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12-21
  

  • 全选
    |
  • 童桂香, 黎小正, 韦信贤, 吴祥庆, 卢小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475-4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患败血症并出现肠套叠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肾脏及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TE090214),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斑点叉尾鮰病鱼的病原且具有高度致死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特征鉴定。结果表明:该菌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形状为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荚膜及芽孢,氧化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气,能利用甘露醇、蔗糖、阿拉伯糖和水杨苷产酸,能水解七叶苷等。对该菌的16Sr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537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GQ184148);在以该菌16S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TE090214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Zo聚在一簇,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可将该菌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的15种抗菌药物中,菌株TE090214对头孢哌酮、卡那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敏感,对链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等7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 张泽宇, 李晓丽, 刘洋, 曹淑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482-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裙带菜雌配子体的切碎培养中,通过成熟的卵孤雌生殖获得幼孢子体,经染色体观察其染色体数为30条,而正常幼孢子体的染色体为60条。采用切除假根的方法从孤雌生殖幼孢子体体细胞中诱导出雌配子体。在设定的不同温度下,20℃下诱导5d时开始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雌配子体的诱导率达到100%;15℃下诱导5d后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的诱导率为45%;10℃下诱导45d后才开始出现雌配子体,培养60d后的诱导率仅为12%。将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切碎,在20℃下培养5d后开始成熟,10d后成熟率为75%,15d后成熟率达到100%,与对照组正常的雌配子体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孤雌生殖幼孢子体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与正常雄配子体杂交,幼孢子体的形成率为88%,与正常雌雄配子体杂交的幼孢子体的形成率(92%)差异不显著(P〉0.05)。将诱导产生的雌配子体与正常雄配子体混合切碎并撒在维尼纶育苗绳上,30d后培育出藻体长度为1—2mm的裙带菜幼苗。
  • 何洁, 刘瑀, 张俊新, 董瑾, 刘长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487-4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循环水中总氨氮、亚硝酸态氮和硝酸态氮的含量,了解以塑料环、火山石和牡蛎壳为载体的3种硝化滤器生物膜的熟化情况;调节循环水流量,使硝化滤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5、15、20、30、60min,比较氨氮去除率,得到实验条件下3种载体硝化滤器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并在此条件下,投加NH4Cl,使循环养殖水中总氨氮浓度分别为1、3、5mgCL,测定水中总氨氮随时间的变化,研究氨氮去除动力学规律,计算硝化滤器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附着于3种载体上生物膜的熟化时间约为25d;塑料环上异养菌和硝化菌数量均为最高,氧化还原反应最活跃,火山石次之,牡蛎壳最低;3种载体硝化滤器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min。氨氮负载为1mg/L时,12h内氨氮去除为0级反应;氨氮负载分别为3mg/L和5mg/L条件下,24h内氨氮去除为0级反应。氨氮负载越大,氨氮去除速率就越大。在氨氮负载为1、3、5mg/L时,5种载体的氨氮去除效率分别为17.5l~16.39、36.39~33.04、58.96—53.25g/(m^3·d)。
  • 殷旭旺, 赵文, 毕进红, 魏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493-4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4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十指臂尾轮虫B.patulus、壶状臂尾轮虫且urceolaris和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的形态对捕食性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i的可塑性反应,并讨论了轮虫形态可塑性的进化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培养于晶囊轮虫培养过滤液中的臂尾轮虫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表现轮虫的被甲棘刺显著增长,而轮虫的被甲长和被甲宽没有明显的变化。
  • 凌泽春, 杨红玲, 孙云章, 叶继丹, 李富东, 马如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497-5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海水琼脂、TCBS和MRS培养基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消化道和养殖水体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RNA基因测序进行细菌鉴定,探讨了幼鱼消化道中的菌群与养殖水体中菌群的关系。结果表明:幼鱼消化道中可培养细菌总数(9.0×106cfu/g)高于养殖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总数(5.4×105cfu/mL),幼鱼消化道中细菌种类也明显多于养殖水体;在幼鱼消化道和养殖水体中均检测到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短小芽孢杆菌、克劳氏芽孢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嗜冷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7种细菌。细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细菌隶属于β-变形杆菌纲、γ-变形杆菌纲和芽孢杆菌纲。幼鱼消化道和养殖水体的优势菌中均有芽孢杆菌和嗜冷杆菌,提示芽孢杆菌和嗜冷杆菌能通过养殖水体很好地进入消化道。3种乳酸菌(乳酸乳球菌、干酪乳杆菌和屎肠球菌)仅见于幼鱼消化道,且仅占消化道菌群数量的0.70%。弧菌在消化道和养殖水体中所占比例均很小,分别仅占细菌总数的1.07%和0.10%。
  • 章龙珍, 江琪, 庄平, 黄晓荣, 闫文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04-5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超低温(-196℃)对精子的损伤机理,采用试剂盒测定了冷冻前后俄罗斯鲟精浆和精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俄罗斯鲟精子活力下降,添加抗冻保护液冷冻后的精浆中SOD、CAT、GSH—PX活性较鲜精组显著升高(P〈0.05),较未添加保护液组显著降低(P〈0.05),GR的活性则显著低于鲜精组(P〈0.05),但显著高于未添加保护液组(P〈0.05);添加抗冻保护液冷冻后的精子中SOD、CAT、GSH—PX活性较鲜精组显著降低(P〈0.05),较未添加保护液组显著升高(P〈0.05),GR活性则显著高于鲜精组(P〈0.05),但显著低于未添加保护液组(P〈0.05)。这说明超低温冷冻对俄罗斯鲟精子的抗氧化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影响精子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 杨大佐, 周一兵, 寇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09-5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和光照时间条件下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卵细胞的生长状况,分析了沙蚕卵细胞发育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卵黄合成期的双齿围沙蚕,升温和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加速卵细胞生长。在直接升温且光照周期为L:D=16:8和L:D=8:16的条件下,沙蚕卵细胞的生长速度分别为(2.46±0.06)×10^-2、(2.26±0.1)×10^-2 μm^3/d;在经历低温后再升温且光照周期为L:D=16:8和L:D=8:16的条件下,沙蚕卵细胞的生长速度分别为(3.21±0.09)×10^-2、(2.56±0.05)×10^-2μm^3/d。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恒定低温对卵黄合成期的沙蚕卵细胞快速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与未经历低温的沙蚕卵细胞生长速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光照对卵细胞生长速度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低温和光照的交互作用对沙蚕卵细胞的生长速度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低温对沙蚕卵径变异系数影响极显著(P〈0.01),光照对沙蚕卵细胞变异系数影响不显著(P〉0.05),低温和光照对卵细胞变异系数的交互影响不显著(P〉0.05)。
  • 于金海, 冷晓飞, 李春艳, 常亚青, 郭吉德, 苏德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14-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黄海北部非投喂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温度、溶氧、盐度、pH和大型生物等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特点,以及春季化冰期池塘的温度、盐度、pH的日变化规律,同时对池塘的纳潮换水、水位管理以及敌害生物的控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环境因子与仿刺参养殖的关系。结果表明:(1)池塘周年水温变化在-1.2~30.4℃,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溶解氧值波动于3.5—21.3mg/L,冬季高,夏季低;溶解氧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为Do=0.018T^2-0.818T+15.805;pH值波动于7.印~8.72,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盐度波动于22.5~33.5,夏季偏低。(2)冬季水温下降到-1.0℃时,池塘表层开始结冰并逐渐封冰;春季在化冰时存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可采用将表层水排放掉的方法消除跃层。(3)池塘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缘管浒苔、刚毛藻、沟草等,大型动物主要有矛尾缎虎鱼、石鲽、花鲈、蓝点马鲛、鲮、斑鲦、鳐等鱼类,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黑荞麦蛤等贝类以及脊尾白虾、口虾蛄等。(4)在化冰期注意池塘盐度变化,化冰前池塘冰下水位应控制在120~130cm以上,化冰后池塘水深应控制在150—170cm以上。(5)在夏季高温期应注意监测溶解氧的变化,防止因藻类死亡腐败、溶解氧含量下降而导致仿刺参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
  • 张永泉, 尹家胜, 王丙乾, 刘奕, 李永发, 李建兴, 白庆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20-5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养殖密度(3.33、6.93、10.01、13.65kg/m^3)对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幼鱼生长、存活和行为的影响。经48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存活率、肥满度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其生长离散影响差异显著(P=0.001);体重变异系数(CV)与养殖密度(SD)呈正相关(CV=0.288SD-5.999,R=0.875,P=0.004);特定增长率(SGR)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二者呈显著负相关(SGR=15.220—5.908SD,R=-0.832,P=0.005),但净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增加,且各密度组最终净增重差异极显著(P=0.000);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的活动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低密度鱼集群性较低,对光线、声音等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敏感,大部分鱼都在水体底层进食,投饵时易剩料;高密度组的幼鱼相遇频率要高于低密度环境中的频率,彼此相互碰撞与避让,鱼类出现游动急躁情况。
  • 林志华, 贾守菊, 董迎辉, 柴雪良, 陆荣茂, 张永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25-5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电泳技术(PAGE)对来自山东野生、江苏野生、浙江养殖、广西野生白色壳4个文蛤Meretrix meretrix群体两种组织(消化腺、闭壳肌)的EST、MDH、ME、ADH、SOD、CAT等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之间的同工酶酶谱均有较明显的差别;广西白壳群体的多种同工酶酶谱与其它几个群体相比有较大差异,说明该种群与另外3个群体种质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对山东野生、广西普通壳色和广西白色壳色3个群体的4种同工酶(EST、AMY、MDH、SO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普通壳色群体和山东群体的酶谱相似,而与广西白色壳群体差异明显,初步推测广西白色壳群体为文蛤属的其他种类;在文蛤各群体中均找到了特征性酶带,可以作为区别于文蛤不同群体的蛋白标记,用于文蛤种质资源的分析鉴定,并可为选育优良品种文蛤提供遗传依据。
  • 曹善茂, 徐赫, 刘鹏亮, 李建, 孙文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31-5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内刺盘管虫Hydroides ezoensis幼虫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4℃下内刺盘管虫的孵化率最高(85.20%±2.36%),30℃下孵化率仅为1.70%±1.70%,按孵化率大小依次为24℃〉21℃〉18℃〉27℃〉30℃;30℃下孵化时畸形率、死亡率大幅增加,18~27℃下孵化正常,且27℃下孵化时间最短(511min);5种温度下内刺盘管虫幼虫圆盘直径大小随时间变化呈“弧”形分布,体长则逐渐上升;18℃下幼虫在试验第12天全部死亡,而在21、24、27、30℃下浮游期存活率分别为75.73%±4.55%、74.03%±5.98%、64.43%±4.20%、58.67%±8.54%;变态率以24℃下最高(60.45%±7.52%)。
  • 周波, 李晓东, 李永函, 刘胥, 赵艳红, 田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36-5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对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部分海参、贝类、种蟹越冬池塘的水温(T)、溶解氧(DO)、透明度(sD)、冰下照度、pH、总氨氮(TNH4+—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有效磷(PO4-P)和化学耗氧量(COD)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对添加淡水对海水越冬池保温、增温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淡水对越冬池塘中、下层水有明显的保温增温作用,水温在3℃以上,而不添加淡水的池塘越冬期间水温为-1.6~3.7℃,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底至2月初,平均为-1.2℃;冰下照度呈现先降低后而升高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冬至前后,冬至当天9:00左右的冰面照度为16.56klx,全天光照大于1klx的时间一般为6~7h以上;透明度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最大为(1.24±0.25)m,最小为(0.68±0.13)m;DO一般较高,最大为(22.09±4.25)mg/L,最小为(7.81±5.42)mg/L;pH值则一般为8.5—9.0,最低为8.33±0.34,最高为9.27±0.27;COD含量为(8.18±1.47)mg/L,最低为(5.35±2.21)mg/L,最高为(10.80±1.46)mg/L;TNH4+—N含量为(0.358±0.260)mg/L,最低为(0.047±0.048)mg/L,最高为(0.785±0.162)mg/L;NO3-N含量为(0.045±0.059)mg/L,最低为(0.002±0.002)mg/L,最高为(0.215±0.077)mg/L;NO2-N含量为(0.017±0.016)mg/L,最低为(0.001±0.001)mg/L,最高为(0.055±0.051)mg/L;PO4-P含量为(0.009±0.003)mg/L,最低为(0.003±0.002)mg/L,最高为(0.013±0.012)mg/L。研究表明,添加淡水对池塘DO、pH、COD以及营养盐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但对透明度、冰下照度等影响不明显。
  • 王雅倩, 赵文, 程芳晋, 杨增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44-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g±0.540g、0.5244g±0.0257g、0.2886g±0.0421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O)与软体部干重(形)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0=αW^-b,其中口的取值为0.695—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0.587,平均为0.542。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N)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N=α0W^-b0咖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软体部干重(形)满足以下方程:0=0.258+0.561W+0.239T(R=0.680,F=19.342,P〈0.01);N=2.973+38.361W+16.897T(R=0.736,F=26.535,P〈0.01)。
  • 马先英, 李明, 熊文超, 刘运胜, 刘雪喆, 于业超, 杨君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49-5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海参不同规格分级和计数的需求,以图像识别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套机电一体化高精度自动分级与计数系统。该设备通过图像识别、采集、计算和处理海参在传送带上的投影面积大小来确定海参的规格,进而对海参进行相应等级的分选和计数。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对单体海参分辨误差率低、分选精度高、分选速度快、计数准确等特点,达到了预期效果。
  • 黄梓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53-5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共有蟹类51种,隶属于10科24属,以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洋一西太平洋区系中的南中国一东南亚海区;这些蟹类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广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依据Pinkas判定,优势种为银光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锈斑蝎、香港婚、逍遥馒头蟹、武士蜉、直额蟳、威迪梭子蟹;优势种类渔获率(2.99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81.69%;经济蟹类为红星梭子蟹、锈斑蜉、武士蝎、三疣梭子蟹、日本蝇、拥剑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均属梭子蟹科种类,经济种类渔获率(2.37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64.75%;蟹类资源密度为97.47kg/km^2,经济蟹类资源密度为63.20kg/km^2。蟹类资源密度区域分布以D断面最高(125.60kg/km^2),C断面最低(70.93kg/km^2);蟹类资源密度季节分布以秋季最高(181.60kg/km2),冬季最低(50.13kg/km^2)。蟹类密集区为10-60m深水域,尤以10m深附近水域分布最多,达222.13kg/km。,其数量分布趋势大致与水深呈负相关。
  • 谭肖英, 罗智, 李晓东, 张世亮, 孙忠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59-5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配合饲料中用螺旋藻Spirulina meal替代不同比例(0%、25%、50%、75%、100%)的鱼粉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及其营养组成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仿刺参初始体重为(3.40±0.15)g,投喂期为28d。饲养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的成活率较高(98.33%~100%),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用螺旋藻替代鱼粉的量为25%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用螺旋藻替代鱼粉的量超过25%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用螺旋藻替代鱼粉的量对仿刺参壁体比及全参营养组成(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仿刺参对植物蛋白源螺旋藻具有较好的利用率,但从仿刺参的生长效果来看,建议鱼粉和螺旋藻按3:1的比例搭配为好。
  • 孙霄峰, 尹勇, 张秀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63-5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渔船模拟器中进行渔网的动态模拟,建立了渔网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其可视化研究。基于集中质量模型将渔网离散为通过无质量弹簧连接的质量点集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质量点的动力学方程,并考虑了均匀流对渔网运动的影响。为了进行渔网运动的实时模拟,利用隐式Newmark-β算法求解渔网的数学模型,增大了可进行稳定计算的时间步长。对一尼龙网片在水流中的运动进行了模拟,并利用OpenGL函数库开发了渔网的三维可视化程序,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 岑剑伟, 杨贤庆, 李来好, 孙满义, 郝淑贤, 刁石强, 戚勃, 马海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68-5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养殖池塘底泥中孔雀石绿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提取液对孔雀石绿的提取效果,针对相应的提取液用正交试验建立最佳提取方案,采用硼氢化钾将孔雀石绿还原成隐色孔雀石绿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前处理中采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提取比较简单,最适宜提取方案是提取液用量为20mL,震荡提取5min,重复提取2次;硼氢化钾还原效果良好,用量2mg即能将该体系中的孔雀石绿完全还原。本方法在0.5—800ng/m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孔雀石绿总量最低检出限为0.36μg/kg。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4%~84.8%、88.1%~92.3%,相对标准偏差为3.16%~4.74%、1.91%~4.11%。
  • 唐丽花, 王广军, 余德光, 谢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74-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初始体重为(6.48±0.23)g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us为试验对象,探讨4种单体氨基酸L-脯氨酸(L—Pro)、L-组氨酸(L—His)、L-丙氨酸(L—ma)、L-甘氨酸(L—Gly)(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5%、1.0%)对日本鳗鲡摄食率、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经40d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的L—His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10%、2.07%/d、85.88%,显著高于对照组(1.86%、0.70%/d、81.63%,P〈0.05);饲料中添加0.5%的L—Pro时,日本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千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74%、1.98%/d、85.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5%的L—Ala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43%、1.92%/d、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0%的L—Gly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41%、1.90%/d、84.3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单体氨基酸对日本鳗鲡摄食生长效果依次为L—His〉L—Pro〉L—Ala〉L—Gly。
  • 王常安, 徐奇友, 畅亚萍, 许红, 贾钟贺, 尹家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78-5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哲罗鲑Hucho taimen在室内玻璃钢水族箱中用流水饲养,研究了小肽、柠檬酸、氯化钠和大蒜素对哲罗鲑(6.35g±0.21g)摄食、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周期为56d,水温9.2—14.1℃。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小肽后,显著提高了哲罗鲑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体成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5%柠檬酸和1.0%氯化钠对哲罗鲑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0.5%柠檬酸组哲罗鲑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25mg/kg大蒜素显著降低了哲罗鲑的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鱼体水分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降低(P〈0.05),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
  • 许伟定, 何平, 王丽梅, 周遵春, 韩家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4(6): 583-5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9.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6年5、6、8月测定了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雌、雄个体性腺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光棘球海胆氨基酸含量为30.75%~48.52%(质量分数,下同),其中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5.33%~21.84%,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2.67%-52.50%,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以上。光棘球海胆中甘氨酸含量最高(3.76%~5.02%),谷氨酸含量(2.99%~4.79%)次之;雌、雄个体以及排放精、卵时其氨基酸组成变化较大;过熟及迟熟的海胆无论是氨基酸总量,还是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都低于早期成熟海胆;雄性海胆性腺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雌性,因此雄性更美味。研究表明,生产中采集海胆最好在海胆早期成熟阶段,在海胆成熟后期自然排放之前采收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