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2-21
  

  • 全选
    |
  • 蔡畅, 王丛丛, 吴智超, 刘云, 郭亚南, 许强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573-57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hae3基因缺失的突变体,并研究hae3基因对血红蛋白生成的影响,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利用Cas9-CRISPR技术,成功建立了缺失血红蛋白hae3基因的鱼类模型,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hae3 sgRNA与Cas9 RNA混合后对斑马鱼第一细胞期受精卵动物极进行注射,利用序列测定与比对、T7核酸酶酶切方法成功检测到了hae3基因的敲除,并对缺失hae3基因的斑马鱼和对照组斑马鱼同时进行固蓝(O-dianisidine)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斑马鱼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并有畸形表型。研究表明,胚胎时期hae3基因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斑马鱼血红蛋白的生成,而且伴随畸形发育表型。
  • 伍勇, 简伟业, 赵永华, 王映, 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 罗明坤, 赵金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580-584.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mrt1、Amh、Cyp19a1a、Foxl2是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的重要基因,为了研究罗非鱼种间杂交后代的性别形成机制,对尼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及其亲本中这4个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性别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Dmrt1、Amh基因在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卵巢(P〈0.05或P〈0.01),而Cyp19a1a、Foxl2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则显著高于精巢(P〈0.05),4个基因在尼奥罗非鱼精巢、卵巢中的表达模式与其亲本基本一致;奥利亚罗非鱼精巢中Dmrt1基因表达高于尼罗罗非鱼,卵巢中Cyp19a1a、Foxl2基因表达也高于尼罗罗非鱼;尼奥罗非鱼精巢、卵巢中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亲本,特别是精巢中Cyp19a1a、Foxl2基因的表达水平极低。推测Cyp19a1a表达抑制可能是引起尼奥罗非鱼雄性率高的重要条件之一。
  • 翟钰, 曹雁惠, 张峰,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585-59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从miRNA调控方面探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免疫机制,用脂多糖刺激刺参,在第0、6、12 h取样(记为样本A00、A06、A12),以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基因组为参照基因,运用高通量测序和相关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刺参补体(AjC3)相关的miRNAs,并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相关miRNA和AjC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经比对筛选出刺参体腔细胞的miRNA共41个;通过靶基因预测和差异表达分析,共得到靶基因为补体AjC3的miRNA有3个,分别为spu-miR-133、spu-miR-137、spu-miR-2006;3种miRNA和AjC3 mRNA实时定量PCR显示,spu-miR-133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 h达到最高值,spu-miR-137表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9 h达到最低值,12 h达到最高值,spu-miR-2006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9 h达到最高值,AjC3 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9 h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spu-miR-133、spu-miR-137可能共同抑制调控补体AjC3基因表达,spu-miR-2006在免疫反应中对其他靶基因进行调控。
  • 马战领, 胡瑞芹, 黄巧, 吴智超, 陈良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592-59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低温适应性,根据齐口裂腹鱼卵巢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克隆得到齐口裂腹鱼zona pellucida 3(Schizothorax prenanti zona pellucida 3,sp-zp3)基因的编码区,将目的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并将质粒转染至中国仓鼠的卵巢细胞(CHO-K1)中进行表达,分离纯化得到ZP3蛋白后,对其冰晶结合活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zp3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高效表达,并纯化得到重组蛋白SP-ZP3,该蛋白具有一定的冰晶结合活性。研究表明,一些鱼类ZP蛋白可能具有冰晶结合活性,当选择压力存在时这些ZP蛋白将进化出具有冷适应性的功能。
  • 孙赛红, 马普, 李慧, 孙鹤, 孔德荣, 李凤华, 仇雪梅, 姜志强, 刘海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598-60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开发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免疫基因及其重组表达,生产重组免疫因子蛋白,通过提取红鳍东方鲀肾脏组织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基因序列,将IL15成熟肽序列与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连接,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重组子)p ET-32a(+)-IL15,并将其重组子转化至Escheria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获得重组表达IL15的基因工程菌,再经IPTG诱导,p ET-32a(+)-IL15在BL21中得到了融合表达。结果表明:通过对表达产物的纯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红鳍东方鲀IL15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较高,蛋白浓度为294.6μg/m L;用MTT法对该蛋白进行活性鉴定显示,加入稀释10倍和100倍的重组红鳍东方鲀IL15蛋白时,CTLL-2细胞的增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1%和73%。研究表明,重组红鳍东方鲀IL15蛋白具有体外促进CTLL-2细胞增值的能力。
  • 吴秀梅, 徐黎明, 王晓玉, 纪锋, 赵景壮, 刘淼, 曹永生, 卢彤岩, 尹家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04-60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在哲罗鲑Hucho taimen生长繁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据Gen Bank收录的大西洋鲑IGF-Ⅱ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NCBI登录号:NM001123647)设计用于哲罗鲑IGF-Ⅱ开放阅读框扩增的引物,以哲罗鲑肝脏总RNA反转录成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克隆获得哲罗鲑IGF-Ⅱ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哲罗鲑IGF-Ⅱ基因的长度为645 bp,编码含有21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554,等电点为9.92;哲罗鲑IGF-Ⅱ前肽由信号肽、B、C、A、D、E肽6部分构成;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哲罗鲑IGF-Ⅱ与鲑科鱼类IGF-Ⅱ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聚为一支,其中与大西洋鲑的IGF-Ⅱ同源性最高(98.6%),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有着高度保守的进化特性;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龄哲罗鲑IGF-Ⅱ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鳃、脾、后肠、头肾、胃中的表达量次之,而在前肠和脑中的表达量最低。
  • 薛壮, 李慧, 孙鹤, 孔德荣, 马普, 周玮, 仇雪梅, 刘洋, 王秀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10-61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开发海参免疫基因,生产重组免疫因子蛋白,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了刺参凝集素基因(Apostichopus japonicus Lectin,AJL)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CDS的长度为492 bp,编码163个氨基酸,其中成熟肽由143个氨基酸组成。将成熟肽的基因克隆并连接至载体p ET-32a(+)中,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的重组体p ET-32a(+)-AJL,进一步将重组体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经诱导表达、分离纯化,获得了融合表达蛋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组刺参C型凝集素在刺参健康养殖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陈慧榕, 彭国干, 赵文, 魏杰, 高峰英, 郑凯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16-61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直额裸腹溞Moina rectirostris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的特点,使用WizardTM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提取直额裸腹溞DNA,以其DNA为模板,用线粒体COⅠ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表明:直额裸腹溞线粒体DNA COⅠ基因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709 bp,其中碱基A、G、T、C含量分别为26.23%、19.89%、38.50%、15.37%,A+T含量(64.74%)明显高于G+C含量(35.26%);将该基因的cDNA序列与裸腹溞科5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并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直额裸腹溞与短型裸腹溞的遗传距离最小,同属于一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研究表明,应用COⅠ基因序列可以有效地区别裸腹溞科各个种类,与传统形态学分类学的结果基本一致。
  • 经晨晨, 张伟杰, 宋坚, 亓守冰, 周秘, 赵帅, 王海峰, 马里,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20-62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Si)与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Ac)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幼体发育规律,对中间球海胆和紫海胆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水温和精子种类对海胆受精卵卵径、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并对自繁和杂交海胆幼体发育时间和体长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受精前中间球海胆卵径(86.64μm±4.21μm)极显著小于紫海胆(95.62μm±3.80μm)(P〈0.01);在21℃和24℃下,自交组Si♀×Si♂受精卵卵径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杂交组Si♀×Ac♂(P〈0.05或P〈0.01),而杂交组Ac♀×Si♂和自交组Ac♀×Ac♂受精卵卵径则不受水温(24℃和26℃)的影响;相同温度下,种间杂交受精率均极显著低于自繁受精率(P〈0.01),Si♀×Si♂组(或Si♀×Ac♂组)受精率在21℃和24℃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杂交组Ac♀×Si♂在26℃下的受精率极显著高于24℃下(分别为38.91%±8.25%和0.79%±1.11%)(P〈0.01);杂交组Si♀×Ac♂在21℃下的孵化率(87.96%±4.18%)极显著低于自交组Si♀×Si♂(99.64%±0.81%)(P〈0.01),而在24℃下,这两组海胆均不能孵化,杂交组Ac♀×Si♂在24℃下的孵化率(9.32%±4.33%)极显著低于自交组Ac♀×Ac♂(100%)(P〈0.01),而在26℃下则不能孵化;Ac♀×Ac♂组和Ac♀×Si♂组在24℃下经5 d即可发育至八腕幼体,Si♀×Ac♂组在21℃下经9 d发育至八腕幼体,Si♀×Si♂在21℃下经12 d发育至八腕幼体。研究表明,杂交组Si♀×Ac♂适宜在24℃下受精,21℃下孵化,而杂交组Ac♀×Si♂则适宜在26℃下受精,24℃下孵化,杂交组Ac♀×Si♂可能更具备高温耐受能力,可作为耐高温品种培育的重点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 胥贤, 杨凤, 朱恒涛, 张云野, 刘连会, 张瑜, 赵力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27-63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不同壳色蛤仔的耐低温能力和低温下的基础代谢状况,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低温(7.6、3.0、0.6、-1.6℃)对壳长约17 mm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斑马蛤Zebra clam、白蛤White clam和两者杂交所得白斑马蛤White zebra clam 3种壳色品系幼贝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由7.6℃逐渐降低至-2.1℃,并且在冰水混合状态下胁迫7 d时,3种壳色蛤仔的存活率依次为白斑马蛤(98.6%)〉斑马蛤(93.3%)〉白蛤(74.6%);随着温度的降低,3种壳色蛤仔的耗氧率显著下降(P〈0.05),排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耐低温能力强的蛤仔,其接近冰点时(-1.6℃)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较高,随温度下降的幅度也较小;3种壳色的蛤仔O∶N值为6.86-20.72,壳色对O∶N值影响不显著(P〉0.05),温度及温度与壳色的交互作用对O∶N值影响极显著(P〈0.001),低温导致蛤仔呼吸代谢底物发生变化,而3种壳色蛤仔之间呼吸代谢底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0.6-7.6℃时,3种壳色蛤仔耗氧率Q10值为1.426-3.203,总体平均为2.508,排氨率Q10值为0.276-3.422,总体平均为1.724;温度由0.6降至-1.6℃时,Q10值异常升高,以白蛤升高最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探明蛤仔耐低温的生理机制和定向选育抗低温的蛤仔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 税春, 张海明, 施永海, 谢永德, 刘永士, 陆根海, 徐嘉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34-640.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盐度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生长、渗透生理和体成分组成的影响,在水温16~21℃下,将体质量为(1.28±0.25)g的梭鱼幼鱼在盐度为0.8、5.0、10.0(对照)、15.0、20.0、25.0、30.0、35.0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100 L)中饲养6周。结果表明:各盐度下梭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成活率最低,且显著低于除盐度为5.0组之外的其余各组(P〈0.05),盐度为10.0及以上的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饲料系数最大(P〈0.05),且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5.0、10.0的组摄食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35.0的组血清渗透压最高(P〈0.05),盐度为0.8的组血清渗透压最低(P〈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血清渗透压等渗点为0.319 mol/kg,所对应的盐度为11.3;血清Na+、K+、Cl-离子含量随盐度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盐度为25.0的组鳃丝Na+/K+-ATP酶活力最低,仅显著低于盐度为0.8、15.0的组(P〈0.05),盐度为0.8和15.0的组酶活力最高;梭鱼幼鱼体水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梭鱼幼鱼的等渗点相当于盐度11.3,且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能力,可以适应0.8~35.0盐度的水体。
  • 王连生, 许红, 王洋, 王常安, 李晋南, 赵志刚, 罗亮, 都雪, 徐奇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41-646.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维生素K3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生长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为5.14g左右的西伯利亚鲟630尾,分为7组,投喂分别添加0、5、10、20、40、80、2000 mg/kg的甲萘醌烟酰胺亚硫酸盐(MNB)饲料,测得到甲萘醌(维生素K3)实际含量为0、2.88、4.84、10.08、26.42、40.86、990.00 mg/kg(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饲养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对西伯利亚鲟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的影响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以26.24 mg/kg维生素K3组最高,990.00 mg/kg维生素K3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10.08、26.24 mg/kg维生素K3组西伯利亚鲟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990.00mg/kg组显著低于2.88、4.84、10.08、26.24 mg/kg组(P<0.05);4.84、10.08、26.24 mg/kg维生素K3组肾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4.84、10.08、26.24、40.86 mg/kg组肾脏T-AOC能力显著提高(P<0.05),990.00 mg/kg组肾脏GSH含量和T-AOC能力显著低于4.84、10.08、26.42、40.86 mg/kg组(P<0.05);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对肝胰脏和肾脏SOD及MDA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对西伯利亚鲟的生长也无影响;以肝胰脏和肾脏的T-AOC为指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到西伯利亚鲟对维生素K3的需要量分别为19.79、24.57 mg/kg(饲料).
    为研究维生素K3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生长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为5.14 g左右的西伯利亚鲟630尾,分为7组,投喂分别添加0、5、10、20、40、80、2000 mg/kg的甲萘醌烟酰胺亚硫酸盐(MNB)饲料,测得到甲萘醌(维生素K3)实际含量为0、2.88、4.84、10.08、26.42、40.86、990.00 mg/kg(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饲养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对西伯利亚鲟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的影响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以26.24 mg/kg维生素K3组最高,990.00 mg/kg维生素K3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10.08、26.24 mg/kg维生素K3组西伯利亚鲟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990.00 mg/kg组显著低于2.88、4.84、10.08、26.24 mg/kg组(P〈0.05);4.84、10.08、26.24 mg/kg维生素K3组肾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4.84、10.08、26.24、40.86 mg/kg组肾脏T-AOC能力显著提高(P〈0.05),990.00 mg/kg组肾脏GSH含量和T-AOC能力显著低于4.84、10.08、26.42、40.86 mg/kg组(P〈0.05);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对肝胰脏和肾脏SOD及MDA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对西伯利亚鲟的生长也无影响;以肝胰脏和肾脏的T-AOC为指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到西伯利亚鲟对维生素K3的需要量分别为19.79、24.57 mg/kg(饲料)。
  • 鹿瑶, 刘辉, 聂鸿涛, 朱德鹏, 刘连会, 张瑜,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47-652.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的性腺发育周期,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大连市庄河海区薄片镜蛤的繁殖周期及其与生长海区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叶绿素a)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叶绿素a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盐度周年变化不大;组织学观察显示,薄片镜蛤周年只有一个产卵季节,6—7月配子成熟,7—8月集中排放,9月—翌年3月性腺变化很小,大部分个体处于形成期,未观察到休止期;配子成熟和排放期间,水温和叶绿素a均处于周年较高水平,性腺发育过程受温度和叶绿素a共同作用的影响;薄片镜蛤卵径随性腺发育逐渐增大,排卵前最大(56.9μm),排卵后迅速减小。研究表明,通过卵径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薄片镜蛤的性腺成熟度,建议将5—8月定为薄片镜蛤的禁捕期。
  • 宋俊英, 王玲, 张春晓, 宋凯, 胡水城, 张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53-659.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饲料钙水平对淡水养殖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血清渗透压、离子水平以及与渗透压调节有关酶活力的影响,以体质量为(12.47±0.01)g的鲈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钙水平为0.29%(D1)、0.42%(D2)、0.65%(D3)、0.79%(D4)、1.02%(D5)、3.10%(D6)的6种等氮等能饲料,共饲养8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钙水平的提高,D1、D2组血清渗透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D3、D4和D5组(P〈0.05),与D6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Na+水平和Cl-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饲料钙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P〈0.05),其中D1、D2和D6组血清Na+和Cl-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血清Ca2+水平D5组最高,D6组最低,其他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钙水平的提高,鳃丝Na+/K+-ATP(NKA)酶活力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D1组酶活力最高(P〈0.05),而Ca2+-ATP(CA)酶活力总体呈降低趋势,也以D1组酶活力最高(P〈0.05),肠道中NKA酶活力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D3组酶活力最高(P〈0.05),肠道中CA酶活力D1和D3组较高,D6组最低,肾脏中NKA酶活力和CA酶活力均随着饲料中钙水平的提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NKA酶活力D1组最高,D4组最低,而CA酶活力D1、D3组较高,D4组最低。研究表明,低钙饲料(0.29%和0.42%钙水平)和高钙饲料(3.10%钙水平)均会使淡水养殖鲈处于高强度的渗透压调节状态,而含钙0.65%~1.02%的饲料有利于其渗透压平衡调节。
  • 范耘硕, 崔培, 季延滨, 尤宏争, 王旭, 钱罡, 张春晓, 陈笑, 张梓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60-667.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将虎杖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以血鹦鹉(Cichlasoma citrinellum♂×C.synspilum♀)(体质量为48.0 g±3.5 g)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等为主要蛋白源,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8%、14%的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并在高脂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虎杖(质量分数为0、0.5%、1.0%、1.5%、2.0%),共分6个处理组进行投喂,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为28 d,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第7、14、21、28天取样测定血鹦鹉部分非特异性免疫与脂类代谢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虎杖添加量的增加,血鹦鹉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力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呈降低趋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随虎杖添加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试验结束时,在最大添加量2.0%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含量随虎杖添加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肝脏中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活力随虎杖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活力随虎杖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虎杖可提高血鹦鹉肝脏抗氧化能力与溶菌酶活力,减轻肝损伤,还可增强血鹦鹉的脂类代谢能力,建议血鹦鹉饲料中虎杖的添加量为2.0%,连续喂食14 d时效果最佳。
  • 陶程, 杨永超, 马旭洲, 王武, 李星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68-673.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科学评价河蟹幼蟹生态培育池塘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于2013年7—10月对上海市崇明县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培育池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蟹培育池共出现浮游植物77种,隶属于7门37属,其中优势种16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蓝藻—绿藻型,蓝藻的优势度最高,而绿藻的种类最多;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范围为5.02×10714.37×107cells/L,平均生物密度为8.88×107cells/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4.7052.85 mg/L,平均生物量为25.33 mg/L;幼蟹培育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33.07、0.991.48、0.740.90;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在8月15日达到峰值,各月间仅9月与10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幼蟹培育池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河蟹幼蟹培育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水体为α-中污型。
  • 李史民, 朱国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74-680.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南设得兰群岛南极电灯鱼Electrona antarctica耳石形态指标的生长特征,利用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于南设得兰群岛收集的100尾南极电灯鱼(体长72.6791.81 mm)样本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回归分析、赤池信息准则(AIC)拟合和差异性t检验等方法,对其耳石形态的各项指标,包括耳石长、耳石宽、基叶长度、翼叶长度、耳石面积和耳石周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电灯鱼体长与体质量密切相关,关系式为WW=2.5086×10-5LS2.8586(R2=0.7187,P〈0.05);耳石相对于其体型较大,耳石长与耳石宽接近,耳石主间沟与主凹槽清晰,翼叶和基叶长度接近,均不发达;左耳石长和宽分别为3.003.81 mm、2.983.62 mm,右耳石长和宽分别为2.993.72 mm、3.053.67 mm;耳石指标中,耳石宽和周长较其个体体长稳定,而翼叶和基叶长度变化最不稳定,左、右耳石的基叶长、周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耳石的全长、面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耳石的长、宽、面积和周与鱼体体长密切相关;生长过程中,耳石面积最为稳定,其与鱼体体长回归关系最高,耳石短轴生长比耳石长轴生长稳定,耳石的生长方向偏向于厚度的增加以及面积的变大。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南极电灯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闫敏, 张衡, 伍玉梅, 崔雪森, 杨胜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81-685.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是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获鱼种之一,为了开展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根据2009—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和海面高度距平(SSHA)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及与时空、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GAM模型对长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11.34%,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时间(周),贡献率为6.35%;该渔场全年均可作业,5—7月CPUE值高于1—3月和10—12月,其中5月中旬—7月下旬为鱼汛盛期;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在10°S-30°S、162°E-174°E的海域范围内;中心渔场最适SST范围为26.0-29.5℃,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0.02-0.05 mg/m3,最适SSHA范围为0-20 cm。研究表明,影响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时间(周)、纬度、SST、经度、SSHA和Chl-a。
  • 朱清澄, 孙栋, 花传祥, 张衍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86-691.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西非近海海域真鲷Pagrosomus major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对2014年5—8月西非近海海域(7°E-11°E、1°S-5°S)3个航次采集的738尾真鲷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航次真鲷体长范围为70-272 mm,平均体长为166 mm,第二航次体长范围为85-275 mm,平均体长为178 mm,第三航次体长范围为103-231 mm,平均体长为155 mm,3个航次真鲷样本的体长组成无显著性差异(F=1.94,P〉0.05);体长与体质量关系表明,雌性生长速度快于雄性;渔获物中性别组成接近1∶1;雌性个体以性腺成熟度Ⅱ、Ⅲ期为主,对应的优势体长分别为130-150、150-170 mm,不同性腺成熟度雌性个体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个体以性腺成熟度Ⅱ期为主,对应的优势体长分别为110-130、150-170mm,不同性腺成熟度的雄性个体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胃含物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整个渔获物样本的71%;不同摄食等级的个体体质量间有显著性差异(F=21.747,P〈0.05)。
  • 张利娟, 叶仕根, 杨晓宇, 王讷言, 杜明洋, 李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30(6): 692-698. https://doi.org/10.16535/j.cnki.dlhyxb.2015.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的Ⅵ型分泌系统(T6SS)参与了细菌与细菌间、细菌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菌的存活及致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综述了细菌T6SS的发现与命名、结构与组成,调控机制(Fur、σ54依赖性激活因子、表面缔合、群体感应)与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细菌T6SS在细菌间及细菌与宿主间的作用机制,研制基于T6SS的疫苗或靶向药物,寻找对细菌T6SS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