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21
  

  • 全选
    |
  • 林艾光, 马先英, 丁晓非, 谢忠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381-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吊耳法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钻孔作业自动化,对扇贝左壳定向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扇贝左右壳曲率不同的形状特征,通过控制扇贝的入水速度和角度,在水中实现左壳定向的方法。结果表明:扇贝在水中运动时,左右两壳所受的压力不同,扇贝在流体压力差和重力的作用下实现左壳朝上。在入水速度为1.0~1.5 m/s、入水角度为-30°~60°、水槽直径为60 cm、槽深为26 cm以上的条件下,将扇贝投入静水中,可实现左壳朝上定向;扇贝在水中完成定向所需时间为0.42~0.45 s。该法既可避免机械振动和碰撞对扇贝的损伤,又能减少因加工过程中扇贝在空气中暴露对其生长的影响。
  • 汪静, 刘娅琛, 曲冰, 潘超, 赵巳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386-3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金属Fe、Ni纳米颗粒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活性的影响,探讨了金属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结果表明:Fe、Ni金属纳米颗粒不仅能吸附在藻细胞表面,造成其团聚沉淀,而且还能进入细胞内部,引起细胞的形变和结构损伤,从而抑制了小球藻的正常生长,降低小球藻的生物量,对小球藻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
  • 施炜纲, 徐东坡, 刘凯, 段金荣, 张敏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391-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ixera Penguin 600CL数码照像机对大银鱼ProtosaIartx hyalocranius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及仔鱼的开口饵料、仔鱼养殖过程中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银鱼受精卵在4~9℃下孵化全程约需852 h,胚胎发育经历了9个生理阶段共30个发育期;出膜后仔鱼平均体长为4.76 mm,全长为4.86 mm;出膜后约20 d卵黄完全吸收;平游期鱼苗平均体长为5.85 mm,全长为6.09 mm。在显微镜下对不投饵养殖条件下的仔鱼进行观察,发现仔鱼早期(10~20 d)以浮游植物为开口饵料,20~40 d时可主动摄取轮虫,仔鱼对轮虫壳及休眠卵无法消化。
  • 孙向军, 罗琳, 姜志强, 孙砚胜, 史东杰, 梁拥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397-4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螺旋藻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5.36%、7.74%、10.52%、12.85%和15.45%均为质量分数)对红白锦鲤Ornmmental carp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5 g±0.19 g)体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饲养10尾锦鲤,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52%时,试验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体表红质的a*值最高;试验鱼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免疫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说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螺旋藻时,锦鲤着色效果最好时的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为10.52%,提高饲料脂肪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螺旋藻的利用效率。
  • 李岑, 姜志强, 刘庆坤, 于毅, 岳清平, 李少飞, 王吉桥, 姜玉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02-4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观察了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受精卵的形态和胚胎发育的过程,研究了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温度组(20、23、26、29、32℃),记录各温度下胚胎发育历时、孵化率和畸形率,共重复5次。结果表明:水温为20~32℃时,泰国斗鱼受精卵均能孵化,最适孵化温度为26~29℃。孵化温度T与孵化时间t呈负相关,相关方程为t=18878T-1.8528(R2=0.9811);泰国斗鱼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1.08℃,有效积温为659.39℃·h。
  • 纪敦敦, 邱宏端, 谢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07-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高效降解氨氮的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与高效降解亚硝酸盐氮的耐盐红螺菌Rhodospeudomonas capsulate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探讨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的条件,并对融合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条件如下:耐盐红螺菌,溶菌酶量为1.5 mg/mL,EDTA浓度为0.1 g/L,作用时间为45 min;假丝酵母菌,蜗牛酶量为0.5 mg/mL,巯基乙醇的质量分数为0.1%,EDTA浓度为1 g/L,作用时间为30 min。两种原生质体在聚乙二醇(PEG-6000)和Ca2+的诱导下发生融合,在添加制霉菌素和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初筛,以生长稳定性及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降解效能等为指标进行复筛,获得了具有较好降解效能的融合子R1菌株。该菌株对亚硝酸盐氮的降解效能与耐盐红螺菌相同,达到90%以上;对氨氮的降解效能为63%,较耐盐红螺菌提高54%。
  • 李斌, 何俊锋, 区小玲, 苏翔驹, 潘英, 罗福广, 郑惠芳, 覃志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14-4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形态特征分析和RAPD技术对采自广西北海、防城和广东湛江的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aldii 3个自然群体和越南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20条引物从施氏獭蛤3个群体和越南大獭蛤1个群体的145个样品中共扩增出428条带,大小为125~5 000 bp,每条引物扩增出6~17条带;多态位点比例为76.1%~91.9%,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84.5%,遗传距离为0.1321~0.2441;对施氏獭蛤3个群体和大獭蛤1个群体进行UPGMA聚类分析,施氏獭蛤北海群体和防城群体先聚为一体,再与湛江群体聚类,最后与越南的大獭蛤群体聚为一个整体;用8条引物可以区分施氏獭蛤3个自然群体和大獭蛤群体,可作为群体特征标记;形态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湛江、北海和防城施氏獭蛤3个群体的形态较接近,而越南大獭蛤群体的外部形态和遗传距离均与施氏獭蛤3个群体差异较大,已分化成为同属不同种;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的贡献率分别为49.13%、17.18%和14.02%,累计贡献率为80.33%;施氏獭蛤3个群体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P1为88.9%~100.0%,P2为86.7%~100.0%,综合判别率为95.9%。这说明施氏獭蛤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种质状况良好,且具有很好的养殖前景。
  • 梁英, 范丽敏, 陈书秀, 王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2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Isochrysis galbana(Tahitian strain)为试验材料,采用Water-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该藻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温度(5~40℃)对其细胞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P)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细胞密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在5、10℃和40℃下不能生长繁殖,该藻生长的适温为15~35℃,最适温度为20~30℃,各处理组的相对生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25℃>20℃>30℃>35℃>15℃;温度对等鞭金藻塔溪堤品系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有显著影响(P<0.05),从接种后第1天到试验结束,5、10℃和40℃处理组藻类的主要荧光参数(Fv/Fm、qP)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中25℃和30℃处理组藻类的主要荧光参数总体上低于15℃、20℃和35℃处理组,但高于其它处理组;试验结束时将5、10℃和40℃处理组的藻细胞重新置于25℃下继续培养6 d,5℃和40℃处理组藻类的主要荧光参数不能恢复,而10℃处理组藻类的主要荧光参数可恢复正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荧光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细胞密度与温度的相关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叶绿素相对含量与细胞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 吴超, 任丹丹, 陈倩, 汪秋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28-4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小鼠肝组织及线粒体中丙二醛的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红细胞溶血和肝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从而考察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岩藻黄素对小鼠脂质体系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岩藻黄素能在自发和诱导条件下抑制肝匀浆液及线粒体中丙二醛的产生,降低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并能减轻肝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且其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这说明海带岩藻黄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 王珊, 刘瑀, 张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32-4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3种石油烃(船舶燃油(L.D.O.)、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沙轻原油)和船用润滑油(润滑油))溶液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L.D.O.和沙轻原油石油烃的浓度分别设置为0、5、10、15、25、50 mg/L,润滑油石油烃浓度分别设置为0、5、10、20、25、50、100 mg/L。结果表明:孔石莼在3种石油烃较低的浓度下均可存活,但当石油烃浓度升高到一定量时(L.D.O.=50 mg/L;沙轻原油=50 mg/L;润滑油=100 mg/L),96 h内全部死亡;在3种石油烃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孔石莼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总体趋势是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变化基本呈波浪式,但在润滑油石油烃各浓度溶液中,孔石莼的光合速率则随着油浓度的升高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 刘海映, 秦玉雪, 姜玉声, 王桂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37-4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口虾蛄从产卵到初孵假溞状幼体,需要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膜内溞状幼体期6个主要时期;水温为(21±1)℃、盐度为29时,口虾蛄胚胎发育历时18 d;水温、洞穴、光周期、饵料等因素均能影响亲虾蛄抱卵和幼体孵化。
  • 许巧情, 郝立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42-4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5育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对象,研究了三角帆蚌血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活力和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结果表明:4种育龄的育珠蚌血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力最强,其次为溶壁微球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龄育珠蚌对4种细菌的抗菌活力最强;4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高,达到36.6%,吞噬指数达到3.75,其次为5龄育珠蚌,2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低,仅为25.2%,吞噬指数为2.95。本研究结果证实:在2~5育龄内,3~4育龄的三角帆蚌育珠蚌的吞噬率和抗菌活力最强,抵抗外来病原菌的能力最高;但随着育珠年龄的增长,三角帆蚌免疫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养蚌育珠过程中要加强对高龄蚌抗病防病能力的管理。
  • 熊建华, 盛小伟, 高永华, 李文兰, 杨彦豪, 陈晓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46-4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生长性状为指标分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的肌肉组织,构建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差减cDNA文库,进行斑点杂交筛选获得内质网膜转运通道蛋白基因Sec61γ基因,克隆获得cDNA全长编码序列及部分非编码序列。序列包含270 bp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的蛋白质为89个氨基酸,预测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300,理论等电点为10.58。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Sec61γ基因在对虾不同组织和不同生长期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ec61γ基因在对虾的血液以及心脏、肝胰腺、肌肉、胃、肠、眼柄等器官或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肠中表达量最低;在对虾不同生长期肌肉中的表达量各不相同,在10日龄的对虾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为45日龄的对虾肌肉组织中表达量的27.6倍。
  • 郑将臣, 万全, 程起群, 赵金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52-4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从核基因的角度探讨龟鳖类的系统发育特征,采用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获得两种龟的R35内含子部分序列以及6种龟的RAG2基因部分序列,结合NCBI其它龟鳖的同源序列一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R35序列比对后得到941 bp的一致序列,将RAG2比对后得到620 bp的一致序列,二者合并后,比对排序后得到1561 bp的一致序列,其中共有505个可变核苷酸位点,总变异率为32.35%;简约信息位点为239个,插入/缺失为139个,转换/颠换比率为1.64。碱基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8.5%、22.8%、19.2%。海龟科和鳄龟科之间Kimura双参数(K-2-P)遗传距离最小(0.025),鳖科和南美侧颈龟科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82)。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1)陆龟科与潮龟科先聚在一起,再与龟科聚在一起,陆龟科与潮龟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2)支持陆龟总科与鳄龟科+海龟总科构成姐妹群; 3)鳄龟科和海龟总科是姐妹群的关系。
  • 姚杰, 任玉清, 吴兆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58-4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渔船的安全状况,提出了渔船安全评价(宏观安全评价和微观安全评价)的概念,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渔船安全的研究现状,建立了渔船安全技术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各项指标的安全评价标准。运用该体系对样本渔船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与专家的判断基本一致。
  • 蔡卫国, 汪静, 迟建卫, 唐茂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63-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测试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强度的动态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试样不动而海水流动的方式,模拟了航行中船舶的实际工况,可以方便地测试防污涂层表面污损生物的附着情况,为进一步测试防污材料的表面性能提供了依据。试验证明,该装置性能稳定,能满足测试的要求。
  • 董学兴, 吕林兰, 黄金田, 王爱民, 於叶兵, 许海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67-4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体质量为(11.35±1.52)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露于不同亚致死浓度的Cu(Ⅱ) (0.055、0.28、1.38、6.88、34.38 mg/L)和Cd(Ⅱ)(0.0048、0.024、0.12、0.60、3.00 mg/L)溶液中96 h,测定其肌肉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Ⅱ)和Cd(Ⅱ)能诱导克氏原螯虾代谢酶的活性,肌肉和肝胰腺中代谢酶的活性均随Cu(Ⅱ)和Cd(Ⅱ)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d(Ⅱ)浓度为0.12 mg/L时,肝胰腺中ACP、AKP、GPT、GOT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8.83%、86.17%、85.66%、70.98%(P<0.05);Cu(Ⅱ)浓度为0.28 mg/L时,肝胰腺中ACP和AKP活性达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2.53%和94.98%(P<0.05),Cu(Ⅱ)浓度为1.38 mg/L时,肌肉中ACP和AKP活性最高,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42.35%和171.97%(P<0.05)。
  • 赵云龙, 赵文, 闫喜武, 杨增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5): 471-4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于2009年8月—2010年7月对渤海辽东湾高家滩沿海滩涂贝类资源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在高家滩沿海共采集滩涂贝类37种,分别隶属于2纲、3亚纲、8目、19科、29属,主要经济贝类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大竹蛏Solen grand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 5种,占滩涂贝类总现存资源量的81.75%;平均栖息密度为508.9个/m2,平均生物量为412.27 g/m2,现存量为3 021.94 t,生物量季节性变化明显;贝类生态分布特点,依不同潮间带区域呈带状分布,高潮带为马蹄螺科群落,中潮带为蛤仔-西施舌群落,低潮带为文蛤-竹蛏群落,春夏贝类主要分布于高潮带外缘至低潮带,秋冬分布于中潮带至深度基准面,迁徙趋势明显。在调查高家滩滩涂贝类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资源合理利用和增殖保护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