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光, 王连生, 王常安, 李晋南, 赵志刚, 罗亮, 都雪, 徐奇友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对杂交鲟 (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幼鱼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0.3%为梯度,配制精氨酸水平为1.74%~3.54% (干物质含量)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测得其中实际精氨酸水平分别为1.76%、2.05%、2.36%、2.64%、2.93%、3.24%和3.53%,选取初始体质量为 (3.63±0.08)g的健康杂交鲟幼鱼63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与1.76%精氨酸水平 (对照)相比,2.64%、2.93%精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杂交鲟幼鱼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 (P<0.05),并显著降低了中肠中丙二醛 (MDA)含量 (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前肠和后肠MD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血清和肝脏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P>0.05);2.64%精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中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含量 (P<0.05),显著降低了谷草转氨酶 (AST)活性(P<0.05);2.64%、2.93%精氨酸水平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 (BUN)含量 (P<0.05),显著升高了血糖 (GLU)含量 (P<0.05);2.36%、2.64%、2.93%、3.24%精氨酸水平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 (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血清中球蛋白 (GLB)、谷丙转氨酶 (ALT)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能显著提高杂交鲟幼鱼的抗氧化能力,并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促进鱼体蛋白质的合成;分别以中肠MDA和血清BUN为指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表明,杂交鲟幼鱼对饲料中精氨酸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