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6-21
  

  • 全选
    |
  • 徐立蒲, 何志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158-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及时投喂酵母,加大培养用水的日交换率,增大引种种群个体的数量、幼体百分率(80%以上)和成体怀幼数,并在适宜的溞密度(5000个/L左右)和采获率(30%)下采获,对提高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 Daday的日产量有益.在微流水、日投喂200~300万个/mL小球藻并搭配投喂150 mg/L干酵母,培养用水日交换率0.5~1.0的条件下,蒙古裸腹溞的日产量近100 g/(m3*d);蒙古裸腹溞的种群增长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Nt=11/(1+e1.967-0.318t)描述,并依照种群增长曲线探讨了提高日产量的途径.
  • 唐作鹏, 解涵, 解玉浩, 李兴友, 崔双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164-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水丰水库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1998、1999、2000世代群体的体重与体长的关系、生长差异和雌雄差异,以及同世代鱼不同季节的生长差异和同水域中上、下游群体的差异.3个世代鱼的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式分别为W=3.291×10-6L3.0917(n=386,r=0.9085), W=7.270×10-7L3.3822(n=564,r=0.9363), W=3.864×10-6L2.9749(n=481,r=0.9354),由此表明大银鱼属于等速生长类型;对同世代雌、雄群体间的平均体重差异显著性测定显示,仅1999世代差异极显著,其余不显著.分析认为,产生世代间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后续世代群体的增大,饵料相对欠缺,栖息空间相对减小,因而导致生态条件相对恶化;上、下游样本的生长量几乎相差一个月,原因在于上游水域的饵料生物较下游水域丰富,水温相对要高,大银鱼下游群体较上游群体出生要晚,生长积温偏低.
  • 温小波, 库夭梅, 罗静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170-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 (2.37±0.21)g]与成虾[ (21.59±1.76)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以及温度和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0.0±0.5)℃恒温状态下,大规格实验虾的耗氧率仅为小规格个体的34.53%,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克氏原螯虾耗氧率昼夜变化规律明显,成虾夜间12 h的耗氧率平均为(0.156±0.008)mg/(g*h),白天12 h的耗氧率平均为(0.134±0.009)mg/(g*h),差异显著(P<0.01);幼虾夜间12 h的耗氧率平均为(0.484±0.011)mg/(g*h),白天12 h 的耗氧率平均为(0.369±0.051)mg/(g*h),两者差异同样极显著(P<0.01).一昼夜中,幼虾和成虾耗氧率均出现3个高峰值和4个低谷值.克氏原螯虾的窒息点与体重及温度显著相关,并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增大而呈直线上升.
  • 朱华平, 黄樟翰, 卢迈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175-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和海南红鲌 Erythroculter recurviceps(Richardson)的眼、肝、心、肾和背部白肌5种器官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4种同工酶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器官组织的LDH,肾脏和心脏的MDH及眼和心脏的SOD等同工酶谱带相似.一些器官组织的EST、MDH和SOD同工酶有特异性地表达,条带数目及各酶带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和物种特异性.
  • 马悦欣, 吴垠, 刘长发, 王吉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180-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抗微生物药物已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使用益生菌控制病原菌已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细菌、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应用于鱼、虾、蟹、软体动物的养殖和饵料生物的培养.文中作者分析了益生菌的可能作用机理,介绍了益生菌筛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李晓东, 赵文, 徐纪军, 张东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186-1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半循环流水轮虫培育池(1#)、静水轮虫培育池(2#)和半循环流水轮虫饵料培养池(3#)中浮游细菌的生物量及其动态.结果表明,1#、3#和2#池中浮游细菌的密度依次为(14.55±5.67) ×108 个/L、(8.44±2.75) ×108 个/L和(24.52±8.71) ×108 个/L,而浮游细菌的生物量依次为(6.75±2.63)、(4.39±1.01)和(11.38±4.52) mg/L.在土池轮虫培育中微藻类是主要生产者,浮游植物尤其是微型藻类的数量决定了浮游细菌是否成为轮虫饵料的主要供应者.浮游细菌的数量变化和COD的变化一致.
  • 邢荣莲, 丁君, 滕利平, 常亚青, 宋林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191-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了中间鲍Haliotis midae、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和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e 3种鲍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初步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分类研究.经24个随机引物扩增,共得到376条多态性片段,片段长度为250~2500 bp.根据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平均遗传距离指数,并采用UPGMA和NJ两种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系统树.在UPGMA聚类中,中间鲍与九孔鲍先聚在一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次是皱纹盘鲍,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差不大,NJ聚类图上就反映出3种鲍聚为3类,所以两种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与它们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的结果基本吻合,说明RAPD技术可以作为鲍种质鉴定和分类的一种有效、简便的辅助手段.
  • 李伟, Stanislav Kobelev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197-1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海洋无脊椎动物贻贝Crenomytilus grayanus中分离出的凝集素(CGL,糖结合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相对分子量为18 000.经激光拉曼光谱测定,侧链C-C-S-S-C-C具有扭曲-扭曲-反式构型.在谱图1377 cm-1附近未见锐峰,显示该糖蛋白的色氨酸主要暴露在分子表面.
  • 丁君, 常亚青, 邢荣莲, 宋坚, 付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200-2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30只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e不同器官DNA的相对含量,比较了各器官的细胞周期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生长的2龄九孔鲍足、上足触手、上足、头触角、外套膜、鳃和眼柄组织的DNA 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头触角的DNA含量较外套膜组织低15.19%.从各器官细胞周期的时相比例分析看,九孔鲍各器官细胞的同步性较好,G1期时相比例都高于80%,其中鳃G1期比例最高,达到88.62%,头触角中G2/M期时相比例最高,达到11.18%,不同器官各细胞时相的比例存在差异.
  • 谭烨辉, 杨凤, 雷衍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204-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因子总氨氮(TNH3-N)、亚硝酸氮(NO-2-N)试验表明,当养鲍用水中非离子氨氮(NH3-N)为0.035 mg/L以下或NO-2-N为0.8 mg/L以下时,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幼鲍的生长不产生明显影响;NH3-N对幼鲍生长产生影响的EC5(引起幼鲍生长速度减慢5%的浓度)为0.103 mg/L,不产生影响的最大浓度为0.045 mg/L.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水中TNH3-N、NO-2-N对幼鲍生长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只是简单的相加作用.经回归表明,养鲍自污染水中,NH3-N是影响幼鲍生长的主要因子,它对幼鲍生长产生影响的EC5为0.022 mg/L,不产生影响的最大浓度为0.01 mg/L,均比单因子试验结果显著降低.
  • 曾丹霞, 金送笛, 刘军, 马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210-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pH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溞状幼体Ⅱ期(Z2)变态的影响,即pH为5.5~9.6时Z2期幼体可变态,最适pH为7.0~9.1.监测了施用漂白粉后池水中有效氯的衰减及pH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8 mg/L的有效氯29 h基本衰减完毕;施用漂白粉后,池水pH先升高,最高达9.20,5 d后接近原海水的pH值.室外土池泼洒1.0 mg/L的敌百虫,失效时间为3 d.在温度(16±2)℃、盐度28的条件下,对利氏才女虫Polydora ligni进行了pH适应性试验和不同pH下总氨氮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利氏才女虫在pH为10.0时,24 h内虽可存活,但已产生不良影响;在pH为 8.5、9.0、9.5、10.0时,总氨氮对多毛类的 24 LC50分别为 31.77、11.26、3.18、0.32 mg /L.并根据试验结果,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河蟹生态育苗池和轮虫培养池生态调控水质的方法.
  • 孙大江, 曲秋芝, 马国军, 吴文化, 邱岭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216-2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鲟鱼养殖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鲟鱼的主要养殖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养殖生产的格局和特点,并对当前存在的鲟鱼苗种来源、食用鱼养殖规格、水体利用以及引进种类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 陈荣庚, 张秀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222-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现有复合材料层合板高阶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种基于整体-局部位移假设的1,2-3高阶剪切变形理论,使其既满足层间位移、应力连续条件,也满足上、下自由表面条件.比较了应用该高阶理论的位移有限单元数值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此高阶理论既能很好地描述剪切变形效应,又能较好地计算整体位移参数和横向剪切应力.
  • 孙士平, 郭连喜, 刘守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227-2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RS-485串行通信总线的特点及其在单台电梯控制和群控电梯中的应用,叙述了电梯轿厢信号、厅门信号的登记、显示与消号的工作原理, 阐述了RS-485串行通信的硬件设计方法和软件设计思路.
  • 孙忠吉, 刘勇, 周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3, 18(3): 232-2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3.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生公寓杂用水较多,为了节约用水,在大连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公寓配套了中水设施,将混合污水处理成中水,可供冲厕、绿化等杂用.文中作者介绍了该项工程的设计参数、运行方式和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