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8-21
  

  • 全选
    |
  • 李霞, 周海燕, 秦艳杰, 郭娜, 孙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287-2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手术刀片切掉仿刺参体壁表皮层和结缔组织层,深度至体腔膜。术后将仿刺参放入正常海水中饲养,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仿刺参体壁再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抗人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形态学观察表明:术后1 d,伤口呈凹陷状,体腔膜上增生出一薄层乳白色结缔组织;术后7 d伤口表面出现色素;术后11 d凹陷基本变平;术后21 d,伤口处体壁形态与颜色恢复至术前。组织学观察表明:术后1 d,疏松结缔组织直接暴露,创伤面附近有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聚集;术后3 d,结缔组织外层有上皮细胞聚集;术后4 d,结缔组织间可见一条带状间隙;术后7 d,表皮外层出现角质层;术后11 d,上皮层厚度接近正常组织,但结缔组织较松散;术后21 d,上皮细胞数量、排列以及结缔组织的排列同正常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CK19在正常的仿刺参体壁中表达得比较分散;术后3 d,CK19在创伤面附近集中表达。
  • 赵文, 魏洪祥, 郭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291-2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逐月采样研究了大窑湾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42属75种,其中硅藻31属59种,甲藻8属13种,金藻1属1种,蓝藻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大窑湾海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几乎都为温带近岸性物种,个别为暖海性物种或大洋性物种;硅藻在种数和密度上均占优势,主要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odicacus、波氏直链藻Melosira borreri、具毒冈比甲藻Gambierdiscus toxicus、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尖刺拟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浮游植物密度在2007年的3月和7月出现春、秋两个高峰期,多样性指数为0.36~3.17,平均值为1.65,表明该海区属于中度污染。
  • 王琨, 孙云章, 李富东, 叶继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299-3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果寡糖(FOS)、甘露寡糖(MOS)和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共配制8种试验饲料,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寡糖和芽孢杆菌)、5 g/kg FOS(F组)、5 g/kg MOS(M组)、2.5 g/kg FOS+2.5 g/kg MOS(FM组)、107CFU/g B.clausii(B组)、5 g/kg FOS+107CFU/g B.clausii(FB组)、5 g/kg MOS+107CFU/g B.clausii(MB组)和2.5 g/kg FOS+2.5 g/kg MOS+107CFU/g B.clausii(FMB组)。用8种饲料饲喂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56 d后,取牙鲆肠道用2216E琼脂培养基培养肠道细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从各组牙鲆肠道中共检出细菌11种,其中共有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铅黄肠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各试验组(除B组外)肠道可培养细菌总数低于对照组,且FMB组最低;各试验组(B组除外)的表皮葡萄球菌、弗尼斯弧菌数、鲍氏不动杆菌和溶酪大球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F组、M组和FM组肠道优势菌与对照组基本相似,B组、FB组和FMB组的优势菌与对照组差异较大;各试验组的铅黄肠球菌和施氏假单胞菌比例均大幅度高于对照组。在试验饲料中添加FOS、MOS和B.clausii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牙鲆肠道病原菌,有利于改善牙鲆肠道健康,且寡糖与B.clausii联合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
  • 王吉桥, 王志香, 于红艳, 姜玉声, 张剑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06-3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为13.0~20.0℃、盐度为31.0~32.0和pH为7.5的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5.36~5.57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放养在塑料水槽中(40 L),每箱15头,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4 mg/kg硒粉、富硒酵母、蛋氨酸硒和亚硒酸钠的试验饲料,以未添加硒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每个试验组设3个重复。60 d的饲养结果表明:摄食添加硒饲料的仿刺参的增重率、体壁的粗蛋白含量和对饲料中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摄食添加蛋氨酸硒一组的仿刺参增重最大,摄食添加富硒酵母的次之;摄食添加硒饲料的仿刺参体腔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摄食添加酵母硒组的仿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硒能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可能与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有关;饲料硒能提高仿刺参的成活,可能与提高体腔中SOD、CAT和ACP的活性有关。试验表明,饲料中的有机硒能促进仿刺参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和积累,进而促进其生长的效果优于无机硒。
  • 胡世伟, 宋文东, 王金慧, 刘娟花, 马孝甜, 苗东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12-3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在吸附温度、吸附时间、pH等不同参数条件下测定了牡蛎壳粉对尿素的吸附率及吸附后的缓释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牡蛎壳粉对尿素吸附性较好的最佳吸附参数是,吸附温度为45℃、吸附时间为3 h、pH为8.5、牡蛎壳粉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2 h;在最佳吸附参数条件下,牡蛎壳粉对尿素的最大吸附量为35.7 g/kg;牡蛎壳粉吸附尿素后其缓释性较好,25℃下静水中28 d内缓释度小于80%,尿素释放期约为35 d,释放期内日平均释放率较平稳。
  • 孙成波, 李婷, 李义军, 王平, 徐安敏, 孙成志, 李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16-3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高位池精养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跟踪测量,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即W=1.182×10-5L3.0235,b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其生长分为快速生长期(30~60日龄)、稳定生长期(60~90日龄)和缓慢生长期(90~130日龄)3个时期。生长早、中期(50~90日龄)肥满度逐渐升高(1.14~1.23),趋势显著,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1.19~1.14)。拟合出日本囊对虾的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为:Lt=111.796×[1-e-0.0123(t+0.07654)],Wt=15.611×[1-e-0.0123(t+0.07654)]3.0235,体质量生长拐点出现在89.9 d。
  • 李庆南, 赵文, 殷旭旺, 张远, 孟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22-3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9年5月和8月对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组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9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鉴定出97种;绿藻门次之,共鉴定出55种;蓝藻门居第3位,共鉴定出25种;藻类的密度具有明显变化,从5月开始总藻类密度开始减少,而蓝藻门的藻类密度却明显上升,从占总藻类密度的7%上升到17%;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布上看,太子河水系不同区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性显著,太子河水系上游地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小于下游地区。
  • 张春兰, 赵文, 徐立蒲, 殷守仁, 魏杰, 曹欢, 王静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28-3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锦鲤Cyprinus carpio皮肤(带鳞片)和尾鳍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作为锦鲤体色的衡量标准,研究了微生态制剂(投喂和泼洒)与着色剂对红色锦鲤幼鱼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在饲养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38.69 mg/kg±8.64 mg/kg);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的两组锦鲤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随投喂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均在第6周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78±3.16)mg/kg和(53.91±4.49)mg/kg,在停止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两周后,该两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降低,分别为(44.05±4.78)mg/kg和(50.99±5.45)mg/kg;而只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和只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试验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且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在数值上要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21±5.74)mg/kg和(39.74±4.96)mg/kg,而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含量相当,分别为(38.31±9.31)mg/kg和(38.34±6.78)mg/kg。这说明微生态制剂无论是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或是水体泼洒使用对锦鲤体色的作用都是安全的,并且投喂微生态制剂虽然短时间内对锦鲤体色的影响不明显,但长时间投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色的作用,不会因停止使用而发生褪色的现象。微生态制剂和着色剂对锦鲤尾鳍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 王斌, 程振远, 王惠, 张兴, 周雅飞, 周一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33-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技术从沿海滩涂的泥样中分离出两株对重金属Cd2+具有吸附作用的细菌(编号为J2和J6),并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菌株及培养液中Cd2+的含量。结果表明:两株菌在培养液中培养7 d后,上清液中Cd2+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菌体细胞中Cd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电镜下观测,两株菌均为短杆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有鞭毛。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显示,两株菌均符合弧菌属的特征,用O/129纸片测试为敏感,TCBS中生长变为黄色,与过氧化氢酶、氧化酶、硝酸盐还原反应为阳性,生长均需要Na+。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J2菌株被鉴定为Vibrio pacinii,J6菌株被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nolyticus。J2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7,温度为20℃,NaCl为30 g/L;J6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7.5,温度为30℃,NaCl为40 g/L。
  • 吴亚楠, 柳鹏, 李强, 姜传俊, 李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38-3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以黄芪、党参为主药并加入另外5味中草药所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粉碎制剂,以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组)、0.5%、1.5%和2.5%的剂量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37 d,在试验开始后第1、2、3、4周采样,测定仿刺参的肠、触手、体壁、肌肉和体腔液中的抗菌活力及体腔细胞的吞噬活性;于试验开始后第4周,用仿刺参“化皮病”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sflavi以3.7×108个/mL的浓度在每头仿刺参背部注射0.1 mL的菌悬液,每天观察记录死亡个体症状,统计死亡率,计算相对保护率(共观察记录7 d)。结果显示:各组的抗菌活力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用药浓度的加大而升高,总体趋势表现为2.5%添加组>1.5%添加组>0.5%添加组>对照组;各用药组仿刺参的体腔细胞吞噬能力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2、3周达峰值,总体趋势表现为1.5%添加组>2.5%添加组>0.5%添加组>对照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仿刺参3 d后全部死亡,第7天各用药组相对保护率依次为1.5%添加组>0.5%添加组>2.5%添加组,分别为30.0%、20.0%和10.0%。由此表明,该复方中草药可以显著提高仿刺参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以1.5%添加剂量组的效果最佳。
  • 李敏晶, 韩艳玲, 谭成玉, 刘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44-3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和索氏萃取法分别提取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总皂苷,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对总皂苷进行分离提纯,并将分离提纯后得到的海燕皂苷样品与分离前的总皂苷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用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海燕皂苷在分离前后抗氧化活性不同,分离纯化后的皂苷样品抗氧化活性较好;3种提取法中用微波辅助萃取法所得海燕皂苷样品的抗氧化活性最好。
  • 陈红波, 李继龙, 杨文波, 李东颖, 王继隆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48-3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获取的Modis和SeaWiFS遥感数据,包括2001、2002、2004、2005年东黄海秋季海表水温和叶绿素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环境数据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得出小黄鱼最佳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利用Surfer软件绘制小黄鱼不同年份秋季HSI的分布,得出32°N~33°N、122°30′~123°30′E海域范围内小黄鱼的HSI值较高(HSI>0.5),比较适合小黄鱼索饵栖息,而在30°N以南、125°E以东海域HSI指数值较低(HSI<0.5),不太适合其索饵栖息。
  • 谢晓晖, 黄国光, 梁伟峰, 沈南南, 赵会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52-3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在南海水域采集的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的受精卵于室内条件下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水温为23~25℃,盐度为29.0,并采用恒温加热装置对天然海水进行温度控制,以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新孵出的虎斑乌贼幼体的不可逆点。结果显示:幼体的生存上限温度为30~32℃;水温为24、26、28、30℃时,幼体的不可逆点为8、11、8、5~6 d。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摄食节律的观察,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幼体每个时间段都有摄食行为,但摄食高峰出现在凌晨和下午时段,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晨昏双高峰趋势。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排泄规律的观察,发现幼体在一天中的每个时间段皆有排泄活动,饱食后20 h内基本排空,但排泄活动在凌晨时段比较频繁,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规律。
  • 张华军, 李卓佳, 张家松, 郭志勋, 文国樑, 曹煜成, 吴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56-3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两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土池(305#、301#池),每隔14 d定期采集一次养殖对虾和水样,检测对虾血清、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和抗菌活力(Ua)等免疫指标,以及水温、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探讨了养殖对虾免疫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免疫指标随亚硝酸盐氮、总氨氮等浓度的转变有很明显变化,301#池塘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由高于305#池转变为低于305#池,其养殖对虾体内各组织的免疫指标由低于305#池转变为高于305#池。表明在检测的养殖池塘理化因子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养殖对虾免疫指标最主要的因子,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 郭娇娇, 潘红艳, 杨虎, 廖鑫, 宫智勇, 李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62-3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在单次口灌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在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杂交鲟单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10 mg/kg后,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药物时量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该药在血液、肌肉和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6%±1.14%、92.65%±1.5%、92.82%±1.39%,在杂交鲟不同组织中分布较广,其在血液、肌肉和肝脏的表观分布容积v/f分别为26.987、6.2298、2.1515 L/kg;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在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90.139、114.9、901.835 h,总体清除率分别为0.2288、0.1047、0.02164 L/(kg·h)。鉴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建议养成阶段使用其它药物。
  • 牟晨晓, 丁晓非, 林艾光, 谢忠东, 梁艳, 姜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67-3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仿贝壳的层状结构,以环氧树脂作为基体,在树脂中添加了竹纤维和麻纤维,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环氧树脂材料相比,添加了竹纤维和麻纤维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改善;竹纤维和麻纤维的增韧机制主要有裂纹滞止、微裂纹、界面剥离、纤维拔出、塑性桥连等,与具有弱界面的脆/塑复合材料增韧机制相似。
  • 陶冶, 吕显强, 杨文莲, 贾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71-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在玻璃钢渔船技术经济论证中多目标优化的权重设计问题,提出一种交互式偏好权重的遗传算法,使决策者能够在多衡准满意优化中的当前群体中,将对于个体的偏好转换为对于权重数值的偏好关系,利用它们重新构造适应度函数,并作为在Pareto遗传算法的偏好优化方向。通过多次的进化后,决策者能够获取最满意的优化解。该方法避免了传统多目标船型论证中需要事先确定优化目标的权重且才能进行综合评判的缺陷,经玻璃钢渔船经济技术论证的计算实例论证,该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 李强, 齐楠, 杨丽文, 李华, 王轶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4): 376-3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11.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免疫学方法,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化皮病”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sflavi AP629福尔马林灭活疫苗作为免疫原,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免疫,制备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酶联免疫、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技术对多克隆抗体的部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32768;多抗与黄海希瓦氏菌标准菌株存在很强的阳性反应,与弧菌和气单胞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交叉反应很弱或不存在交叉反应;多抗不仅与菌体本身反应,与菌株表面的分泌物也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与黄海希瓦氏菌AP629结合的抗原决定簇主要蛋白带有6条,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31 000、128 000、113 000、62 000、38 000和33 000,其中38 000和33 000蛋白条带的抗原性最强;与胞外产物结合的抗原决定簇清楚的蛋白条带主要有3条,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2 000、38 000和33 000,其中62 000蛋白条带的信号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