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COD、石油类、叶绿素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田思瑶1,于晓彩1*,塔荣凤2,朱婉婷1,廖佳琪1,薛碧凝1

(1.大连海洋大学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2.国家海洋局止锚湾海洋环境监测站,辽宁 葫芦岛 125208)

摘要:为掌握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于2016、2017年每年分4个季节(3、5、8、10月)对辽东湾中部(营口、盘锦)近岸海域的相关水质指标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研究分析了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中COD、石油类污染物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COD及石油类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EI)对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内COD和石油类区域分布呈河口及沿岸浓度较高的特点,且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夏季海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约为秋季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2倍,而叶绿素a区域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研究表明,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所监测站位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以轻度、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为主,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监测海域中、北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站位为河流入海口处部分站位。

关键词: 辽东湾;COD;石油类;叶绿素a;富营养化状态

辽东湾位于渤海东北部,属于一面临海、三面环陆的典型半封闭海湾,受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其水体交换能力有限。近年来,大量污染物直接排入海域[1],导致辽东湾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海洋渔业资源种类及数量日益减少,海水养殖过程中病害增多、死亡率上升,赤潮灾害频繁发生。

目前,针对辽东湾海水中营养盐[2-7]、重金属[8-9]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关于化学耗氧量(COD)、石油类及叶绿素a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污染较严重的辽东湾中部(营口、盘锦)近岸海域的具体研究更少,且资料覆盖范围也有限。在翻看各类资料后发现利用最新资料对辽东湾中部(营口、盘锦)近岸海域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化学耗氧有机物为海洋浮游生物生长提供碳源,能直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是可能引起海水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10]。有研究表明,富营养化指数评价中COD的贡献率高达82%[11]。石油类是一类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多种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致癌物[12];海洋中较高浓度的石油类致使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失衡,生物多样性指数减小,生产能力下降[13]。叶绿素a的含量是衡量浮游生物分布、水体初级生产力和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14-17],其对于监测海域内水质、富营养化评价和赤潮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8]。为此,本研究中从渤海海域水质环境最新的实际调查数据出发,探讨了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主要分析COD、石油类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旨在掌握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以期为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站位设置

于2016、2017年每年分4个季节(3、5、8、10月)对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进行海水水质的监测调查,根据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在区域为(40°10′~40°47′ N、121°39′~122°14′ E)范围内,共布设20个监测站位,其中,大辽河口重点海域站位布设较其他地区更为集中。调查海域内布设站位如图1所示。

图1 监测站位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monitoring points

1.2 方法

各监测指标样品的采集依据《海洋调查规范》[19](GB/T12763.4—2007)中的方法,所有采样点均取表层水。

1.2.1 单因子标准指数评价法 单因子标准指数法是周爱国等[20]提出的单项因子污染评价方法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Pi=Ci/Si

其中:Ci为单项因子实测浓度(mg/L);Si为单项因子评价标准值(mg/L)。

CODMn和石油类单项因子评价标准值参考《海水水质标准》[21](GB 3097—2002)中的Ⅰ类水质要求(CODMn≤2 mg/L,石油类≤0.05 mg/L)进行评价。当Pi>1时,视为超标准,水质已经受到污染;当Pi≤1时,表明水体未受到污染,水体污染程度随Pi值的增大而加重[22]

1.2.2 综合指数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用于评价单项因子的污染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Qi为综合评价指数;Pi为单项因子标准指数;n为参与评价的站位数量。根据Qi值评价水质污染程度分级如表1所示。

1.2.3 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法 目前,冈市友利[23]提出的营养化指数法(EI)是广泛应用于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现状评价的主要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EI=ρDIN×ρDIP×ρCOD×106/4500。

其中: ρDINρDIPρCOD分别为无机氮DIN(即三者之和)、无机磷浓度(mg/L)。

EI<1时,表明调查海域处于贫营养化状态;当EI≥1时,表明调查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EI值越大,海水富营养化越严重。同时将富营养化的海域进行等级划分,1≤EI≤3为轻度富营养化,3<EI≤9为中度富营养化,EI>9为重度富营养化。

表1 水质污染程度分级
Tab.1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degree

Qi值Qi value污染程度分级pollution classification水质评价water quality assessmentQi≤0.750.76≤Qi≤1.001.01≤Qi≤1.25Qi≥1.261234站位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指标的分布特征

2.1.1 COD分布特征 2016年除17号监测站位3月未监测COD外,其他站位于3、5、8、10月均开展监测,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调查结果表明:监测海域内各站位3、5、8、10月的COD含量明显不同,3月COD含量为1.04~4.20 mg/L,平均值为(2.16±1.00)mg/L;5月COD含量为1.00~2.84 mg/L,平均值为(1.84±0.58)mg/L;8月COD含量为0.68~2.14 mg/L,平均值为(1.38±0.34)mg/L;10月COD含量为1.17~2.54 mg/L,平均值为(2.02±0.35)mg/L。监测时间内浓度最值出现的站位不同,各季节最高值分别出现在3月16号站位、5月和8月20号站位、10月12号站位,这几个站位分布在监测海域偏北部河口及沿岸附近。2016年监测海域各季节COD平均含量呈现出3月>10月>5月>8月的特征分布。

2017年除3、5号监测站位3月未监测COD外,其他站位于3、5、8、10月均开展监测,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调查结果表明:监测海域内各站位3、5、8、10月的COD含量明显不同,3月COD含量为1.17~1.87 mg/L,平均值为(1.52±0.23)mg/L;5月COD含量为1.03~2.26 mg/L,平均值为(1.45±0.36)mg/L;8月COD含量为0.91~2.14 mg/L,平均值为(1.27±0.31)mg/L;10月COD含量为0.88~1.78 mg/L,平均值为(1.19±0.25)mg/L。监测时间内浓度最值出现的站位不同,各季节最高值出现在3月和10月16号站位、5月9号站位、8月14号站位,这几个站位分布在监测海域内河口及沿岸附近。2017年监测海域各季节COD平均含量呈现出3月>5月>8月>10月的特征分布。

图2 2016、2017年监测海域内COD含量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COD content in monitoring sea area in 2016 and 2017

2.1.2 石油类分布特征 2016年除17号监测站位3月未监测石油类外,其他站位于3、5、8、10月均开展监测,监测结果如图3所示。调查结果表明:监测海域内各站位3、5、8、10月的石油类含量明显不同,3月石油类含量为21.40~80.60 μg/L,平均值为(47.67±15.51)μg/L;5月石油类含量为5.79~42.90 μg/L,平均值为(22.25±11.17)μg/L;8月石油类含量为20.00~68.60 μg/L,平均值为(32.77±11.93)μg/L;10月石油类含量为27.90~66.50 μg/L,平均值为(42.23±11.38)μg/L。监测时间内浓度最值出现站位略有不同,各季节最高值分别出现在3月7号站位、5月9号站位、8月6号站位、10月11号站位,这几个站位分布在监测海域中部及沿岸附近。2016年监测海域各季节石油类平均含量呈现出3月>10月>8月>5月的特征分布。

2017年除3、5号站位3月未监测石油类外,其他站位于3、5、8、10月均开展监测,监测结果如图3所示。调查结果表明:监测海域内各站位3、5、8、10月的石油类含量明显不同,3月石油类含量为13.30~40.00 μg/L,平均值为(29.12±7.92)μg/L;5月石油类含量为6.24~35.40 μg/L,平均值为(20.34±9.57)μg/L;8月石油类含量为18.00~45.10 μg/L,平均值为(29.36±7.29)μg/L;10月石油类含量为8.76~33.20 μg/L,平均值为(18.49±7.03)μg/L。监测时间内浓度最值出现站位略有不同,各季节最高值分别出现在3月18号站位、5月和10月8号站位、8月14号站位,这些站位分布在监测海域中北部沿岸及河口附近。2017年监测海域各季节石油类平均含量呈现出8月>3月>5月>10月的特征分布。

2.1.3 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 本研究中调查了2017年5、8、10月监测海域内叶绿素a的含量(图4)。调查结果表明:监测海域内各站位5、8、10月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不同,5月叶绿素a含量为1.14~12.10 μg/L,平均值为(5.35±2.75)μg/L;8月叶绿素a含量为2.45~21.70 μg/L,平均值(8.16±5.05)μg/L;10月叶绿素a含量为1.09~10.30 μg/L,平均值为(4.28±2.23)μg/L。大部分监测站位5、8月叶绿素a的含量大于10月。5月叶绿素a的最高值出现在11号站位,最小值出现在18号站位;8月叶绿素a的最高值出现在14号站位,最小值出现在3号站位; 10月叶绿素a的最高值出现在8号站位,最小值出现在3号站位。可见,叶绿素a水平季节分布特征表现并不明显。

图3 2016、2017年监测海域内石油类含量分布
Fig.3 Distribution of petroleum content in monitoring sea area in 2016 and 2017

图4 2017年监测海域内叶绿素a含量分布
Fig.4 Distribution of chlorophyll a content in monitoring sea area in 2017

2.2 单因子指数分析

2.2.1 COD分析结果 对辽东湾中部COD的污染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COD单因子污染指数(Pi),2016年3月最高,2017年10月最低;2017年3、10月所有监测站位COD单因子指数小于1,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从COD污染指数可以看出,2017年调查海域较2016年有了减缓的趋势。

2.2.2 石油类分析结果 对辽东湾中部石油类的污染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石油类单因子污染指数(Pi),2016年3月最高,2017年10月最低;2017年4个监测月内所有监测站位石油类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说明该海域未受到石油类的污染。从石油类污染指数可以看出,2017年调查海域较2016年有了减缓的趋势。

表2 2016、2017年监测海域内COD单因子指数及超标站位数

Tab.2 Single-factor index and exceed standard sampling site of COD in the monitoring sea area in 2016 and 2017

日期/年-月year-month单因子指数Pi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范围range超标站位数exceed standard sampling site2016-031.08‰0.500.52~2.1082016-050.92‰0.290.50~1.4292016-080.69‰0.170.34~1.0712016-101.01‰0.180.59~1.23122017-030.76‰0.120.59~0.9402017-050.73‰0.180.52~1.1322017-080.64‰0.150.45~1.0712017-100.60‰0.120.44~0.890

表3 2016、2017年监测海域内石油类单因子指数及超标站位数

Tab.3 Single-factor index and exceed standard sampling sites of petroleum in the monitoring sea area in 2016 and 2017

日期/年-月year-month单因子指数Pi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范围range超标站位数exceed standard sampling site2016-030.95‰0.310.43~1.6182016-050.45‰0.220.12~0.8602016-080.66‰0.240.40~1.3712016-100.84‰0.230.56~1.3342017-030.58‰0.160.27~0.8002017-050.41‰0.190.12~0.7102017-080.59‰0.150.36~0.9002017-100.37‰0.140.18~0.660

2.3 综合指数分析

通过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显示(表4),监测海域COD和石油类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值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综合污染指数值为2016年较高、2017年较低。通过两年的监测分析可知,监测海域内COD和石油类污染等级有减缓的趋势,且COD和石油类不是主要污染因子。

表4 海水Qi值及水质污染分级

Tab.4 The Qi figure of sea water and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年份yearPi值Pi value COD 石油类 petroleumQi值Qi value污染分级pollution classification水质评价water quality assessment201620170.930.630.720.490.820.5721轻度污染清洁

2.4 富营养化评价分析

从表5可见:2016年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监测站位(3月17号站位因大风天气未进行监测)中,3月EI值为0.76~50.00,平均值为7.30±11.34;5月EI值为0.37~17.10,平均值为4.84±5.01;8月EI值为0.13~12.70,平均值为3.37±3.44;10月EI值为0.07~19.80,平均值为3.51±4.50。3、5月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8、10月偏高,其中,10月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最低。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监测海域中部、北部,其中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站位为15、16、19、20号。15、16号站位主要受大辽河入海影响,19、20号站位主要分布在沿岸附近。大辽河附近海域16号站位富营养化程度春季达到最高,数值为50.00。

表5 2016年监测海域内富营养化指数EI值监测结果

Fig.5 Monitoring results of eutrophication index(EI) value in monitoring sea area in 2016

站位 sampling site2016-032016-052016-082016-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0.760.801.141.043.541.058.511.9111.100.923.6413.402.773.8021.3050.00—6.441.505.130.370.930.511.231.332.222.695.213.233.295.213.272.663.605.7516.103.233.3217.1015.500.180.310.130.520.401.851.532.609.150.954.632.071.711.118.037.804.303.244.6512.700.180.300.070.180.181.360.780.905.980.730.664.962.413.108.7819.803.474.985.835.60

从表6可见:2017年辽东湾中部(营口、盘锦)近岸海域监测站位(3月3、5号站位因大风天气未进行监测)中,3月EI值为0.45~31.60,平均值为10.64±8.68;5月EI值为0.11~40.10,平均值为5.36±9.32;8月EI值为0.03~14.40,平均值为3.26±3.96;10月EI值为1.52~9.13,平均值为3.86±2.09。2017年海水富营养化状态与2016年有一些不同。2017年8月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最低,3、5月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仍然较高。而2017年3月与2016年3月比较,重度富营养化状态的站位增加5个。2017年5月海水富营养化状态优于2016年5月,富营养化站位由2016年的17个降低至14个。2017年10月所有监测站位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以轻度、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为主。2017年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站位仍然集中在监测海域中部、北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站位仍然是河流入海口的部分站位。

3 讨论

3.1 辽东湾海域监测指标分布特征

本研究中通过对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两年的监测资料分析可知:监测海域内COD污染呈现出离岸递减的分布特征,这与张艳等[24]2013年对渤海中部(辽东湾)海区COD的调查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与地表径流有关,辽东湾沿岸附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入海较多,大量的有机质导致沿岸附近海域COD 含量较高[25];监测海域内石油类污染呈现出东部偏高、西部较低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东部靠近排污口和港口,陆源排污和往来的船舶带来了部分污染源,这与王召会等[26]2014年的调查分析结果一致;监测海域内叶绿素a含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这是因为监测海域内夏季水温、气温较高,适合藻类的生长繁殖,所以夏季叶绿素a含量高于春、秋两季。但如果某海域叶绿素a的含量持续偏高,就有可能是陆源污染的影响。此时,需要提高警惕,以免藻类繁殖超过一定限制爆发赤潮灾害[27]

表6 2017年监测海域内富营养化指数EI值监测结果

Fig.6 Monitoring results of eutrophication index EI value in monitoring sea area in 2017

站位 sampling site2017-032017-052017-082017-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0.510.45—4.41—3.391.3516.101.855.3011.7012.5021.208.8623.1031.6016.2013.903.2315.800.110.200.240.780.460.881.001.095.861.051.342.592.331.5220.5040.109.8710.202.634.520.100.300.160.220.032.392.4114.407.760.091.262.520.391.429.027.920.551.198.294.801.593.111.941.521.563.455.634.169.132.343.603.704.708.133.007.003.573.762.003.34

本研究中监测结果显示,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海域集中在监测海域的中部、北部,主要原因可能是辽东湾中部是辽河入海处,水产养殖业发达,大量陆源污染物随辽河大量流入海区,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物质,加速浮游生物的生长,导致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这与于大涛等[28]2014年用营养盐作为评价指标的辽东湾北部海区富营养化水平总体相同,为中度富营养化。综合分析,化学耗氧有机物能够为海洋生物生长提供碳源,石油类污染物能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叶绿素a是衡量海洋浮游生物分布的基本指标,因此,COD、石油类和叶绿素是近海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因子和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指标。

3.2 辽东湾海域治理的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辽东湾中部(营口、盘锦)近岸海域水质的调查和分析,提出辽东湾海域治理建议如下:(1)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该近岸海域COD和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并结合其自净能力,科学合理地排污,防止辽东湾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加重。(2)健全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内部结构。(3)要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明确其法律地位,为今后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法律支撑。(4)加速推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起以红线制度为基础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新模式,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逐渐转好。

4 结论

(1) 辽东湾中部(营口、盘锦)近岸海域COD、石油类及叶绿素a季节水平分布特征显示:COD、石油类区域分布呈现出监测海域河口及沿岸浓度较高的特点,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监测海域内叶绿素a含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区域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

(2) 单因子标准指数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显示,监测海域内2017年COD和石油类污染等级较2016年有减缓的趋势,且COD和石油类不是主要污染因子。

(3) 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营养指数EI值分析显示,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监测海域中部、北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站位为河流入海口处部分站位。

参考文献:

[1] 梁维波,朱守维,张国清.辽东湾海域污染及防治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3):105-107.

[2] 秦延文,郑丙辉,张雷,等.2004-2008年辽东湾水质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8):987-992.

[3] 赵骞,张志锋,王立军,等.2011年夏秋季辽东湾营养盐分布及环境容量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31(11):89-96.

[4] 于春艳,梁斌,鲍晨光,等.渤海富营养化现状及趋势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3,32(2):175-177.

[5] 于春艳,李冕,鲍晨光,等.渤海海域富营养化评价及风险预测[J].海洋环境科学,2015,34(3):373-376.

[6] 于大涛,高范,姜恒志.辽东湾西北部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调查及污染特征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6,35(4):540-544.

[7] 聂志伟,于晓彩,尹丹妮,等.碳素纤维在近岸海洋污染物亚硝酸盐、总氨态氮处理中的应用[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7,32(4):473-478.

[8] 宋永刚,吴金浩,邵泽伟,等.辽东湾近岸表层海水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J].渔业科学进展,2016,37(3):14-19.

[9] 蓝先洪,孟祥君,梅西,等.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质量评价[J].海洋学报,2018,40(6):60-73.

[10] 王颢,石晓勇,张传松,等.2004年春季东海赤潮高发区COD分布及其与赤潮关系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2008,32(12):82-86.

[11] 蔡清海.福建南部海岛周围海域的化学耗氧量分布[J].海洋通报,1998,17(5):40-45.

[12] 杨广杏,万军明,麦志勤.鱼类石油烃污染剖析[J].环境与开发,1995,10(3):25-26.

[13] Connell D W.Prediction of bioconcentration and related lethal and sublethal effects with aquatic organisms[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1995,31(4-12):201-205.

[14] 高爽.北黄海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15] 周伟华,霍文毅,袁翔城,等.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7):1055-1059.

[16] 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等.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127-2131.

[17] 王作华,石晓勇,张传松,等.黄、东海夏季叶绿素a分布特征的初步探讨[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2):120-126.

[18] 张志锋,贺欣,张哲,等.渤海富营养化现状、机制及其与赤潮的时空耦合性[J].海洋环境科学,2012,31(4):465-468,483.

[19] 国家海洋局.GB 17378.4-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0] 周爱国,蔡鹤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与应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1] 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海洋局.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S].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2] 张露,田涛,马智,等.大长山人工生境开发示范区水质评价[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8,33(3):387-392.

[23] 冈市友利.浅海的污染与赤潮的发生,内湾赤潮的发生机制[R].东京:日本水产资源保护协会,1972.

[24] 张艳,李秋芬,赵俊,等.渤海中部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2016,37(4):43-48.

[25] 李艳云,王作敏.大辽河口和辽东湾海域水质溶解氧与COD 、无机氮、磷及初级生产力的关系[J]. 中国环境监测,2006,22(3):70-72.

[26] 王召会,吴金浩,胡超魁,等.辽东湾水体中石油类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J]. 渔业科学进展,2016,37(3):20-27.

[27] 赵骞,田纪伟,赵仕兰,等.渤海冬夏季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2004,28(4):34-39.

[28] 于大涛,李世龙,王紫竹,等.辽东湾北部海区秋季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39(S2):402-406.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D, petroleum, chlorophyll aand evaluation of eutrophication status in the coastal waters in central Liaodong Bay

TIAN Si-yao1, YU Xiao-cai1*, TA Rong-feng2, ZHU Wan-ting1, LIAO Jia-qi1, XUE Bi-ning1

(1.College of Ocean Technique and Environment,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116023, China; 2. Zhimao Bay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uludao 125208, China)

Abstrac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petroleum pollutants and chlorophyll a were monitored in coastal waters of the central part (Yingkou and Panjin)of Liaodong Bay in 2016 and 2017, pollution degree of COD and petroleum pollutants was evaluated by single factor standard index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and eutrophication was assessed by eutrophication index method (EI) to understand the eutrophication status in the coastal waters in the middle of Liaodong Bay.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COD and petroleum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in the estuarine and coastal areas in the monitoring area, without seasonal vari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chlorophyll a content, however, showed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descending order of summer> spring > autumn, about twice in summer as much as that in autumn, without the regional variation in chlorophyll a content. Eutrophication evaluation revealed that eutrophication was observed in all monitoring stations, with predominant mild and mesotrophic state. Eutrophication area was primari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parts of the monitored area, the most eutrophication in a part of the station at the river mouth.

Key words Liaodong Bay; COD; petroleum; chlorophyll a; eutrophication status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535/j.cnki.dlhyxb.2018-278

文章编号:2095-1388(2019)05-0739-07

收稿日期 2018-12-12

基金项目 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500);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70002);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项目(201733)

作者简介 田思瑶(1988—), 女, 硕士研究生。E-mail:452550472@qq.com

通信作者 于晓彩(1964—), 女, 博士, 教授。E-mail:xiaocyu@dlo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