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8-21
  

  • 全选
    |
  • 徐海圣, 徐步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247-2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和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弧菌病病原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胞外产物中分离纯化出两种具有致病作用的胞外蛋白酶。相对分子质量为39600的蛋白酶是一种金属蛋白酶,EDTA可抑制其活性,金属离子Cu^2+、Mg^2+、Fe^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而Ca^2+对其则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该酶在50—60℃下热稳定性最好,最适pH为9。而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的蛋白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EDTA对其酶活力几乎没有影响,但苯甲基磺酰氟(PMSF)可抑制其酶活性;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
  • 王斌, 范薇, 李艳, 丁鉴锋, 孙岑, 刘永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252-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nzoa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为抗原,从免疫家兔体内获得高免疫血清,建立快速检测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的间接ELISA技术。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抗原和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0^7个/mL和1:20000;最低检测菌浓度为10^4个/mL;抗血清与其他细菌标准菌株的交叉反应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将该方法优化后检测了19尾人工感染出血性败血症并发病的大菱鲆和19尾健康的大菱鲆,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9.5%和的10.5%。同时在间接ELISA方法的基础上建立竞争ELISA检测技术,结果表明:理想的包被抗原浓度为10^7个/mL,兔抗血清的工作浓度为1:20000,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1000,可测最适范围为2×10^5~2×10^8个/mL,最低检测菌浓度为2×10^5个/mL,得到回归方程y=-0.3811x+2.2335,R^2=0.992。
  • 王吉桥, 柳圭泽, 田忠信, 李文宽, 闫有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258-2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6年4月至7月,在7个池塘中放养3冬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亲鱼,分别给雌、雄鱼投喂添加枸杞、女贞子等和淫羊霍、杜仲等中草药的饲料。结果表明:摄食添加中草药饲料的雌鱼性腺指数(26.00%-26.17%)、受精率(80.10%-87.50%)和每尾亲鱼的出苗率(2683—4965尾)显著高于对照组(15.30%-19.55%、63.56%~77.42%和2413—2870尾);雌亲鱼性腺和肌肉中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6系列显著低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雌亲鱼血液中雌二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雄鱼血液中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文中还讨论了中草药促进性腺发育成熟,提高繁殖效率的机理。
  • 曹学彬, 张存善, 王庆志, 宋坚,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264-2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5年11月—2007年3月在大连长海县广鹿岛海区,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野生苗与人工培育苗的海上筏式养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前期(2005年11月),野生苗(7月龄)的平均壳长、壳高、壳厚和湿重分别为15.38、16.22、3.72mm和0.53g,明显低于人工苗(9月龄)(P〈0.01);2006年7月,野生苗(15月龄)与同时期的人工苗(21月龄)的平均壳长、壳高、壳厚和活体湿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2007年3月,野生苗(23月龄)壳长、壳高、壳厚和湿重分别为78.49、80.71、22.05mm和65.12g,高于同期的人工苗(25月龄);整个养殖阶段,野生苗的日生长量高于人工苗;野生苗和人工苗的养殖成活率平均为80.37%和75.35%,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从海上养殖效果可知,野生苗完全可以替代部分室内人工培育苗种。
  • 闫喜武, 左江鹏, 张跃环, 霍忠明, 杨凤, 郭海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268-2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7年5月-9月,对薄片镜蛤Dosinia laminata的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成功培育出壳长1.2~1.5mm的稚贝300万粒。平均壳长为(60.90±2.24)mm的雌性个体每次产卵量为200万粒;在水温24.5~25.5℃、盐度27、pH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过22h40min发育为D形幼虫;薄片镜蛤的卵径、D形幼虫、变态规格、单水管稚贝和双水管稚贝大小(壳长×壳高,下同)分别为(70.33±1.06)μm、(100.33±1.30)μm×(81.07±1.72)μm、(213.33±8.02)μm×(202.00±5.96)μm、(309.17±9.17)μm×(301.67±10.81)μm、(1158.33±9.31)μm×(1067.50±10.84)μm。浮游期间(0~10日龄),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速度分别为(8.28±0.70)μm/d、(9.19±0.76)μm/d,存活率为(36.8±3.78)%;变态期间(10~14d),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速度分别为(8.46±0.42)μm、(8.04±0.45)μm,变态率为(5.0±1.25)%,变态持续时间为4~5d;稚贝期间(14~40日龄),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生长快于幼虫期,单水管稚贝壳长、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32.19±2.06)μm/d、(28.75±1.97)μm/d,双水管稚贝壳长、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53.07±40.43)μm/d、(47.86±38.22)μm/d,存活率为(81.2±3.36)%。以海泥为附着基采苗效果较好。
  • 刘春凤, 吴雪, 高悦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273-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sp.nov和球等鞭金藻I.galbana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两者的形态构造进行了比较。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湛江等鞭金藻个体比球等鞭金藻个体略大,两者均有两条几乎等长的鞭毛,光滑且无附着物和鞭毛膨胀体,但湛江等鞭金藻的鞭毛与藻体长比大于球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藻体表面覆盖2~4层鳞片,鳞片有两种类型,而球等鞭金藻藻体表面仅有一些小的圆形颗粒状突起,无鳞片覆盖;湛江等鞭金藻有1个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后部,纵切面可见色素体呈“杯形”,球等鞭金藻有2个色素体,位于细胞两侧,少数色素体中有数个中等电子密度的嗜锇颗粒。两者色素体中有蛋白核,常被1至多条类囊体穿过;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部;白糖素核1~2个,位于细胞中前部;细胞内都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在两种金藻的高尔基复合体层叠状潴泡末端附近,均可以观察到有许多球形类似被膜泡囊的结构。
  • 张硕, 孙满昌, 陈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278-2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于水槽中对6种混凝土人工鱼礁模型的背涡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来流速度为13.5、23.5、33.5cm/s),并对背涡流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来流速度下,6种混凝土模型礁背涡流长度、高度、面积均随礁高的增加而增加,而其背涡流相对值均随礁高的增加呈下降趋势;6种混凝土模型礁其背涡流长度为礁高的2.02—3.73倍;背涡流高度为礁高的1.06—1.70倍;背涡流面积为礁迎流面面积的2.45~4.80倍。
  • 魏海峰, 朱学惠, 刘长发, 曹巍, 何洁, 刘恒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283-2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在Pb(Ⅱ)、Zn(Ⅱ)胁迫下对不同浓度总氨氮的吸收过程。总氨氮的设计水平为0、0.25、0.5、1.0、1.5、2.0mg/L,Pb(Ⅱ)、Zn(Ⅱ)的质量浓度为0.5、1.0mg/L,持续时间为12h。结果表明:对照组在0~1h内,孔石莼对总氨氮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之后的时间段,有明显的快吸收过程;在Pb(Ⅱ)、Zn(Ⅱ)的胁迫下,这种初期快速吸收的现象减弱;两种重金属都能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产生抑制作用,其中Pb(Ⅱ)、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初期阶段(0~1h)的胁迫作用显著,抑制率达40%~70%;高浓度(1mg/L)的Pb(Ⅱ)、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的胁迫作用大于低浓度(0.5mg/L);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的抑制作用强于Pb(Ⅱ)。
  • 贾艳平, 李燕, 周一兵, 王永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288-2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定量预测鱼体内生物富集因子(BCF),确定其最佳预测模型,将214个有机物分子作为数据集,其中随机选取54个分子作为检验集,其它160个分子为训练集,构建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QSAR)。每个分子计算了193个分子参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逐步筛选法获得最佳模型(应用于训练集与检验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81、R^2=0.66)。此外,1g BCF与1gP(油水分配系数)的关联结果也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R^2=0.62)。
  • 周玮, 王国栋, 蔡学新, 陆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296-2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用中空纤维超滤技术浓缩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的过程中操作压力、藻液起始浓度、浓缩时间等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16MPa,藻液起始浓度为75-100万何mL,浓缩时间为6~8h的条件下,平均膜通量最大为527L/(m^2·h)。实践证明,利用中空纤维超滤浓缩机高效浓缩单细胞藻是可行的。
  • 赵前程, 刘俊荣, 谢智芬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300-3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豆粕、鱼粉和玉米面为原料,采用法国Clextral BC-45型双螺杆挤压机制备了3种配方的漂浮性颗粒饲料,研究了颗粒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性和溶解性,并分析了颗粒饲料的漂浮性和吸水性。结果表明:用双螺杆挤压机挤压蒸煮明显提高了颗粒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平均消化率为66.9%),与普通蒸煮相比提高了24.4%;挤压颗粒饲料蛋白质溶解率平均为38.4%,以鱼粉为原料的颗粒饲料蛋白质溶解率比豆粕高25.7%;颗粒饲料在海水中都有很好的漂浮性,其中以鱼粉和豆粕混合配方的饲料漂浮性最好;颗粒饲料在海水中都有很强的吸水性,以豆粕为原料的颗粒饲料吸水性最强。采用先进的双螺杆挤压机,以鱼粉、豆粕和玉米粉为原料,可以生产出漂浮性好和蛋白质消化性高的水产颗粒饲料。
  • 魏振邦, 孙新, 孙效文, 鲁翠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304-3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生物素杂交法与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从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基因组中分离出含有GA/CT和CA/GT重复类型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共获得931个阳性克隆,从中选取286个进行测序,得到273个(95.45%)含有微卫星的序列,其中70.34%的重复数在10以上,55.51%为完美型。除探针中使用的CA和GA重复单元外,还观察到GC、TGTGT的重复序列。设计获得242对微卫星引物,合成40对,并对中华鳖群体遗传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表现为单态,6对引物扩增带不是目的带,4对引物无扩增条带,其余22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48个,观测杂合度为0.1667~0.9620,期望杂合度为0.1528~0.7222,多态信息含量为0.1411—0.680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382,大部分标记适用于中华鳖群体的遗传研究。
  • 张锡, 吴垠, 马妮娜, 纪瑾, 徐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309-3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不同溶氧水平对生物滤器功能的影响及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中溶氧(DO)为10.11mg/L(B组)和11.91mg/L(C组)时,生物滤器功能建立仅需要8d时间,比对照组(A组,充空气)提前4d;当水中总氨氮(TNH3-N)浓度为0.696mg/L时,B2组(DO为12.11mg/L±0.52mg/L)24h对TNH3-N的总去除率为89.60%,比对照A2组早6h降低到0.2mg/L以下;30d的饲养结果表明,高溶氧可以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当水中TNH3-N浓度为0.700mg/L(H组)时,在高溶氧下饲养的大菱鲆幼鱼各项生长指标均与对照D组无显著差异(P〉0.05)。
  • 程熙, 李家乐, 冯建彬, 聂式忠, 范益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315-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研究了日本沼虾幼虾(体长为2.0~2.5cm)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平均死亡时间(MST)、半数死亡时间(ST50)、半致死盐度(MLS)以及生长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在盐度为32、34、36条件下的MST分别为19.63、6.63、2.93h;在盐度为30、32、34、36条件下的ST50分别为26.67、11.27、2.60、1.53h;MLS-24、MLS-48、MLS-72、MLS-96分别为30.71、26.66、26.31、25,80;当盐度为12时,日本沼虾幼虾的增长率和增重率最高。这说明日本沼虾的耐盐性较高,能在盐度较高的水域中养殖。
  • 袁美云, 毛连菊, 周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318-3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岩牡蛎Crassostrea nippona面盘幼虫为材料,对岩牡蛎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染色体数为2n=20,染色体的总臂数为NF=40,全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无端部、亚端部以及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也无异形染色体出现,与大多数巨蛎属牡蛎的染色体核型相似。
  • 何杰, 张剑平, 王刚, 梁殿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08, 23(4): 321-3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9957.2008.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校科研管理的需求,结合大连水产学院科研管理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建立基于Internet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该系统的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系统的特点。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科研信息的增加、确认、修改、删除、检索和统计以及科研数据信息的共享,为学校各项科研管理业务提供了信息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