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21
  

  • 全选
    |
  • 罗霞, 邓国成, 廖国礼, 杨小静, 赵长臣, 黄志斌, 苏建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95-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患内脏白点病的斑鳢Channamaculata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致病菌GC1,对该病菌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均符合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schubertii的特性。以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该菌的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长约1 502 bp。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序列与舒氏气单胞菌的同源性高达99%。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极强的致病力,LD50为104.5CFU/mL。29种药物筛选结果显示:该菌对菌必治、先锋必、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先锋V、萘啶酸、四环素、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等1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G、杆菌肽、苯唑青霉素等不敏感。
  • 江鑫, 潘金华, 韩厚伟, 张文枫, 李晓捷, 张壮志, 罗世菊, 丛义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01-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烟台玉岱山、担子岛和荣成褚岛海域106个采样点的大叶藻种类的分布及各采样点不同表层底质(深度3 cm以内)、根部底质(深度3~15 cm)和水深等级.对不同底质与水深条件下大叶藻Zostera marina和丛生大叶藻Z.caespitosa的出现频率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大叶藻的分布与表层底质、根部底质变化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列联系数分别为0.612和0.640;与水深等级变化的相关性虽然显著,但列联系数仅为0.338.在表层底质、根部底质和水深等级3种因素中,两物种的分布与根部底质类型相关性最大,与表层底质类型相关性次之.研究表明,两种大叶藻在不同底质上分布的差异明显,大叶藻偏好泥与泥沙底质,而丛生大叶藻偏好沙与砾石底质.
  • 李霞, 刘志丹, 秦艳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05-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超低温冷冻保存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抗冻剂的情况下,精子线粒体和顶体结构不完整,质膜、鞭毛破损。加入保护剂后,多数精子结构完好,部分精子细胞器受损,表现为质膜褶皱或膨胀举起,与核膜的间隙明显增大;顶体肿胀、破裂或脱落;线粒体嵴间隙增大,内部出现空泡,甚至线粒体内膜破损,内嵴减少,呈弥散状;鞭毛被膜肿胀,呈波浪状,“9+2”型结构模糊;细胞核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精子冷冻保存前后DNA的损伤。结果表明,不加抗冻剂的冷冻组及添加抗冻剂的试验组精子DNA损伤情况与鲜精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冷冻对精子结构的损伤是造成精子活力及受精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王吉桥, 王志香, 张凯, 张玉满, 姜玉声, 刘春宝, 吴岩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10-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为14.0~8.0 ℃、盐度为31~32和pH为7.5的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1.30~1.68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幼参饲养在塑料水槽(40 L)中,投喂蛋氨酸硒添加量分别为0、0.2、0.4、0.6、0.8、1.0 mg/kg的饲料6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15头仿刺参。试验结束后饥饿24 h,测定仿刺参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SGR),体腔液中过氧化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体壁干物质和肠干物质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的成活率为100%;当蛋氨酸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仿刺参幼参的SGR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硒添加量为1.0 mg/kg时,仿刺参幼参的SGR值最小;当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仿刺参对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仿刺参体壁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当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蛋白质含量最高;当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幼参肠中的硒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当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幼参体壁中的硒含量最高,其次为 0.6 mg/kg硒组;除硒添加量为1.0 mg/kg外,各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SOD、CA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分别为 0.8 mg/kg和0.4 mg/kg时达到最高,其次是0.6 mg/kg组;各试验组仿刺参ACP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仿刺参幼参饲料中蛋氨酸硒的适宜添加量为0.4~0.6 mg/kg。
  • 李海燕, 黄茜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16-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记述了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 单殖吸虫中国一新纪录属及一新种和一新纪录种,即异茎虫属Heteropriapulus(Jogunoori, Kritsky & Venkatanarasaiah,2004) Kritsky,2007,简单异茎虫Heteropriapulussimplexsp.nov.,异突异茎虫Heteropriapulusheterotylus(Jogunoori, Kritsky & Venkatanarasaiah,2004)Kritsky,2007。该新种的支持器为简单的直片状,与本属唯一已知种——异突异茎虫复杂的支持器不同。文中对新种和新纪录属种做了新的形态描述并给出特征图。
  • 高强, 栾生, 杨国梁, 王军毅, 孔杰, 胡红浪, 张宇飞, 陈雪峰, 罗坤, 叶少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20-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颜色荧光标记方法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共进行103 d。结果表明: “南太湖2号”两个选育群体间的生长性能及相对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的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肌肉中RNA/DNA值(3.86 %/d、3.08、2.98)均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3.55 %/d、2.51、1.58)(P<0.05);选育群体的相对增重率比非选育群体快36.87%;选育群体的相对成活率比非选育群提高7.76%。研究表明,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选育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的生长性能要明显优于非选育群体。
  • 李文龙, 韩英, 石振广, 王云山, 刘建魁, 鲁宏申, 韩骥, 邱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25-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于2010年7月10日至8月31日,在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鲟鳇鱼养殖基地,在水温为16.5~21.0 ℃的养殖条件下,对全长为(7.60±0.58)cm、体质量为(2.42±0.45)g的43日龄达氏鳇Husodauricus稚鱼进行人工饲养,研究了达氏鳇稚幼鱼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经过50 d人工饲养,达氏鳇稚幼鱼全长达到(22.16±1.34)cm,体质量达到(38.85±5.23)g;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289t-4.7875,R2=0.9984,其全长日均增长量为0.278 cm,平均瞬时生长率为5.552%;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2808 e0.0554tR2=0.9644,体质量日均增长量为0.729 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2.081%;体质量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111L2.6495R2=0.9978,幂指数小于3,表明达氏鳇稚幼鱼体质量生长慢于全长的生长,属于异速生长类型。
  • 刘铁钢, 赵文, 刘钢, 梁毅, 孟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29-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5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幼参的生态安全性,包括耐受性、生长免疫和对养殖水体的调控。结果表明:幼参对5种微生态制剂耐受性的顺序为试剂五>试剂一>试剂四>试剂三>试剂二,其中幼参对试剂五的耐受性最大,幼参对试剂二耐受性远小于其它各组;5种微生态制剂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微生态制剂能促进刺参的生长,特定生长率为1~2 %/d;5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提高幼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其活性值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除试剂一组0.5 mg/L和试剂三0.5 μL/L的POD外)(P<0.05)。对静水每24 h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表明:48 h时,DO<4 mg/L,NO-2-N含量在24 h达到最低,随后逐渐上升;各组的DO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对照组的NO-2-N、NH+4-N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在充气条件下每隔5 d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表明:第20天时,试剂一组和试剂四组的NH+4-N含量>0.02 mg/L,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剂四组和对照组的NO-2-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第20天之前,各组NO-2-N、NH+4-N含量(NH+4-N组15 d除外)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 陶然, 刘瑞, 王晴, 陈吉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37-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致病性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SF1基因组中扩增获得含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基因的1 133 bp目的片段, 连接至载体pMD19-T Simple。测序结果表明, 目的片段含有960 bptrxR基因阅读框,编码为31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Blast分析结果显示,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哈维氏弧菌、溶藻胶弧菌、副溶血弧菌、灿烂弧菌、弗氏弧菌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蛋白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98%、96%、94%、92%。构建表达质粒pET-28a(+)/TrxR后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 用IPTG诱导表达, 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 000。用Ni 琼脂糖亲和层析柱分离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 将该蛋白以50 μg/尾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 用ELISA法检测免疫1~4周内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结果表明,特异性抗体效价持续升高,第2周则达到1∶128。免疫4周后用哈维氏弧菌SF1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对照组鱼的死亡率为100%,免疫组鱼的死亡率为25%,相对免疫保护力为75%。试验表明,哈维氏弧菌TrxR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潜在的亚单位疫苗用于哈维氏弧菌病的免疫预防。
  • 李旭威, 王海英, 吴锐全, 谢骏, 郁二蒙, 吴垠, 余德光, 王广军, 龚望宝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43-1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钙网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子伴侣蛋白,作为内质网主要的钙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在病毒、寄生虫感染以及温度、氧气胁迫等情况下对细胞起保护作用。本试验中采用RACE方法首次克隆获得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钙网蛋白 cDNA全序列,其全长为1 389 bp,开放阅读框为1 263 bp,编码为421个氨基酸。将获得的草鱼钙网蛋白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分别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草鱼与斑马鱼Daniorerio、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6.26%、76.78%,而与人Homosapiens、小家鼠Musmusculus的同源性为69.67%、69.19%。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可知,钙网蛋白在草鱼的肌肉、肠道、皮肤、肝胰脏、肾脏、脾脏、鳃和鳍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脏、鳍条中的表达量最高,除与皮肤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外(P>0.05),均显著高于其它5个器官组织(P<0.05)。
  • 田照辉, 徐绍刚, 王巍, 胡红霞, 董颖, 宋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50-1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普通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热休克蛋白HSP70 cDNA的全序列,该序列全长为2 343 bp,其中5′非编码区为140 bp,3′非编码区为256 bp,可读编码框(ORF)为1 947 bp,编码为648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中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特征序列——IDLGTTYS、 IFDLGGGTFDVSIL和IVLVGGSTRIPKIQK,细胞质特征性保守序列为EEVD,C端重复序列为GGMP。该cDNA序列与其它生物的HSP70 cDNA序列一样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发育树显示,西伯利亚鲟与非洲爪蛙蟾Xenopuslaevis、密西西比短吻鳄Alligatormississippiensis、美西螈Ambystomamexicanum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温为17.5 ℃时,西伯利亚鲟肝脏、鳃、脾脏、心脏、肌肉、中肠、性腺、脑8种组织中均有HSP70表达,其中HSP70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鳃中的次之,肝脏中最低(P<0.05)。
  • 刘宏毅, 黎明星, 肖俊, 黄愉淋, 张明, 甘西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58-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叉尾斗鱼Macropodusopercularis5个地理群体(南宁群体、桂林群体、龙岩群体、福州群体和广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有效引物,对每条叉尾斗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39条片段;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6.44%~40.9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042~0.1457,Shannon指数为0.1543~0.2176;而总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高达84.89%、0.3110和0.4606。研究表明,叉尾斗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间,而群体内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 张鹏, 李兴锐, 张永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62-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工业化培养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时存在的采收困难以及后续上清液的循环利用问题,设计了培养小球藻的新型循环模式,具体操作步骤为:用气升式反应器培养小球藻→加入壳聚糖絮凝→过滤藻体得上清液→在上清液中补加营养成分→加入气升式反应器中再用于培养小球藻。结果表明:在5次小球藻循环培养中,后4次循环培养藻体的生长速率和收获期浓度均比第1次培养的稍高;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时其絮凝效果较好,且未产生絮凝抑制性;每次循环时在上清液中定量补加营养成分,NO-3-N、PO3-4-P含量变化均在无抑制积累的范围内。说明利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采收小球藻的效果及利用上清液循环培养小球藻的效果都比较理想。
  • 徐增洪, 周鑫, 水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66-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幼虾和成虾的胃及肠道内的食物组成和食物充塞度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在水族箱(60 cm×40 cm×40 cm)中先后进行了两试验期克氏原螯虾(规格为3~5 g/尾)对几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小浮萍Lemnaminor、伊乐藻Elodea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natans)的摄食与生长试验,每个水族箱中投放克氏原螯虾20尾;另外,在稻田的环沟内对不同投饲模式(分别投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0%的克氏原螯虾专用颗粒饲料及水草和小杂鱼)下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幼虾肠道内的食物组成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成虾对食物的选择性降低,水域中所能得到的水生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均可成为其维持生存的食物,而分布广、生物量大且最易摄取的水草是其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8:00—10:00和19:00—22:00分别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要摄食时段,其它时段摄食强度较弱;投喂伊乐藻、小浮萍和苦草饲养克氏原螯虾的效果优于水花生和水葫芦,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小浮萍的饲养效果略好于伊乐藻和苦草,但3种水草间的饲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规格的虾苗投喂小浮萍、伊乐藻、苦草、水花生和水葫芦的平均日增重率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稻田环沟内不同投饲模式下,投喂小杂鱼的克氏原螯虾生长情况优于投喂颗粒饲料组和颗粒饲料+水草组。
  • 王玲, 周一兵, 杨大佐, 袁秀堂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71-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体质量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aibuhitensis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牙鲆配合饲料中氮元素的利用和氮收支进行了研究。试验按沙蚕体湿重设置(0.40±0.19)、(1.00±0.22)、(2.00±0.50)g 3个组,分别记为S、M和L组,每组分别设16、20、24 ℃ 3个温度梯度。结果表明:1)20 ℃ 时各组双齿围沙蚕对氮的摄食率均达到最大值,平均为17.0 mg/(d·g),变幅为14.3~22.0 mg/(d·g);2)双齿围沙蚕于不同温度下对氮的摄食率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S组为 10.5~22.0 mg/(d·g),M组和L组则分别为8.0~14.7、6.6~14.3 mg/(d·g),氮摄食率与体质量的关系可用幂函数式CN=aWb表示,其中a值在20 ℃ 时最高,为10.618,b值为-0.2076~-0.1911;3)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和体质量对沙蚕的氮摄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F=79.125,P<0.001;F=34.308,P<0.001);4)在本试验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对饲料中氮的累积率平均为11.8 mg/(d·g),以摄食氮为100%计,累积氮所占的比例最大,平均为88.99%,排粪氮次之,为9.43%,而排泄氮所占的比例最低,仅为1.58%。
  • 陈辅利, 高光智, 刘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77-1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幼鱼养殖过程中投饵量(30、38、46、54、62、70、86、102、120、140、160、180、200、220、240 mg/d)对鱼体的增重及对水环境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鱼在生长过程中的最佳投饵量为160 mg/d,当投饵量小于160 mg/d时,许氏平鲉的增长速度随投饵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投饵量大于160 mg/d时,再增加投饵量也并不能提高幼鱼的增长速度。投饵量对水体中固体悬浮物、COD、氨氮含量的影响与投饵量对幼鱼增重的影响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存在投饵过量指示点(SZ)、COD污染指示点(CZ)、氨氮污染指示点(NZ)。当投饵量小于SZCZNZ时,悬浮物、COD、氨氮含量均随投饵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投饵量大于SZCZNZ时,悬浮物、COD、氨氮含量迅速增加。养殖水体中COD的自净符合一般水体COD的自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投饵量(T)与悬浮物含量(S)的模型为S=-18.86 +1.082T-0.0069T2+0.0002T3,投饵量与COD的模型为COD=0.16+0.977T-0.055T2+0.00017T3,COD自净模型为C=113.4×exp(-0.68t)。
  • 崔力拓, 李志伟, 胡克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82-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海水养殖是河北省水产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为了保护河北省海水养殖区的生态环境,实现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根据2000—2010年的监测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海水养殖区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河北省海水养殖区水质逐步有所好转,其中秦皇岛市、唐山市附近海水养殖区水质基本可以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黄骅市附近海水养殖区的水质污染较重,已不能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河北省海水养殖区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是磷酸盐( PO3-4-P)、无机氮(DIN),其次为铅(Pb)和汞(Hg)。
  • 张国琛, 母刚, 王隽冬, 张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86-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真空方法干燥仿刺参,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密度(1.0、1.5、2.0、2.5、3.0 W/g)、真空度(0.087、0.090、0.093 MPa)和预煮水盐度(80、160、240 g/L)对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的干燥速度、产品的物理性质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密度对仿刺参的干燥速度和干品品质影响明显,在该微波功率密度下,功率密度平均每增加0.5 W/g,干燥时间缩短22.5 min;真空度和预煮水盐度对仿刺参的干燥速度有一定影响,预煮水盐度对仿刺参干品的外观影响较大。试验表明,用微波真空干燥海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密度2 W/g、真空度0.090 MPa、预煮水盐度80 g/L。在此工艺下干燥的海参色泽和形状保持完好,收缩率较低(32.20%),复水率较高(266.32%),且干燥时间仅为110 min。
  • 谢智芬, 刘俊荣, 赵艳秋, 俞微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27(2): 190-1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2.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北太平洋鱿鱼Ommastrephesbartrami的外套膜肌肉为原料,采用二次旋转组合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3种品质改良剂(转谷氨酰胺酶、柠檬酸钠和多磷酸盐)对鱿鱼外套膜肌肉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感官质量(咀嚼感、指压触感)和持水性的影响,并分别建立3种品质改良剂与感官质量、持水性和凝胶强度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转谷氨酰胺酶、柠檬酸钠和多磷酸盐对鱿鱼肌肉蛋白凝胶的感官质量和凝胶强度均显示出不同的影响趋势,3种品质改良剂与感官质量(咀嚼感和指压触感)、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的回归拟合方程的R2分别为0.8946、0.8980、0.9471、0.9106,拟合方程的显著性均很高,表明凝胶强度、感官评价和持水性均与转谷氨酰胺酶、柠檬酸钠、多磷酸盐的添加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得到的拟合统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