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21
  

  • 全选
    |
  • 马悦欣, 刘志明, 刘鹏亮, 曹善茂, 张丽萍, 谢淑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97-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 sp.CI4菌株于VNS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浓缩无细胞上清液,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胞外产物能够抑制从岩石表面分离的污损细菌S1菌株和其自身的生长。除去菌体培养液,用饱和度为70%的硫酸铵沉淀,所得的拮抗物粗提液对热部分敏感,对蛋白酶K和链霉蛋白酶敏感,其作用的活性pH稳定范围为5.0-9.0。粗提液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Microcon离心超滤管分级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跟踪检测,得到电泳纯抗菌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7 200。
  • 张凤萍, 柳敏海, 彭志兰, 张健, 傅荣兵, 罗海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02-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和石蜡组织切片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卵巢发育周期和卵巢发育中各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条石鲷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在年周期中可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明显的卵黄核,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皮质液泡,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卵黄颗粒部分融合,Ⅴ时相和Ⅵ时相分别为卵子形成和退化吸收时相。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繁殖期主要在5—7月,其卵巢有Ⅳ期、V期;8月卵巢开始退化,9月进入重新发育的Ⅱ期,直到翌年3月都为越冬Ⅱ期卵巢;3月下旬条石鲷卵巢开始重新发育为Ⅲ期卵巢。条石鲷卵巢的平均成熟系数为0.70%~12.57%。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各时相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因此条石鲷属多次产卵。
  • 徐晓津, 王军, 谢仰杰, 苏永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07-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显微技术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鱼苗孵化出膜至22日龄时每天取样1次,22至30日龄时每两天取样1次,30日龄以后每5天取样1次,直到60日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6-29.4℃条件下,2日龄仔鱼肝脏出现,肛孔开裂;3日龄仔鱼胰脏、幽门盲囊出现,口形成;4日龄仔鱼胆囊出现,食道黏膜上皮中出现较多黏液细胞,胃肠分化,肠后端具肠瓣与直肠分界,胃肠蠕动,口和肛门与外界相通;5日龄仔鱼肝脏分化为两叶,胰脏分散分布在肠的周围;12-13日龄仔鱼胃分化为贲门部、幽门部和胃盲囊三部分,肠壁褶皱形成;36日龄稚鱼胃腺发育较好,幽门盲囊结构与成鱼相似,共16条。随着仔、稚、幼鱼的个体发育,消化道进一步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层皱褶加深,黏液腺增多。60日龄幼鱼,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较完善,基本具备了成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中还讨论了大黄鱼育苗过程中的3个"危险期"与消化系统发育变态的关系。
  • 冯广朋, 庄平, 章龙珍, 颜世伟, 钱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13-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麻醉剂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稚鱼经2-30 mg/L的丁香酚麻醉2 h后,耗氧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麻醉浓度为2、4 mg/L组稚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mg/L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8-30 mg/L的5个浓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西伯利亚鲟幼鱼经60-180 mg/L的丁香酚麻醉10 min后,各试验组间幼鱼血液中磷离子、总蛋白、总胆固醇、血糖、尿素、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幼鱼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9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镁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12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浓度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间白蛋白与乳酸脱氢酶浓度波动较大。以上结果初步表明,8-30 mg/L丁香酚可应用于西伯利亚鲟稚鱼的短途运输中,60-90 mg/L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生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 陈新军, 曹杰, 田思泉, 刘必林, 马金, 李思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19-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4°E和176°-180°E;7月为157°-161°E、167°-169°E和179°-180°E;8月为151°-158°E;9月为152°-160°E;10月为146°-147°E、151°-160°E;11月为145°-148°E、150°-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41°N;7月为40°-42°N;8月为41°-44°N;9月为42°-45°N;10月为42°-44°N;11月为4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160°E海域表温通常较低,作业渔场分布广泛,但CPUE较低;而黑潮小弯曲年份则情况相反。
  • 田涛, 陈勇, 郑小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27-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定量的混凝土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铁粉或铁屑,制成人工藻礁,在海中观测其生物的附着与生长状况,分析人工藻礁含铁量对附着生物的影响,探讨废弃铁粉、铁屑在建造人工鱼礁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在人工藻礁模块里加入颗粒状铁,对其表面生物的附着效果产生显著影响.3次调查结果显示:含铁粉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36 kg/m2,含铁屑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1 kg/m2,无铁模块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082 kg/m2;2)投放人工藻礁3.5个月后,含铁率为0.05%、0.10%、0.50%、1.00%、1.96%、2.91%模块上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0.168、0.269、0.198、0.169、0.345、0.147 kg/m2,含铁率为1.96%的铁屑组鱼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好,附着生物量为0.459 kg/m2,其强度达到12.5 MPa,为含铁藻礁优选配比,而不含铁的藻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差.
    在一定量的混凝土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铁粉或铁屑,制成人工藻礁,在海中观测其生物的附着与生长状况,分析人工藻礁含铁量对附着生物的影响,探讨废弃铁粉、铁屑在建造人工鱼礁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在人工藻礁模块里加入颗粒状铁,对其表面生物的附着效果产生显著影响。3次调查结果显示:含铁粉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36 kg/m2,含铁屑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1 kg/m2,无铁模块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082 kg/m2;2)投放人工藻礁3.5个月后,含铁率为0.05%、0.10%、0.50%、1.00%、1.96%、2.91%模块上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0.168、0.269、0.198、0.169、0.345、0.147kg/m2,含铁率为1.96%的铁屑组鱼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好,附着生物量为0.459 kg/m2,其强度达到12.5MPa,为含铁藻礁优选配比,而不含铁的藻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差。
  • 牛纪锋, 吴锐全, 谢骏, 王广军, 关胜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32-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0、500、1 000、1 500 U/kg)的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23 g左右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56 d,研究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 000U/kg植酸酶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1 000、1 500 U/kg组大口黑鲈胃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14%和20.09%,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鱼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肠道中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鱼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1 000、1 500 U/kg组大口黑鲈的胃淀粉酶活性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 黄洪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37-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为(27.0±0.5)℃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观察了饥饿对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仔鱼摄食、生长与形态变化和存活的影响,研究饥饿胁迫下倒刺鲃仔鱼的饥饿耐力。结果表明:倒刺鲃5日龄仔鱼初次开口的摄食率达90%,6-11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7日龄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NR);延迟1-8 d投喂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之后,仔鱼的成活率随延迟投喂天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饥饿仔鱼超过50%死亡率发生在PNR前1 d;完全饥饿条件下,饥饿0-7 d内,仔鱼全长为正增长,之后,全长开始转为负增长,饥饿仔鱼鳍褶消失速度减缓,臀鳍芽发育停滞,腹鳍芽未能形成,在接近或处在PNR期时,仔鱼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脊索弯曲、头大身瘦、肠道萎缩、胆囊膨大且里面充满黄绿色胆汁以及"胸角"等现象。从形态上的变化可对倒刺鲃仔鱼的营养水平作出初步判断。倒刺鲃仔鱼的补偿生长能力和耐饥饿能力较强。
  • 李海涛, 田丽霞, 王银东, 胡云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43-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360尾初始体重为(5.35±0.02)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O 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随机分配在12个水族箱中(容积为300 L),每箱放30尾鱼。试验分为3组,投喂3种不同饲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0125%、0.025%的溶血卵磷脂,记为对照组、A组、B组),每组设4个重复。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评价饲料中添加溶血卵磷脂对罗非鱼生长、鱼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罗非鱼幼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B组幼鱼的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也有所改善;A组和B组鱼体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以及肝体比和脂体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的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除B组幼鱼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显著提高外,各试验组幼鱼血液中的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A组幼鱼的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溶血卵磷脂后,可提高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并能提高幼鱼对脂肪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 李艳芹, 刘俊荣, 戴志远, 赵前程, 俞微微, 谢智芬, 孙黎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47-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值鱼蛋白先经热塑挤压蒸煮处理得到具备肉类咀嚼感的组织化挤出物,以此为基料开发模拟肉类产品。以食盐、蔗糖和柠檬酸的添加量分别作为栅栏因子调节参数,跟踪研究各个栅栏因子对模拟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感官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触感(咀嚼感)、味感和嗅感。结果表明:组织化鱼肉模拟食品具有很好的感官质量,在新型模拟食品的开发中有很好的研究前景;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得到各个栅栏因子调节参数与模拟产品感官质量之间关系的拟合模型,由此得出食盐、蔗糖和柠檬酸3个栅栏因子调节参数对调节产品咀嚼感和味感有显著作用,而该3个因素对产品的嗅感影响不显著。此外,利用热塑挤压蒸煮技术得到的组织化鱼蛋白基料的质构稳定,在研制模拟食品过程中,该基料仍旧保持原有的类肉咀嚼特征,这是新型模拟产品研发的前提。
  • 朱雪莲, 王志勇, 韩志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53-1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PCR法克隆测定了4个品种金鱼(草金、文种、龙种和蛋种)、6个不同水域鲫与银鲫的m t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并对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金鱼与鲫的序列长度均为471 bp,银鲫为472bp;在所用样品中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金鱼4品种间序列无差异,共享1种单倍型;11尾鲫(来自6个不同水域)呈现8种单倍型,4尾银鲫(来自2个不同水域)共享1种单倍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鱼隶属于鲫的一支,银鲫呈独立的另一支。对金鱼与不同地域鲫的遗传距离测定结果表明:金鱼与嘉兴南湖的鲫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D=0.00426),其次为盐城射阳湖鲫(D=0.00534)、淮河鲫(D=0.00641)、鄱阳湖鲫(D=0.00749),再次为黄河下游鲫(D=0.01073),与闽江鲫亲缘关系较远(D=0.01291)。据此推测,金鱼起源于长江流域的鲫。
  • 杜涛, 黄洋, 罗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58-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酵母轮虫和以小球藻、螺旋藻粉强化培育5 h的酵母轮虫为饵料,投喂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仔鱼,比较其成活率。结果表明:投喂酵母轮虫仔鱼的成活率为0-4.3%,而投喂小球藻和螺旋藻粉强化的轮虫仔鱼成活率显著提高,分别为85.3%-97.3%和79.3%-94.3%。
  • 韩胜菊, 陶冶, 杨文莲, 皮国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62-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响应面法近似计算在多学科优化中的特点,针对普通神经网络构造响应面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设计出混合神经网络并构造了协同优化算法的响应面,在任务调度模块的支持下,可以自主地选择近似和精确计算。采用混合神经网络调度法对玻璃钢拖网渔船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优化结果的效率和鲁棒性。
  • 高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67-1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光纤陀螺罗经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对其优缺点做了阐述,描述了光纤陀螺罗经的发展过程并对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分析了光纤罗经的主要误差源及影响光纤罗经的精度因素,并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措施。
  • 张铃铃, 任艳, 石存斌, 吴淑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72-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IgM和β-actin基因序列,分别在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引物,从注射免疫后的剑尾鱼头肾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对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电泳纯化、T-A克隆及测序鉴定。将所得标准品质粒以10倍梯度进行稀释,采用SYBR Green I染料进行荧光定量扩增,构建标准曲线并进行融解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剑尾鱼IgM和β-actin基因的标准品Ct值检测范围分别为7~21和8~25,扩增效率分别为2.025、1.970;融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特异的单个峰,其Tm值分别为82.43℃、86.09℃,表明扩增产物特异性非常好。本实验中建立的剑尾鱼IgM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对剑尾鱼IgM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测定。
  • 路艳君, 姜爱莉, 窦柏蕊, 王粲, 王长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78-1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及细胞内蛋白质、多糖、叶绿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菱形藻对两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受力;Cd(Ⅱ)、Zn(Ⅱ)浓度分别低于3.0、1.0 mg/L时对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于此浓度则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Zn(Ⅱ)对新月菱形藻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P〉0.05),Cd(Ⅱ)能抑制新月菱形藻蛋白质的合成;低于3.0 mg/L的Cd(Ⅱ)、Zn(Ⅱ)能促进新月菱形藻胞内多糖和叶绿素的合成。
  • 白日霞, 王长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83-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壳棘经脱脂、热水煮沸、浓缩、去蛋白、去核酸、脱色和分级等一系列步骤,得到硫酸多糖XB-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测该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万,并证明其组分具有均一性;XB-1经水解、衍生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其单糖组分为岩藻糖和硫酸基;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XB-1的最佳提取条件;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显示,XB-1对肺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和宫颈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汪学杰, 牟希东, 胡隐昌, 罗建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2): 187-1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0.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布氏鲷的外部形态、生长特点和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布氏鲷的主要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其比例,观察其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布氏鲷体被圆鳞,体表有两条侧线;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即W=2.03×10-2L3.231(R2=0.9883)。采用PHA体内培养法,取鱼体肾脏用空气干燥法制备布氏鲷染色体标本,经核型分析,布氏鲷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6 sm+26 st+12 t,染色体臂数NF=50,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形态和核型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