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10-21
  

  • 全选
    |
  • 张柏东, 连彬, 王斌, 周一兵, 何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13-417.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采自青岛市沿海潮间带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体质量为4~5 g)置于无菌海水中暂养24 h后,分别从5条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应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341f/ 534r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V3高变异区的PCR扩增,再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从而获得样品消化道共栖微生物群落特征的DNA指纹图谱。通过对指纹图谱半定量分析发现,采集的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共栖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丰富,优势条带明显,不同个体间既存在共同的微生物种属,也有各自特异的种属。其中存在一条共同的优势条带,但优势条带含量存在个体间差异。分别对DGGE指纹图谱中公共条带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果表明,产丙酸菌属Propionigenium分别为5个样品中的优势菌群,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广泛分布于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研究表明,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图谱技术是分析双齿围沙蚕及其他海洋沉积食性无脊椎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较为有效的手段。
  • 罗伟, 高泽霞, 曾聪, 邓伟, 易少奎, 钱雪桥, 王卫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18-423.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20个微卫星标记组合建立了6个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包括2个四重PCR和4个三重PCR体系。利用构建的6个微卫星多重PCR体系评估了团头鲂淤泥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8,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2和0.77,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01,20个位点中有9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 (P<0.05)。本研究中筛选出的多重PCR组合为团头鲂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亲子鉴定等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 魏畅, 李华, 叶仕根, 李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24-430.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克隆获得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LH51溶血素共调节蛋白 (Hcp)编码基因hcp,该基因全长为489 bp,编码163个氨基酸,hcp编码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7 800,等电点为5.21。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鮰爱德华菌hcp基因与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毒力蛋白EvpC(Hcp同源物)、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hcp基因等具有高度同源性。将鮰爱德华菌Hcp氨基酸序列连接至pGS-21a表达载体中,成功构建了pGS-21 a-hcp原核表达质粒;再将表达质粒转化至BL21(DE3)菌株后,经IPTG诱导、镍柱层析纯化获得大量携带GST和组氨酸双标签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确认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 000的融合蛋白,并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
  • 王琳楠, 闫喜武, 秦艳杰, 聂鸿涛, 牛泓博, 张国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31-437.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帘蛤目主要经济贝类的分子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6种中国近海帘蛤目经济贝类共计60个个体的COI基因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10种帘蛤目贝类50条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帘蛤目贝类COI基因存在碱基插入和缺失现象,在16个物种中有6个物种存在103个插入和缺失位点,其中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裂纹哥特蛤Katelysia hiantina插入和缺失位点均为30个,大竹蛏Solen grandis为27个;碱基的组成出现偏倚现象,A+T含量 (64.2%)明显高于G+C含量(35.8%);基于K2P模型的计算,16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 6,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88 4,后者是前者的21.34倍;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表明,COI基因在科、属、种水平上的鉴定及其系统进化关系重构方面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一致性较高。研究表明,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帘蛤目贝类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的适用性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形态分类系统提供了必要补充。
  • 李云霞, 李娇, 丁君,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38-444.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7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群体:辽宁葫芦岛养殖群体、山东烟台野生群体、山东莱州养殖群体、大连旅顺底播群体、丹东东港养殖群体、大连广鹿岛底播群体、大连黑石礁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7个群体中的180头刺参进行体长、体宽、体积、体质量和总棘数与17个微卫星标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用12个微卫星标记共扩增获得8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2个,长度为102~368 bp。刺参群体位点多样性分析显示,各刺参群体等位基因数为5.083 3~5.416 7,平均值为5.261 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05 0~3.701 1,平均值为3.446 8;观测杂合度为0.547 5~0.686 9,平均值为0.614 9;期望杂合度为0.649 1~0.697 1,平均值为0.674 1;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98 9~0.638 6,平均值为0.620 0。对各群体的Hardy-Weinber平衡检测显示,7个刺参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平衡偏离。刺参群体遗传分化与基因流分析显示,刺参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平均值为0.078 2,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基因流平均值为5.301 9,刺参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刺参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31 8~0.886 0,UPGMA聚类显示,7个群体中山东烟台野生群体单独为一类,其他6个群体聚为一类。刺参微卫星标记与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HC312、EAJ07位点与刺参体长、体积、体质量显著相关 (P<0.05);IS45、EAJ03、EAJ04位点与刺参体长、体积、体宽、体质显著相关 (P<0.05);SJ04位点仅与刺参总棘数显著相关 (P<0.05);SJ09位点与刺参体积、体宽、体质量显著相关 (P<0.05);SJ18位点仅与刺参体宽显著相关 (P<0.05);SJ19位点与刺参体积、体宽、体质量、总棘数显著相关 (P<0.05);SP072位点与刺参体积、体质量显著相关 (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群体结构优化、经济性状的QTL定位、养殖和选育提供参考。
  • 周海森, 罗世滨, 张伟杰, 高琳琳, 赵冲,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45-449.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不同近交水平的海胆群组,即半同胞近交组 (H组,F=0.125)、全同胞近交组 (F组,F=0.25)和对照组 (C组,F=0),研究了近交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受精、孵化和幼体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交对海胆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四腕幼体的畸形率均无显著影响 (P>0.05);不同近交水平的四腕、六腕和八腕幼体体长均表现为H组>C组>F组,体宽表现为无规律性;六腕幼体的胃长和胃宽均为F组>C组>H组,八腕幼体的胃长和胃宽均为C组>H组>F组。研究表明,一定近交水平 (F=0.25)的中间球海胆的受精、孵化,以及变态前幼体的体长、体宽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近交衰退,但幼体胃长和胃宽的近交衰退现象比较明显。
  • 秦艳杰, 宋晓楠, 李霞, 赵祥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50-455.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海洋酸化和气候变暖对海洋生物的联合作用,按照文献 [4]和 [7]中对海洋环境变化的预测趋势,设置了3组海水,即对照组 (pH为7.93~7.99,水温T为18℃)、试验组E3(在对照组基础上pH减小0.3,T升高3℃)、试验组E6(在对照组基础上pH减小0.6,T升高6℃),在此条件下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幼虫的发育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化及升温海水对海胆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E3组海胆与对照组发育进程一致,而E6组则较慢;E3和E6组海胆分别存活了18 d和12 d,分别发育至八腕幼虫和四腕幼虫阶段,可见试验海水环境严重影响海胆幼虫的存活;E3组海胆幼虫的生长在受精后的前10 d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之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而E6组海胆幼虫的生长在整个试验阶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将骨针长度分解为口后腕骨针长度和躯干部骨针长度,各组海胆的生长差异主要表现在口后腕骨针长度上;试验组长腕幼虫畸形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腕短小、萎缩、腕骨针折断、骨针弯曲变形等。研究表明,中间球海胆对海洋酸化和气候变暖的海洋环境非常敏感,如果按照预测趋势,海洋环境变化将会对该海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 杨鹏, 闫喜武, 张跃环, 刘振, 梁健, 迟吉祥, 杨凤, 张国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56-461.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于2011、2012年,在大连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成功培育出壳长为4.5~10.0 mm的稚贝6 500万个。比较了不同培育密度 (5、10、15、20、30、50个/mL)和饵料种类 (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与湛江等鞭金藻的混合饵料)对翡翠贻贝幼虫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在4种附着基 (聚乙烯网片、波纹板、聚乙烯网衣、聚乙烯吊绳)和无附着基条件下的采苗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大,幼虫生长速度下降,存活率减小,变态率降低,变态时间延迟;在室内幼虫培育期间,用小球藻与等鞭金藻的混合饵料比单一饵料的投喂效果理想,单一饵料投喂中等鞭金藻效果较好;在幼虫变态过程中,聚乙烯网片的采苗效果最理想,其次为波纹板,无附着基的采苗效果最差。
  • 阿荣, 吴立新, 姜志强, 李滑滑, 陈炜, 李洪宇, 倪晨华, 金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62-467.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为17~19℃条件下,分别以鲜杂鱼 (x)和配合饲料 (p)为饵料,采用一直投喂 (对照组)和周期性饥饿1 d再投喂6 d(S1F6)、饥饿2 d再投喂5 d(S2F5)3种投喂方式,研究投喂不同饵料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幼鱼 (体质量为7.80 g±0.01 g)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表明:投喂配合饲料时,S1F6p和S2F5p组均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投喂鲜杂鱼时,S1F6x组具完全补偿生长现象,S2F5x具部分补偿生长现象;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鱼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的大菱鲆幼鱼均通过饲料转化效率和摄食率共同提高来实现其补偿生长,且各试验组的鱼体成分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处理组幼鱼的生长能比例均有所增加,而代谢能比例均有所减少;无论是处理组还是对照组,鲜杂鱼的投喂效果均优于配合饲料。
  • 任秀芳, 周鑫, 赵朝阳, 水燕, 徐增洪, 沈怀舜, 张萍, 柏爱旭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68-474.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体质量为 (21.55±1.62)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投喂壳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5%、1.0%、1.5%、2.0%、3.0%的饲料,研究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血清相关免疫因子、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0.05),1.5%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死亡率和蜕壳死亡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1.0%和2.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 (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除1.0%、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各添加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试验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均低;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均高,其中1.0%、1.5%和3.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仅1.0%添加组肌肉灰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仅2.0%添加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1.0%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肠道中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1.5%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成虾饲料中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5% ~1.5%,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能增强其消化生理机能。
  • 李洪宇, 吴立新, 陈炜, 阿荣, 李滑滑, 李雪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75-480.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18~22℃下,研究了不同投饲频率 (1次/d、2次/d和3次/d)和饵料种类 (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 (4.96 g±0.08 g)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8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 (P>0.05);配合饲料组幼蟹的成活率、蜕壳率均高于鲜杂鱼组;投饲频率相同时,配合饲料组幼蟹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鲜杂鱼组 (P<0.05);各组饲料转化效率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各组幼蟹的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饵料种类和投饲频率对幼蟹体成分无交互作用 (P>0.05);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鲜杂鱼组幼蟹的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逐渐降低,代谢能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配合饲料组幼蟹则与其呈相反态势;各组幼蟹的排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下降,配合饲料组排粪能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鲜杂鱼组 (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适宜投饲频率为2次/d。
  • 付晚涛, 刘佳, 张菊林, 冯天威, 苏延明, 朱翔铃, 李月圆, 刘靖, 刘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81-486.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模拟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海洋中大型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生长和色素含量的影响。设置4个独立试验,每个试验的CO2浓度分别为387、500、600、800mg/L。每个试验设6个海水培养系统,其中3个通入一定浓度的CO2作为试验系统,另外3个通入大气作为对照系统。在每个海水培养系统中,分别装入25 L过滤海水 (滤膜孔径为0.22μm),放入 (50.0±1.0)g的孔石莼进行培养,试验进行7 d。结果表明:高浓度CO2对孔石莼生长无显著影响 (P>0.05),但降低了孔石莼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试验结束时,CO2浓度为387、500、600、800 mg/L时,试验系统中孔石莼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 (855.9±31.6)、(780.8±6.2)、(677.3±22.1)、(585.1±16.9)μg/g(鲜质量),分别为对照系统的98.3%、91.8%、78.4%和71.7%,试验系统中孔石莼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 (185.6±5.0)、(167.8±2.4)、(150.6±2.3)、(128.3±4.3)μg/g(鲜质量),分别为对照系统的97.7%、91.5%、80.4%和69.4%;而对照系统中试验开始时和试验结束时,孔石莼的叶绿素a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朱清澄, 陈丙见, 金鑫, 王晓杰, 张衍栋, 路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87-491.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缅甸安达曼海域探捕期间,根据随机选取的650尾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样本生物学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全长为138~459 mm,平均全长为243 mm,体长为109~381 mm,平均体长为200 mm,体质量为25~868 g,平均体质量为214 g;全长 (TL)与体长 (BL)的关系式为TL=0.8626BL-8.4845(R2=0.9536),雌、雄个体间全长和体长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体质量 (BW)与体长 (BL)的关系式为BW=0.0001BL2.713(R2= 0.9159);雌性与雄性之比为1.19∶1,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9.69%,摄食等级为1~4的个体平均体长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闫瑞霞, 刘俊荣, 马永生, 梁姗姗, 李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92-497.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箭齿鲽Atheresthes stomias为原料,对其肌肉蛋白进行分离提取,并研究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采用pH调节方法,分别提取得到酸分离蛋白和碱分离蛋白,同时以原料肌肉蛋白和传统漂洗鱼糜为对照。利用SDS-PAGE法对分离蛋白的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分离蛋白中肌原纤维蛋白分子保持完整,而酸分离蛋白有明显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降解现象产生。对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包括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鱼肉和漂洗鱼糜相比,酸分离蛋白和碱分离蛋白均表现出明显的乳化性能,碱分离蛋白具有最佳的凝胶强度,而在其他功能特性方面,分离蛋白则没有明显的优势。对分离蛋白的基本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蛋白的脱脂效果比漂洗鱼糜更加明显,且与原料鱼肉 (13.00%)相比,碱分离蛋白脂肪含量最少 (1.23%),其次是酸分离蛋白 (1.96%)和漂洗鱼糜 (3.30%)。从分离前后的色度变化可以看出,分离蛋白的白度明显优于漂洗鱼糜和原料鱼肉。研究表明,箭齿鲽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作为一种蛋白配料具有一定潜力。
  • 姜斌, 汪秋宽, 何云海, 任丹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498-501.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紫蛇尾Ophiopholismirabilis为原料检测其基本成分,并用盐酸对紫蛇尾进行脱钙处理,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其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紫蛇尾含水分51.80%,灰分42.91%,蛋白质1.68%,脂肪0.29%,总糖0.03%;酶促溶性胶原蛋白 (PSC)提取工艺的优化条件为脱钙后的紫蛇尾干粉 (g)与提取液 (mL)的固液比为1∶15,胃蛋白酶加酶量3%,17℃下提取4 d,PSC得率为52.65%。对纯化后的酸促溶性胶原蛋白 (ASC)和PSC进行紫外扫描分析,结果显示,ASC、PSC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235 nm左右。对PSC的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含量分别为10.1%和2.13%,是较典型的Ⅰ型胶原蛋白。
  • 李微, 田彦, 刘远, 李媛媛, 郭锡杰, 牟蒙, 刘长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502-505.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海岸带区域独特的地表状况设计了一个近海岸的黑暗像元自动提取算法。首先利用修订型归一化水体指数 (RNDW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对黑暗像元备选区域进行确定,然后从备选区域中找到初始黑暗像元,最后利用多阈值的区域增长法对黑暗像元的选取进行优化,最终计算得到黑暗像元值。应用此算法对Landsat-5 TM影像遥感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大气校正之后的典型地物光谱曲线更接近于真实的光谱曲线,说明此算法设计合理,其大气校正结果与用ENVI软件进行FLAASH大气校正和黑暗像元法大气校正的结果相比,此算法更接近于FLAASH模型法,校正效果较好。同时利用黑暗像元自动提取算法得到大气校正后的结果大大减少了反射率值为负的情况,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
  • 王南图, 王晓亮, 栾曙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506-510.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取1980—2010年在海南省东海岸登陆的、每年强度等级最高的31个台风数据,应用MIKE21 SpectralWave计算模型,模拟清澜渔港台风浪的全过程,并对其中3个台风浪进行模型率定,计算结果与海南省清澜渔港近岸30 m水深处波浪实测数据相吻合。应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软件进行分析,清澜渔港近岸30 m水深处最大有效波高出现在N至NE方向,百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5.78 m,50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5.3 m,20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4.6 m。本研究结果可对渔港的规划设计、防灾减灾提供有效参考,特别对缺少波浪实测资料的近岸工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李放, 冯艳红, 栾曙光, 于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8(5): 511-514. https://doi.org/NULL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东南沿海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是渔船安全避风的场所,而目前中国东南沿海现有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仅能满足43%机动渔船避风锚泊的需求。根据国家制定的新建和扩建一批避风能力达到11级的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以满足70%机动渔船停泊避风需要的 “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目标,本研究中以浙江省为例,将复杂的渔港选址问题运用数学方法予以处理,给出了浙江省拟建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的数量及其布局方案,并提出了台风登陆时拟建渔港的放大系数,为国家 “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