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6-21
  

  • 全选
    |
  • 佟雪红, 董在杰, 缪为民, 袁新华, 王建新, 岳春梅, 林连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159-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及其与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正反杂交子代的体长、体高、体重、生长指标、丰满度、变异系数以及杂交F1的超亲优势率,建立了其生长方程,并对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反交F1在体长、体重和生长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生长和增重最快,其变异系数也最大,需加强选育;建鲤的丰满度始终较高;反交F1在体长、体重上的超亲优势率均高于正交F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子代的体长、体高、体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体长对体重的影响主要为直接效应,而体高对体重的影响主要为间接效应;体长、体高的效应在建鲤中差异不明显,而在杂交F,中,体长的效应远大于体高;剩余项的决定系数很小,说明体长和体高在影响体重的增长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
  • 张泽宇, 魏海霞, 韩余香, 王国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164-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盘状体剥离的方法获得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ma丝状体,在10、15、20℃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丝状体在20℃下形成的最快,数量最大,在15℃下生长最快;丝状体藻段与基质接触的细胞形成了盘状体,20℃是盘状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丝状体藻段长度在50~250um内,切段长度越小,盘状体的形成率越高;盘状体在20℃下生长速度最快,直径达到200um左右时形成直立枝,不同温度对直立枝形成的影响不明显。采用丝状体切断的方法进行采苗,经过2个月的室内培养,生长出蜈蚣藻幼苗。
  • 王炳谦, 谷伟, 贾钟贺, 孙大江, 高会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170-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选取渤海品系、Jalo品系、道氏虹鳟和美国金鳟4个品系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从受精到2龄之间)进行了两年生产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从开口摄食到2龄,各品系间虹鳟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受精率和孵化率差异显著(P〈0.01或P〈0.05)。从受精率来看,Jalo虹鳟〉道氏虹鳟〉渤海虹鳟〉美国金鳟;从孵化率来看,渤海虹鳟〉Jalo虹鳟〉道氏虹鳟〉美国金鳟。各品系在饲料转化率、热生长系数和生长速度上也呈现显著差异(P〈0.05),Jalo品系〉道氏虹鳟〉渤海虹鳟〉美国金鳟。综合分析生产性能各项指标的结果,认为Jalo品系与美国道氏虹鳟较适合作为商业养殖品系。从体重变异系数和平均杂合度两方面来说,4个品系的虹鳟均适合作为选育的基础种群。
  • 边春媛, 董仕, 谭书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175-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于天津市蓟县、宁河县以及山西省太原市的3个人工繁殖群体共136尾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mtDNA D—loop区段进行PCR扩增,用14种核酸内切限制酶酶切后,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14种内切酶中,9种有酶切位点;蓟县和太原两个群体(90尾鱼)中,个体间没有变异,只有一种单倍型,两群体内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为0;宁河县群体46尾鱼中存在2种单倍型,有2个个体与蓟县和太原群体的Xsp I和Mbo I酶切图谱不同,其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850、0.001312;宁河县群体与蓟县(或太原)群体间的核苷酸歧化距离以及Rogers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15和0.0435;x^2检验结果显示,3个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认为团头鲂mtDNAD—loop区段的遗传多样性很低。
  • 张鹏, 赵文, 刘卫东, 殷旭旺, 孙静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180-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5种裸腹溢(蒙古裸腹潘Moina mongolica、多刺裸腹潘M.macrocopa、直额裸腹涵M.rectirostris、微型裸腹泾M.micrura和近亲裸腹溢M.affinis)的亲缘关系及群体遗传变异程度进行了研究。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对21个引物进行了扩增,从中筛选出6个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分析,共扩增出161条多态性谱带,片段长度为421—19329bp。根据遗传距离结果,利用Mega2.1软件包中的UPGMA和NJ程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种裸腹溢种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进化地位的高低顺序为近亲裸腹潘〉直额裸腹溢〉多刺裸腹泾〉蒙古裸腹滋〉微型裸腹潘。
  • 聂竹兰, 李霞, 辛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184-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研究。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体壁自外向内由上皮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体腔上皮层组成。上皮层主要包括一层薄的角质层和2—3层上皮细胞,结缔组织层内含丰富的胶原纤维,肌肉层主要是平滑肌,体腔上皮层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体壁各层(除体腔上皮层外)均富含糖类和蛋白质,不含脂类;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在体壁中存在酶活性的部位相同,主要在结缔组织层的空洞状结构处以及结缔组织层与肌肉层交联处。
  • 孙成渤, 李建国, 施文革, 赵冬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188-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5~2006年在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采用循环节水和池塘覆膜生态养殖技术,在覆膜试验区和土池对照区中进行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技术研究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2005、2006年覆膜试验区的放养密度均为97.5万尾/hm^2,产量分别为13700、16500kg/hm^2;土池对照区的放养密度分别为60、30万尾/hm^2,产量分别为7800、5250kg/hm^2。覆膜试验区在虾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水质一直良好,溶氧的平均值、最低值均高于土池对照区,平均水温比土池对照区高1~2℃,水质理化指标覆膜试验区与土池对照区没有显著差异,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10.03、97.36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61.45、53.80mg/L;土池对照区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8.20、43.16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36.48、57.34mg/L。池水流经循环系统处理后得到改善,整个养殖期间不需外部补水。
  • 高俊生, 孙效文, 梁利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194-1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龙江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荷包红鲤抗寒品系、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柏氏鲤Cyprinus pellegnini pellegnini以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父本)与柏氏鲤(母本)杂交F2的DNA样品为材料,用300个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获得2个与鲤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AL04 986和AR02 788。回收、纯化这两个RAPD标记,连接到pMD18-T载体中,转化DH5cx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SCAR引物SCAL04L/SCAL04R1、SCAL04L/SCAL04R2和SCAR02L/SCAR02R,其中SCAR02L/SCAR02R这对引物可以成功的反映出杂交F2两个群体在抗寒能力上的差异,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7℃,将此标记命名为SCAR02,黯。根据AL04 986的测序结果设计的两对SCAR引物并没有反映出这种差异。SCAR02L/SCAR02R标记可以用作鲤抗寒基因分子辅助选择的依据。
  • 赵慧慧, 吴垠, 王炳刚, 李韬, 张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198-2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溶氧条件下(7.05±0.47、8.82±0.58、11.84±1.22、15.80±1.50mg/L)虹鳟Oncorhgnchus mykiss(体长13.0~18.5cm)的生长、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件下,虹鳟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及消化吸收率存在差异,表现为随着溶氧的升高,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率也随之升高,即在试验溶氧范围内,高溶氧有利于虹鳟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能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
  • 王斌, 赵文, 范薇, 殷守仁, 徐立蒲, 盛竹梅, 李园园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203-2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两种方法分别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投喂两种复方中药制剂(复方2号、复方4号)1周和2周,采用MTT法和中性红法测定用药前后草鱼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巨噬细胞吞噬活性。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测定两种中药制剂对烂鳃病病原菌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alumnaris感染的保护性,同时测定用药前后感染状态下上述免疫指标。结果显示:使用两种复方中药制剂后,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1);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升高不明显(P〉0.05);两种复方中药制剂对草鱼的保护率分别为50%、14.6%;感染状态下用药组两种细胞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未用药组(P〈0.01)。
  • 高光智, 陈辅利, 刘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207-2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雨水是地下水的最重要补给源,也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中,通过借鉴美国雨水涵养与初雨水净化的成熟经验,设计了中国雨水涵养利用与初雨水净化系统,对屋面、绿地、道路、硬覆盖的排水与雨水涵养以及涵养水的利用、初雨水的净化等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在涵养雨水的同时,解决了初雨水净化的问题,与非涵养的普通雨水排水系统相比,管道长度短,管径小,节省了系统造价,是中国雨水利用的创新体系。
  • 马先英, 杨君德, 于功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212-2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原抛光设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抛光设备的传动系统、抛光系统等关键部分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设备总体布局合理,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可靠,易损件拆卸简便,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经生产运行的实践证明:抛光后的贝壳表面光滑,生产效率提高了2.5倍。
  • 刘大路, 黄亚南, 张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215-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船型因子的实施过程,并举例说明了用于在船模阻力换算三因次法中所涉及到的形状因子(1+k)的最小二乘法的具体计算原理和实施过程,旨在为有关船舶工程专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方便。
  • 于晓利, 姚智慧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218-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有的试验和研究成果,运用等效风区的概念,提出了小风区有流水域波浪要素的计算方法,并以25总吨的钢质拖网渔船为例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并结合北方水域小型渔船作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使驾驶员通过估算波浪要素,了解作业水域的波浪,这对保证渔船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宋坚, 王品虹, 李春艳, 杨尔欣,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221-2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镜负染技术对2006年夏季大连地区养殖场患脱板病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稚参组织匀浆液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提取液中存在大量病毒样粒子,该病毒粒子近似球形,具有囊膜。应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病刺参的超微病理进行研究,并与正常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发现:在病变细胞内存在大量直径80~100nm的具有囊膜的球形病毒样粒子,该病毒粒子以团聚或散落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内,并由质膜包被;病变细胞内内质网肿胀,部分核糖体脱落,其周围散落着大量明显呈六边形的病毒核心结构,并出现大量溶酶体残余体形成的髓袢样结构;高尔基体明显肿胀、膨大,线粒体界限模糊,出现嵴脱落;在病变严重的细胞内,可见细胞器崩解后形成的大量空泡结构。但未发现细菌和其他类可疑病原。
  • 朱明瑞, 曹广斌, 蒋树义, 韩世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226-2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以曝气增氧方式的养殖系统(养殖平均体重为450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密度为27kg/m^3)设计了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即对水体溶解氧进行在线监测,对增氧设备进行自动控制。该监控系统是以覆膜溶解氧电极作为检测元件,用组态王软件设计在上位机中运行的监控系统完成在线检测,以PLC为下位机直接控制增氧气泵实现溶解氧控制功能。结果表明:该溶解氧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能直观地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养殖现场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并可以储存、打印、记录溶解氧的变化数值,为掌握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分析溶解氧产生变化的原因提供基础数据。对增氧设备进行控制,可确保水体中的溶解氧维持在适合鱼类生长的最佳范围内,减少了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姜海波, 姜志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231-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3年5~6月,在(18±1)℃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初始体重为4.21±0.28g)分别进行了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的生长试验。对照组连续饱食投喂36d,处理组S2F4、S2F6、S4F8分别周期性饥饿2d再投喂4d,饥饿3d再投喂6d和饥饿4d再投喂8d。结果表明:S2F4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3F6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S4F8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鱼体生化组成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 赵树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3): 235-2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WiMAX技术的特点和WiMAX系统的组成结构,探讨了WiMAX用于海洋渔业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并将WiMAX技术与传统海洋渔业通信技术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未来建立“五网合一”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系统的设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