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编:宋林生
  • 副 主 编:张国琛  李智军
  •               刘   鹰  郝拉娣
  • 主办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地      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
  •                区黑石礁街52号
  • 邮     编:116023
  • 电     话:0411-84762672
  • 电     邮:xuebao@dlou.edu.cn
全年目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08 Vol.23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人工诱导马粪海胆雌核发育的早期胚胎发育及细胞学观察
曹学彬, 丁君,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1-7.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01
摘要3986)      PDF(pc) (10544KB)(3411)    收藏
以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dmus为试验材料,采用紫外线照射使精子遗传失活,用热休克抑制第1次卵裂,并对对照组、照射组及二倍化组的早期胚胎进行乙酸-地衣红压片观察,还对马粪海胆雌核发育早期的胚胎发育、细胞学及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照射组和二倍化组的受精率、上浮率、细胞分裂同步性和二倍体率较对照组降低,畸形率升高,且胚胎发育滞后60-90min;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说明,精子顶体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是导致受精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二倍化组上浮率(8.0%)和二倍体率(21.4%)较照射组的上浮率(4.9%)和二倍体率明显升高。细胞学观察发现,用紫外线照射后的精子没有像雌性原核那样形成雄性原核,而是浓缩为一染色质小体——DCB小体,不能与雌性原核融合,也不能进行正常的核分裂。经紫外线照射后,受精卵的细胞分裂方式也发生改变,出现三极或者四极分离,同时出现不均等卵裂。经热休克处理后,压片观察发现,在受精卵细胞中出现圆形的泡状区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用大豆分离蛋白和肉骨粉代替鱼粉对虹鳟生产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徐奇友, 李婵, 杨萍, 许红, 王常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8-1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02
摘要4167)      PDF(pc) (732KB)(3488)    收藏
研究了饲料中用大豆分离蛋白和肉骨粉代替鱼粉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3个处理组(G1、G2和G3组),饲料中添加鱼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20%和10%,剩余部分由大豆分离蛋白和肉骨粉代替。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80尾,虹鳟的体重为:G1组(33.57±3.23)g、G2组(33.59±2.98)g、G3组(33.60±2.89)g。试验期间,水温为12.5-16.5℃,溶解氧为7.8-10mg/L,每天饲喂2次,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虹鳟的终体重、体长、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日增重各处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G1组相比,G2和G3组鱼血浆和肝脏中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G3组鱼肝脏中溶菌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G2、G3组鱼脾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肾脏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还表明,饲料中用1:1的大豆分离蛋白和肉骨粉代替10%-20%鱼粉.不会影响虹鳟的生产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人工鱼礁模型对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幼鱼个体的诱集效果
张硕, 孙满昌, 陈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13-19.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03
摘要4333)      PDF(pc) (983KB)(3661)    收藏
在水槽内观测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与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对两种不同结构PVC材料模型礁的行为反应,并对模型礁的集鱼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槽内无论有礁还是无礁,两种鱼均喜欢栖息在水槽两端的角落或侧壁,在水槽的Ⅰ区和Ⅱ区的平均出现率为20%左右;大泷六线鱼与许氏平鲉的对礁接近行动指数,在方形礁角形格底板试验B1组中分别为1.12和1.03,在十字礁角形格底板试验B2组中分别为1.16和1.05,大泷六线鱼高于许氏平鲉,两种鱼对十字礁的接近行动指数和平均出现率要略高于方形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不同颜色的光对鲤的诱集效果
许传才, 伊善辉, 陈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20-23.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04
摘要4030)      PDF(pc) (844KB)(3495)    收藏
选用红、白、蓝、绿4种颜色的光,每种颜色光分别取6种不同光照度,研究了鲤Cyprinus carpio对不同颜色、不同照度光的趋向性。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光对鲤诱集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白光〉红光〉蓝光〉绿光,4种颜色的光在各照度下对鲤的最大平均趋集率分别为白光61.0%、红光45.0%、蓝光42.0%、绿光27.1%;光照度对鲤的趋集率有显著影响(P〈0.05),光照时间对鲤的趋集率影响不显著(P〉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不同强化剂和强化时间对糠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李伟微, 程升福, 杨帆, 陈然, 滕怀丽, 黄旭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24-30.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05
摘要4007)      PDF(pc) (821KB)(3521)    收藏
分别用鸡蛋黄(对照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tum tricornutum、强化剂1和强化剂2对糠虾Neomysis sp.进行脂肪酸营养强化,测定了糠虾在强化前和强化4、8、12h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强化剂对糠虾的脂肪酸强化效果差异明显。强化前,糠虾的主要脂肪酸为16:0、18:1n-9、22:6n-3(DHA)和20:5n-3(EPA)。对照组糠虾的EPA、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在0h最高,分别为15.727%、17.072%、45.850%;微藻组糠虾的花生四烯酸20:4n-6(AA)和PUFA含量在强化4h达到最高,分别为0.615%和49.421%,EPA和DHA在强化12h最高,分别为18.138%、17.896%;强化剂1组AA、EPA、DHA和PUFA均在强化8h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695%、16.868%、19.771%和50.603%;强化剂2组糠虾的从含量和PUFA含量在4h达到最高,分别为0.693%和49.938%,EPA和DHA在8h最高,分别为16.500%和18.664%,各组在强化过程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对强化后的糠虾进行饥饿处理,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糠虾体内SFA的含量逐渐下降,而PUFA的含量逐渐上升,表明在饥饿过程中糠虾优先动用体内的饱和脂肪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低温对不同群体仿刺参幼参某些生理现象的影响
于明志,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31-3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06
摘要3727)      PDF(pc) (3194KB)(3449)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低温对仿刺参的中国群体(C×C)、俄罗斯群体(R×R)、中俄杂交群体(R×C)和韩国群体(K×K)幼参的影响。试验最低温度为-2℃,各试验组仿刺参幼参在0℃以下持续时间分别为48-57d。试验期间,溶解氧为7.5-10.5mg/L,pH为7.30-8.20。结果表明:低温下不同群体仿刺参都出现排脏、皮肤溃烂(化皮)和死亡等现象;在1.8-1.0℃以下,仿刺参幼参紧缩不动并停止摄食活动;体重为(0.813±0.043)g的不同群体仿刺参,低温下平均死亡率最高的是仿刺参的韩国群体(95.8%),最低的是仿刺参中俄杂交群体(R♀×C♂)(20.8%),对低温耐受能力的顺序是:R♀×C♂〉C♀×R♂〉R×R〉C×C〉K×K;平均体重为0.21、0.80、2.00g3个规格仿刺参的中国群体,其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3.5%、16.7%和10.0%,说明大规格的仿刺参比小规格的耐低温能力强。低温过程以后,当温度缓慢上升到14.0℃时,仿刺参恢复活力,轻度溃烂的皮肤可再生、痊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不同温度下皱纹盘鲍"中国红"与各家系代谢和吸收效率的比较
黄璞档, 周一兵, 刘晓, 张士凯, 陈卫新, 杨大佐, 张国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37-4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07
摘要4019)      PDF(pc) (909KB)(3553)    收藏
为了综合评价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红壳色新品系“中国红”(RwRh)的生理能量学特性,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比较了12、15、18、21、24℃条件下,RwRh与皱纹盘鲍不同地理群体(J1Jm、C1Jm、C1Rh、J7Rh和RjRh)的代谢率和吸收效率。结果表明:J1Jm(皱纹盘鲍日本群体♀×日本群体♂)和C1Jm(皱纹盘鲍中国群体♀×日本群体♂)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上升,但超过18℃在21℃下耗氧率明显下降,RwRh与其半同胞家系(C1Rh、J7Rh、RjRh)的耗氧率拐点出现在21℃,说明“中国红”及其半同胞家系更适宜较高温度;各家系排氨率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与耗氧率基本相同。方差分析显示,在12-24℃内,家系对吸收效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在21-24℃下“中国红”有较高的吸收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斑点叉尾鮰鱼头明胶性质的研究
韩军, 朱天虹, 袁信华, 过世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42-4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08
摘要3760)      PDF(pc) (2111KB)(3623)    收藏
比较了斑点叉尾鮰letalurus punetaus鱼头骨明胶与猪皮明胶的凝胶强度、黏度、氨基酸组成、红外结构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鱼头骨明胶的Bloom强度和黏度分别比猪皮明胶高26.7Bloom和3.93mPa·s;明胶氨基酸总量比猪皮明胶高10.78%-24.63%;斑点叉尾鮰鱼头骨明胶的结构与猪皮明胶一致,同时头三道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与猪皮明胶相似。研究表明。斑点叉尾鮰鱼头明胶具有作为可部分替代哺乳动物明胶的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参数对罗非鱼片冻干时间及其除水率的影响
叶彪, 蒋小强, 李敏, 邓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47-5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09
摘要4055)      PDF(pc) (850KB)(3796)    收藏
通过四因数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真空冷藏干燥主要过程参数——预冻温度、鱼片(物料)厚度、干燥室压强和加热板温度对罗非鱼Tilapia片冻干时间及其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过程参数对罗非鱼片单位厚度冻干时间的影响为鱼片厚度越厚,冻干时间越长;预冻温度越高,冻干时间越长;加热板温度越低。冻干时间越长;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参数对罗非鱼片单位厚度升华冻干时间及其除水率影响的主次因数依次为鱼片厚度〉真空室压力〉加热板温度〉预冻温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普通冷库加装改造成超低温冷库的研究
孙忠宇, 程有凯, 李永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52-54.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10
摘要3897)      PDF(pc) (780KB)(3478)    收藏
针对我国冷库多、贮藏量大,但超低温冷库很少这一现状,介绍了在原有冷库的基础上,利用复叠式制冷方法将原有的部分冷库加装改造成超低温冷库,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节能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欧洲地区选择性虾拖网渔具的研究进展
张健, 孙满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55-6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11
摘要4129)      PDF(pc) (895KB)(3556)    收藏
虾拖网渔业是世界上兼捕、抛弃问题最为严重的渔业。为了缓解虾拖网渔业的这一突出问题,世界各国、各组织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主要虾拖网渔业中开展了多样而有效的选择性研究。北大西洋北方长额虾Pandalus borealis拖网渔业、东北大西洋和地中海海螯虾Nephrops norvegicus拖网渔业是欧洲开展选择性研究最早、最全面的渔业,作者从上述2种虾拖网渔业及其兼捕、抛弃特点出发,通过对渔业中有关的尺寸选择性和种类选择性研究,特别是兼捕减少装置(BRD)的设计开发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渔业中有关兼捕减少技术措施的介绍,探讨了这2种渔业中选择性研究的特点及其对其他渔业选择性研究的借鉴意义,为我国今后开展虾拖网渔业选择性研究和渔业立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中草药添加剂对真鲷幼鱼生长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姜志强, 史会来, 赵翀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63-67.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12
摘要3953)      PDF(pc) (850KB)(3523)    收藏
将体重为(22.18±1.44)g的真鲷Pagrosomus major幼鱼饲养于80cm×40cm×50cm的水槽内(水温22±0.5℃),连续投喂含山楂、麦芽、当归等中草药的饲料2个月。试验中,中草药(粉剂和水煎剂)分别以1%、2%、3%(质量分数)的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试验结束时测定鱼体的增重并计算饵料系数,分3个阶段(每20d为1个阶段)测定饲料总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幼鱼胃、肠道及肝脏中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摄食添加中草药饲料的6组鱼生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且粉剂和水煎剂中均以2%剂量组幼鱼的生长最佳,相对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9.43%和47.16%,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饵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种剂型的2%剂量组均比对照组低0.10,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中草药添加剂对鱼胃、肠道及肝脏中的蛋白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的影响与对生长的影响相似,两种剂型的中草药处理组均在第2、3阶段与对照组之间出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且均以2%剂量组为最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车间水处理核心单元的处理效率
罗国芝, 谭洪新, 朱学宝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68-7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13
摘要3909)      PDF(pc) (896KB)(3453)    收藏
采用常用的闭合循环养殖车间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过滤技术、固液分离技术、臭氧(紫外线)消毒技术、蔬菜水载培技术)处理养鱼用水,通过测定几项常见的水质指标,研究了这几种核心技术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器对进水中总氨氮(TNH3-N)、NO2-N、COD的一次性去除率分别为44.79%、20.31%、20.10%;开启泡沫分离-臭氧装置对TNH3-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39%和38.1%;仅开启泡沫分离器时,试验装置对TNH3-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42.45%和24.71%;蔬菜水培渠对TNH3-N的一次性去除率最高可达57.46%,对磷酸盐、COD都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系统运转140d,养殖用水水质保持在TNH3-N〈1.5mg/L、NO2-N〈0.8mg/L的水平。试验期间,暗纹东方纯Fugu obscurus的生长状况良好,平均每尾增重50-90g,饲料系数平均为1.8,成活率平均为8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4种重金属离子对内刺盘管虫担轮幼虫的急性毒性
曹善茂, 徐赫, 刘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73-7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14
摘要4073)      PDF(pc) (152KB)(3457)    收藏
研究了Cd(Ⅱ)、Cu(Ⅱ)、Zn(Ⅱ)、Pd(Ⅱ)4种重金属离子对内刺盘管虫Hydroides ezoensis担轮幼虫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Cd(Ⅱ)、Cu(Ⅱ)、Zn(Ⅱ)、Pb(Ⅱ)对内刺盘管虫担轮幼虫的24h LC50分别为1042.32、85.901、1161.45、8109.6μg/L,48h LC50分别为554.625、52.602、503.5、4623.81μ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仿刺参横切再生的研究
聂竹兰, 李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1): 77-80.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1.015
摘要3549)      PDF(pc) (1879KB)(3279)    收藏
以旅顺龙王塘海区自然生长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材料,将仿刺参放入含0.54mol/L MgSO4的海水中麻醉30min,然后用手术刀从麻醉仿刺参身体的前1/3处、后1/3处和身体中间完全横切,切后放入正常海水中饲育,定期取样观察仿刺参的消化道和体壁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仿刺参横切后1h,体壁伤口便开始收缩,部分个体将体内剩余的消化道由体壁断面处排出体外;切后第6d,体壁切口基本愈合;切后第20d,排出消化道的仿刺参开始再生出新的消化道;再生出具有摄食与排泄功能的完整个体大约需要100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陈丽慧, 章龙珍, 冯广朋, 庄平, 赵优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81-8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01
摘要4073)      PDF(pc) (1002KB)(3589)    收藏
对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各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纹缟虾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6264.5—23587.2粒,与体长(L)、纯体重(E)呈二项式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F=5185.326—76.501L+3.237L^2(R=0.657),F=6300.372+863.948Wn+172.25Wn^2(R=0.732);与卵巢重(Q)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为F=6472.5e^0.519Q(R=0.598);与成熟系数、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个体相对生殖力(FL)为107.1—337.0粒/mm,主要与L、Wn和Q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FL=204.098—1.723L+0.029L^2(R=0.298),FL=176.063—1.984Wn+2.272Wn^2(R=0.440),FL=99.654+109,137Q-17.124Q^2(R=0.462);个体相对生殖力(FW)为1611.2—5623.8粒/g,主要与L、Wn和成熟系数(G)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Fw=15593.38—364.455L+2.623L^2(R=0.467),Fw=6118.327—1195.697Wn+111.559Wn^2(R=0.474),Fw=3905.178—93.145G+2.168G^2(R=0.558)。处于Ⅳ期的纹缟虾虎鱼卵分为大小两个卵径群,小卵径群变幅为0.093—0.227mm,占17.7%;大卵径群为0.426—0.730mm,占82.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池塘养殖兴凯湖翘嘴鲌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
李池陶, 徐伟, 王进, 尹家胜, 曹顶臣, 石连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87-9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02
摘要4101)      PDF(pc) (2038KB)(3542)    收藏
对池塘养殖的兴凯湖翘嘴鲴Eryg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人工药物催情、产卵和孵化,并连续观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用激素LRH—A2、HCG和DOM混合制剂催产,催产率达(92.32±3.86)%;利用水族箱在底部充气孵化效果最好,受精率为(85.69±2.52)%,孵化率为(84.63±3.49)%,畸形率为(1.42±0.61)%;翘嘴鲴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与鲢相似,可分为22个时期,水温为(26±0.5)℃时,从受精到完全孵出需24.32h,积温为632.32℃h,从仔鱼孵出到开口摄食需82h,积温为2132℃·h;翘嘴鲴的成熟卵呈淡黄绿色或青灰色,无黏性,为半浮性卵,卵径为(1.16±0.13)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4.15±0.32)mm,初孵仔鱼全长(3.84±0.48)mm,开口摄食时全长达(5.48±0.23)m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三角帆蚌3个地理种群自交与杂交F1代的形态差异分析
董志国, 李家乐, 郑汉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92-97.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03
摘要3782)      PDF(pc) (956KB)(3560)    收藏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3个地理种群杂交与自交后的9个群体的10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P(洞庭湖♀×鄱阳湖♂)与PD(鄱阳湖♀×洞庭湖♂)的形态距离最短,分为一支,其次为DD(洞庭湖♀×洞庭湖♂)和PP(鄱阳湖♀×鄱阳湖♂),分为另一支,而,IT(太湖♀×太湖♂)与W(鄱阳湖♀×太湖♂)、TY与DP的遗传距离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为21.13%,主成分2为15.33%,主成分3为17.59%,累积贡献率为54.05%。在第一主成分中,FG(全高)与FB(帆状顶点到后端)的影响最大(77.88%、73.46%);第二主成分中,OB(顶点到后端)与OD(顶点到铰合部后缘)的影响最大(85.38%、88.06%);第三主成分中,OH(壳高)与OC(顶点到铰合部前缘)的影响最大(70.32%、78.14%)。判别分析结果表明:9群体三角帆蚌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对这9个群体按杂交组合分成A、B、C3组,建立了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56.41%-90.24%,P2为61.22%-97.30%,综合判别率为68.75%-79.78%,判别效果较为理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仿刺参体腔细胞染色方法的研究
陈静, 李华, 吴艳辉, 陈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98-103.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04
摘要3818)      PDF(pc) (1397KB)(3559)    收藏
通过改变固定时间、孵育时间、染色时间及温度、分色方式等染色条件,研究不同染料、不同染色条件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lcus体腔细胞的染色效果,并以观察体腔细胞内的颗粒、细胞核、细胞质和伪足的着色情况和细胞整体轮廓清晰程度为标准,筛选了适用于仿刺参体腔细胞的理想染色方法。结果表明:25℃室温下,采用滴片制片法,用湿盒孵育15~30min,用甲醇固定1~2min,用φ(Wright’s):φ(Giemsa)=1:1的混合液染色1~2min,水洗,用中性树胶封片,在此条件下对仿刺参体腔细胞的染色效果最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菊花岛海区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
栾淑君, 栾日孝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04-109.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05
摘要3851)      PDF(pc) (1346KB)(3563)    收藏
于2002-2006年先后8次对辽宁省兴城市菊花岛近岸底栖海藻的种类和生态习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可初步认定本海区有底栖红藻、褐藻、绿藻共计84种,新记录38种,其中含中国新记录1种——徒直多管藻Polysiphonia absciss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茂名文昌鱼形态及生态特征的初步研究
陈文河, 卢伙胜, 冯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10-115.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06
摘要3837)      PDF(pc) (1133KB)(3563)    收藏
对茂名文昌鱼的形态特征和部分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茂名文昌鱼在分类位置上与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相近,主要外部形态特征与厦门及北部湾产的白氏文昌鱼无明显区别,只是个体稍大;消化道内残留食物成分以泥沙碎屑为主,鉴定出可辨生物成分有53种,大部分为底栖硅藻,也有少量甲藻和底栖桡足类等;茂名文昌鱼全年都有性成熟个体,主要繁殖季节在春季;底质和水深对不同大小个体的茂名文昌鱼分布有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对花(鱼骨)生长和消化的影响
王吉桥, 程爱香, 闫有利, 李文宽, 王丹, 闫彦春, 祁彩霞, 石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16-12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07
摘要3824)      PDF(pc) (889KB)(3492)    收藏
在水温(22±3)℃下,将体重5.90g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放养在网箱(60cm×60cm×120cm)中,投喂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5.0%、31.0%、37.0%、43.0%、49.0%(质量分数,下同)的5种饲料,饲养100d。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3.42%-38.79%时,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P〈0.05);蛋白质的含量从25.0%升到37.0%时,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53.18%升到57.97%)达最大值;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从25.0%升到31.0%时,鱼肌肉中脂肪含量(14.36%升至17.10%)达最大值;当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9.0%时,鱼肌肉中蛋白质(54.14%)和脂肪(15.37%)含量降低。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由25.0%升到37.0%和43.0%时,肠道中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对肠道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花[鱼骨]由鱼种至食用鱼阶段,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8.79%-33.42%较适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朝鲜东海岸海域太平洋褶柔鱼资源及渔场分析
宋来军, 屈笑, 袁成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23-127.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08
摘要4353)      PDF(pc) (1375KB)(3471)    收藏
根据大连渔业公司提供的2005年双拖网生产渔船的渔获量资料,分析了朝鲜东海岸海域太平洋褶柔鱼渔场的特点。结果表明:朝鲜东海岸海域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eus的渔期为每年的5-11月,旺发期为7—9月;高产渔场主要分布在冷暖水团的交汇处,且主要分布在表温为23.5—26.0℃的海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延迟投饵对高体革(鱼剌)仔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潘德博, 朱新平, 陈昆慈, 李凯彬, 郑光明, 骆豫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28-13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09
摘要3895)      PDF(pc) (847KB)(3500)    收藏
在水温为24.5—27.8℃条件下,通过延迟投饵对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仔鱼的摄食、存活及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石鲈仔鱼的卵黄囊在4日龄时吸收完毕,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仔鱼的油球在6日龄时吸收完毕,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宝石鲈仔鱼在3日龄时开口摄食,投饵后2h内仔鱼的初次摄食率达到97%;仔鱼在延迟投饵1、2、3、4、5d时,投饵后2h内的初次摄食率分别为100%、90%、67%、30%、0。宝石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摄食后的第4d(7日龄)。延迟1—2d投饵,9日龄时仔鱼的存活率在85%以上;延迟3d投饵时,其存活率为60%;延迟4d投饵时,其存活率仅为22.5%;完全饥饿条件下,宝石鲈仔鱼9日龄时全部死亡。在保证索饵周期相同的情况下,延迟投饵在0—3d内,各试验组之间的仔鱼在全长及体长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延迟4d投饵试验组的仔鱼与延迟0—3d投饵试验组的仔鱼在全长、体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宝石鲈的最佳投喂时间是在仔鱼开口后的3d之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指标的影响
李强, 李华, 姜传俊, 王吉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32-135.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10
摘要3830)      PDF(pc) (883KB)(3446)    收藏
在不同温度(18、22、26、30℃,盐度32)下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oanei,于第1、5、15、30d后取样,测定了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的各项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温度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由25℃渐变至设定温度后,试验前期(15d之内),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上述各项指标均呈现一定的波动趋势,至15d后趋于稳定;稳定后的各项指标均在22—26℃时最高,30℃时次之,18℃时最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虾夷马粪海胆反季节繁育技术的研究
苏延明, 项福建, 宋坚, 王诗欢, 孙俭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36-140.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11
摘要4261)      PDF(pc) (886KB)(3499)    收藏
对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的反季节繁育技术以及繁育过程中亲胆的生殖调控、夏季高温对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积温达到880℃·d时,亲胆性腺部分成熟;当积温达到1950℃·d时,亲胆性腺成熟并可自然排放精、卵。利用反季节繁育技术可以使海胆繁殖期提早5个月,且受精卵孵化率≥98%,幼虫平均附着变态率为15.1%。对海水采用多次过滤加药物处理的新方法防除桡足类,效率可提高35%,采用海藻诱导法剥离稚胆,成活率可提高1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菲律宾蛤仔育苗用水系统中的细菌分布和周年变化特征
张东升, 杨凤, 赵文,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41-144.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12
摘要3964)      PDF(pc) (872KB)(3601)    收藏
于2005年对大连庄河海量集团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inarum育苗系统沉淀池、砂滤池几类不同功能细菌数量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砂滤池出口水中的异养菌、氨化细菌、弧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均与沉淀池出口水中差异不明显;沉淀池水中的细菌数量均比泥中低,但不低于1个数量级。水和泥中的异养菌、弧菌最高值出现时间一致,分别出现在4月末和5月末;水中的亚硝化细菌最高值出现在7~8月,泥中的出现在8月下旬~9月中旬;水中的氨化细菌最高值出现在8月下旬~9月中旬,泥中的出现在9月中旬~10上旬;泥中的反硝化、反硫化细菌最高值出现在6~9月。从异养细菌的数量看,沉淀池水质达到富营养化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毛蚶稚贝池塘中间培育的最适密度研究
葛立军, 杨玉香, 赵文, 闫喜武, 张焕, 张淑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45-148.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13
摘要3810)      PDF(pc) (838KB)(3487)    收藏
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稚贝的中间培育过程中,采用60目、40目和20目3种网袋吊在池塘中进行暂养(共15个密度)。结果表明:60目网袋中每袋放20000粒稚贝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81。2%,壳长达(1.89±0.02)mm,壳长日生长为(26.8±0.8)μm;40目网袋中每袋放4000粒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75.5%,壳长达(4.38±0.07)mm,壳长日生长为(126.3±3.7)μm;20目网袋中每袋放2000粒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92.3%,壳长达(5.80±0.10)mm,壳长日生长为(60.0±3.0)μ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栅栏因子对低值鱼蛋白组织化模拟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
王毳, 刘俊荣, 岳福鹏, 李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49-15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14
摘要3946)      PDF(pc) (959KB)(3504)    收藏
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设计,以山梨糖醇、蔗糖和食醋为栅栏因子调节参数,以产品咀嚼感和产品风味为响应参数,分别建立3个调节参数与产品咀嚼感和产品风味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蔗糖对产品咀嚼感和风味影响明显;山梨糖醇对产品咀嚼感和风味均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效果与蔗糖和食醋添加量有关;食醋对产品咀嚼感有明显影响,但对产品风味影响不明显。试验所得回归拟合方程相关性较好,可靠性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用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分离纯化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工艺的研究
张婷, 汪秋宽, 刘建伟, 谢智芬, 史永富, 何云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53-156.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15
摘要4101)      PDF(pc) (928KB)(3544)    收藏
对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总糖浓度绘制解吸曲线,确定最佳样液的pH值和洗脱流速。结果表明:在上样液pH为7.0、洗脱流速为1.0mL/min时,分别收集0.5mol/L和1.0mol/L的NaCl溶液的洗脱部分,得到F-1、F-2两个组分,其回收率分别为22.5%、10.6%,总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5%、28.6%。其中F-1为低硫组分,硫酸根的质量分数为11.7%,F-2为高硫组分,硫酸根的质量分数为26.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鲤白细胞介素-8基因组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孙晓义, 卢强, 谭业平, 付保忠, 李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2): 157-160.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2.016
摘要3903)      PDF(pc) (880KB)(3488)    收藏
在白细胞介素-8(IL-8)cDNA全长序列的两侧——非翻译区设计一对引物,以提取的鲤脾脏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回收、纯化,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再转化到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获得了鲤IL-8基因组DNA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鲤IL-8DNA全长为943bp,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与已知其它物种的排列非常相近,说明在进化过程中其拼接位点非常保守,符合GT—AG规则;对系统发生的分析证明,鲤与斑马鱼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较远;将鲤的IL-8基因组结构与人、猪、狗、虹鳟的基因组结构进行比较,发现IL-8基因在由鱼类到哺乳动物的分子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外显子基本保持稳定,而内含子的变化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牙鲆单倍体、三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和普通二倍体胚胎发育的比较
刘海金, 王常安, 朱晓琛, 刘永新, 张晓彦, 侯吉伦, 唐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3): 161-167.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1
摘要4120)      PDF(pc) (3976KB)(3779)    收藏
在水温为(16.0±0.5)℃、pH为8.0~8.3、盐度为30.2的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单倍体、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发育的过程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的发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倍体胚胎脊柱弯曲,器官分化不全,受精率低,畸形率高,出膜率低;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的发育时序基本相同,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卵黄栓胚、克氏囊胚、尾芽胚、心跳胚、出膜期等阶段孵化出膜,各阶段除发育时间不同外,发育特征与发育分期没有明显差别;普通二倍体胚胎约61h孵化出膜,而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分别经66 h 30 min和67 h 50 min孵化出膜,孵化时间比普通二倍体牙鲆长约10%。其中,卵裂期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细胞分裂阶段发育特别缓慢,发育时间比普通二倍体长约25%。单倍体出膜率为(16.5±2.2)%,畸形率为(97.2±1.6)%;雌核发育二倍体出膜率为(85.6±3.0)%,畸形率为(13.2±2.3)%;三倍体出膜率为(82.3±3.1)%,畸形率为(16.3±2.5)%。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相比,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出膜率低,仔鱼畸形率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不同地理品系褶皱臂尾轮虫的形态、同工酶及亲缘关系研究
殷旭旺, 赵文, 李艳颖, 王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3): 168-172.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2
摘要4007)      PDF(pc) (1463KB)(3613)    收藏
比较了不同地理品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形态和同工酶差异,并结合生活史参数初步探讨了不同地理品系轮虫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品系褶皱臂尾轮虫形态差异显著,并且在同工酶上也有明显的变异;基于形态测量和同工酶分析的两次聚类结果较为一致,表现为内蒙和西藏品系轮虫亲缘关系较近,辽宁、大连、天津和山东品系轮虫亲缘关系较近;基于生活史参数的聚类分析与以上结果有较大出入,表明生活史参数在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局限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饥饿和再投喂对鲈幼鱼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楼宝, 史会来, 骆季安, 毛国民, 辛俭, 郑代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3): 173-178.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3
摘要3762)      PDF(pc) (2981KB)(3568)    收藏
研究了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40.71g±2.92g)经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再恢复喂食后的生长情况,试验共进行40d,水温为26~28℃。结果表明:饥饿5d组(S5)鲈体重略高于对照组,饥饿10d组(S10)鲈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饥饿15d组(S15)鲈体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饥饿15d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脂肪含量及鱼体比能值略有下降,灰分及水分含量明显上升;恢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鱼体化学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标准代谢率下降,恢复投喂后又回升至对照组水平;从组织结构看,胃、肠和肝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恢复投喂后各组织结构均有恢复。由此表明:S5组和S10组的鲈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S15组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不同促生长剂对虹鳟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李婵, 白岚, 徐奇友, 许红, 张铁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3): 179-184.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4
摘要3706)      PDF(pc) (909KB)(3671)    收藏
研究了不同促生长剂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A、B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那西肽2mg/kg和4mg/kg,C组添加大蒜素15mg/kg,D组添加黄霉素8mg/kg,E组为对照组。饲料为膨化饲料,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43.05%,粗脂肪为23.02%。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80尾鱼,初始体重为(33.78±1.99)g。试验期间,水温为(14.5±2.0)℃,溶氧为(8.9±1.1)mg/L,每天饲喂2次。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C、D组虹鳟的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8.5%、6.9%和8.5%,饵料系数分别降低8.3%、7.5%和2.5%,增重率分别提高13.4%、10.35%和12.62%,鱼体粗蛋白分别提高2.69%、8.58%和2.88%,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不同促生长剂,鱼体肾脏中SOD酶活性和肝脏中溶菌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肝脏和血浆中SOD酶活性及鳃组织中溶菌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在饲料中添加2mg/kg那西肽、15mg/kg大蒜素和8mg/kg黄霉素,可以改善虹鳟的生长性能,提高鱼体的免疫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斑点叉尾鮰暴发性海豚链球菌病的研究
余晓丽, 陈明, 李超, 李莉萍, 雷爱莹, 钟穆妮, 梁万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3): 185-191.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5
摘要3899)      PDF(pc) (2134KB)(3651)    收藏
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广西横县、邕江及合浦等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中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为30%~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突出,且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的斑点叉尾鱼心的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等部位取样,分离到7株代表性菌株(CMS003~CMS005、CMS009~CMS012)。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鲴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鲴的症状相同。采用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目前,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鲴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裙带菜孢子液浓度、附着基坡度及海水浊度对孢子附着密度的影响
陈勇, 邵丽萍, 郑晓贤, 刘国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3): 192-195.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6
摘要4064)      PDF(pc) (920KB)(3636)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的不同孢子液浓度、附着基坡度和海水浊度对裙带菜孢子附着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裙带菜孢子附着密度随着孢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呈正相关变化;随着附着基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变化;随着海水浊度的增加而减小,呈负相关变化。当孢子液浓度为3250~29250个/mL时,孢子液浓度(x1)与孢子附着密度(y1)的关系式为y1=724e^0.00008x1(R=0.978);当附着基坡度为0~90°时,附着基坡度(x2)与孢子附着密度(y2)的关系式为y2=-0.7507x2+97.447(R^2=0.9866);当海水浊度为0.3~7.9时,海水浊度(x3)与孢子相对附着密度(y3)的关系式为y3=0.1354x3^3+2.3802x3^2-18.557x3+98.571(R^2=0.989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大连海区青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白胡木吉力图, 马汝河, 高悦勉, 宋冠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3): 196-199.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7
摘要4312)      PDF(pc) (2741KB)(3643)    收藏
根据大连海区青蛤Cyclina sinensis性腺的组织切片观察及肥满度的周年变化确定其繁殖期。依据青蛤性细胞本身的特点和发育规律将其性腺发育分为5期,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青蛤肥满度的周年变化与性腺组织学变化相吻合,肥满度最高为8.07%(8月2日),最低为5.27%(12月1日);大连自然海区的青蛤性腺发育过程以1年为1个周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繁殖期,繁殖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水温为24.0-26.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土霉素对虾夷扇贝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凤, 张淑红, 王艳, 杜美荣, 李来阳,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3): 200-204.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8
摘要3866)      PDF(pc) (963KB)(3530)    收藏
在水温为11—1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土霉素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受精卵孵化率、幼虫成活率、相对生长率、眼点出现率及变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mg/L以下浓度的土霉素对虾夷扇贝受精卵的孵化率没有明显负面影响;8mg/L以下浓度的土霉素对幼虫相对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无明显负面影响;1—8mg/L浓度的土霉素,对刚选育出的初期面盘幼虫壳长以及浮游和变态阶段幼虫的相对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用煤渣和沸石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挂膜动力学研究
张俊新, 魏海峰, 何洁, 刘长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 (3): 205-209.   DOI: 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9
摘要3969)      PDF(pc) (1861KB)(3538)    收藏
研究了用煤渣和沸石作为填料的硝化滤器挂膜过程中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生物膜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挂膜过程中,总氨氮的降低遵循一级反应规律;一级反应的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性增加,直至挂膜成熟稳定;煤渣和沸石填料挂膜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744d^-1和0.679d^-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