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北部放流不同规格中国对虾的成本比较

陈雷1,刘海映1,姜洪亮2,林源2,于深礼2,郭良勇1、2,邢坤1,于晓明1

(1.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2.辽宁省水产苗种管理局,辽宁 大连 116015)

摘要:于2005年5月15日—6月4日,将体长为(1.00±0.03)cm的中国对虾Feneropenaeuschinensis仔虾暂养于池塘网箱中,暂养密度分别为150、300、450、600尾/m2,暂养20 d后,体长分别为(2.81±0.19)、(2.57±0.22)、(2.15±0.20)、(2.01±0.32)cm,存活率分别为70.2%±2.7%、67.0%±2.8%、37.6%±3.4%、33.4%±4.1%。于2009年5月10日—29日,将体长为(0.99±0.03)cm的中国对虾仔虾暂养于池塘网箱中,暂养密度为150、300尾/m2,暂养20 d后,体长分别为(2.78±0.23)、(2.55±0.21)cm,存活率分别为70.4%±3.5%、69.5%±3.4%。于2009年6月3日—4日、2010年6月4日—5日在普兰店皮口海域(N 39°18′ 22 ″, E122° 23 ′ 30″)进行小(1.0 cm)、大(2.7 cm)两种规格的中国对虾海上漂流试验, 2009年试验时海况恶劣,漂流20 h后,小、大个体组的存活率分别为0、51.7%±1.5%,2010年试验时海况良好,存活率分别为88.5%±4.4%、98.5%±3.5%。以2010年黄海北部暂养1.5亿尾中国对虾为例,计算放流小、大规格的中国对虾的成本,结果表明,放流大规格中国对虾能节省24.764万元,占放流总成本的13.6%。

关键词:中国对虾;黄海北部;放流;规格;成本

中国对虾Feneropenaeuschinensis原产于黄、渤海,是中国北方特有的海珍品,其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较理想的增养殖品种。近年来,由于受过度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中国对虾资源量严重衰退,而增殖放流是通过人工方法直接向近海、滩涂等水域投放或移入水生生物的受精卵、幼体或成体,以恢复和增加水体中的生物资源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增殖放流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深受广大渔民的支持和拥护。在海洋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今天,世界各渔业国均把增殖放流作为恢复渔业资源的主要措施,而虾类往往被作为重点放流对象。黄海北部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始于1985年,每年放流数亿尾,除个别年份由于特殊原因回捕率较低外,一般回捕率为4%~16%[1],这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中是规模较大、效果较好的。通过开展增殖放流,这种几乎濒临灭绝的珍贵虾种又开始形成虾汛。

目前,中国对虾增殖放流采用的规格不尽相同,主要为体长1.0 cm的出库仔虾或经暂养体长达到2.5~3.0 cm的幼虾。怎样实现以最低的放流成本获得最大的增殖效果是增殖放流工作者最关注的,而对放流不同规格中国对虾的成本比较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中对黄海北部增殖放流1.0 cm中国对虾仔虾和2.5~3.0 cm幼虾的成本进行了比较,旨在为放流中国对虾规格的选择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用中国对虾来自东港阗资水产有限公司当年培育的体长为1 cm左右的仔虾。

1.2方法

1.2.1 中国对虾仔虾的暂养试验 试验于2005年5月15日—6月4日、2009年5月10日—29日,分别在庄河、东港两地的人工养殖池塘进行。试验网箱长×宽×高为0.8 m×0.8 m×1.8 m,网衣为20目筛绢,网箱的4个角固定在插入池塘底泥中的竹竿上。

2005年进行暂养试验时,在4个网箱中分别投放体长为(1.00±0.03)cm的中国对虾仔虾96、192、288、384尾,即设置150、300、450、600尾/m24个密度组,每个密度组均设12个平行;2009年进行暂养试验时,在2个网箱中分别投放体长为(0.99±0.03)cm的中国对虾仔虾96、192尾,即只设置150、300尾/m2两个密度组,每个密度组均设21个平行。两次暂养试验均进行20 d,试验过程中网箱底紧贴池塘底泥,网箱开口高于水面30 cm,以免仔虾跳出。

2005年、2009年两次暂养试验中除盐度不同外,即庄河池塘盐度为28~32,东港池塘盐度为20~25,其余试验条件及饲养管理基本相同,即采用自然光照、自然水温(18~23℃),水深为1.5 m,pH为7.9~8.3,投喂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1号对虾配合饲料,每天6:00、12:00、18: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仔虾体质量的4%。分别于暂养第5、10、15、20天时测定中国对虾的存活率及体长。2009年增加测定第1、2、3天时仔虾的存活率和体长。每组每次均测定3个网箱。

1.2.2 中国对虾海上漂流试验 试验于2009年6月3日—4日、2010年6月4日—5日在普兰店皮口海域(N 39°18′22 ″, E122° 23 ′ 30″)进行。2009年试验时,海上有4~6级偏南风,风浪较大,该次为恶劣海况时中国对虾海上漂流试验。试验时虾的体长为(1.00±0.02)、(2.72±0.11)cm两种规格。2010年试验时,天气良好,几乎没有风浪,该次为良好海况时中国对虾海上漂流试验。试验时虾的体长为(1.00±0.03)、(2.70±0.08)cm两种规格。两次试验方法相同,均将中国对虾分别投放于网箱(长×宽×高为0.8 m×0.8 m×1.0 m)中,并将该网箱置于铁框(1 m×1 m×1.2 m)内,铁框四周用帆布包裹,以避免对虾直接受到海流冲击。每个网箱投放100尾中国对虾,每组设3个平行。将内置网箱的铁框固定在船舷上,并使网箱完全浸没在海水中,船只随海流漂泊,试验共进行20 h。试验结束后,提起网箱,统计各网箱中对虾的存活个体数,计算各组的存活率。

1.3数据处理

使用Excel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用平均值± 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13.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暂养期间中国对虾仔虾的存活率与生长情况

从图1可见:2005年试验期间,对虾的存活率随试验时间和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第5天时,600尾/m2密度组的存活率为70.0%,而其他组均在80.1%以上;第5天~第10天时,450、600尾/m2两个高密度组的存活率下降明显,从80.9%和70.0%分别降至50.1%和37.0%;第10天~第20天时,450尾/m2密度组的存活率变化比其他3组明显,从50.1%降至37.6%;第20天时,150、300尾/m2两个低密度组的存活率仍然较高(70.2%、67.0%),且显著高于两个高密度组(P<0.05),而两个低密度组间、两个高密度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从图1还可见,2009年试验期间,150尾/m2密度组的对虾存活率始终高于300尾/m2密度组。从试验开始至第2天时,150尾/m2密度组的存活率比300尾/m2的存活率高11.3%~11.5%,第3天~第5天时高出8.2%~8.1%,第10天~第20天时高出2.27%~0.85%,试验结束时两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0.4%、69.5%,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注: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同
Note:The means with different letters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the 0.05 probability level, and the means with the same letters a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t sequentia

图1 2005、2009年不同暂养密度下中国对虾的存活率
Fig.1 The survival rate of Chinese shrimp Feneropenaeus chinensis under different holding densities in 2005 and 2009

从图2中2005年的试验结果可见,中国对虾体长总体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第5天时,150、300、450尾/m2密度组的体长为1.38~1.39 cm,而600尾/m2密度组的体长仅为1.22 cm;第10天时,150尾/m2密度组的体长为1.58 cm,而其他3组体长非常接近,为1.40~1.41 cm;第15天~20天时,体长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规律逐渐显现,第20天时,150、300、450、600尾/m2密度组的体长分别为(2.81±0.19)、(2.57±0.22)、(2.15±0.20)、(2.01±0.32)cm,两个低密度组与两个高密度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个低密度组间、两个高密度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从图2中2009年的试验结果可见, 第3天后,中国对虾的体长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规律逐渐显现,第20天时,150、300尾/m2密度组的体长分别为(2.78±0.23)、(2.55±0.21)cm,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从表1可见,2005年和2009年,150尾/m2密度组对虾的体长日增长量、存活率均高于300尾/m2密度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份相同密度组对虾的体长日增长量、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次试验中,150、300尾/m2密度组的生长、存活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将两次试验的结果取其平均值作为150、300尾/m2密度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0.3%、68.3%。

图2 2005、2009年不同暂养密度下中国对虾的生长情况
Fig.2 The body length of Chinese shrimp Feneropenaeus chinensis under different holding densities in 2005 and 2009

表120052009年150300尾/m2暂养密度条件下中国对虾的生长和存活率

Tab.1ThegrowthandsurvivalrateofChineseshrimpFeneropenaeuschinensisundertheholdingdensitiesof150and300ind./m2in2005and2009

年份year密度/(尾·m-2)density初始体长/cminitialbodylength终末体长/cmfinalbodylength体长日增长量/(cm·d-1)dailylengthgain终末存活率/%survivalrate20051503001 00±0.031 00±0.032 81±0.192 57±0.220 0910 07970 2±2.767 0±2.820091503000 99±0.030 99±0.032 78±0.232 55±0.210 0900 07870 4±3.569 5±3.4

2.2不同规格中国对虾经历海上漂流后的存活率

2009年在恶劣海况时中国对虾小、大规格组的存活率分别为0%、51.7%±1.5%;2010年在良好海况时小、大规格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8.5%±4.4%、98.5%±3.5%。将恶劣和良好海况的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作为小、大规格中国对虾经历海上漂流试验后的存活率,分别为44.3%、75.1%。

2.3放流不同规格中国对虾的成本比较

放流小规格(体长为1.0 cm左右)中国对虾的成本包括苗种费和放流时费用;放流大规格(体长为2.5~3.0 cm)中国对虾的成本包括苗种费、暂养费和放流时费用。两种规格对虾的放流费用接近,在此不作为成本比较项目。暂养费用以2010年黄海北部暂养1.5亿尾中国对虾为例计算。依据2005、2009年不同暂养密度的存活率试验结果,于2010年5月22日将体长为(0.98±0.03)cm的中国对虾1.5亿尾,暂养于8个池塘(共计56.667 hm2)中,暂养密度约为265万尾/hm2,暂养20 d后存活1.05亿尾,平均体长达到2.70 cm,存活率为70.0%。2010年暂养时对虾的实际存活率与2005、2009年300尾/m2密度组暂养时的平均存活率接近。于2010年6月11日放流入黄海北部渔场。暂养费用如表2所示。

表22010年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暂养费用支出明细表

Tab.2TheproductioncostofChineseshrimpFeneropenaeuschinensisholdinginthenorthernYellowSea,2010

费用项目itemofcost单价price数量quantity总金额/万元total租池费4500元/hm256 667hm225.500提水费135元/hm256 667hm20.765清塘材料费270元/hm256 667hm21.530肥水材料费136 9元/hm256 667hm20.776清塘人工费82 5元/hm256 667hm20.468肥水人工费75元/hm256 667hm20.425饵料费9300元/t12t11.160管护人工费215元/(人·d)10人·20d4.300管护物资购置费2.461食宿费84元/(人·d)10人·20d1.680车油费0.990合计50.055

假设1.0 cm仔虾在海中生长到2.5~3.0 cm时的存活率与在池塘中暂养至此规格时相同,即68.3%(2005、2009年300尾/m2密度组的暂养存活率的平均值);1.0 cm仔虾放流收购价为70元/万尾。1.05亿尾2.5~3.0 cm的苗种放流入海、经历海上漂流试验后存活数量为

1.05亿×75.1%=7885.5万尾。

以体长为2.5~3.0 cm的苗种7885.5万尾计算,需要1.0 cm仔虾的数量及费用:

(1)直接放流1.0 cm的仔虾数量及费用:

数量7885.5万尾÷68.3%÷44.3%

=26061.823万尾,

费用=26061.823万尾×70元/万尾

=1824327.6元≈182.433万元。

(2)放流经暂养达到2.5~3.0 cm的幼虾所需1.0 cm的仔虾数量及费用:

数量7885.5万尾÷75.1%÷68.3%

=15373.352万尾,

费用=15373.352万尾×70元/万尾+500550元 =1576685元≈157.669万元。

放流两种不同规格中国对虾的成本比较:

182.433万元-157.669万元=24.764万元。

3讨论

辽宁省毗邻黄、渤海,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明显[2-4]。开展增殖放流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放流水域的资源量,而放流苗种的规格大小与放流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关系。理论上讲,最佳的放流规格应是苗种死亡率较小时的最小体长,这样放流的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国内的中国对虾放流通常用两种规格的苗种,一种是体长1.0 cm 左右未经暂养的仔虾,另一种是经过暂养体长达到2.5 cm以上的幼虾。张澄茂等[5]认为,在封闭性较强的港湾、河道放流时,苗种规格可小一些,而在较开阔的水域和河口海区,放流规格应大一些。回捕率是指捕获的放流个体与放流数量的比值[1],是反映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指标[6],采用适宜的放流方法能显著提高增殖效果。樊宁臣等[7]和邓景耀[8]在对对虾增殖放流的研究中均得出落潮时放流的对虾秋季回捕率较涨潮时放流的高的结论,所以选择落潮时放流有利于提高增殖效果。李文抗等[9]建议,中国对虾放流应选择在天气晴朗、风力小于4级、 浪高小于0.5 m时进行。本次中国对虾海上漂流试验结果表明,恶劣天气条件对放流对虾尤其是小规格对虾的存活率影响巨大。樊宁臣等[7]研究发现,标志放流虾的回捕效果与放流幼虾的个体规格密切相关,跟踪回捕率和秋捕期的回捕率均以大个体组(体长为4.6~5.0 cm)最高,中个体组(体长为3.8~4.2 cm)次之,小个体组(3.0~3.4 cm)最低;同时敌害生物对放流虾的捕食强度也与放流虾规格密切相关,鲈72 h捕食幼虾的强度随放流虾规格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所以认为,从回捕率及逃避敌害的本能考虑,放流幼虾的规格应以4 cm为起点较适宜。自1993年暴发对虾白斑病[10],黄海北部连续3年(1993—1995年)放流虾回捕率较低,增殖效果差,暴发白斑病对放流效果影响巨大[11],分析原因,可能是放流虾在池塘暂养期间感染病毒,导致放流入海后发病死亡。因此,林军等[12]建议适当缩短暂养期,减少感染病毒的几率。目前,黄海北部放流虾经短期暂养虽未能达到建议的规格[7],但从放流规格与回捕率、被敌害摄食强度的关系[7]来看,相比中国对虾未经暂养直接放流入海的增殖效果,还是经暂养体长达到2.5 cm以上的中国对虾放流效果好。

无论是从抵御突然死亡、逃避敌害捕食能力,还是最终的增殖效果来看,都是放流大规格中国对虾更好。从表面看,经暂养似乎会增加增殖放流工作的成本投入,但以2010年黄海北部暂养1.5亿尾中国对虾为例,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中国对虾放流入海,若要达到存活7885.5万尾体长为2.5 cm中国对虾的目标,直接放流1.0 cm中国对虾的成本要比放流2.5 cm以上规格的成本高出24.764万元,占放流1.0 cm中国对虾总成本的13.6%。由于1.0 cm仔虾的运动能力差,在海边浅水区滞留时间长而增加了被捕食、被纳潮入池、被违法捕捞等的几率,以致1.0 cm仔虾在海中的实际存活率会远低于在池塘暂养的存活率,如果考虑到此因素,那么直接放流1.0 cm仔虾的成本还会更高。每年在黄海北部增殖放流中国对虾数亿尾,如果具备暂养条件,将1.0 cm中国对虾仔虾暂养到2.5 cm以上再放流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参考文献:

[1] 刘海映,王文波,刘锡山,等.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回捕率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1994,15:1-7.

[2] 赵云龙,赵文,闫喜武,等.渤海辽东湾高家滩沿海滩涂贝类资源调查[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26(5):471-474.

[3] 谷德贤,宓慧菁,刘茂利,等.天津海域春夏季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6):567-571.

[4] 刘修泽,李轶平,付杰,等.长兴岛周边海域夏季渔业资源现状初步调查[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26(6):565-568.

[5] 张澄茂,叶泉土.东吾洋中国对虾小规格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及其增殖效果[J].水产学报,2000,24(2):134-139.

[6] 邓景耀,金显仕.渤海越冬场渔业生物资源量和群落结构的动态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42-46.

[7] 樊宁臣,俞关良,戴芳钰,等.渤海对虾放流增殖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1989(10):27-36.

[8] 邓景耀.对虾放流增殖的研究[J].海洋渔业,1997,19(1):1-6.

[9] 李文抗,刘克奉,苗军,等.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技术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9,27(2):59-63.

[10] Wang Qingyin,Zhuang Zhimeng.Stock enhancement and translocation of the shrimpPenaeuschinensisin China[J].Fisheries Research,2006,80(1):67-79.

[11] 孙德山.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效果的变化[J].水产科学,1996,15(2):38-41.

[12] 林军,安树升.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回捕率下降的原因[J].水产科学,2002,21(3):43-44.

ThecostcomparisonofreleasingdifferentsizesofChineseshrimpFeneropenaeuschinensisintothenorthernYellowSea

CHEN Lei1,LIU Hai-ying1,JIANG Hong-liang2,LIN Yuan2,YU Shen-li2,GUO Liang-yong1,2,XING Kun1,YU Xiao-ming1

(1.Center for Marine Ranching Engineering Science Research of Liaoning,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116023, China;2.Fisheries Seedlings Author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116015, China)

Abstract:The postlarvae of Chinese shrimpFeneropenaeuschinensiswith body length of (1.00±0.03)cm were reared in net cages disposed in a pond at a rate of 150, 300, 450 and 600 ind./m2for 20 days from the 15th of May to the 4th of June in 2005. Then the shrimp had body length of (2.81±0.19)cm and survival of 70.2%±2.7% at a density of 150 ind./m2, (2.57±0.22)cm and 67.0%±2.8% at a density of 300 ind./m2, (2.15±0.20)cm and 37.6%±3.4% at a density of 450 ind./m2and (2.01±0.32)cm and 33.4%±4.1% at a density of 600 ind./m2. The Chinese shrimp postlarvae with body length of (0.99±0.03)cm were reared in net cages disposed in a pond at a rate of 150, and 300 ind. /m2for 20 days from 10 to 29 in May, 2009. The juveniles with body length of (2.78±0.23)cm and (2.55±0.21)cm were obtained, with survival rate of 70.4% ±3.5% and 69.5% ±3.4%. The sudden mortality of small (with body length of 1.0 cm)and large (with body length of 2.7 cm)shrimp juveniles was studied in coastal waters of Pikou(N39°18′ 22 ″ E122° 23 ′ 30″)from 3 to 4 in June, 2009 and from 4 to 5 in June, 2010. The survival rate was found to be 0% in the small juveniles and 51.7%±1.5% in the large juveniles in the 2009 experiment due to the poor weather, and to be 88.5%±4.4% in the small juveniles and 98.5%±3.5% in the large juveniles in the 2010 experiment under the good weather. In terms of 150 million shrimp juveniles being released into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in 2010, 247.64 thousands yuan RMB, accounting for 13.6% of the total cost, would be saved if large shrimp juveniles were released.

Key words:Feneropenaeuschinensis; northern Yellow Sea; releasing; size; cost

DOI:10.3969/J.ISSN.2095-1388.2014.02.018

文章编号:2095-1388(2014)02-0188-05

收稿日期:2013-08-1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9A15)

作者简介:陈雷(1980—), 男, 助理研究员。E-mail:chenlei@dlou.edu.cn

通信作者:刘海映(1957—), 男,教授。E-mail:hyliu@dlou.edu.cn

中图分类号:S968.22

文献标志码::A