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编:宋林生
  • 副 主 编:张国琛  李智军
  •               刘   鹰  郝拉娣
  • 主办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地      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
  •                区黑石礁街52号
  • 邮     编:116023
  • 电     话:0411-84762672
  • 电     邮:xuebao@dlou.edu.cn
全年目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0 Vol.35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海水养殖贝类病害预警预报技术及其应用
宋林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1-9.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325
摘要5681)   HTML1617100904)    PDF(pc) (694KB)(3689)    收藏
贝类是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水养殖贝类病害时有发生,尤其在夏季常出现大规模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了贝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贝类缺乏适应性免疫,且通常养殖于开放水体,难以通过药物投放、注射或水质调节等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因此,建立养殖贝类健康评价体系,加强养殖生态环境监测及病害发生的预警预报,已成为保障中国贝类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的迫切需求。本文从病原、宿主、环境间的耦合关系出发,结合团队前期研究和工作实践,综述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预警预报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北黄海和渤海贝类养殖海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及贝类养殖现状,并结合病害预警预报的工作实践,重点阐述了海水养殖贝类病害预警模型构建的思路、原理和初步应用,以期为建立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防控体系、保障中国海水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人工催产药物使用进展
骆小年, 赵兴文, 段友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10-18.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59
摘要5659)   HTML121)    PDF(pc) (907KB)(3725)    收藏
催产药物和剂量的选择是实现鱼类规模化人工繁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12目116种)催产药物种类、剂量等的使用情况,总结鱼类人工繁殖机理及催产药物使用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并指出新养殖种适宜催产药物、包埋缓释技术和基因调控等是未来催产药物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人工繁殖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埋栖贝类采捕机研究进展
母刚, 段富海, 杨津宇, 张寒冰, 李秀辰, 潘澜澜, 高敬宇, 刘杰, 张国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19-30.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19
摘要5659)   HTML12)    PDF(pc) (21499KB)(3355)    收藏
中国是蛤、蛏等埋栖贝类养殖大国,采捕作为埋栖贝类养殖的关键环节,采捕技术及装备的先进性和生态性直接影响贝类养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埋栖贝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落后的采捕装备已成为制约中国贝类养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依据工作原理对国内外埋栖贝类采捕机进行了分类,系统介绍了各类采捕机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梳理分析了采捕机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总结了中国埋栖贝类采捕机在理论研究、结构设计、智能控制和生态影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以期为中国埋栖贝类采捕技术及装备研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鱼鳔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李玉玲, 范志强, 刘雯恩, 王梅文, 周艳芳, 彭新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31-38.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37
摘要6005)   HTML176)    PDF(pc) (555KB)(3738)    收藏
鱼鳔是鱼类加工产生的重要副产物,来源丰富,利用酸法、酶法、热水法、盐法、碱法和发酵法从鱼鳔中提取出的胶原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低、组织相容性高、细胞活化能力强、可降解性好等多种优良生物学性状,在骨科治疗、细胞培养、伤口愈合、药物制作、生物发电等医学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通过综述不同来源鱼鳔胶原蛋白的多种常用制备工艺和结构特征,阐述了其生物医学应用,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应用发展,以期利用副产品鱼鳔填补医用领域的空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鱼油添加量对眼斑拟石首鱼生长、脂肪代谢与血液生理的影响
徐良, 闻海波, 孙光兴, 马学艳, 金武, 华丹, 顾若波,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39-46.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45
摘要5607)   HTML15)    PDF(pc) (2271KB)(3592)    收藏
为了增加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筛选适宜而有效的鱼油添加量,在等氮等能饲料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的鱼油(4%、7%、9%),饲喂3组体质量为(43.40±6.40)g的眼斑拟石首鱼,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养30尾鱼,养殖试验共进行8周,试验结束后测定3个鱼油添加量水平对鱼体生长、脂肪代谢和血液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鱼油4%和7%的试验组鱼体存活率、体长、增重率显著高于9%鱼油添加组(P<0.05);4%鱼油添加组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低于9%鱼油添加组(P<0.05),但与7%鱼油添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的鱼体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鱼体肠道脂肪酶(LPS)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等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组织学观察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与添加鱼油水平呈正相关;4%和7%鱼油添加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9%鱼油添加组(P<0.05),而4%鱼油添加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低于9%鱼油添加组(P<0.05),但甘油三酯含量则显著高于9%鱼油添加组(P<0.05);3组的总蛋白、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明显差异(P>0.05);4%鱼油添加组DPA和DHA含量分别为(226.72±27.74)、(2470.31±293.51)mg/L,是未添加鱼油的2倍水平,但4%和7%鱼油添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过量脂肪(鱼油过多)会抑制眼斑拟石首鱼的生长,并抑制脂肪代谢相关酶,加速肝脏脂肪沉积;在饲料总脂肪8.21%条件下,即添加4%的鱼油(DHA含量24%)可以显著增加眼斑拟石首鱼血浆中DHA和DPA含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大泷六线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观察
于超勇, 官曙光, 于道德, 赵文溪, 宋静静, 盖珊珊, 张伟, 刘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47-55.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24
摘要5300)   HTML84)    PDF(pc) (11483KB)(3318)    收藏
为揭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规律,以确定骨骼发育时序与骨化时间关键节点,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方法对大泷六线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骨骼发育始于胚胎时期,初孵仔鱼已具备脊索、髓弓、脉弓等骨骼元件;髓棘、脉棘在19日龄时全部形成,脊柱椎体于28日龄时开始由头端向尾端骨化,至50日龄时脊柱椎体全部完成骨骼元件骨化;大泷六线鱼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时序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其中胸鳍、尾鳍的发育明显早于其他附肢骨骼;胸鳍的乌喙骨-肩胛软骨形成于孵化前,20日龄时胸鳍支鳍软骨全部形成,胸鳍条出现,27日龄时匙骨最先开始骨化;尾鳍发育以6日龄时仔鱼尾下骨的发育为起点,20日龄时尾鳍发育成型,5枚尾下骨发生融合,分为上、下两叶,尾鳍条中间微凹,35日龄时尾骨复合物开始骨化;背鳍和臀鳍分别出现在14和15日龄,第二背鳍较第一背鳍首先出现,臀鳍支鳍骨由中间向头尾两端出现,40日龄时,背鳍、臀鳍开始由前向后骨化;腹鳍于16日龄时开始发育,并于31日龄时开始骨化;至60日龄时,大泷六线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基本完成硬骨化。研究表明,大泷六线鱼骨骼发育过程历时较长,其脊柱及附肢骨骼早期发育与其巡游运动模式向机动运动模式的转变、摄食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尾下骨的高度联合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大泷六线鱼处于较高的进化分类地位,本研究结果可为大泷六线鱼早期骨骼功能发育研究及其系统进化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饲料脂肪水平对淡黑镊丽鱼生长及色素蓄积的影响
付旭, 崔前进, 陈冰, 杨博学, 蔡忠璐, 王旭, 刘霞, 姜志强, 韩雨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56-62.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42
摘要5249)   HTML9)    PDF(pc) (649KB)(3619)    收藏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生长、体态及色素积累的影响,选取淡黑镊丽幼鱼120尾(初始体质量为1.70 g±0.09 g),分为Z1(对照)、Z2、Z3、Z4、Z5共5组,投喂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7.44%、9.86%、10.91%、15.25%和23.69%的等氮饲料,饲料中添加叶黄素为200 mg/kg,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养殖68 d后测定淡黑镊丽鱼生长及色素蓄积情况。结果表明:Z3组淡黑镊丽鱼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Z1组(P<0.05);Z3组饲料系数最小;Z3、Z4组存活率最高,Z5组存活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鱼体脏体比虽有升高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而Z3、Z4组肝体比则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Z3组肥满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鱼体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升高趋势;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各组鱼体亮度(L*)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黄度(b*)呈先升高后下降、红度(a*)呈升高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红度和黄度都持续升高;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鱼体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增加趋势,Z5组酶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Z1组(P<0.05)。研究表明,淡黑镊丽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0.76%,饲料中脂肪过高或过低对淡黑镊丽鱼的生长和体色均有一定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摄食不同水平饲料蛋白质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肠道组织形态和菌群组成的影响
麦浩彬, 郭鑫伟, 王金港, 迟淑艳, 董晓慧, 杨奇慧, 刘泓宇, 章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63-70.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23
摘要5618)   HTML275)    PDF(pc) (4051KB)(3631)    收藏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石斑鱼肠道微生态群落的影响,以红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高筋面粉和玉米淀粉为碳水化合物源,配制6组不同蛋白质水平(35%、40%、45%、50%、55%和60%的等脂等能饲料,分别记为P35、P40、P45、P50、P55、P60组),投喂初始质量为(6.50±0.00)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幼鱼8周,试验结束时取其肠道组织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并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P50组前肠和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P40、P45和P60组(P<0.05),而皱襞宽度则显著低于P35和P40组(P<0.05);P50组中肠和后肠隐窝深度均取到最小值,P50组各肠段肌层厚度均取到最大值;Illumina MiSeq测序显示,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Coverage指数)和Ace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5和P60组的Chao指数显著高于P40、P45和P50组(P<0.05);从门水平上看,各组优势菌落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P50组变形菌门含量最低且厚壁菌门含量最高;从属水平上看,红球菌属Rhodococcus、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各组优势菌落,P50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含量最高,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互营杆菌属Syntrophobacter含量均有所下降。研究表明,摄食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影响肠道菌群丰富度和肠道组织形态,饲料蛋白质水平为50%时不仅能有效改善肠道组织形态,优化肠道升级,还有助于乳酸菌等有益菌属定植并减少致病菌含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缢蛏抗高温新品系的早期选育与筛选
孟德龙, 薛宝宝, 申奔龙, 牛东红, 李家乐, 沈和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71-74.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32
摘要5462)   HTML78)    PDF(pc) (553KB)(3461)    收藏
为培育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抗高温品种(系),在10个全同胞家系中筛选3个耐高温家系(A、B、C),比较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缢蛏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各家系2、4、6、10、20、30日龄幼虫的生长、存活和抗高温性能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家系C较其他家系生长显著(P<0.05),在室内30、32、34、36、38 ℃温度下测定10(附泥期)、20、30日龄(出苗期)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发现同一时期内家系间的半致死温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家系C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研究表明,以半致死温度为衡量指标,在缢蛏快生长选育系新品种“申浙1号”基础上进行家系耐高温定向选育,可实现在缢蛏家系幼体期耐高温性提前筛查,本试验结果可为耐高温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纤维素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
梁箫, 童欢, 彭莉华, 杨丽婷, 常睿珩, 杨金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75-82.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25
摘要4966)   HTML5)    PDF(pc) (9360KB)(3440)    收藏
为探讨纤维素对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等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生物量和胞外产物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选取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具有高诱导和中等程度诱导活性的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atlantica、Shewanella loihica,分析了纤维素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和生物被膜形成后,对生物被膜特性,如细菌密度、膜厚、胞外产物等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纤维素对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纤维素与细菌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及纤维素处理的生物被膜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生物被膜的特性分析发现,两种纤维素添加方式处理的生物被膜,与野生型单一生物被膜相比,细菌量均明显减少,膜厚降低,胞外多糖、胞外脂含量减少,而胞外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纤维素可通过调控细菌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膜厚和胞外产物等特性,最终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太平洋鳕抗菌肽Hepcidin基因克隆及体外表达研究
吴玲梅, 顾杰, 温智清, 贾鹏, 刘瑞婷, 蒋洁兰, 刘荭, 郑晓聪, 毛明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83-88.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20-023
摘要5243)   HTML196)    PDF(pc) (5235KB)(3597)    收藏
为揭示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抗菌肽Hepcidin(GmHep)的分子结构和表达特性,利用qPCR法对平均体质量为2.438 kg鳕不同组织和发育早期的GmHep表达模式进行了探讨,分别构建了原核(pET-32a-GmHep)和真核(pEGFP-GmHep)表达载体,研究了GmHep的体外表达特点。结果表明:GmHep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297 bp,编码98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0 833.56,该肽N端具22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成熟肽含有8个半胱氨酸残基、4个二硫键;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GmHep与大西洋鳕Hepcidin同源性最高(93%),但与其他鱼类Hepcidin同源性较低(小于60%),预示其功能具有独特性;GmHep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GmHep在5、10、30、37、40日龄仔稚鱼中均有表达(P<0.05);GmHep体外诱导表达优化条件为IPTG浓度0.01 mmol/L、30 ℃、诱导4 h;GmHep在EPC细胞系中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两种GmHep体外表达载体,确定GmHep为肝分泌型,且在太平洋鳕发育早期发挥一定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灌胃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张晓雨, 庞溦, 潘连德, 鲍晓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89-95.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36
摘要5115)   HTML10)    PDF(pc) (1639KB)(3550)    收藏
为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对龟鳖临床驱虫的安全及有效使用,试验设4组,采用胃插管方式给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雌、雄龟体质量平均为0.745、0.361 kg)灌胃吡喹酮驱虫药,在给药前后设定10个采血时间点(0~96 h),于背颈静脉窦连续采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测定中华草龟血浆内的吡喹酮药物浓度,用 Kinetic 4.4药代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和参数计算,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对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与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并出现了双峰效应,首峰位于0.5 h(试验Ⅰ、Ⅱ、Ⅳ组)或3 h(试验Ⅲ组),第二峰位于12 h(试验Ⅰ组和Ⅳ组)和72 h(试验Ⅱ组和Ⅲ组);获得4个试验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试验Ⅰ组[剂量30 mg/kg(体质量),单次,雌性]的Tmax=15.949 h、Cmax=0.615 μg/mL、AUC=26.664 μg/(mL·h),试验Ⅱ组(剂量30 mg/kg,单次,雄性)的Tmax=74.857 h、Cmax=0.592 μg/mL、AUC=123.427 μg/(mL·h),试验Ⅲ组(剂量15 mg/kg,单次,雄性)的Tmax=75.523 h、Cmax=0.234 μg/mL、AUC=48.760 μg/(mL·h),试验Ⅳ组(剂量10 mg/kg, 3次,雌性)的Tmax=14.161 h、Cmax=0.303 μg/mL、AUC=15.726 μg/(mL·h);经灌胃给药,中华草龟对吡喹酮的吸收慢且少,但分布相对较广,雄性中华草龟的吸收速率、消除速率均小于雌性,雌、雄龟的吸收代谢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次给药组(剂量15、30 mg/kg)的试验龟均出现了强烈的不良反应,剖检发现,肝脏、肾脏、肌肉等组织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或坏死;多次给药组(剂量10 mg/kg,3次)仅有一只(A4,192 h)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研究表明,龟鳖临床上使用吡喹酮驱虫,推荐单次灌胃剂量为10 mg/kg(体质量)以下,如需要提高剂量可多次给药,给药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给药间隔时间为3 h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威海桑沟湾海域不同海带品种/系的生长状况研究
王珊珊, 张瑞标, 常丽荣, 肖露阳, 孙利芹, 刘振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96-102.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22
摘要4803)   HTML11)    PDF(pc) (493KB)(3631)    收藏
为探索威海桑沟湾海域栽培的适宜品种/系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选取了“黄官”、“爱伦湾”、“烟杂”、“连杂1号”、“205”、“海科1号”、“丰宝”、“海天1号”、“901”和“韩国品系”10个品种/系(各2绳,30株/绳)的海带苗进行栽培试验,海带苗初始体长为(20.34±0.49)cm,初始体宽为(3.21±0.16)cm,初始鲜质量为(0.05±0.01)g,试验从2017年12月开始至2018年6月结束,每月测定各种海带的长度、宽度、鲜质量、鲜干比等指标,并分析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爱伦湾”、“205”、“丰宝”海带的各项生长性状相对较优,可优选栽培,其中,“丰宝”海带的长度最大(320.93 cm),“爱伦湾”海带的宽度最大(49.93 cm),“205”海带的鲜质量最大(1.78 kg),“爱伦湾”海带的鲜干比最小(7.91);而“韩国品系”海带的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差,不适合选择栽培;其他各品种/系海带生长指标也无明显优势。研究表明,桑沟湾海域不同品种/系海带的生长存在差异,除了与品种系特异性有关外,还与海域特性如温度、营养盐等有关,桑沟湾海域适宜栽培的优质海带品种/系为“爱伦湾”、“205”和“丰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6个巨魾群体线粒体ND4基因碱基序列多样性分析
杜民, 李娜, 牛宝珍, 周亚, 陈春丽, 文天仙, 王兴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103-107.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38
摘要5259)   HTML13)    PDF(pc) (592KB)(3660)    收藏
为研究云南省境内特有的巨魾Bagarius yarrelli 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红河曼耗(Baya-M)、怒江坝(Baya-B)、怒江下游(Baya-N)、澜沧江上游(Baya-L)、景洪(Baya-J)、红河河口(Baya-H)6个点共采集72尾巨魾,每个点采集12尾,分析6个群体的ND4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巨魾线粒体DNA的ND4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72条mtDNA DN4基因序列,巨魾ND4基因序列全长为1381 bp,共检测到50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 9~0.072 2;共有67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相对遗传距离为0.098;将巨魾与三线纹胸鮡Glyptothorax trilineatus和长丝黑鮡Gagata dolichonema 两种鱼类的ND4基因利用UPGMA中的Kimura 2-parameter 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巨魾单聚为一支。研究表明,红河河口与曼耗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而澜沧江与景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56),说明澜沧江群体与景洪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光周期对红鳍东方鲀脑组织中GH和SS基因表达水平和昼夜表达模式的影响
魏平平, 李鑫, 刘鹰, 李晓豪, 宋昌斌, 陈涛, 马贺, 田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108-113.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60
摘要5531)   HTML7)    PDF(pc) (586KB)(3526)    收藏
为研究光周期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脑组织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SS)基因表达水平和昼夜表达模式的影响,采用初始体质量为(7.89 ±0.42)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为研究对象,养殖在试验桶(直径80 cm、深50 cm)中,海水温度为19~23 ℃,盐度 为31~32,共设置5种光周期8L∶16D、12L∶12D、16L∶8D、20L∶4D、24L∶0D,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桶放60尾鱼,试验周期为30 d,试验结束后全天取样,测定脑组织中GH、S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8L∶16D光周期处理组红鳍东方鲀脑组织中G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光周期处理组(P<0.05);8L∶16D光周期处理组SS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4L∶0D组(P<0.05),其他处理组SS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GH和SS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12L∶12D和8L∶16D光照条件下呈现昼低夜高的特点。研究表明,结合GH和SS基因在不同光周期下的表达量及昼夜表达特点,长时间光照(16~24 h/d)并不利于红鳍东方鲀幼鱼生理节律的维持,本试验条件下最佳光照时长为8~12 h/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地标点法的4种鲹科鱼类矢耳石形态分类
欧利国, 刘必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114-120.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71
摘要5806)   HTML124)    PDF(pc) (2639KB)(3581)    收藏
为研究地标点法在矢耳石形态信息的提取效果,根据2014年3月在中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8尾鲹科鱼类矢耳石样品(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短吻丝鲹Alectis ciliaris、脂眼凹肩鲹Selar crumenophthalmus、高体若鲹Caranx equula)进行地标点法分析,耳石形态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值,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通过判别分析识别4种鲹科鱼类的耳石形态,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对耳石形态进行网格变形可视化。结果表明: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74.55%和11.16%,可以将4种鲹科鱼类耳石形态进行区分,其中地标点5贡献率为42.655%,地标点4贡献率为35.853%,这两个地标点贡献作用较大并解释了主要的耳石形态变异;矢耳石形态质心值分析显示,4种鲹科鱼类的最大值比较中,脂眼凹肩鲹最大,短吻丝鲹最小;相对扭曲主成分的判别分析显示,逐步判别和交互检验的4种鲹科鱼类耳石形态的判别成功率均达100%。研究表明,地标点法在耳石形态信息分析中识别效果显著,其耳石形态可视化可为耳石形态学自动化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达里湖瓦氏雅罗鱼5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研究
蔡忠璐, 段友健, 徐聚臣, 何宇, 耿介之, 刘旋, 韩牧轩, 柳玉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121-125.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83
摘要5383)   HTML8)    PDF(pc) (1855KB)(3545)    收藏
为了更准确地获得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年龄数据,以可判读力、吻合率和平均变异系数作为筛选指标,对达里湖瓦氏雅罗鱼5种年龄鉴定材料(耳石、鳞片、脊椎骨、鳃盖骨和匙骨等)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鳃盖骨和匙骨年龄标志不清晰或缺失,可判读力较低,而耳石、脊椎骨年轮标志清晰且在显微镜下呈明暗条纹,鳞片切线明显;综合比较分析显示,耳石的吻合率最高(86.84%),平均变异系数最低(2.22%),耳石是达里湖瓦氏雅罗鱼的最佳年龄鉴定材料,鳞片在鉴定低龄个体年龄时吻合率较高,可以作为鉴定低龄个体的辅助材料,而脊椎骨读取效果较差。研究表明,耳石和鳞片是鉴定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年龄的最适材料,而脊椎骨、鳃盖骨和匙骨不适用于年龄鉴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近江牡蛎膜分离联产制备多糖多肽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杨大俏, 王锦旭, 李来好, 杨贤庆, 马海霞, 胡晓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126-133.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40
摘要5107)   HTML59)    PDF(pc) (1071KB)(3502)    收藏
为了联产制备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多肽多糖,提高近江牡蛎高值化利用率,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对近江牡蛎酶解液进行分级分离,并将酶解液分成相对分子质量为0~8000(CRRS-A)、8000~200 000(CRRS-B)和>200 000(CRRS-C)的3个组分,运用比色法、HPLC、UPLC-Q-Tof-MS/MS、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分别对3种组分的理化性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基本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RS-A组分主要由多肽组成,含量达到(87.26±1.65)%,相对分子量<2000,由10种化合物组成,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较高,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显著高于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为(116.67±3.22) U/g;CRRS-B组分含有多糖(75.82±0.28)%,还含有己糖醛酸(5.06±0.60)%、甲基戊糖(31.23±1.29)%、硫酸基(23.47±0.70)%、氨基己糖(2.29±0.04)%等糖基,相对分子质量为8300~150 000,为吡喃型多糖化合物,体外抗氧化能力总体优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劣于抗氧化剂GSH;CRRS-C组分为吡喃型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6 000~7 152 000,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差。研究表明,膜分离方法能对近江牡蛎多肽及多糖进行有效的分离,且近江牡蛎酶解液分级膜分离组分CRRS-A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CRRS-B具有高于BHT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该结果可为近江牡蛎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单进水管结构对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于林平, 薛博茹, 任效忠, 刘鹰, 许条建, 史宪莹, 胡艺萱, 张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134-140.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206
摘要5109)   HTML275)    PDF(pc) (6558KB)(3589)    收藏
为研究进水结构及其设计参数对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基于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差分法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矩形圆弧角养殖池在单进水管结构水力驱动模式下,不同射流孔数和进水管布设位置对养殖池内(尤其是池底)流场的影响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并对排污口附近的复杂流场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日循环次数(本研究增加射流孔数)有利于增加养殖池内平均流速与速度分布均匀性;进水管布设于圆弧角位置是优选布设,有利于改善养殖池底部水动力特性。研究表明,进水管采用圆弧角位置布设,日循环次数为100~120次/d(本研究对应射流孔数为18~21个)时,养殖池内尤其是底部能达到较优流场状态,该结果可为工厂化循环水矩形圆弧角养殖池进水结构的参数设计和布设位置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静水和纯流下可沉浮式网箱升降运动特性研究
王非, 毕春伟, 赵云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1): 141-.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30
摘要4632)   HTML130)    PDF(pc) (9180KB)(3392)    收藏
为研究可沉浮式网箱升降运动特性,提高网箱沉浮性能,构建了一种使用螺旋浮管的可沉浮式网箱升降系统,螺旋浮管沿圆周螺旋排列,并通过对浮管注水和充气实现网箱稳定下沉和上浮,并在不同流速(0、4、7、10、13 cm/s)下定量分析了该网箱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网箱在静水和纯流下均表现出优良的沉浮性能;与静水时相比,在水流作用下网箱沉浮时浮架产生的最大倾角显著增加,且随着流速的增大浮架最大倾角增大;网箱下沉和上浮阶段耗费的时间随着流速增大而增加,网箱下沉和上浮速度随着流速增大而减小;在网箱沉浮的匀速运动阶段,其匀速运动的速度随流速增大而减小,网箱做匀速运动的时间随着流速增大而增加。研究表明,在本研究中构建的网箱升降系统下网箱沉浮阶段浮架受力更均匀,能有效地抑制网箱的倾斜和变形,可作为深水网箱系统设计的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研究与建设
陈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147-154.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260
摘要5510)   HTML6748)    PDF(pc) (1321KB)(3863)    收藏
现代化海洋牧场是适合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模式,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可促进中国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海洋强国战略的稳步实施。本文中系统地梳理了与海洋牧场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海洋牧场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概念发展、技术体系、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目前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从现代科学技术、用海协调、产业融合和深海推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科学规范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辽宁省淡水土著鱼类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骆小年, 赵兴文, 段友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155-160.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85
摘要4971)   HTML149)    PDF(pc) (491KB)(3673)    收藏
辽宁省地处中国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交汇过渡性质的区域,地理、气候环境和鱼类区系组成较特殊,出产许多特有的名特经济鱼类,为中国渔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综述了辽宁省土著淡水鱼类资源特点、淡水土著鱼类开发历史及主要经济鱼类的养殖状况,分析讨论了待开发土著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并针对辽宁省土著鱼类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宏观上围绕“调、育、赏”,微观上围绕“评、繁、养、推”的开发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及性别控制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喻杰, 杨弘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161-168.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90
摘要5884)   HTML228)    PDF(pc) (520KB)(3651)    收藏
控制鱼类的性别比例在养殖中常常至关重要。在一些物种中,因为雌雄二态性的存在,单性群体养殖可以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对某些种类来说,性别转变甚至是其生命周期必经的一部分,比如某些雌雄同体的种类,在生命开始时是一种性别,在一段时间后转变为另一种性别,许多鱼类的性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性别决定遗传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控制性别比例和育种方案的实施。哺乳动物和鸟类具有高度保守的性别决定主基因,控制着一个保守的遗传网络通路,该通路负责性别决定与性腺分化。不同于哺乳动物和鸟类,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本文综述了鱼类性别决定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以水产养殖主养品种罗非鱼、大菱鲆为例介绍了性别控制在生产上的应用,以期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饲料中添加不同海藻对刺参幼参生长、免疫、消化及营养组成的影响
白伟, 吴香莹, 左然涛,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169-176.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00
摘要5792)   HTML4)    PDF(pc) (523KB)(3520)    收藏
为缓解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 饲料原料供给不足,降低养殖饲料成本,试验配制分别添加30%的马尾藻 Sargassum 、浒苔 Enteromorpha 、石莼 Ulva 及产于越南、印尼、菲律宾的大叶菜 Sargassum   fusiforme  6种配合饲料,每种饲料分别投喂3组初始体质量为(1.0±0.2)g的幼参,养殖周期为60 d,试验结束后比较不同藻类饲料对幼参生长、免疫、消化和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藻组幼参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最高,其次是越南大叶菜组,两组幼参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浒苔组( P <0.05);越南大叶菜组幼参脏壁比最高且显著高于石莼组和浒苔组( P <0.05);越南大叶菜组幼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最高(9.59%)且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05);幼参体壁中含量较多的氨基酸包括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越南大叶菜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菲律宾大叶菜组最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总必需基酸和药效氨基酸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越南大叶菜组的呈味氨基酸最高(190.22 mg/g)且显著高于菲律宾大叶菜组(178.64 mg/g)、浒苔组(178.95 mg/g)( P <0.05)。研究表明,越南大叶菜可替代部分马尾藻,提高幼参增重率,增加幼参体壁粗脂肪、总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提升刺参体壁的营养价值,同时也为幼参的饲料配制提供更加广泛的原料资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壳聚糖纳米颗粒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免疫酶及免疫基因的影响
王荣月, 劳锦程, 王重阳, 李睿鑫, 谢红国, 叶仕根, 黎睿君, 尹恒, 刘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177-183.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76
摘要5817)   HTML74)    PDF(pc) (695KB)(3530)    收藏
为了研究壳聚糖纳米颗粒这一新型免疫添加剂对红鳍东方鲀 Takifugu   rubripes 生长性能、免疫指标的影响,以体质量为(9.910±0.306)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为研究对象,试验设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30尾鱼,投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2%的壳寡糖(COS)、0.2%的壳聚糖(CS),以及0.2%、0.1%、0.02%的壳聚糖纳米颗粒(CN)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5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红鳍东方鲀的特定生长率,肝、脾、肾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及溶菌酶(LZM)的活性,以及补体 c 3、热休克性蛋白 hsp 70、免疫调节因子 ifr 2、Toll样受体 tlr 3等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聚糖纳米颗粒和壳寡糖能显著促进红鳍东方鲀的生长( P <0.05);饲料中添加壳聚糖纳米颗粒能显著增加鱼体肝脏的AKP、CAT酶活性,脾脏的ACP、LZM活性,肾脏的SOD、LZM酶活性( P <0.05);壳聚糖纳米颗粒对鱼体 ifr 2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P >0.05),但能显著提高脾脏中 c 3、 tlr 3、 hsp 70的相对表达量( P <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壳聚糖纳米颗粒对红鳍东方鲀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同时与壳寡糖的作用效果相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光照对白刺参、青刺参和紫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
李静, 刘佳亮, 曹学彬, 王福辰, 李君华, 郑龙华, 郭治诚, 孙路平, 刘石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184-189.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57
摘要5799)   HTML6)    PDF(pc) (744KB)(3537)    收藏
为研究光照对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生长、摄食和免疫特征的影响, 试验以不同品系刺参包括白刺参、青刺参、紫刺参(体质量均为5.3 g左右)为对象,设4个光照处理组(5~10、25~50、1000、20 000 lx)和1个黑暗对照组(0 lx),每组设4个平行,养殖水温为14~16 ℃,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能够显著影响刺参体质量特定生长率( P <0.05),强光或全黑均不利于刺参生长,前者影响尤为明显;当光照强度为5~10 lx时,即白刺参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最为明显的光照强度条件下,白刺参体内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青、紫刺参;不同光照强度对青紫刺参蛋白酶活性影响基本与特定生长率一致,即在光照强度为25~50 lx时,青、紫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蛋白酶活性也最高;光照强度对不同品系刺参肠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作用基本一致,青刺参和紫刺参两种磷酸酶活力在25~50 lx光照强度时最大,而白刺参在5~10 lx时酶活力最大;在不同光照强度下,3个品系刺参体腔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一定差异,其中在全黑条件下白刺参SOD活性最高。研究表明,3个品系刺参在5~50 lx光照强度下生长性能最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菲律宾蛤仔中国莱州群体与朝鲜新义州群体杂交子代早期生长发育
李金龙, 刘越, 车宗豪, 田园, 刘杰, 闫喜武、, 霍忠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190-196.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216
摘要5435)   HTML76)    PDF(pc) (448KB)(3580)    收藏
为选育出适合北方海域环境、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良种,以菲律宾蛤仔(以下简称蛤仔)中国莱州群体(C)与朝鲜新义州(K)群体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方法建立2个自繁群体CC(C♀×C♂)和KK(K♀×K♂)、1个正交群体CK(C♀×K♂)和1个反交群体KC(K♀×C♂)。结果表明:CC组受精率最高,为(96.23±1.67)%,CK组受精率最低,为(88.80±1.84)%;CC组孵化率最高,为(86.80±0.78)%,KC组孵化率最低,为(72.05±0.82)%;在幼虫期,生长和存活总体表现为杂种劣势,壳长和壳高在15日龄时由大至小依次为CC>CK>KK>KC,15日龄时CK组存活率为(33.00±3.51)%,KC组存活率为(13.40±4.45)%;在稚贝期,生长和存活表现出杂种优势,壳长90日龄和壳高120日龄生长的杂交优势分别达到最大,分别为16.91%和12.53%,120日龄时KC组存活率最高,为(79.82±1.02)%,KK组存活率最低,为(65.51±1.58)%;在45、90和120日龄,C群体父母本的壳长、壳高都具有正向的一般配合力(GCA),说明中国莱州群体可作为优良亲本与其他群体组配;KC组的特殊配合力(SCA)在90和120日龄后逐渐大于CK组。研究表明,以中国莱州群体为父本与朝鲜新义州群体为母本杂交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中间球海胆抗病家系的筛选及其生长性能分析
江会杰, 张伟杰, 陈隆, 刘杰豪, 吕雪峰, 王中, 刘雷,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197-204.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93
摘要5189)   HTML2)    PDF(pc) (1109KB)(3531)    收藏
为筛选中间球海胆 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抗病家系并分析其生长性能,在建立34个中间球海胆全同胞家系的基础上,采用自然感染的方法对海胆进行病变综合征、掉棘病和黑嘴病的感染并测量这3种疾病下海胆的存活率,通过对不同疾病下的存活率进行加权求和构建了复合抗病指数(CDRI),根据存活率和抗病指数排名筛选出抗病家系,分析抗病家系在幼胆期(7~9月龄)和在不同水温环境下(常温和低温)养成期(14~17月龄)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与易感家系、所有家系间的差异,并筛选出抗病速生家系。结果表明:病变综合征、掉棘病和黑嘴病自然感染下,各家系的存活率分别为30.9%~95.5%、10.0%~100.0%和5.6%~84.2%,不同家系下海胆的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筛选出F7211-1等家系具有较强的抗病变综合征能力,F7214-1等家系具有较强的抗掉棘病能力,F7214-1等家系具有较强的抗黑嘴病能力;各家系的复合抗病指数为0.29~0.78,家系F7209-1等具有较高的复合抗病能力;相对于选择特定抗病家系,选择复合抗病家系会对幼胆期和不同水温养殖下的养成期生长速度带来更稳定的正向选择差;无论成胆期养殖于常温池还是低温池,F7211-1、F7203-2、F7209-1和F7214-1等家系均兼具抗病和速生的能力,可从中选择种胆用于后代抗病速生群体的培育。研究表明,家系选择可应用于中间球海胆的抗病育种,通过构建复合抗病指数可实现对抗病和生长速度的复合选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3种宠物龟“灰白甲”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鲍晓颖, 庞溦, 潘连德、, 张晓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05-212.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54
摘要5241)   HTML3)    PDF(pc) (13228KB)(3483)    收藏
为研究宠物龟“灰白甲”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对巴西龟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中华草龟 Mauremys   reevesii 和黄头侧颈龟 Podocnemis   cayennensis  3种水生宠物龟的6个病例,进行了肉眼观察及暗室伍德灯下观察等临床诊断,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Perls blue染色等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患“灰白甲”病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干露状态下肉眼观察到龟的背甲或腹甲有灰白色斑块,严重病龟整个龟甲呈灰白色等,用伍德灯照射有荧光现象;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背甲病变处出现角蛋白纤维的坏死和碎裂,骨髓腔和脾组织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各组织大量黑色素沉积等。研究表明,对宠物龟龟甲人工打孔创伤,建立牙科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密封修复,结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方法,可治疗甲壳疾病及其创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中国东北山区虹鳟三倍体幼鱼生长特性研究
柳鹏, 高春山, 杜晓燕, 刘慧吉, 陈伟强, 胡国宏, 徐有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13-217.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50
摘要5211)   HTML3)    PDF(pc) (682KB)(3558)    收藏
为探究虹鳟 Oncorhynchus   mykiss 三倍体幼鱼在中国东北山区的生长特性,在2个试验点同时开展试验,试验点a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森源水产良种场,幼鱼初始体质量为(2.05±0.26)g、全长为(5.83±0.16)cm,试验点b位于鸭绿江上游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冷水鱼养殖场,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82±0.15)g、全长为(5.58±0.26)cm,对人工培育的虹鳟三倍体幼鱼开展了为期60 d的不同养殖密度(500、700 ind./m 2 )和不同水温条件对鱼体生长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点a放养密度为700 ind./m 2 的试验组幼鱼生长效果最佳,在60 d(210日龄)的培育过程中,全长日平均增长量为0.11 cm,全长平均特定生长率为1.24%/d,体质量日平均增长量为0.31 g,体质量平均特定生长率为3.83%/d;该组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为 L =0.1086 t -10.662,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为 W =0.0066e 0.0384t ,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 W =0.0095 L 3.042 ( R 2 =0.9974),其中 b ′>3,表明虹鳟三倍体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且体质量生长快于全长生长。研究表明,虹鳟三倍体幼鱼能够很好地适应东北山区的环境条件,适合开展规模化养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葛氏鲈塘鳢耐受完全结冰缺氧环境的能力及生理生化响应
柴龙会, 黄璞祎, 暴旭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18-222.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68
摘要5067)   HTML78)    PDF(pc) (2196KB)(3611)    收藏
为研究葛氏鲈塘鳢 Perccottus   glenii 对完全结冰缺氧环境的耐受能力和生理生化响应,试验测定了体质量为(30.0±2.7)g的葛氏鲈塘鳢在不同水体结冰温度下的存活率,以及水体结冰前(0 ℃)、水体完全结冰(-2 ℃持续24 h)、鱼体复苏(4 ℃,1、24、72 h)各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葛氏鲈塘鳢在-2 ℃冰中持续24 h的存活率为100%,随着温度降低存活率明显下降,-5 ℃下持续24 h时的存活率为0;与水体结冰前的各指标相比,葛氏鲈塘鳢在水体完全结冰和鱼体复苏阶段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 P <0.05),肌糖原变化趋势与肝糖原相似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P >0.05),心脏、脑、鳃和肌肉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 P <0.05),鳃、脑和心脏中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 P <0.05),但各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 P >0.05)。研究表明,葛氏鲈塘鳢可以短时间耐受较温和的水体完全结冰缺氧环境,通过分解肝糖原在组织中积累葡萄糖作为主要的抗冻保护剂,增强无氧糖酵解代谢来应对结冰缺氧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大豆β-伴球蛋白对黄河鲤头肾TLR2/NF-κB p65及其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殷海成, 黄进, 贾峰, 郑鑫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23-228.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81
摘要5092)   HTML4)    PDF(pc) (454KB)(3541)    收藏
为研究大豆β-伴球蛋白水平对黄河鲤 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头肾TLR2/NF-κB p65信号通路和下游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225尾体质量为(41.00± 0.12)g的黄河鲤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含0%(对照)、1.0%、3.0%、5.0%和7.0%的大豆β-伴球蛋白(替代鱼粉)的等氮(粗蛋白质38.0%)、等能(脂肪6.0%)饲料,进行为期21 d的养殖试验,分别于试验开始的第1、7、14、21天取头肾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各组 TLR 2、 NF - κB   p 65、 IL -1 β IL -6、 TNF - α 1、 IFN - γ 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黄河鲤头肾中 TLR 2、 NF - κB   p 65、 IL -1 β IL -6和 TNF - α 1的表达与大豆β-伴球蛋白添加剂量、饲喂时间显著相关( P <0.05),但无交互作用,而 IFN - γ 的表达只与剂量相关;3.0%及以上添加组,1~21 d内 TLR 2、 NF - κB   p 65、 IL -1 β IL -6和 TNF - α 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第21天时各因子表达量较第14天时总体上趋于下降;1.0%、3.0%、5.0%添加组 IFN - γ 表达在试验期内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大豆β-伴球蛋白能促进黄河鲤头肾 TLR 2、 NF - κB   p 65、 IL -1 β IL -6和 TNF - α 1表达且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但无交互作用,推测大豆β-伴球蛋白可引起鲤炎症反应,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因此,鲤鱼日粮中不宜使用高水平的大豆β-伴球蛋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大连典型滩涂养殖区沉积物中抗生素协同重金属和环境因素对抗性基因分布的影响
刘萱, 赵慧敏, 王华, 刘璐、, 王诗慧, 孙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29-238.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20-012
摘要5555)   HTML80)    PDF(pc) (3616KB)(3481)    收藏
集约化水产养殖区是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重要储存库。为探究养殖区抗生素、重金属和环境因素对ARGs分布的影响,以大连皮口典型滩涂养殖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于2016年3、6、9、11月考察了沉积物中15种ARGs和2种整合子的存在和丰度,以及抗生素、重金属和环境理化特征对ARGs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ARGs和2种整合子在滩涂养殖区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其浓度范围的对数[lg(copies/g)]为1.57~5.94,其中 qnrA qnrB qnrS sul 1、 sul 2、 floR fexA 是检出的优势ARGs;滩涂养殖区沉积物年季的pH、盐度、总氮、总磷、总氨氮和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8.10~8.69、25.1~26.7、8.602~10.580、0.335~0.482、1.659~1.792、16.447~16.666 g/kg,铜、锌、铬、镉、铅和汞浓度范围分别为16.456~23.509、60.141~93.478、1.140~1.740、0.120~0.143、23.274~27.075、0.019~0.037 mg/kg;沉积物中共检出抗生素15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是检出的最优势类型,其中6种FQs全部检出,检出总浓度范围为4.682~78.368 ng/g;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显示,抗生素对ARGs的存在和分布起到直接或间接筛选作用,重金属Cu和Zn与ARGs的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01),而pH、盐度、Cr和Pb与ARGs呈显著负相关( P <0.05或 P <0.01);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抗生素协同重金属和环境因素的联合筛选是养殖区沉积物中ARGs存在和分布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抗生素抗性基因 qnrS sul 1可作为示踪滩涂养殖环境中ARGs的污染指示基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刺参多功能表皮生长因子6 (megf6) cDNA克隆及在肠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陈雷、, 姚锋, 唐爽, 郭良勇, 王珊, 方蕾, 秦玉雪, 尹增强, 侯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39-246.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320
摘要5592)   HTML77)    PDF(pc) (5365KB)(3567)    收藏
为了探究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 多功能表皮生长因子6(multipl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6)的生物学信息和功能,利用 RACE技术克隆了体质量为(92.0±4.0)g的成体刺参 megf 6基因( Aj - megf 6)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了该基因的信息学特征及其在肠再生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刺参 megf 6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5665 bp,共编码了1604个氨基酸,具有37个EGF样结构域;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 500,理论等电点为4.74,该蛋白具有信号肽,为分泌蛋白,属于亲水性、非跨膜蛋白,共有53个磷酸化位点,分别为23个Ser位点、12个Thr位点、18个Tyr位点;MEGF6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刺参MEGF6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38.59%~49.07%,其中与紫球海胆 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 的一致性最高,为49.07%,其次为长棘海星 Acanthaster   planci (48.71%);基于MEGF6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刺参与紫球海胆、长棘海星聚为一支,该结果符合刺参的分类和进化地位,MEGF家族成员间比对分析显示,MEGF家族成员间具有一定的分化;实时定量PCR(qPCR)结果显示,在刺参肠再生过程中 megf 6 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再生6 d时的表达量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126.47倍,再生18 d时降至正常水平。研究表明,刺参 megf 6基因的表达与刺参肠管形态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推断 megf 6可能在刺参肠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异育银鲫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促凋亡活性分析
崔正一、, 胡光耀, 姜新宇, 王佳, 于新然, 乔帼, 李振, 李强, 张家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47-252.  
摘要4377)   HTML2)    PDF(pc) (1576KB)(3409)    收藏
为了实现异育银鲫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高效表达,并研究其在促鲫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PCR的方法从体质量(15±1)g异育银鲫脾脏组织中扩增 TNF - α 基因,构建pET28a- TNF - α 重组质粒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通过Ni亲和层析柱纯化并采用尿素浓度梯度透析法进行蛋白复性,最后用rTNF-α蛋白处理鲫鱼鳍条细胞,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法和荧光定量 PCR技术,分析异育银鲫经rTNF-α蛋白处理后鲫鱼细胞的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 Caspase  3和 Caspase  8 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诱导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3 000的蛋白条带,且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显示,纯化产物与抗His单抗在相对分子量约23 000处出现了明显的反应条带,表明成功地实现了异育银鲫TNF-α的重组表达;进一步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后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经rTNF-α蛋白处理后的细胞核染色加深,呈碎块状浓染现象;荧光定量PCR显示,rTNF-α蛋白处理能使凋亡相关基因 Caspase  3和 Caspase  8 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的上调趋势。研究表明,本文成功实现了异育银鲫TNF-α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且rTNF-α蛋白可诱导鲫鱼鳍条细胞发生凋亡,该工作将为后续研究TNF-α蛋白的抗病毒作用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CTL5基因的克隆及在病原刺激下的免疫应答
阎德平、, 吕建建、, 题兴斌, 张文、, 张云滨, 宋柳, 刘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53-259.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54
摘要5310)   HTML79)    PDF(pc) (2271KB)(3600)    收藏
为明确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C-型凝集素CTL5的结构和功能,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 CTL 5基因( PtCTL 5)的cDNA全长。结果表明: PtCTL 5基因全长为1026 bp,包含73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了24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6 000,为半乳糖结合型凝集素;Blast分析显示, Pt CTL5氨基酸序列与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a  CTL的一致性最高,为41.84%;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 Pt CTL5与已发表的三疣梭子蟹的另4种C-型凝集素亲缘关系较远;胚胎及幼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定量分析表明, PtCTL 5在溞状幼体Ⅲ期表达量最高,在胚胎发育的心跳期表达量最低;组织表达分析显示, PtCTL 5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肝胰腺中次之;人工注射副溶血弧菌 Vibrio   parahemolyticus 后, PtCTL 5在血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均于72 h时达到峰值;而注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 PtCTL 5在血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分别于72、12 h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表明,C-型凝集素在三疣梭子蟹先天免疫中具有一定的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三疣梭子蟹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硫氰酸红霉素原位杀藻的生态学效应
王雪莹, 毕相东, 董少杰, 尤宏争, 刘克明, 戴伟, 李宛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60-265.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13
摘要5098)   HTML208)    PDF(pc) (2090KB)(3704)    收藏
为明确杀藻剂作用下生态围隔内蓝藻及微囊藻丰度、底泥微囊藻毒素(MCs)含量及关键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在蓝藻水华暴发期的淡水鱼类养殖尾水循环渠中,开展了硫氰酸红霉素原位杀藻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试验设置4个浓度(0.25、0.5、1、2 mg/L)的硫氰酸红霉素处理组和1个未添加硫氰酸红霉素的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共进行10 d。结果表明:硫氰酸红霉素对生态围隔内蓝藻及微囊藻具有强烈的抑杀效应,试验结束时对蓝藻及微囊藻抑杀率均达99%以上;硫氰酸红霉素作用过程中生态围隔内底泥MCs含量呈现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出现在第2 天,MC-RR含量为2.58 μg/g,MC-LR含量为3.39 μg/g;使用硫氰酸红霉素应急抑杀蓝藻后,水体中 及COD Mn 含量短时间内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尤以 与COD Mn 含量升高较为明显。综合考虑杀藻效果、底泥中MCs储积量及关键水化学指标变化规律,建议养殖生产中使用≤0.25 mg/L硫氰酸红霉素应急杀灭蓝藻,并在抑杀蓝藻后及时增氧、泼洒解毒剂及微生态制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浮式水槽养殖大口黑鲈对湖泊水环境及其容量的影响
刘剑羽, 任文强, 王恒林, 张丽, 周彦锋, 徐航涛, 尤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66-272.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157
摘要5516)   HTML5)    PDF(pc) (801KB)(3626)    收藏
浮式水槽是近年来在湖泊中新兴的养鱼设施,为了评价浮式水槽在养殖活动中对湖湾截流而成的小型湖泊内水环境的影响,选取小型湖泊中浮式水槽(玻璃钢材质,规格为25.0 m×5.0 m×2.5 m)内外共6个代表性位点,于2018年6、8、10月监测大口黑鲈的3个生长阶段(苗种、幼鱼、成鱼)中水质和底质的时空差异,并应用沃伦威德(Vollenweider)、狄龙(Dillio)、合田健(Hetian)3种水质模型估算出总磷(TP)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养殖活动期间,水槽内外水质基本维持在Ⅱ类或Ⅲ类水质;浮式水槽的截污装置对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的拦截效果最为明显,对TP的拦截效果仅次于COD Mn ,而对总氮(TN)和总氨氮(NH 3 -N)的拦截效果相对于TP和COD Mn 不明显;6、8、10月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56.93、60.12、-28.01 kg/a。研究表明,总体上浮式水槽的存在会导致水环境容量下降和水槽下游底质中氮磷的沉积,但对湖体水质等级影响不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大连港海域油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黄妙芬, 刘杨, 邢旭峰, 王忠林, 李占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73-279.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61
摘要4948)   HTML3)    PDF(pc) (8881KB)(3489)    收藏
为了掌握东北原油与成品油转运基地——大连港海域油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8年8月25—27日采用连续性测量的方式,获取了大连港海域3个站点分别在0、3、5、10、15 m深度30个观测时刻的油含量、流速和流向等数据,分析了大连港海域油含量随潮汐的变化特征,并建立了油含量的时间变化模型,修正了水体石油污染归一化遥感反射比指数NDPRI(Normalized difference petroleum remote sensing reflectance index)反演水中石油含量的遥感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2018年8月25日过境的Landsat 8卫星数据中,反演出大连港海水表层的油含量,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各站点观测时间处于不同的涨落潮时刻,水体的流向和流速不同,导致油含量随时间变化比较复杂;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6次方多项式函数来描述;利用修正的NDPRI遥感模型反演的油含量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表明修正后的模型适用于该海域;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大连港海域油含量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浓度值的变化范围为0.4~5.0 mg/L,紧贴沿岸的海域油含量相对较低,鲇鱼湾东边及三山岛的东边、北边呈现高值区,而大窑湾、三山岛西侧及A站点的南边为低值区。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所建立的油含量遥感反演模型,反演效果较好,适用于大连港海域油含量的提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响水水库浮游生物渔业资源分析
白禄军, 张子媛, 王利, 周波波, 李毅超, 邵旭东, 苏珊, 刘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 (2): 280-287.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19-078
摘要5619)   HTML207)    PDF(pc) (1621KB)(3633)    收藏
为了调查内蒙古赤峰市响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库的渔业资源状况,于2018年5、7、9月3个季节对该水库的浮游生物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2个种属,种类最多的是绿藻门和硅藻门,其次是蓝藻门,其他门类较少,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480.34×10 4  ind./L,生物量平均为7.48 mg/L;共鉴定出4大类浮游动物33种属,其中轮虫、原生动物种类较多,枝角类与桡足类较少,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700.05 ind./L,生物量平均为0.76 mg/L;Margalef丰富度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1.22,浮游动物平均为2.3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2.32,浮游动物平均为2.01,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0.441,浮游动物平均为0.462;由浮游生物等提供的鱼产力约为139.4 kg/hm 。研究表明,响水水库已处于中-富营养型水体,且富营养化程度有加剧趋势,饵料资源上还有一定的利用空间,建议可适当增加滤食性鲢鳙鱼的放养比例,以控制水体的进一步富营养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