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7-02-21
  

  • 全选
    |
  • 万文菊, 王纪亭, 石存斌, 吴淑勤, 柴同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开展剑尾鱼Xiphophorus kelleri——标准化实验动物在抗逆方面的相关研究,以及热应激蛋白(HSP70)在抗逆方面的作用,作者用RT—PCR方法首次克隆得到了剑尾鱼的HSP70的cDNA片段,该片段包含HSP70的特征性序列(CAT CTC GGT GGT GGC ACT TTT GAT)。通过将克隆片段与已发表的其它鱼类HSP70的核苷酸序列和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剑尾鱼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HSP70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9%,与川鲽Platichthys flesus、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黄锡鲷Rhabdosargus sarba的同源性皆在85%以上;与国外学者发表的HSP70的规律类似,所克隆的片段与其它鱼类HSP70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更高。与牙鲆和川鲽的HSP7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9%,与斑马鱼Daniorerlo、虹鳟和黄锡鲷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7%。不同鱼的HSP70 cDNA核苷酸序列存在一定差异,但氨基酸序列并未受到影响,经对照,这种不同相当一部分存在于密码子的第3个碱基,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编码氨基酸没有发生改变。
  • 李霞, 秦艳杰, 辛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和再投喂试验。采用各组“饥饿时间+投喂时间”相同的试验设计,在30d内,试验组(S3、S6、S9、S12组)海胆分别饥饿3、6、9和12d后再连续饱食投喂直至试验结束,同时设对照组S0。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S3组海胆性腺重、性腺指数均接近对照组,其余各组较对照组低;特殊生长率在再投喂的第2d或第4d出现最大值。性腺组织学观察的结果表明:对照组海胆性腺为滤泡型,由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构成,发育至生长期;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雄海胆性腺中成熟精子的数量减少,雌海胆性腺中初级卵母细胞发育迟缓,而雌、雄海胆性腺中营养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再投喂后,性腺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 马悦欣, 于书渤, 李俊, 刘侃, 曹善茂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从养殖网笼上分离的6株污损细菌为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从藻类表面分离出的192株和从无脊椎动物表面分离出的127株附生细菌进行筛选,从中获得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为60株和49株。占其测试菌株的31.3%和38.6%。从不同海藻和无脊椎动物附生细菌中可以筛选出不同得率的活性菌株。其抗菌谱和活性强度各不相同,将抗菌谱和活性强度两个参数结合,设置活性指数Index(I),经计算可知,P31、HE426和AU4111的活性最高,其I值(≥2.00)最大。研究结果表明,海藻和无脊椎动物附生细菌可能帮助宿主阻止污损细菌等污损生物的附着。
  • 袁秀堂, 周一兵, 王丽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16-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子显微镜术,研究了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初级卵母细胞发育和卵黄发生.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可分为卵黄合成前期、卵黄合成期和成熟期;5种细胞器,即线粒体、高尔基液泡、糙面内质网、多泡小体和微吞饮泡参与了初级卵母细胞卵黄颗粒的形成,其中,线粒体和高尔基液泡是形成卵黄颗粒的主要胞器.卵黄物质的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方式,外源性卵黄物质主要来自消化腺中贮存的营养.另外,研究发现核膜泡可能参与了多泡小体的形成.
  • 杜浩, 危起伟, 杨德国, 刘鉴毅, 甘芳, 陈细华, 沈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20-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ldissl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mg/L以上,丁香油为20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0mg/L以上)下,鱼很快(30min内)停止鳃盖张合运动,且停止鳃盖运动的鱼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10min内)后也能够复苏;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20~30mg/L,丁香油为8—10mg/L;苯唑卡因为20~30mg/L)下,鱼能够进入麻醉状态,且能保持很长时间(12h);麻醉效果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在20mg/L MS-222麻醉剂下,小规格鱼较大规格鱼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而在10mg/L丁香油和20mg/L苯唑卡因麻醉剂下,小规格鱼却难进入麻醉状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麻醉运输组和对照组(非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组(运输前)(P〈0.05);麻醉运输后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仅苯唑卡因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苯唑卡因更适合用于运输美洲鲥的麻醉。
  • 周俊, 文华, 何瑞国, 刘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27-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质量分数各为0(对照组)、10%、20%、30%、40%的糊精和α-淀粉为糖源的9种纯化饲料投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初重为9.39±0.97g),60d后测定其摄食8h内肝、胃、十二指肠、瓣肠的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在含有可消化糖饲料的各试验组中,摄食后中华鲟胃淀粉酶活性缓慢下降,然后上升,十二指肠与瓣肠淀粉酶活性则上升,肝脏中无淀粉酶活性;在摄食含有糊精饲料的各试验组(2~5组)鱼中,胃、十二指肠、瓣肠淀粉酶活性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摄食后5、3、3h的20%、30%、10%糊精试验组。在饲料中含有α-淀粉的各试验组(6—9组)中,胃、十二指肠、瓣肠淀粉酶活性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摄食后5、5、3h的40%、20%、20%α-淀粉试验组。未添加可消化糖的对照组鱼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添加可消化糖的各组(P〈0.05)。两种糖比较,中华鲟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0%的糊精最适宜。
  • 关胜军, 吴锐全, 谢骏, 王广军, 谢一荣, 叶富良, 陈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3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酶学分析角度研究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的活力分布,以及不同温度、pH和底物浓度条件下其胃、幽门盲囊、肠中蛋白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的活力存在明显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蛋白酶的活力随温度和pH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不同消化器官蛋白酶的最适温度、pH依次为胃(40℃,2.4)、幽门盲囊(55℃,7.6)、肠(45℃,8.0),蛋白酶的最适温度高于体温,胃蛋白酶在强酸环境下活力最大,幽门盲囊与肠在中性和偏碱条件下活力最大;蛋白酶的活力与底物浓度有关。最大活力的底物酪索浓度依次为胃20g/L、幽门盲囊20g/L、肠10g/L。
  • 周兴华, 郑曙明, 吴青, 向枭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37-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法L9(3^4)对齐口裂腹鱼Spchizothorax prenati摄食的9种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能、无机盐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营养素对幼鱼的生长及蛋白质效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蛋白质〉总能〉脂肪〉元机盐;适合幼鱼生长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元机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柏.06%、6.02%、4%,总能为13.09kJ/g,最适能量蛋白比(E/P)为32.68kJ/g;各营养索中蛋白质为影响幼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主要因素,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它营养素水平变化则对鱼体成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
  • 闻海波, 顾若波, 徐钢春, 华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活体注射氯化钴和秋水仙素的方法。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18,核型为2n=8m+10sm,染色体臂数(NF)=36;背瘤丽蚌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8,核型为2n=24m+12sm+2t,NF=74。两物种中均未发现随体和性染色体。
  • 田元勇, 高悦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46-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耐热蛋白酶水解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卵巢,加水分解得到富舍多肽的蛋白粉末,测定酶水解产物中残存氧的浓度和对DPPH自由基活性消去的能力。结果表明,酶水解物的产率为17.8%,酶水解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为87.92%;10g/L虾夷扇贝卵巢酶水解产物能消去DPPH自由基61.68%的活性。试验表明,虾夷扇贝卵巢酶水解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 郑丽, 汪秋宽, 谢智芬, 汪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4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扇贝加工废弃物的自溶水解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紫外线照射扇贝加工废弃物后能够激活自溶酶,当照射40min时,自溶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3.389g/L);pH对自溶水解影响较大,pH为7.0时水解效果最佳;采用40~65℃(5℃/h)的梯度升温自溶水解4h或60℃恒温下自溶水解3h,其水解效果最佳;元机离子Na^+、Ca^2+对自溶酶具有激活作用,当Na^+的浓度为0.07mol/L、Ca^2+的浓度为0.03mol/L时,自溶水解效果最佳,而Zn^2+对自溶酶的影响很小;扇贝加工废弃物在最佳条件下自溶水解3h后(60℃恒温),其水解液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4.006g/L。用SephadexC-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对扇贝加工废弃物的自溶水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解液中蛋白肽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分布在784.25左右,说明白溶水解产物多为小分子的蛋白肽,可进一步对其开发利用,制备海鲜调味料等。
  • 何云海, 汪秋宽, 苏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5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用戊聚糖复合酶及复合纤维紊酶酶解-热水浸提法提取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孢子叶粉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用戊聚糖复合酶酶解裙带菜孢子叶粉的最佳酶解参数为酶加量0.12%,温度为50℃,pH为5.5,时间为30min,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得率为5.171%,总硫酸根的质量分数为1.432%,粗提物中糖的质量分数为21.38%;用复合纤维素酶酶解裙带菜孢子叶粉的最佳酶解参数为酶加量0.227%,温度为45℃,pH为4.5,时间为70min,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得率为5.720%,总硫酸根的质量分数为1.118%,粗提物中糖的质量分数为28.24%。用两种复合酶酶解-热水浸提法提取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得率均较水煮法(4.665%)高。
  • 袁士春, 蔡冠华, 徐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58-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通货膨胀与年度使用费用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渔船营运费中各项数据的内容和变化规律,研究了通货膨胀对钢质渔船经济寿命的影响,提出了在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基础上以获得较准确的渔船经济寿命的计算方法,作为对文献[1]在分析影响渔船经济寿命方面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 官文江, 陈新军, 潘德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6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在海洋渔业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也不断被拓展。作者综述了遥感在海洋鱼群侦察、海洋环境要素与海洋鱼类地理分布关系的研究、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动及评估、海洋渔业管理与安全等4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 李君丰, 田贵成, 王万连, 刘璐, 邓宏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67-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和再投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1—6d的过程中,日本囊对虾体重、脂肪含量均有所下降,而水分、灰分含量却有所增加,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各饥饿处理组体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虾体的生化组成均接近或达到了对照组的水平。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各饥饿处理组虾的生长率呈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各饥饿处理组虾的摄食率在6d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后逐渐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而食物转化率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日本囊对虾继饥饿后再恢复饱食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摄食率的提高实现的。
  • 陈建, 向枭, 周兴华, 段彪, 王永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7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常规饲料为原料,用豆粕等植物蛋白分别替代16%、28%、40%、52%、64%、76%、88%和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8组等蛋白水平(粗蛋白质为30%左右)、等能(总能为3910/g)的饲料,对体长为(5.66±0.09)cm、体重(3.16±0.16)g的淡水白鲳Colussoma brachypomum进行45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为28%、40%、52%、64%时,淡水白鲳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73、2.79、2.65、2.67%/d,其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的差异与特定生长率相似;淡水白鲳饲料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为1:1.67。
  • 郭无瑕, 胡建恩, 王秀武, 白雪芳, 杜昱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7, 22(1): 77-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7.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地研究了从鱿鱼肝脏中提取油脂与精炼鱼油的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炼后的鱿鱼油澄清透明,略显淡黄色,并有淡淡的鱼腥味,其各项指标均符合SC/T3502-2000鱼油一级标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鱿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精炼鱿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较高(36.5%),其中C20∶5(EPA)和C22∶6(DHA)的含量分别为13.1%和20.3%.
    系统地研究了从鱿鱼肝脏中提取油脂与精炼鱼油的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炼后的鱿鱼油澄清透明,略显淡黄色,并有淡淡的鱼腥味,其各项指标均符合SC/T3502—2000鱼油一级标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鱿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精炼鱿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较高(36.5%),其中C20:5(EPA)和C22:6(DHA)的含量分别为13.1%和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