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讨声学方法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适用性,于2013年11月23日使用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Simrad EY60,70 kHz,挪威)对黄河三门峡水库西湾至库尾大坝间水域进行了渔业资源声学调查,并通过现场鱼类目标强度测定和回波积分方法对库区内渔业资源密度、资源现存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探查与估算。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库区内声学积分值(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NASC)为5.59 m2/nmi2,渔业资源密度平均为0.002 ind./m2,资源现存量为42.36 t;在鱼类资源密度空间分布统计方面,将调查区域库区分为上、中、下游3个调查区域(A、B、C区),8个积分区段,依次为A-Ⅰ、A-Ⅱ、A-Ⅲ,B-Ⅰ、B-Ⅱ,C-Ⅰ、C-Ⅱ、C-Ⅲ区段,其对应的鱼类资源密度分别为0.002、0.017、0.013 ind./m2,0.004、0.008 ind./m2,0.013、0.016、0.037 ind./m2,鱼类资源主要集中于上游的A-Ⅱ、A-Ⅲ区段及水库下游区域;对应鱼类的垂直分布,A-Ⅱ、A-Ⅲ、C-Ⅰ、C-Ⅱ区段鱼类主要分布于5 m以浅水层,A-Ⅰ、B-Ⅱ区段鱼类主要分布于10 m以浅水层,而B-Ⅰ区段鱼类均分布于5 m以深水层且数量较少,C-Ⅲ区段鱼类则主要分布于10~20 m水层;库区内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多分布于-62.5~-47.5 dB之间,且目标强度大于-44.5 dB、体长大于25 cm的个体均分布于5 m以深水层。研究表明,声学方法在淡水水库渔业资源评估中体现出良好的适用性,本研究推动了该方法在黄河流域水域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今后用声学方法评估内陆河流、湖泊和水库渔业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空间分布;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东北部,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于20世纪50年代开工兴建,是中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1]。三门峡库区包括黄河干流龙门禹门口至三门峡大坝河段,全长238.4 km,总面积约84 290 hm2[2]。2011年三门峡库区全年入库水量为260亿m3,出库水量为259.1亿m3,桃汛期最大下泄流量达到2660 m3/s[3]。每年10月至翌年6月为水库的蓄水期,在此期间,沿河浅滩、沼泽等天然湿地为各类水生动植物提供了必需的栖息、索饵和繁殖场所[2]。
自2002年起,为扩大黄河下游主河槽过洪能力,减少小浪底水库淤积,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黄河水利委员会利用三门峡、万家寨等水库与下游的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联合调度,实施黄河调水调沙[4]。虽然每年一至数次的调水调沙能够有效冲刷水库泥沙及下游河槽,对治理黄河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黄河流域的鱼类种质资源、浮游生物和渔业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变动把握困难[5-7]。如何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水利水电和淡水渔业,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目前,三门峡水库每年11月下旬进行增殖放流,主要放流鱼类包括黄河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等,苗种规格大于50 g,每年放流数量不少于300万尾,旨在对黄河流域的种质资源进行保护,缓解库区内因调水调沙、发展水利水电引起的生态结构改变。
由于淡水水域多采用人工增殖放养和定置网具大规格体长鱼类选择性捕捞,传统的渔业资源调查评估方法较难实施[8]。近年来,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方法以其高效性、非接触性、不损害渔业资源、回波映像数据可保存和回放及对比分析等优点,已成为欧美渔业发达国家进行水中游泳生物资源现存量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制定海域不同鱼类总允许渔获量(Total allowable catch,TAC)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在渔业资源评估及生态环境调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9-10]。随着渔业声学测量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方法在淡水水域(江河、湖泊和水库等)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11-17]。
本研究中,利用声学方法对增殖放流后的黄河三门峡水库西湾至库尾大坝间水域的渔业资源进行探查和评估,对鱼类的回波特征及其分布、单体目标的大小及其空间结构分布、资源现存量和资源密度空间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声学方法在黄河流域资源调查中的适用性,以期为制定增殖放流计划、改善捕捞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为合理治理黄河、保护黄河流域生态资源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1 调查时间、水域
声学调查时间为2013年三门峡水库鱼类增殖放流后的11月23日,调查区域为三门峡水库西湾至库尾大坝间(111°8′32.92″~111°20′16.63″E,34°47′23.28″~34°49′59.7″N)约22 km长的水域。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调查航线设计参考中国海洋生物调查规范中的《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18],并结合库区狭长的地理地貌特征,将调查航线设计为“之”字形。然而受实际驾驶航行条件限制,同时根据现场情况绕行定置网具,调查过程中所走实际航线与设计航线会出现偏差,如图1所示。
使用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Simrad EY60, 70 kHz,挪威)进行声学调查,使用专用软件ER60进行声学数据的采集与收录,动态经纬度位置信息由GPS(Gamin GPS60CSx,美国)获得,科学鱼探仪主要技术参数设定见表1。调查前使用直径为38.1 mm的钨钢合金标准球(Tungsten carbide standard sphere),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目标法对科学鱼探仪的系统收发增益系数进行现场校正[19]。声学调查使用渔政快艇(长16 m)进行走航测量,换能器放置于导流罩内,利用钢管悬挂固定于船体左舷外侧,吃水1 m,调查航速为5~7 kn。
图1 三门峡水库声学调查航线及探测区域划分
Fig.1 Acoustic survey track and the partitions of detecting areas in Sanmenxia Reservoir
表1 EY60科学鱼探仪主要技术参数设定
Tab.1 M 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in scientific echosounder EY60
技术参数technical parameter设定值发射功率transmitted power/W 1000脉冲宽度pulse duration/μs 512数据采集深度data acquisition depth/m 50换能器波束半功率指向角/(°)the beam half-power directivity angle of transducer 7.1等效波束角equivalent beam angle/dB-21声速sound speed/(m·s-1)1513.96吸收系数absorption coefficient/(dB·km-1)1.068 setting value
1.2.2 鱼类资源声学评估 使用Echoview 4.6(Myriax,澳大利亚)软件进行声学数据后处理及鱼类资源评估,参考中国海洋生物调查规范声学选项中的回波积分法对鱼类资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18]。针对此次调查鱼类回波特征分布、地理位置特征、水深分布和航行时间,将整个调查区域分为3个区分别进行资源密度和资源量的统计分析,其中,西湾至会兴镇为A区,会兴镇至枣沟为B区,枣沟至库尾大坝为C区。在鱼类资源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方面,对所分区域按照航行距离进行积分区段划分,其中A区分为A-Ⅰ、A-Ⅱ、A-Ⅲ3个区段,B区分为B-Ⅰ、B-Ⅱ两个区段,C区分为C-Ⅰ、C-Ⅱ、C-Ⅲ3个区段,分别对各个区段的资源平均密度和以深度方向5 m间隔从表层至库底不同水层的资源密度进行统计分析。
在对回波映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回波映像进行分类,剔除库区表层航行气泡回波、浮游生物回波、库区底部因水库蓄水淹没的植被回波和某些干涉信号回波,重新设置库区积分起始水层和积分终止水层,保留用于估算资源密度及资源量的单体鱼和鱼群回波映像数据。
利用Echoview 4.6软件计算输出不同调查区域的声学积分值(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NASC,m2/nmi2)、平均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dB)、平均面积后向散射系数(Area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sa)和后向散射截面(Backscattering cross-section,σbs,m2/ind.)等,其计算公式为
在不考虑体长分布的情况下,可获得各调查区域的平均资源密度(ind./m2)为
而在回波积分处理单元内,不同体长阶段鱼类对应的平均资源密度为
其中:p为不同目标强度阶层的频度分布;i为鱼类不同体长阶级。
由于本次调查未对应声学回波进行网具采样,且大多数鱼类呈单体形式分布,故采用现场测定法统计鱼类目标强度频度分布。利用Echoview 4.6软件对所获得的声学数据进行单体目标检测和单体目标轨迹追踪后,输出不同目标强度阶层鱼类单体数量,得到对应的平均目标强度频度分布。
同时,因无法对库区内的鱼类进行鱼种判别并确定其体长分布,且库区内鱼类多为管鳔鱼类,因此,目标强度(TS)与鱼类体长(L,cm)的关系统一使用管鳔鱼类模型[18]:
体质量(W,g)的计算参考黄河鲫Carassius auratus的体长-体质量拟合模型[20]:
库区内渔业资源现存量为
其中:Wi为不同体长阶级鱼类的体质量;Aj为不同调查区域的面积(km2),利用谷歌软件进行测算,A、B、C 3个调查区域的面积依次为6.46、3.61、8.60 km2。
2.1 各调查区域的回波特征
利用Echoview 4.6软件对库区内各调查区域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整体上库区内鱼类呈分散的单体形式存在,偶尔会有小型鱼群回波出现,库区内不同调查区域的鱼类回波特征如图2所示。在A区,5 m以浅水层存在回波强度较小且极为分散的单体回波,而在5 m以深水层,存在较多且较为分散的单体回波;在B区,5 m以浅水层极少出现鱼类回波,而在5 m以深水层的近库区底部,存在较少且极为分散的单体回波;在C区,5 m以浅水层鱼类分布较少,但存在小型鱼群回波且数量较少,而在5 m以深水层,存在大量强度较大且较为集中的单体回波,同时存在鱼群回波(图2)。
2.2 单体鱼类目标强度分布
利用Echoview 4.6软件进行单体目标检测和单体目标轨迹追踪,输出不同目标强度阶层鱼类单体数量,对应获得各调查区域及全航段的平均目标强度频度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此次调查库区内鱼类目标强度大多分布于-62.5~-47.5 dB之间,通过目标强度与鱼类体长模型进行换算,对应3.16~17.78 cm的个体,整体上以小个体鱼类分布为主。从西湾至库尾大坝,A区目标强度大多分布于-62.5~-47.5 dB之间,对应3.16~17.78 cm的个体,同库区内整体分布相吻合;B区目标强度则多分布于-62.5~-53.5 dB之间,对应3.16~8.91 cm的个体,较小个体鱼类大多分布于该区域;C区目标强度多分布于-64~-61 dB、-56.5~-47.5 dB之间,对应2.66~3.76、6.31~17.78 cm的个体。从西湾至库尾大坝,目标强度分布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对应单体鱼类体长分布逐渐增大,但仍以小个体鱼类分布占据主要部分。
图2 三门峡水库各调查区域的回波特征
Fig.2 Features of echo in different areas in Sanmenxia Reservoir
注:回波映像图时间为格林尼治时间
Note:the time shown in echogram is expressed as Greenwich Mean Time
图3 三门峡水库不同调查区域目标强度的频度分布
Fig.3 Frequency profile of target strength in different areas in Sanmenxia Reservoir
根据库区内目标强度分布以小个体鱼类分布为主的特征,且增殖放流多为中下层鱼类,为了考察增殖放流效果,结合三门峡水库的水深分布,以深度方向5m水深为界限,分别统计5m以浅水层及5 m以深水层目标强度的频度分布,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从西湾至库尾大坝,5 m以浅水层目标强度分布均在-50.5 dB以下,而5 m以深水层目标强度则分布于-65.5~-29.5 dB之间。其中5 m以浅水层,A区目标强度主要分布于-62.5~-59.5、-53.5~-47.5 dB之间,而B区目标强度主要分布于-65.5~-50.5 dB之间,C区目标强度则主要分布于-65.5~-62.5、-52~-49 dB之间;5 m以深水层,A区目标强度主要分布于-62.5~-47.5 dB间,而B区目标强度主要分布于-64~-61、-59.5~-53.5 dB之间,C区目标强度则主要分布于-64~-61、-56.5~-47.5 dB之间。通过目标强度与鱼类体长换算模型进行计算,库区内5 m以浅水层鱼类体长均在12.59 cm以下,而目标强度大于-44.5 dB、体长大于25 cm的个体均分布于5 m以深水层。
图4 三门峡水库不同调查区域分水层目标强度的频度分布
Fig.4 Layered frequency profile of target strength in different areas in Sanmenxia Reservoir
2.3 资源密度及资源量统计
此次调查,库区内声学积分值为5.59 m2/nmi2,从西湾至库尾大坝,A、B、C 3个调查区域内的声学积分值依次为8.25、5.77、8.64 m2/nmi2。在回波积分处理单元内,根据公式(1)、(2)、(4)可获得各调查区域不同目标强度阶层鱼类对应的平均资源密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调查区域不同目标强度阶层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
Tab.2 Average fisheries resources density of different target strength hierarchies in various surveyed areas ind./m2
调查区域surveyed area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dB -65.5-62.5-59.5-56.5-53.5-50.5-47.5-44.5-41.5-38.5-35.5 A 0.00093 0.00408 0.000537 0.00525 0.00443 0.00373 0.00385 0.00093 0.00023 0 0 B 0.00041 0.00082 0.00058 0.00066 0.00066 0.00025 0.00041 0.00025 0.00025 0 0 C 0.00085 0.00352 0.00124 0.00222 0.00411 0.00404 0.00254 0.00104 0.00026 0.00013 0.00007
在获得各调查区域不同目标强度阶层对应的鱼类平均资源密度后,根据公式(5)、(6)、(7)可计算各调查区域渔业资源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调查区域渔业资源量
Tab.3 Fisheries resources in various surveyed areas
调查区域surveyed area渔业资源量fisheries resources/t 11.85 B 6.48 C 24.03总计A total 42.36
2.4 平均资源密度空间分布
2.4.1 水平空间分布 此次调查库区内平均资源密度为0.002 ind./m2,从西湾至库尾大坝,A、B、C 3个调查区域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0.002、0.004、0.021 ind./m2。为了更为细致地考察资源密度的分布情况,沿西湾至库尾大坝航线方向,将3个调查区域划分为8个积分区段,依次为A-Ⅰ、A-Ⅱ、A-Ⅲ区段,B-Ⅰ、B-Ⅱ区段,C-Ⅰ、C-Ⅱ、C-Ⅲ区段,对应的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0.002、0.017、0.013 ind./m2,0.004、0.008 ind./m2,0.013、0.016、0.037 ind./m2,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库区内鱼类分布以库尾大坝附近水域(C-Ⅲ区段)最为密集,A-Ⅱ和C-Ⅱ区段次之,且两者差别不大,A-Ⅰ和B-Ⅰ区段鱼类分布则为最少。
图5 三门峡水库平均资源密度的水平空间分布
Fig.5 Horizont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verage resources density in Sanmenxia Reservoir
2.4.2 垂直空间分布 对不同水层的鱼类回波进行积分,得到三门峡水库平均资源密度垂直空间分布,如图6所示。沿西湾至库尾大坝航线方向,A-Ⅰ区段鱼类主要分布于10 m以浅水层,为0.014~0.020 ind./m2,而A-Ⅱ、A-Ⅲ区段鱼类则主要分布于5 m以浅水层,分别为0.012、0.017 ind./m2。B-Ⅰ区段鱼类主要分布在5 m以深水层且资源密度相差不大,约为0.001 ind./m2,而B-Ⅱ区段鱼类则主要分布于10 m以浅水层,为0.005~0.006 ind./m2。C-Ⅰ区段鱼类主要分布于5 m以浅水层,为0.013 ind./m2,10~15 m水层次之,为0.007 ind./m2,而5~10、15~20 m水层则相差不大,约为0.002 ind./m2;C-Ⅱ区段鱼类集中分布于5 m以浅水层,为0.124 ind./m2,其他水层仅有少量分布;C-Ⅲ区段鱼类主要分布于10~20m水层,为0.008 ind./m2,10m以浅水层次之,为0.004 ind./m2,20 m以深水层最小,为0.002 ind./m2。
图6 三门峡水库平均资源密度的垂直空间分布
Fig.6 Vertic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verage resources density in Sanmenxia Reservoir
3.1 声学调查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三门峡库区狭长的地理特征,本次声学调查中采用“之”字型走航方式,以规避库区内设置的定置网具。设计调查航线覆盖系数为6.99,实际调查航线覆盖系数为5.93,可以满足空间采样随机性的声学采样要求,能够较好地反映鱼类在库区内的空间分布[21]。但由于使用的调查船只较小,航行稳定性较差,同时需绕行定置网具,故实际航线与设计航线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考虑到库区内鱼类回波整体上呈分散的单体形式存在,采用了分区域计算平均声学积分值的方法,以降低航线偏差所产生的空间采样密度不均匀的影响,故认为航线偏差对资源评估结果影响不大。
在库区渔业资源现存量估算统计方面,《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18]规范中要求使用选择性较低的专用调查网具(包括底层拖网和变水层拖网),对产生声学回波的生物进行采样,用以进行鱼种识别并确定鱼类体长分布。由于本次调查船只未对产生声学回波的生物进行采样,同时受限于不同鱼种和体长的目标强度关系研究尚未开展,鱼类体质量-体长拟合模型未根据具体鱼种进行测定,捕捞数据统计不够充分等因素影响,故资源量统计的准确度存在偏差。此外,在调查过程中科学鱼探仪换能器部分安装在船体左舷外侧,无法探测到表层1 m以内的鱼类,而且为排除库区底部的反射信号,声学评估水深终止于库底之上0.5 m,形成声学探测盲区,盲区内的鱼类视为库底,不在积分范围之内。因此,资源量的评估结果与实际资源量存在一定偏差,但对于分析鱼类资源平均密度及其空间结构分布影响不大,说明应用声学方法对该水域进行渔业资源评估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鱼类目标强度
本研究中,利用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进行现场测量并给出库区内鱼类目标强度的频度分布,而现场测量鱼类目标强度的准确性会受鱼群密度影响,但Sawada等[22]的研究表明,单位采样体积内平均鱼尾数(Nv)在不超过0.04 ind./m3时目标强度现场测量有效。本次调查中,三门峡库区Nv值为0.000 05 ind./m3,A、B、C 3个调查区域的Nv值分别为0.000 04、0.000 13、0.000 75 ind./m3,说明现场测量目标强度方法有效,由此得出的鱼类资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三门峡水库库区内鱼类分布现状。
目前,淡水鱼类目标强度测量的研究相对较少[23-24],一般参考相近鱼类或使用理论模型进行目标强度计算,本研究中统一使用一般管鳔鱼类目标强度与体长关系来估算库区内渔业资源现存量,影响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的精度。而对于将来能够实现精确到不同鱼种和体长组成的资源量评估,需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行完善。
3.3 调水调沙对库区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三门峡水库的建成为发展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且发展渔业可净化库区水域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保护库区水域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然而每年一至数次的黄河调水调沙对三门峡水库的渔业资源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调水调沙对三门峡水库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调水调沙可导致库区内鱼类大批死亡,大量鱼类随泥沙被冲往下游,产生“流鱼”现象,同时库区内渔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干扰水生动植物的自然种群结构、群体补充和繁殖生长周期,使库区内食物链、生态链关系发生变化[5,25]。针对以上调水调沙产生的问题,应积极探索适应调水调沙的渔业发展模式。包括开展可在当年捕捞鱼类品种的增殖放流,大力发展放牧式网箱养殖和沿岸休闲渔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降低调水调沙的影响,促进库区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也可尝试利用声学标志对库区内主要经济鱼种调水调沙期间的行为学特性进行追踪,推断调水调沙期间环境相对适宜鱼类的避难所[26-27]。
3.4 回波计数和回波积分法估算资源密度的比较
针对三门峡库区内鱼类整体低密度分布且大多数鱼类呈单体形式分布的特点,为了更精确地估算库区内鱼类资源密度的空间分布,尝试利用回波计数和回波积分法分别估算了鱼类的资源体积密度。结果表明:使用回波计数法估算整个库区内鱼类资源密度为0.000 23 ind./m3,A、B、C 3个调查区域资源密度依次为0.000 15、0.000 16、0.000 72 ind./m3;利用回波积分法估算整个库区鱼类资源密度为0.000 31 ind./m3,A、B、C 3个调查区域资源密度依次为0.000 18、0.000 35、0.001 73 ind./m3。使用回波积分法估算整个库区内资源密度为用回波计数法估算资源密度的2.07倍,A、B、C 3个调查区域使用回波积分法估算的资源密度依次为用回波计数法估算资源密度的1.20、2.19和2.40倍。可以看出,A区使用回波计数和回波积分法估算的资源密度的差别不大,而B区相差较大,可能是由于该区域内鱼类多呈回波强度较小的单体形式存在,软件计数设置的目标强度最小阈值限制了目标强度较小单体回波的计数,C区相差也较大,可能与C区存在部分密集鱼群回波有关。
3.5 研究不足及今后展望
本研究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声学调查仅进行了一次且缺乏以前三门峡水库鱼类调查的相关基础资料,对于不同季节鱼类的空间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因此,此次调查仅是对三门峡水库渔业资源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初步探究。今后可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季节鱼类随水温、溶解氧等水质参数变化,其资源量及其资源密度空间结构分布的变化进行分析,以便更为详尽地了解库区内鱼类分布特征。其次,本次调查均在日间进行,且库区内部分鱼类具有昼夜垂直迁移特性[17,28],因此,资源声学评估存在昼夜误差。最后,声学调查采用航行断面生物回波采样方式进行,少数库区因部分因素未能进行采样,可能会使资源评估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综上所述,声学方法适用于三门峡水库渔业资源现存量的调查与评估,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选择在调水调沙及增殖放流前后的不同季节对三门峡水库库区内渔业资源现存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库区内渔业资源的生态变动及调水调沙对库区渔业资源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结合渔获数据将增殖放流对库区内渔业资源的恢复作用进行效果评价,以期为制定增殖放流和捕捞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为探索适应调水调沙的渔业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勇泽,李诚,孙树青,等.黄河三门峡段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J].水资源保护,2007,23(1):28-31.
[2] 陈媛媛.黄河干流禹门口至三门峡段鱼类物种多样性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21-6724,6727.
[3] 刘社强.2011年三门峡库区水沙特点及冲淤分析[J].人民黄河,2014,36(1):24-26.
[4] 介子林,胡亚东,张坤,等.减缓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鱼类资源影响措施研究[J].河南水产,2012(1):31-32.[5] 张军燕,张建军,沈红保,等.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壶口至三门峡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31(10):2613-2618.
[6] 朱国清,赵瑞亮,胡振平,等.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中游鱼类及生态敏感区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2,33(5):7-12.
[7] 余斌,张建军,刘一欧,等.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壶口至三门峡段浮游生物资源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3(1):15-20.
[8] 张赞,蔺丹清,汤勇,等.基于声学测量方法的大伙房水库鱼类资源季节变动特征[J].南方水产科学,2014,10(6):12-19.
[9] 李斌,李佩杰,汤勇,等.黄河小浪底水库主河道水域渔业资源声学评估[J].水产学报,2015,39(8):1134-1143.
[10] Koslow J A.The role of acoustics in ecosystem-based fishery management[J].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2009,66(6):966-973.
[11] 陶江平,龚昱田,谭细畅,等.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变化的时空特征[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2,42(8):677-688.
[12] 谭细畅,李新辉,林建志,等.基于水声学探测的两个广东鲂产卵群体繁殖生态的差异性[J].生态学报,2009,29(4):1756-1762.
[13] 张慧杰,杨德国,危起伟,等.葛洲坝至古老背江段鱼类的水声学调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1):86-91.
[14] 谭细畅,史建全,张宏,等.EY60回声探测仪在青海湖鱼类资源量评估中的应用[J].湖泊科学,2009,21(6):865-872.
[15] 谭细畅,夏立启,立川贤一,等.东湖放养鱼类时空分布的水声学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2,26(6):585-590.
[16] 陶江平,陈永柏,乔晔,等.三峡水库成库期间鱼类空间分布的水声学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08,1(1):25-33.
[17] 王靖,张超,王丹,等.清河水库鲢鳙鱼类资源声学评估——回波计数与回波积分法的比较[J].南方水产,2010,6(5):50-55.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2763. 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90-97.
[19] Simrad.Simrad ER60,Scientific Echo Sounder Software,Reference Manual,Release2.2.0[M].Norway:Simrad Maritime AS Kongsberg,2008.
[20] 邱小琮,王远吉.黄河鲫鱼鳞径与体长、体长与体重相关关系的微机计算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2):186-188.
[21] Parker-Stetter S L,Rudstam L G,Sullivan P J,et al.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Fisheries Acoustic Surveys in the Great Lakes[M].Michigan:Special Publication,2009:53-62.
[22] Sawada K,Furusawa M,Williamson N J.Conditions for the precisemeasurement of fish target strength in situ[J].The Journal of the Marine Acoustics Society of Japan,1993,20(2):73-79.
[23] Warner D M,Rudstam L G,Klumb R A.In situ target strength of alewives in freshwater[J].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2002,131(2):212-223.
[24] Rudstam L G,Parker S L,Einhouse DW,et al.Application of in situ target-strength estimations in lakes:examples from rainbow-smelt surveys in Lakes Erie and Champlain[J].ICE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2003,60(3):500-507.
[25] 孙建富,胡亚东,张剑波.小浪底水库基于调水调沙的渔业措施研究[J].中国水产,2014(11):17-21.
[26] Tang Y,Lin D,Zhang G,et al.Testing the tracking of behaviour of a caged Takifugu rubripes(Temminck&Schlegel,1850)using acoustic telemetry[J].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2013,29(6):1456-1458.
[27] Voegeli F A,Lacroix G L,Anderson JM.Development ofminiature pingers for tracking Atlantic salmon smoltsat sea[J].Hydrobiologia,1998,371-372:35-46.
[28] 任玉芹,王珂,段辛斌,等.鳙目标强度和行为特征的水声学研究[J].淡水渔业,2011,41(2):3-9.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isheries resources in Sanmenxia Reservoir in the Yellow River based on an acoustic method
Abstract:The fisheries resourceswere investigated from Xiwan to the reservoir dam in the Sanmenxia reservoir using split-beam scientific echosounder(Simrad EY60,70 kHz,Norway)on November 23,2013 to evaluate the utilization of an acousticmethod in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ellow Sea River basin.The density,standing crop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areas of fishery resourceswere explored and estimated primarily by fish target strength in situ and using of an echo integra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oustic integral value(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NASC)in the reservoirwas5.59m2/nmi2,the average density of fisheries resources0.002 ind./m2,and the size of fisheries resources42.36 t.The surveyed area in the reservoirwas divided into upper,middle and lower reaches(A,B and C areas)according to the dens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isheries resources,and the density of fisheries resources in the total of eight integral segmentswere followed by 0.002 ind./m2in A-Ⅰ,0.017 ind./m2in A-Ⅱ,0.013 ind./m2in A-Ⅲ;0.004 ind./m2in B-Ⅰ,0.008 ind./m2in B-Ⅱand 0.013 ind./m2in C-Ⅰ,0.016 ind./m2in C-Ⅱ,and 0.037 ind./m2in C-Ⅲ.The fisheries resourceswere heavily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A-Ⅱand A-Ⅲsegments and the lower reaches of reservoir.Most fish stock in the segments of A-Ⅱ,A-Ⅲ,C-Ⅱand C-Ⅱwere vertically distributed in 5 m shallow water layer,and fish stock in the segments of A-Ⅰand B-Ⅱwere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10m shallow water layer.As fish stock in B-Ⅰsegmentwas distributed in 5m deep water layerwith less amount,the fish stock in C-Ⅲsegmentwas largely distributed in the 10 m to 20 m water layer.The fish target strength in the reservoir wasmostly distributed from-62.5 dB to-47.5 dB,and the individuals with target strength of greater than-44.5 dB,and body length of over 25 cm were entirely distributed under 5 m water layer.The findings prove that the acoustic method reflects the favorable applicability at assessment of fisheries resources in freshwater reservoir,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acousticmethod in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of fishingwaters in the Yellow River,and provid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cientific basic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acoustic assessment of fisheries resources in inland rivers,lakes and reservoirs.
Key words:fishery resources;acoustic assessment;spatial distribution;Sanmenxia Reservoir
中图分类号:S932.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535/j.cnki.dlhyxb.2016.05.016
文章编号:2095-1388(2016)05-0563-09
收稿日期:2016-01-11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77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