 姜志强, 李成仙, 马珊, 传永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88-9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19
摘要4060)      PDF(pc) (937KB)(3431)    收藏
采用常规测定方法分析了野生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12尾)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其体质量为(215.24±80.41)g。结果表明:唇鲮的含肉率为(75.64±4.16)%,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31±0.71)%、(17.06±0.84)%、(1.51±0.084)%和(1.72±O.25)%。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的总质量分数为(82.45±O.90)%(占肌肉干重),其中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4.09±0.39)%,占总氨基酸总量的41.35%;4种鲜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31.26±0.37)%(占肌肉干重),占氨基酸总量的37.92%;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2.79。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4.21±0.27)%、(3.64±0.22)%,表明唇鲮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温度对溪红点鲑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徐绍刚, 杨贵强, 王跃智, 王占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1): 93-9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1.020
摘要3712)      PDF(pc) (930KB)(3313)    收藏
2008年11—12月,在室内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5.5、8.5、11.5、14.5、17.5℃)条件下,体重为(26.5±2.0)g的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us饥饿状态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溪红点鲑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R0=13.723t^0.9738(R^2=0.9974)、RN=0.1687t^1.0896(R^2=0.9977)、PS=0.23641n t+0.8529(R^2=0.9960);氧氮比为58.1~66.6,氧氮比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O:N=81.36t^-0.1158(R^2=0.9915),说明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饥饿状态的溪红点鲑的代谢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CI4菌株抗菌蛋白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马悦欣, 刘志明, 刘鹏亮, 曹善茂, 张丽萍, 谢淑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97-10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1
摘要3621)      PDF(pc) (1104KB)(3259)    收藏
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 sp.CI4菌株于VNS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浓缩无细胞上清液,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胞外产物能够抑制从岩石表面分离的污损细菌S1菌株和其自身的生长。除去菌体培养液,用饱和度为70%的硫酸铵沉淀,所得的拮抗物粗提液对热部分敏感,对蛋白酶K和链霉蛋白酶敏感,其作用的活性pH稳定范围为5.0-9.0。粗提液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Microcon离心超滤管分级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跟踪检测,得到电泳纯抗菌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7 20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条石鲷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张凤萍, 柳敏海, 彭志兰, 张健, 傅荣兵, 罗海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02-10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2
摘要3923)      PDF(pc) (3762KB)(3437)    收藏
采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和石蜡组织切片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卵巢发育周期和卵巢发育中各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条石鲷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在年周期中可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明显的卵黄核,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皮质液泡,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卵黄颗粒部分融合,Ⅴ时相和Ⅵ时相分别为卵子形成和退化吸收时相。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繁殖期主要在5—7月,其卵巢有Ⅳ期、V期;8月卵巢开始退化,9月进入重新发育的Ⅱ期,直到翌年3月都为越冬Ⅱ期卵巢;3月下旬条石鲷卵巢开始重新发育为Ⅲ期卵巢。条石鲷卵巢的平均成熟系数为0.70%~12.57%。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各时相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因此条石鲷属多次产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大黄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徐晓津, 王军, 谢仰杰, 苏永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07-11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3
摘要4044)      PDF(pc) (4398KB)(3570)    收藏
应用显微技术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鱼苗孵化出膜至22日龄时每天取样1次,22至30日龄时每两天取样1次,30日龄以后每5天取样1次,直到60日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6-29.4℃条件下,2日龄仔鱼肝脏出现,肛孔开裂;3日龄仔鱼胰脏、幽门盲囊出现,口形成;4日龄仔鱼胆囊出现,食道黏膜上皮中出现较多黏液细胞,胃肠分化,肠后端具肠瓣与直肠分界,胃肠蠕动,口和肛门与外界相通;5日龄仔鱼肝脏分化为两叶,胰脏分散分布在肠的周围;12-13日龄仔鱼胃分化为贲门部、幽门部和胃盲囊三部分,肠壁褶皱形成;36日龄稚鱼胃腺发育较好,幽门盲囊结构与成鱼相似,共16条。随着仔、稚、幼鱼的个体发育,消化道进一步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层皱褶加深,黏液腺增多。60日龄幼鱼,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较完善,基本具备了成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中还讨论了大黄鱼育苗过程中的3个"危险期"与消化系统发育变态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麻醉剂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冯广朋, 庄平, 章龙珍, 颜世伟, 钱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13-118.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4
摘要4084)      PDF(pc) (946KB)(3462)    收藏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麻醉剂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稚鱼经2-30 mg/L的丁香酚麻醉2 h后,耗氧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麻醉浓度为2、4 mg/L组稚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mg/L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8-30 mg/L的5个浓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西伯利亚鲟幼鱼经60-180 mg/L的丁香酚麻醉10 min后,各试验组间幼鱼血液中磷离子、总蛋白、总胆固醇、血糖、尿素、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幼鱼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9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镁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12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浓度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间白蛋白与乳酸脱氢酶浓度波动较大。以上结果初步表明,8-30 mg/L丁香酚可应用于西伯利亚鲟稚鱼的短途运输中,60-90 mg/L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生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
陈新军, 曹杰, 田思泉, 刘必林, 马金, 李思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19-12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5
摘要4316)      PDF(pc) (3195KB)(3601)    收藏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4°E和176°-180°E;7月为157°-161°E、167°-169°E和179°-180°E;8月为151°-158°E;9月为152°-160°E;10月为146°-147°E、151°-160°E;11月为145°-148°E、150°-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41°N;7月为40°-42°N;8月为41°-44°N;9月为42°-45°N;10月为42°-44°N;11月为4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160°E海域表温通常较低,作业渔场分布广泛,但CPUE较低;而黑潮小弯曲年份则情况相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人工藻礁含铁量对附着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田涛, 陈勇, 郑小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27-13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6
摘要3802)      PDF(pc) (1061KB)(3122)    收藏
在一定量的混凝土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铁粉或铁屑,制成人工藻礁,在海中观测其生物的附着与生长状况,分析人工藻礁含铁量对附着生物的影响,探讨废弃铁粉、铁屑在建造人工鱼礁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在人工藻礁模块里加入颗粒状铁,对其表面生物的附着效果产生显著影响.3次调查结果显示:含铁粉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36 kg/m2,含铁屑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1 kg/m2,无铁模块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082 kg/m2;2)投放人工藻礁3.5个月后,含铁率为0.05%、0.10%、0.50%、1.00%、1.96%、2.91%模块上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0.168、0.269、0.198、0.169、0.345、0.147 kg/m2,含铁率为1.96%的铁屑组鱼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好,附着生物量为0.459 kg/m2,其强度达到12.5 MPa,为含铁藻礁优选配比,而不含铁的藻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差.
在一定量的混凝土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铁粉或铁屑,制成人工藻礁,在海中观测其生物的附着与生长状况,分析人工藻礁含铁量对附着生物的影响,探讨废弃铁粉、铁屑在建造人工鱼礁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在人工藻礁模块里加入颗粒状铁,对其表面生物的附着效果产生显著影响。3次调查结果显示:含铁粉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36 kg/m2,含铁屑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1 kg/m2,无铁模块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082 kg/m2;2)投放人工藻礁3.5个月后,含铁率为0.05%、0.10%、0.50%、1.00%、1.96%、2.91%模块上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0.168、0.269、0.198、0.169、0.345、0.147kg/m2,含铁率为1.96%的铁屑组鱼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好,附着生物量为0.459 kg/m2,其强度达到12.5MPa,为含铁藻礁优选配比,而不含铁的藻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牛纪锋, 吴锐全, 谢骏, 王广军, 关胜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32-13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7
摘要3905)      PDF(pc) (912KB)(3547)    收藏
用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0、500、1 000、1 500 U/kg)的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23 g左右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56 d,研究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 000U/kg植酸酶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1 000、1 500 U/kg组大口黑鲈胃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14%和20.09%,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鱼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肠道中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鱼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1 000、1 500 U/kg组大口黑鲈的胃淀粉酶活性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倒刺鲃仔鱼饥饿耐力的研究
黄洪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37-14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8
摘要4100)      PDF(pc) (1208KB)(3447)    收藏
在水温为(27.0±0.5)℃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观察了饥饿对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仔鱼摄食、生长与形态变化和存活的影响,研究饥饿胁迫下倒刺鲃仔鱼的饥饿耐力。结果表明:倒刺鲃5日龄仔鱼初次开口的摄食率达90%,6-11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7日龄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NR);延迟1-8 d投喂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之后,仔鱼的成活率随延迟投喂天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饥饿仔鱼超过50%死亡率发生在PNR前1 d;完全饥饿条件下,饥饿0-7 d内,仔鱼全长为正增长,之后,全长开始转为负增长,饥饿仔鱼鳍褶消失速度减缓,臀鳍芽发育停滞,腹鳍芽未能形成,在接近或处在PNR期时,仔鱼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脊索弯曲、头大身瘦、肠道萎缩、胆囊膨大且里面充满黄绿色胆汁以及"胸角"等现象。从形态上的变化可对倒刺鲃仔鱼的营养水平作出初步判断。倒刺鲃仔鱼的补偿生长能力和耐饥饿能力较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溶血卵磷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鱼体成分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李海涛, 田丽霞, 王银东, 胡云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43-14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9
摘要3853)      PDF(pc) (898KB)(3650)    收藏
选用360尾初始体重为(5.35±0.02)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O 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随机分配在12个水族箱中(容积为300 L),每箱放30尾鱼。试验分为3组,投喂3种不同饲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0125%、0.025%的溶血卵磷脂,记为对照组、A组、B组),每组设4个重复。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评价饲料中添加溶血卵磷脂对罗非鱼生长、鱼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罗非鱼幼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B组幼鱼的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也有所改善;A组和B组鱼体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以及肝体比和脂体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的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除B组幼鱼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显著提高外,各试验组幼鱼血液中的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A组幼鱼的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溶血卵磷脂后,可提高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并能提高幼鱼对脂肪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栅栏因子对鱼蛋白模拟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
李艳芹, 刘俊荣, 戴志远, 赵前程, 俞微微, 谢智芬, 孙黎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47-15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0
摘要3939)      PDF(pc) (3109KB)(3541)    收藏
低值鱼蛋白先经热塑挤压蒸煮处理得到具备肉类咀嚼感的组织化挤出物,以此为基料开发模拟肉类产品。以食盐、蔗糖和柠檬酸的添加量分别作为栅栏因子调节参数,跟踪研究各个栅栏因子对模拟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感官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触感(咀嚼感)、味感和嗅感。结果表明:组织化鱼肉模拟食品具有很好的感官质量,在新型模拟食品的开发中有很好的研究前景;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得到各个栅栏因子调节参数与模拟产品感官质量之间关系的拟合模型,由此得出食盐、蔗糖和柠檬酸3个栅栏因子调节参数对调节产品咀嚼感和味感有显著作用,而该3个因素对产品的嗅感影响不显著。此外,利用热塑挤压蒸煮技术得到的组织化鱼蛋白基料的质构稳定,在研制模拟食品过程中,该基料仍旧保持原有的类肉咀嚼特征,这是新型模拟产品研发的前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借助mtDNA控制区序列分析金鱼与不同地域鲫的亲缘关系
朱雪莲, 王志勇, 韩志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53-157.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1
摘要3766)      PDF(pc) (969KB)(3532)    收藏
用PCR法克隆测定了4个品种金鱼(草金、文种、龙种和蛋种)、6个不同水域鲫与银鲫的m t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并对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金鱼与鲫的序列长度均为471 bp,银鲫为472bp;在所用样品中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金鱼4品种间序列无差异,共享1种单倍型;11尾鲫(来自6个不同水域)呈现8种单倍型,4尾银鲫(来自2个不同水域)共享1种单倍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鱼隶属于鲫的一支,银鲫呈独立的另一支。对金鱼与不同地域鲫的遗传距离测定结果表明:金鱼与嘉兴南湖的鲫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D=0.00426),其次为盐城射阳湖鲫(D=0.00534)、淮河鲫(D=0.00641)、鄱阳湖鲫(D=0.00749),再次为黄河下游鲫(D=0.01073),与闽江鲫亲缘关系较远(D=0.01291)。据此推测,金鱼起源于长江流域的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酵母轮虫和以小球藻、螺旋藻强化的轮虫对3种仔鱼人工育苗效果的影响
杜涛, 黄洋, 罗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58-16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2
摘要4003)      PDF(pc) (897KB)(3486)    收藏
分别采用酵母轮虫和以小球藻、螺旋藻粉强化培育5 h的酵母轮虫为饵料,投喂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仔鱼,比较其成活率。结果表明:投喂酵母轮虫仔鱼的成活率为0-4.3%,而投喂小球藻和螺旋藻粉强化的轮虫仔鱼成活率显著提高,分别为85.3%-97.3%和79.3%-94.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混合神经网络响应面调度法在渔船协同论证中的应用
韩胜菊, 陶冶, 杨文莲, 皮国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62-16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3
摘要4084)      PDF(pc) (844KB)(3322)    收藏
根据响应面法近似计算在多学科优化中的特点,针对普通神经网络构造响应面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设计出混合神经网络并构造了协同优化算法的响应面,在任务调度模块的支持下,可以自主地选择近似和精确计算。采用混合神经网络调度法对玻璃钢拖网渔船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优化结果的效率和鲁棒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光纤陀螺罗经及其发展和应用
高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67-17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4
摘要4113)      PDF(pc) (895KB)(3760)    收藏
介绍了光纤陀螺罗经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对其优缺点做了阐述,描述了光纤陀螺罗经的发展过程并对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分析了光纤罗经的主要误差源及影响光纤罗经的精度因素,并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剑尾鱼IgM mRNA方法的建立
张铃铃, 任艳, 石存斌, 吴淑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72-177.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5
摘要4012)      PDF(pc) (1318KB)(3419)    收藏
根据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IgM和β-actin基因序列,分别在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引物,从注射免疫后的剑尾鱼头肾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对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电泳纯化、T-A克隆及测序鉴定。将所得标准品质粒以10倍梯度进行稀释,采用SYBR Green I染料进行荧光定量扩增,构建标准曲线并进行融解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剑尾鱼IgM和β-actin基因的标准品Ct值检测范围分别为7~21和8~25,扩增效率分别为2.025、1.970;融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特异的单个峰,其Tm值分别为82.43℃、86.09℃,表明扩增产物特异性非常好。本实验中建立的剑尾鱼IgM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对剑尾鱼IgM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测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路艳君, 姜爱莉, 窦柏蕊, 王粲, 王长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78-18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6
摘要3772)      PDF(pc) (967KB)(3584)    收藏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及细胞内蛋白质、多糖、叶绿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菱形藻对两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受力;Cd(Ⅱ)、Zn(Ⅱ)浓度分别低于3.0、1.0 mg/L时对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于此浓度则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Zn(Ⅱ)对新月菱形藻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P〉0.05),Cd(Ⅱ)能抑制新月菱形藻蛋白质的合成;低于3.0 mg/L的Cd(Ⅱ)、Zn(Ⅱ)能促进新月菱形藻胞内多糖和叶绿素的合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马粪海胆壳棘多糖的分离、纯化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白日霞, 王长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83-18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7
摘要4151)      PDF(pc) (893KB)(3410)    收藏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壳棘经脱脂、热水煮沸、浓缩、去蛋白、去核酸、脱色和分级等一系列步骤,得到硫酸多糖XB-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测该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万,并证明其组分具有均一性;XB-1经水解、衍生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其单糖组分为岩藻糖和硫酸基;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XB-1的最佳提取条件;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显示,XB-1对肺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和宫颈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布氏鲷形态特征和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汪学杰, 牟希东, 胡隐昌, 罗建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2): 187-190.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8
摘要3806)      PDF(pc) (2319KB)(3619)    收藏
对布氏鲷的外部形态、生长特点和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布氏鲷的主要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其比例,观察其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布氏鲷体被圆鳞,体表有两条侧线;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即W=2.03×10-2L3.231(R2=0.9883)。采用PHA体内培养法,取鱼体肾脏用空气干燥法制备布氏鲷染色体标本,经核型分析,布氏鲷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6 sm+26 st+12 t,染色体臂数NF=50,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形态和核型接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中华绒螯蟹血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及质量初检
赵大显, 张浩, 吴萍, 陈立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3): 191-19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3.001
摘要4015)      PDF(pc) (1285KB)(3641)    收藏
为了筛选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免疫的相关基因,促进蟹类免疫防治的进展,采用Gubler-Hoffman法构建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cDNA文库。结果表明:该文库初始滴度为4.50×106cfu/mL,库容为3.3×106cfu/mL,重组率为73%,插入片段大小多为800~2 500 bp。随机挑取了94个重组子进行测序初检,共得到93条平均长度为511 bp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对所测EST序列进行拼接,得到75条一致性序列,包括15条重叠群(Contigs)和60条单一序列(Singleton)。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获得了15条已报道有一定功能的一致性序列,其中4条与免疫相关;另外60条一致性序列还未见报道。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cDNA文库已构建成功,且质量较高,从而为开展中华绒螯蟹功能基因克隆、分析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芙蓉鲫(芙蓉鲤♀×红鲫♂)及其原始亲本间的遗传关系
王金龙, 刘臻, 李传武, 王冬武, 曾国清, 鲁双庆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3): 197-20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10.03.002
摘要3859)      PDF(pc) (1893KB)(3473)    收藏
利用RAPD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利用2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其中12条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57、0.7478、0.7419、0.7449,遗传距离分别为0.1327、0.2906、0.2985、0.2944。在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时,所扩增的29对微卫星引物中共有13对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17、0.7434、0.6680、0.7552,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4、0.2965、0.4034、0.2808。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芙蓉鲫的遗传结构更接近于父本红鲫,与外祖父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比与外祖母散鳞镜鲤的遗传相似性要大,其遗传结构更偏向于具红色体征的原始亲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