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6-21
  

  • 全选
    |
  • 刘海金, 王常安, 朱晓琛, 刘永新, 张晓彦, 侯吉伦, 唐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161-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为(16.0±0.5)℃、pH为8.0~8.3、盐度为30.2的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单倍体、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发育的过程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的发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倍体胚胎脊柱弯曲,器官分化不全,受精率低,畸形率高,出膜率低;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的发育时序基本相同,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卵黄栓胚、克氏囊胚、尾芽胚、心跳胚、出膜期等阶段孵化出膜,各阶段除发育时间不同外,发育特征与发育分期没有明显差别;普通二倍体胚胎约61h孵化出膜,而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分别经66 h 30 min和67 h 50 min孵化出膜,孵化时间比普通二倍体牙鲆长约10%。其中,卵裂期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细胞分裂阶段发育特别缓慢,发育时间比普通二倍体长约25%。单倍体出膜率为(16.5±2.2)%,畸形率为(97.2±1.6)%;雌核发育二倍体出膜率为(85.6±3.0)%,畸形率为(13.2±2.3)%;三倍体出膜率为(82.3±3.1)%,畸形率为(16.3±2.5)%。与普通二倍体牙鲆相比,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出膜率低,仔鱼畸形率高。
  • 殷旭旺, 赵文, 李艳颖, 王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168-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不同地理品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形态和同工酶差异,并结合生活史参数初步探讨了不同地理品系轮虫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品系褶皱臂尾轮虫形态差异显著,并且在同工酶上也有明显的变异;基于形态测量和同工酶分析的两次聚类结果较为一致,表现为内蒙和西藏品系轮虫亲缘关系较近,辽宁、大连、天津和山东品系轮虫亲缘关系较近;基于生活史参数的聚类分析与以上结果有较大出入,表明生活史参数在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局限性。
  • 楼宝, 史会来, 骆季安, 毛国民, 辛俭, 郑代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173-1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40.71g±2.92g)经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再恢复喂食后的生长情况,试验共进行40d,水温为26~28℃。结果表明:饥饿5d组(S5)鲈体重略高于对照组,饥饿10d组(S10)鲈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饥饿15d组(S15)鲈体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饥饿15d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脂肪含量及鱼体比能值略有下降,灰分及水分含量明显上升;恢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鱼体化学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标准代谢率下降,恢复投喂后又回升至对照组水平;从组织结构看,胃、肠和肝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恢复投喂后各组织结构均有恢复。由此表明:S5组和S10组的鲈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S15组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 李婵, 白岚, 徐奇友, 许红, 张铁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179-1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促生长剂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A、B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那西肽2mg/kg和4mg/kg,C组添加大蒜素15mg/kg,D组添加黄霉素8mg/kg,E组为对照组。饲料为膨化饲料,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43.05%,粗脂肪为23.02%。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80尾鱼,初始体重为(33.78±1.99)g。试验期间,水温为(14.5±2.0)℃,溶氧为(8.9±1.1)mg/L,每天饲喂2次。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C、D组虹鳟的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8.5%、6.9%和8.5%,饵料系数分别降低8.3%、7.5%和2.5%,增重率分别提高13.4%、10.35%和12.62%,鱼体粗蛋白分别提高2.69%、8.58%和2.88%,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不同促生长剂,鱼体肾脏中SOD酶活性和肝脏中溶菌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肝脏和血浆中SOD酶活性及鳃组织中溶菌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在饲料中添加2mg/kg那西肽、15mg/kg大蒜素和8mg/kg黄霉素,可以改善虹鳟的生长性能,提高鱼体的免疫活性。
  • 余晓丽, 陈明, 李超, 李莉萍, 雷爱莹, 钟穆妮, 梁万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185-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广西横县、邕江及合浦等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中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为30%~100%。鱼的主要发病症状为:浮头、转圈、狂游,发病后期鱼的单边眼睛浑浊、突出,且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的斑点叉尾鱼心的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等部位取样,分离到7株代表性菌株(CMS003~CMS005、CMS009~CMS012)。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鲴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鲴的症状相同。采用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目前,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鲴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 陈勇, 邵丽萍, 郑晓贤, 刘国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192-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的不同孢子液浓度、附着基坡度和海水浊度对裙带菜孢子附着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裙带菜孢子附着密度随着孢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呈正相关变化;随着附着基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变化;随着海水浊度的增加而减小,呈负相关变化。当孢子液浓度为3250~29250个/mL时,孢子液浓度(x1)与孢子附着密度(y1)的关系式为y1=724e^0.00008x1(R=0.978);当附着基坡度为0~90°时,附着基坡度(x2)与孢子附着密度(y2)的关系式为y2=-0.7507x2+97.447(R^2=0.9866);当海水浊度为0.3~7.9时,海水浊度(x3)与孢子相对附着密度(y3)的关系式为y3=0.1354x3^3+2.3802x3^2-18.557x3+98.571(R^2=0.9896)。
  • 白胡木吉力图, 马汝河, 高悦勉, 宋冠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196-1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大连海区青蛤Cyclina sinensis性腺的组织切片观察及肥满度的周年变化确定其繁殖期。依据青蛤性细胞本身的特点和发育规律将其性腺发育分为5期,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青蛤肥满度的周年变化与性腺组织学变化相吻合,肥满度最高为8.07%(8月2日),最低为5.27%(12月1日);大连自然海区的青蛤性腺发育过程以1年为1个周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繁殖期,繁殖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水温为24.0-26.8℃。
  • 杨凤, 张淑红, 王艳, 杜美荣, 李来阳,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200-2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为11—1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土霉素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受精卵孵化率、幼虫成活率、相对生长率、眼点出现率及变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mg/L以下浓度的土霉素对虾夷扇贝受精卵的孵化率没有明显负面影响;8mg/L以下浓度的土霉素对幼虫相对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无明显负面影响;1—8mg/L浓度的土霉素,对刚选育出的初期面盘幼虫壳长以及浮游和变态阶段幼虫的相对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有促进作用。
  • 张俊新, 魏海峰, 何洁, 刘长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205-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用煤渣和沸石作为填料的硝化滤器挂膜过程中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生物膜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挂膜过程中,总氨氮的降低遵循一级反应规律;一级反应的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性增加,直至挂膜成熟稳定;煤渣和沸石填料挂膜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744d^-1和0.679d^-1。
  • 任莉红, 孙利芹, 王长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210-2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微生物流加培养技术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分别进行恒速流加培养、变速流加培养,并与一次性培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流加方式对新月菱形藻的生长、蛋白质、胞内多糖产量影响显著;恒速流加培养10d的藻密度、蛋白质及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901±0.050)×10^7cell/mL、(42.82±4.03)mg/L、(95.68±3.99)mg/L,是一次性培养的2.29、1.62、2.15倍;在变速流加培养中,当流加控制因子K=0.167时,藻密度、蛋白质、多糖的含量分别是一次性培养的4.83、6.23、6.12倍。
  • 林月娇, 刘海映, 徐海龙, 谷德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215-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生物学测定方法,对大连近海雌、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tia个体的头胸甲长、体长、全长、体重进行了测定,并统计分析了口虾蛄各长度与体重以及各长度之间的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雌、雄口虾蛄个体间生长存在的差异较小;雌、雄口虾蛄的体重与头胸甲长、体重与体长、体重与全长均呈幂函数关系,头胸甲长与体长、头胸甲长与全长均呈线性关系.
  • 李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218-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辽宁省大多数的木质渔船无图纸、确定公约船长并勘画载重线有困难的实际问题,对辽宁省主要沿海地区典型木质渔船进行了测绘、倾斜试验和稳性计算。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约船长(Lc)与甲板长(Ld)的关系为Lc=0.883Ld,公约船长的中点距艏柱内缘甲板处的距离(Ldf)与甲板长的关系为k=0.473Ld,并提出勘画永久性载重线标志的方法。
  • 高艳萍, 于红, 崔新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221-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影响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因素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特性,建立了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预测模型,并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编程实现。训练结果表明:用L—MBP网络预测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能有效地预测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状况。
  • 邓希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225-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换水换气式充氧密封水产苗种运输装置是在直接用塑料袋运输活鱼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能在不松开塑料袋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进行换水换气。试验中以鳙鱼苗为试验对象,选用换水量、换气量、换水间隔期和换气间隔期4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模拟运输。结果表明:4因素最经济可行的组合是换水量为60%,换水间隔期为16h,换气量为50%,换气间隔期为8h;正交试验中鱼苗存活时间最长为55h(空白试验为27h);换水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只换水比只换气更利于延长活鱼运输时间;水质中的溶氧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
  • 陆化杰, 陈新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230-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6年1-6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和表面水温(SST)、海面高度距平值(SSHA)的资料,利用海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 4.0绘制了各月产量、日产量与SST和SSHA的关系图,推测出各月渔场的最适SST和SSHA值,并经K-S检验。结果表明:1—3月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45°S、60°W附近海域,各月最适SST分别为11~12℃、12~13℃、12~13℃;4-6月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42°S、58°W附近海域,各月最适SST分别为11~13℃、9~11℃、8~9℃。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SSHA=0附近海域。中心渔场分布与SST和SSHA关系极为密切,可作为渔情分析指标。
  • 王春雷, 许柳雄, 叶旭昌, 朱国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235-2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金汇6号”金枪鱼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调查结果,对2000尾鲣Katsuwonus pelamis渔获物的生物学数据进行了测定,并对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的鲣渔获物的叉长、体重、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331~738mm,优势叉长为425~575mm;流木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264~719mm,优势叉长为325~475mm。起水鱼群鲣渔获物的叉长组成明显大于流木鱼群(P〈0.01),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叉长超过450mm的大个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流木鱼群。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雌、雄个体叉长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中雄性个体叉长明显大于雌性个体(P〈0.01)。2)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叉长与体重的组成服从正态分布,其关系式分别为W1=8.319×10^3.15(R^2=0.946)和W2=4.505×10^-6LF^3.24(R^2=0.977)。3)起水鱼群的雌、雄比为1:1,而流木鱼群的雌、雄比接近2:1。4)起水鱼群以Ⅳ期(30.49%)和Ⅴ期(44.92%)性成熟度等级为主;流木鱼群以Ⅰ期(21.00%)和Ⅱ期(56.01%)性成熟度等级为主。5)起水鱼群以空胃(37.39%)、1级(28.61%)和2级(35.14%)摄食等级为主;流木鱼群基本上为空胃(99.50%)摄食等级。
  • 苏延明, 蔡学新, 孙俭, 周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3): 242-2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4类营养型饲料(13种饲料原料和1种鲍用配合饲料)单一饲喂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稚胆(D=2.67±0.16mm)110d,测定其壳径和体重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消化率、总消化率及投饵系数。结果表明:4类营养型饲料的饲喂效果依次为鲍用配合饲料〉青绿饲料〉能量饲料〉蛋白饲料;从稚胆壳径、体重特定生长率看,选择饲料原料时,青绿饲料中以紫菜、孔石莼为好,能量饲料中以麦麸为好,蛋白饲料中以虾粉为宜;稚胆对鲍用配合饲料的消化率最高,青绿饲料较高,蛋白饲料居中,能量饲料较低。饲喂14种饲料110d,稚胆的成活率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